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建立地榆槐角丸中槐角苷的HPLC分离及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Zorbax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1%磷酸水溶液(11∶10∶79),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0.8mL·min-1;结果:槐角苷回收率99.21%,RSD=0.6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地榆槐角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槐角丸(大蜜丸)收载于《中国药典》(1990年版),是治疗痔疮的良药,由槐角、地榆、黄芩、枳壳、当归、防风六味中药组成。本文对其中槐角、黄芩、枳壳、当归等4种中药进行了薄层鉴别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供试品槐角丸,由邯郸市神农国药厂提供,批号(920419);对照药材槐角、地榆、黄芩、枳壳、当归、防风均购自于天津中药集团贮运分公司,经天津药校王振忠中药师鉴定;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365nm紫外分析仪(上海分析仪器厂)。展开剂:①正丁醇—水—冰醋酸(4:5:1)上层液;②正丁醇—水—冰醋酸(6:  相似文献   

3.
HPLC测定槐角丸中槐角苷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华  李涛  朱亮  牛宇东 《中成药》2005,27(4):476-47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角丸(槐角,地榆、黄芩等)中槐角苷含量.方法:YWG ODS C18(250 mm×4.6mm,1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7%磷酸水溶液(12:20:68),流速为0.9 mL·min-1,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槐角苷在0.08~1.20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432 700X-12298(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7%.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槐角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景东  王志玲  勾凌燕  王憬  刘惠敏  王秀卿 《中成药》2011,33(10):1829-1831
目的探索龙爪槐角替代槐角应用的可行性,为龙爪槐角替代槐角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槐角对照药材与冬季采摘于不同地点的龙爪槐角,经甲醇连续提取,260 nm波长绘制HPLC色谱图,对龙爪槐角与槐角对照药材中主要黄酮成分芦丁,主要异黄酮成分槐角苷进行比较研究,并测定其中的芦丁与槐角苷。结果龙爪槐角与槐角对照药材HPLC色谱图峰型一致,芦丁与槐角苷分别为0.45%和4.44%,与槐角对照药材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龙爪槐角具有替代槐角使用的应用前景,龙爪槐角的应用对于缓解目前槐角资源紧张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槐角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层析和纸层析对槐角丸进行了定性研究,并测定了槐角丸中总黄酮和挥发油的含量。笔者建议本法可用于槐角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锦灯笼药材的显微特征,并制定显微鉴定标准。方法:锦灯笼药材的宿萼、果柄、果皮、种子等组织制片采用福尔马林-醋酸-乙醇(FAA)固定液固定,石蜡制片法制备;锦灯笼药材粉末制片采用水合氯醛透化,稀甘油封片的方法。OLYMPUS DP72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对主要的组织构造和粉末显微特征进行摄影。结果:锦灯笼药材的组织切片每个部位不低于5张,对10批锦灯笼药材样品的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特征清晰明显,符合显微鉴定要求。结论:为制定锦灯笼药材的显微鉴定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臭灵丹草药材进行显微鉴定研究,并建立臭灵丹草药材的显微鉴定标准。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法、叶表皮制片、粉末制片等显微鉴定方法对臭灵丹草的茎、叶组织构造及粉末进行观察。结果:对臭灵丹草药材的茎、叶组织构及药材粉末进行显微观察、照相,制定臭灵丹草药材显微鉴定特征。结论:臭灵丹草药材显微鉴定特征明显,可为臭灵丹草药材的显微鉴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晶峰  杨海南  郅慧  高旭  杨小倩  张辉 《中草药》2021,52(21):6677-6682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槐角Sophorae Fructus中槐角苷、芦丁、染料木苷含量,并建立其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建立槐角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为槐角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在检测波长为260 nm,体积流量为0.6 mL/min,甲醇-乙腈-0.07%磷酸水(12∶20∶68)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共有峰并筛选差异性成分。结果 10个不同产地槐角样品的指纹图谱中有9个共有峰为特征峰,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在0.98以上。不同产地槐角的槐角苷、芦丁、染料木苷平均含量分别为8.9%、4.2%、6.45%。聚类分析将10批不同产地的槐角分为2类,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一致,并筛选出不同批次的差异性成分为9、1、2、6、3号峰,其中9、6号峰分别指认为槐角苷、染料木苷。结论 建立了槐角的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下寻找不同产地槐角质量差异成分的方法,为全面评价槐角药材的质量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槐角丸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槐角丸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甄汉深,陈勇,陆中海,李嘉(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天然药物中心)槐角丸是由槐角、黄芩、枳壳、防风、当归、地榆炭组成的常用中成药,我国历版药典均收载,具有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的功效。芦丁与黄芩...  相似文献   

10.
槐角丸是"清肠止血,疏风利气"经典名方,主治由风邪热毒或湿热所致肠风,痔疮,下血等。应用槐角丸于崩漏、风瘙痒、不寐等病症,随症加减,因病择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槐米中芦丁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产地槐米中主要活性成分芦丁的含量,评价槐米质量优劣。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elch XB-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和1%冰醋酸水溶液(39:61),检测波长257nm,柱温30℃,流速1.2mL∕min。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良好,线性方程为Y=12243X-80.436(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5%,RSD为1.6%。不同产地槐米中芦丁含量在13.88%~35.74%之间。结论:不同产地槐米中芦丁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以广西桂林地区所产槐米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锦灯笼药材的宿萼及果实的多糖和还原糖进行检测。方法:对采自不同产地的锦灯笼药材,采用分光光度法,经蒽酮-硫酸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显色,于620 nm和540 nm处对锦灯笼药材宿萼及果实的多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所得结果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锦灯笼药材中的还原糖与多糖含量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打破了其所在区域的划分,糖总量在200300 mg·g-1。结论:试验所用的检测方法,方便、快捷、结果准确,可以作为今后锦灯笼药材中糖类成分的检测手段,为今后锦灯笼药材的药用价值开发,及果实的保健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为锦灯笼药材资源的品质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枳实、枳壳中辛弗林和挥发油含量,探讨两者功效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辛弗林含量,色谱柱:Diamonsil C18(5μm,200mm×4.6mm),流动相:甲醇-磷酸二氢钾溶液(取磷酸二氢钾0.6 g,十二烷基磺酸钠1.0 g,冰醋酸1 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50∶50),流速: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75nm。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测定挥发油含量。结果:枳实中辛弗林含量明显高于枳壳,而挥发油含量则是枳壳高于枳实。结论:枳实和枳壳药材有效成分(辛弗林和挥发油)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是导致其功效差异的原因之一,临床处方应区别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栀子药材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栀子药材质量。方法:收集20份不同产地栀子药材样品,测定其栀子苷,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京尼平苷酸,西红花苷-Ⅱ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定义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栀子药材质量评价模型。结果:应用该方法建立了栀子药材商品的质量评价模型,收集栀子代表产区的20批栀子商品药材进行客观地评价,得到各评价单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在0.309 7~0.524 4,单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0.450的样本有7批,这些批次样本的质量评价较高,其中1,2,7,12,19批样品质量排在前5,说明该样品产区的栀子质量相对较好,同时观察实际栀子商品药材质地,这与目前栀子商品规格划分标准(成熟程度、是否饱满和色泽深浅)情况相一致,充分说明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与药材的实际情况相符。结论:该研究为栀子药材商品的综合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系数倍率法测定槐米中芦丁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用系数倍率法测定槐米中芦丁的含量的方法。可简化提取过程,不经分离排除杂质干扰。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合氨基酸口服液中枸杞子的定性鉴别方法,制定其定性鉴别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TLC法定性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复合氨基酸口服液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性状及显微上的不同,为不同产地的药材的鉴别和区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原植物性状观察、粉末观察等常规的生药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不同产地的柴胡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显著。结论:本研究对于鉴别区分不同产地的柴胡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谱效关系分析蛇床子镇静催眠的活性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指纹图谱与药效相关性分析,研究蛇床子镇静催眠活性目标化合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相为EliteSinoChromODS—BP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程序为:0~15min乙腈由23%增加到45%,15~30min乙腈由45%增加到100%,30~40min乙腈为100%;检测波长245nm(0—26min),322nm(26~30min),245nm(30~40min);柱温:40℃;建立蛇床子指纹图谱。对蛇床子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观察戊巴比妥钠持续睡眠时间,比较各提取物镇静催眠活性,并建立相应的指纹图谱。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各指纹峰峰面积与持续睡眠时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寻找与镇静催眠活性相关性大的指纹峰。结果:蛇床子各提取物指纹图谱中有8个共有峰,其中6#峰为欧前胡素,7#峰为蛇床子素。分析各指纹峰峰面积与镇静催眠活性相关性发现,5#峰与镇静催眠活性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除已知具有催眠活性的蛇床子素、欧前胡素外,还发现1种镇静催眠活性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优选妇舒保凝胶中黄柏苦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出固率和盐酸小檗碱、苦参碱的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黄柏苦参提取效率的影响,进而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提取黄柏苦参的乙醇回流法优于乙醇渗漉法、水煎煮法,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液料比为8。结论 该工艺可行且重现性较好, 总生物碱得率约为2.468%,本研究为妇舒保凝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