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芪作为扶正固本补益中气的中药,其多种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尤以黄芪多糖免疫活性最强。黄芪通过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黄芪通过多途径的免疫调节,起到增加疗效、减轻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及减少感染机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药食忌口入手,总结了我院风湿病研究室10余年来诊治该病注重药食忌口的一些具体方法与体会,强调进一步提高疗效应引起重视的基本药物与饮食的禁忌原则。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进而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侵犯多个脏器,并反复发作和加剧,甚至危及生命。SLE病情复发和进展及患者再次人院,是与患者的心理压力、情绪低落、饮食不节制、服药不规则、感染、疾病本身活动、不注意休息等多因素密切相关。为提高SLE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及延缓进展,本院心血管内科对2003年10月~2006年5月收治的52例SLE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加强疾病知识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发病可急可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了解其发病机理,掌握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提高临床护理技能,促进患者疾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情复杂以及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药物使用的毒副作用,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近年来祖国医学以"辨证施治、分型论治、对症用药、治病求本、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SLE,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2006年6月-2008年6月,本院肾病风湿科收治此类患者50例,通过治疗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多脏器多系统损害并伴有多种免疫学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多呈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与缓解。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虽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不能根治,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多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2006年6月-2008年6月,本院肾病风湿科收治此类患者50例,通过治疗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活血化瘀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古代中医文献中无专门记载 ,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 ,古病名蝴蝶丹、阴阳毒和周痹等可供参考 ;而水肿、黄疸、胁痛、悬饮和心悸等则可供有脏器损害的SLE作辩证参考。现代医学认为 ,SLE是一种原因未明的 ,以多系统损害伴有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与感染 ,免疫 ,遗传等多因素有关。从中医理论来看 ,SLE的发生 ,与先天不足 ,肝肾亏损 ,六淫外侵等病因有关 ,瘀血是一个重要的病理因素。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阴虚火旺 ,湿热侵袭 ,邪客入络 ,血脉不通 ,皮肤受损 ,筋脉痹阻 ,累及脏腑。病位在经络血脉 …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正常人进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和抗ENA抗体的测定。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采用胶体金技术检测抗ds-DNA;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结果 ANA阳性率最高(96%);抗ds-DNA阳性率较低(54%)。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结论 SLE患者自身抗体的测定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SLE动物模型研究主要有自发性小鼠模型和诱导性小鼠模型,自发性小鼠模型侧重研究遗传因素对SLE发病的影响,诱导性小鼠模型侧重于研究环境因素、性激素、感染等因素对SLE发病的影响。对狼疮鼠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探索SLE的发病机制,并为SLE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采用标准激素疗法和健脾益肾法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标准激素疗法治疗.分析2组治疗前后患者自我评价、Ward’s三角区骨密度、血Ca、血P、血ALP、PTH、尿Ca/C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人自我评价、PTH、尿Ca/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Ward’s三角区骨密度、血Ca、血P、血AL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治疗后Ward’s三角区骨密度、患者自我评价、血Ca、PT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血P、血ALP、尿Ca/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有1例(6.67%)患者新发生骨质疏松.而对照组有5例(33.33%)新发生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未发现有明显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受损。结论:中西医结合对SLE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没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其骨量的下降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进一步恶化.可能是通过恢复SLE患者体内血钙、血甲状旁腺激素的平衡、减少尿钙排出及抑制骨吸收有关.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王慧娟  王晋平  陈茹 《四川中医》2007,25(11):20-2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对外周血白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应用常量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和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象和免疫学指标的比较表明黄芪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可以作为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LE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属阴虚内热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再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红斑狼疮I号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2组患者SLEDAI评分、临床疗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用药量及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42%明显高于对照组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SLEDAI评分均下降,但2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醋酸泼尼松日平均用量和环磷酰胺使用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使用量,并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更有利于SLE患者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中医证型分类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建立临床防治SLE的中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其用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SLE中医证型以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出现的频率最高,药物以清热药、补虚药应用最为广泛。结论:SLE的中医证型分类与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SLE选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风湿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自血穴位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血清补体C3、C4等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自血穴位注射在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指标、提升血清补体(尤其C3)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方面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有较好的调节免疫、内分泌紊乱、降低机体的敏感性、增强体内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代谢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证"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热毒炽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各证型与磷脂抗体及微循环的关系。结果:脾肾阳虚证的抗心磷脂抗体值最高,气滞血瘀证的雷诺氏现象最明显,甲皱微循环积分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整理探讨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演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SLE的相关文献,时间限定为从数据库建立至2018年7月。对证型及药物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25篇,总结归纳高频证型11个,出现频次最高的五个证型分别为热毒炽盛证、脾肾两(阳)虚证、阴虚内热(火旺)证、肝肾两(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累计频率62.11%。1965-2018年间,阴虚内热(火旺)证呈明显增长趋势;热毒炽盛证、脾肾两(阳)虚证及气阴两虚证在1965-2010年间呈增长趋势,在2011-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肝郁气滞(脾虚)证在1965-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其余证型均呈动态波动。涉及组方1522个,药物309味,使用15910次,总使用频率最高的5味药分别为生地黄、牡丹皮、茯苓、黄芪、甘草,总累计频率16.42%。使用频率最高药类为清热药和补虚药;生地黄、牡丹皮等清热药的使用频率趋势与热毒炽盛证保持一致,不同年份高频用药大致相似,用药频率存在较小差异。结论:SLE在内以阴阳亏虚为主,在外与热毒侵袭相关,属于本虚标实,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药物使用等紧密相关,治当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并结合个人体质及环境变化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评价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ANuA在SLE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8例SLE患者、6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和结缔组织病)和3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ANuA水平。同时检测抗双链DNA抗体(dsDNA)和抗Sm抗体。结果:自身抗体在SLE及其他风湿病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ANuA62.1%和3.1%,抗ds-DNA抗体48.3%和4.6%,抗Sm抗体39.6%和0。ANuA对SLE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1%和96.9%。ANuA与抗ds-DNA、Sm抗体联合检测对SLE诊断敏感性提高,为70.7%,同时有92.3%的特异性。结论:ANuA在SLE血清中水平显著增高,ANuA测定是SLE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有价值的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之一,与抗ds-DNA和Sm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SLE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