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分别予疏肝和胃方和奥美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肝和胃方能够有效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疏肝和胃方,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7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5个维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积分高于对照组,疏肝和胃方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两组治疗后PCS及MCS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疏肝和胃方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结论疏肝和胃方能够明显提高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渗湿方对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急性加重期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急性加重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以疏肝健脾渗湿方治疗,对照组以奥美拉唑镁肠溶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疗程4周;通过观察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反流性疾病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及治疗后3 d的RD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渗湿方对急性加重期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有效,并能改善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6例;中药组予以疏肝和胃方及一般治疗措施,西药组予雷贝拉唑及一般治疗措施.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药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配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用吗丁啉片联合耐信治疗,观察组用疏肝和胃方配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后RDQ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配合针刺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疏肝和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观察组给予疏肝和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皆未出现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分别予以疏肝和胃方及雷贝拉唑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之间临床症状及临床有效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有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有效率方面优于雷贝拉唑。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邓素萍 《新中医》2013,(11):36-37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I盏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口服四逆散加味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耐信和吗丁啉片,2纽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总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RDQ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84.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配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分析56例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中医联合组给予疏肝和胃方口服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疾病治愈时间、总住院时间;治疗安全性;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生存质量。结果:中医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联合组的治愈时间、总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5);中医联合组治疗的安全性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证候积分、生存质量相似(P0.05)。干预后中医联合组证候积分、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配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确切,缩短治愈和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方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80例,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符合纳入标准;按照就诊的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对照组按照2∶1纳入;治疗组予疏肝和胃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内镜下黏膜炎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评价疏肝和胃方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临床症状愈显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83.81%,对照组为70.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下黏膜炎症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为4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和胃方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可以明显改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食管黏膜炎症和生活质量,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模型大鼠食道内脏高敏感外周机制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疏肝和胃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基础致敏联合食管酸灌注的方法复制NERD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4天后,观察各组大鼠食管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食管组织P物质及CGRP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组及疏肝和胃方组均能降低NERD模型大鼠P物质及CGRP表达(P<0.05),电镜显示NERD中药组食管组织核仁清晰,染色均匀;细胞间隙均匀。结论:疏肝和胃方可改善NERD大鼠的超微结构变化,下调食管组织中P物质及CGRP的表达,达到降低食道内脏敏感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与莫沙必利联合应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医院近年来于本院门诊治疗的12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两组均服用莫沙必利,同时口服硫糖铝。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口服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对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分,其考察的指标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泛酸嗳气等症。同时参照《中医内科学》及《实用消化病诊疗学》中的标准对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及总体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疏肝和胃降逆汤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达52.4%、93.9%,而无效率仅2.4%,均显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经治疗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临床症状评分平均为(12.2±3.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和胃降逆汤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疏肝降逆和胃方改善肝胃不和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治疗前后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量的变化与NERD患者焦虑等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72例NERD患者分为中药组37例和西药组35例,中药组予疏肝降逆和胃方治疗,西药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以及焦虑、抑郁的得分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GF、P物质(S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NGF表达量与焦虑等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中药组和西药组的烧心、反酸、腹胀、嗳气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善太息、胸胁胀满方面,中药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纳差症状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中药组的烧心、反酸、嗳气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在腹胀方面,两组疗效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5%,高于对照组的68.6%(χ2=10.68,P<0.05)。中药组在改善焦虑抑郁评分中优于西药组(P<0.05),且治疗后两组血清NGF、S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两组治疗前后的NGF水平与善太息,焦虑评分成正相关(P<0.05),与胸胁胀满、抑郁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疏肝降逆和胃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NERD患者血清NGF的表达量与其焦虑状态成正相关。其发挥疗效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了血清NGF、SP的水平,从而改善了NERD食管内脏高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胃方与西医常规疗法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46例2型糖尿病合并GER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降糖、抗酸、胃动力药及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降糖、营养神经的基础上予自拟疏肝和胃方内服,两组治疗均2 W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胃方与西医常规疗法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GERD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疏肝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提供试验支持.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每日2次,每次20mg),枸橼酸铋钾(每日2次,每次1袋),莫沙必利(每日2次,每次2.5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和胃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7%.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x^2=4.97,P<0.05).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3.99,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方疏肝和胃清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西药兰索拉唑(15mg,po,qd)及莫沙比利分散片(5mg,po,ri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和胃清降方口服,1剂/d,2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空腹血中白介素8(IL-8)水平。结论:疏肝和胃清降方能明显降低白介素8(IL-8)水平,对不同病情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型)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治疗伴抑郁状态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的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0)给予乌灵胶囊和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照组(n=30)仅给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疗程8周。应用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分级及SDS的评分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中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和88.46%,对照组分别为40.00%和64.00%,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SD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4、8周末研究组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乌灵胶囊联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能安全有效治疗伴有抑郁状态的GERD患者。  相似文献   

18.
朱必苓  李芳 《世界中医药》2010,5(4):246-247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治疗组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对照组以多虑平、谷维素治疗。疗效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2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4周末和8周末,HAMA评分2组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和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2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显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效果优于多虑平。  相似文献   

19.
许英  刘玉  叶晨 《光明中医》2016,(15):2160-2163
目的研究自拟补肾疏肝方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对于肾虚肝郁证绝经综合征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将绝经综合征患者属肾虚肝郁证并伴抑郁或焦虑症状者6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每组30例。中医治疗组给予自拟补肾疏肝方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对照组给予西药利维爱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随访4周。在初诊、治疗第8周及随访第4周各时点分别填写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KI)、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组内治疗第8周与初诊比较,KI评分、SDS标准分及SAS标准分在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KI量表评分随访时较第8周时略有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DS及SAS标准分较第8周时略有下降,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随访时KI量表评分、SDS及SAS标准分均较第8周时升高,且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补肾疏肝方配合中医情志疗法可显著改善肾虚肝郁证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且治疗效应持续,不易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