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扬 《天津医药》2006,34(12):895-895
神经保护的概念来自于缺血损伤后急性和迟发性的神经元损伤。令人感兴趣的是,一些抗癫痫药物(AEDs)显示出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减少脑卒中后的神经元死亡。由于在脑缺血和癫痫过程中都出现过量的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和神经元的抑制,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AEDs对于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很多AEDs在动物脑缺血模型实验上产生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基于地黄和葛根在中医临床治疗中风疾病的广泛应用~([1])及其现代药理学作用~([2-3]),课题组前期将其药效成分梓醇和葛根素配伍,研制成治疗脑缺血中风的新药——梓葛冻干粉针(lyophilized powder of catapol and puerarin,C-P)。研究显示,C-P对中风模型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4])。但是,C-P是否也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C-P  相似文献   

3.
脑中风是一种以脑部缺血和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它是全球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引起患者严重的长期残疾和认知功能障碍。然而,目前可用在脑中风患者身上的有效保护措施非常有限,尤其是针对那些围手术期患者。近年来,包括七氟醚在内的多种吸入麻醉剂的介入为脑缺血中风患者的神经保护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在大脑缺血损伤中,七氟醚可以通过抗氧化、抗凋亡、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大脑血流量、维持血脑屏障和促进神经再生等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此文对七氟醚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及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机制进行综述,旨在阐明七氟醚在脑中风的神经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一氧化氮 (N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双重作用 ,既表现为神经保护作用 ,又有神经毒性作用。在脑缺血过程中 ,源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产生的NO有神经保护作用 ,源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过度表达所形成的NO有神经毒性作用。利用NO的双重作用 ,找到防治脑缺血的药物及给药时间和剂量等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是指由于大脑特定部位的血流供应受阻所导致的血氧不足或脑缺氧,以致不能满足供能的需要,造成脑组织死亡或脑梗塞/缺血性中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是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动物模型的成功复制为脑缺血的实验治疗学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国内外已经建立的弥漫性脑缺血、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学文献作系统综述,同时列举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验治疗学中的应用,为实验性神经保护药物的药效学筛选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脑缺血耐受的分子机制新近研究及雌激素通过此机制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文献综述。方法根据近年来发表的英文文献,归纳并论述脑缺血耐受发生的可能的分子机制,分析药物介导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靶点。结果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涉及多种不同的信号通路,主要从HSP70、PI3K/Akt信号通路、CREB、炎症因子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缺血预处理模型中,雌激素能够上调HSP70、CREB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保护通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加强脑缺血耐受,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结论对脑缺血耐受机制及药物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为抗脑缺血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超  季晖  赵倩  张珍珍 《药学进展》2011,35(10):433-438
作为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一氧化氮可调节大脑血流量和局部大脑灌注时的新陈代谢活性。在脑缺血预处理中,一氧化氮水平发生变化,其通过调控下游信号通路,产生神经保护效应。综述一氧化氮在脑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神经保护的概念来自于缺血损伤后急性和迟发性的神经元损伤。令人感兴趣的是,一些抗癫癎药物(AEDs)显示出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减少脑卒中后的神经元死亡。由于在脑缺血和癫癎过程中都出现过量的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和神经元的抑制,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AEDs对于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很多AEDs在动物脑缺血模型实验上产生了令人振奋的结果。Costa Cinzia等研究了在离体缺血条件下,经典AEDs酰胺咪嗪(CBZ)、丙戊酸(VPA)及新发现的AEDs托吡酯(TPM)和左乙拉西坦(LEV)对纹状体神经元缺血所致的电生理变化的作用以及AEDs神经保护作用的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 5,PDE5)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其抑制剂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PDE5后产生的抗中风、抗氧化、抗神经炎症及改善认知障碍等作用有关。该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地综述了PDE5抑制剂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体外胞培养及动物实验证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损伤具有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谷氨酸兴奋毒性、调节NO的合成、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神经元凋亡、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神经元再生和神经营养作用等。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望成为防治脑缺血的一种新药。  相似文献   

11.
星形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数量最多的细胞,它在脑缺血中发生增殖、肥大,特异性标记物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状态下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可通过多种途径保护神经元。并且它也通过产生兴奋性氨基酸、炎症介质,降低缝隙连接等损伤神经元。因此,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起着损伤和保护脑组织的双重作用。明确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可能将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抗脑缺血的溶栓治疗受到治疗时间窗的限制,神经保护剂用于治疗脑缺血则没有时间窗的限制。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推动了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开发。动物实验的阳性结果和临床试验的阴性结果让人们对神经保护剂的研发产生疑虑。随着脑缺血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新药研发水平的提高,新型抗脑缺血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必将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脑缺血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综合最新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各类脑缺血治疗药物的研究近况。结果脑保护药物近年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表明,神经保护药物、清除自由基药物、抗炎药物及抗凋亡药物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结论这些药物在脑缺血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脑缺血治疗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脑缺血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综合最新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各类脑缺血治疗药物的研究近况。结果脑保护药物近年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表明,神经保护药物、清除自由基药物、抗炎药物及抗凋亡药物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结论这些药物在脑缺血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脑缺血治疗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锂盐作为治疗躁狂抑郁症的主要药物,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它在体内外均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病和脑缺血等脑血管疾病。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糖原合酶激酶,3、NMDA离子通道、bcl-2蛋白家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信号传导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c-fos及c-jun,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综述锂盐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DDPH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玲  王维亭  郭莲军  王芳  吕青  钱家庆 《药学学报》2003,38(10):725-727
目的研究DDPH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拴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DDPH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症状、梗死面积的影响;用大鼠弥漫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观察DDPH对脑缺血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结果DDPH 10 mg·kg-1在缺血前30 min ip,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在3 h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4 h梗死面积缩小。DDPH使大鼠弥漫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内SOD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并明显改善神经细胞的病理性损伤。 结论 DDPH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滞钙离子通道、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益气活血药对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概述近十余年来闪气活血药抗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从胶质细胞反应、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兴奋性氨基酸(EAA)的毒性、细胞内Ca^2 超负荷、一氧化氮的调节、氧自由基损伤等方面阐述其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说明益气活血药对预防和治疗脑缺血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星形胶质细胞内脑保护性蛋白:14-3-3γ和脑红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损伤是中风的病理基础,90%以上的中风是由脑缺血缺氧造成的神经细胞死亡而致。脑细胞在受损之后很难恢复,所以保护脑细胞使之在缺血缺氧时减轻或免于受到损伤,对治疗脑缺血性疾病、恢复大脑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反应氧族(ROS)的大量产生是缺血性中风损伤的关键因素。尽管大量研究表明抗氧化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其长期临床疗效始终差强人意。事实上,ROS在特定浓度下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促进保护性自噬、激活自身抗氧化能力等积极的生理作用,在抗氧化干预时尽量保留ROS的优势作用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探索了不同剂量下H2O2对PC12和SH-SY5Y神经细胞增殖、自噬、凋亡等生理病理功能的影响,检测了相应细胞内及线粒体内ROS的变化规律,绘制了ROS发挥优势活性的剂量区间。进一步使用自噬抑制剂及信号通路抑制剂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0μM的H2O2可通过AKT/m-TOR介导的HIF-1α和TFEB信号激活保护性自噬,从而实现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揭示了ROS发挥优势作用的浓度范围,并阐明了其神经保护机制,为全面优化脑缺血后抗氧化剂的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4小时后的梗塞面积和体积为指标,试验了汉防己碱和1,6┐二磷酸果糖对大鼠局部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后,汉防己碱7.5,12.0和15.0mg·kg┐1以及1,6┐二磷酸果糖200和350mg·kg┐1分别立即腹腔给药,以剂量依赖方式明显减少大鼠脑的梗塞面积和体积。MK8012.0mg·kg┐1亦能减少梗塞面积和体积。汉防己碱和1,6┐二磷酸果糖联合用药所产生的保护作用比任何一药物单用时的保护作用都好,提示汉防己碱和1,6┐二磷酸果糖有协同作用。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后1小时和2小时给药,汉防己碱和1,6┐二磷酸果糖仍有脑缺血保护作用,但在梗塞后3小时给药则未见任何保护作用。提示中风或脑缺血后,既非5分钟即不可救药,但亦应尽早用药。实验结果表明汉防己碱和1,6┐二磷酸果糖可能是有希望的脑缺血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