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表达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影响。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uteaplasticanemia,AAA)、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以及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胞浆和胞核内AR、GR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A组、CAA组的AR、G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AA组与CAA组相比,AAA组AR、GR阳性水平显著高于CAA组(P〈0.05)。结论:AA患者的AR、GR表达水平下降,提示AA的发病与受体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氯化钴、雄激素及温补肾阳的中药为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2 0例 ,疗程 10个月。结果 :基本治愈 15例 ,缓解 2例 ,明显进步 2例 ,无效 1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AA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指导分型,使分型更科学和准确。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93例符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资料齐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为3型,通过外周血常规、血清补体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表达水平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WBC、Hb、PL、血清补体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肾阳虚组WBC、Hb明显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PL明显高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CD3、CD8水平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CD4水平高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血清补体C3、C4含量明显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平均年龄、病程构成比例、性别构成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及肾阴阳两虚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A、M含量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SH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包括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年龄、性别、病程等对中医证型无明显影响,而WBC、Hb、PL、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微观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抗胸腺球蛋白(ATG)治疗病例的临床分析,针对疗效差异较大问题,提出并论述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与疗效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不同证型对疗效的预测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CAA),是由多种病因和不同机理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病症。属祖国医学的“血证”、“血枯”、“虚劳”、“虚损”等证范畴。1984年以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本病的报道不少,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治疗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是由多种原因致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及 (或 )功能异常 ,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综合病症 ,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西医治疗以雄激素、环孢霉素A等为主要手段 ,但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 ,加之疗程长 ,价格昂贵 ,停药后易复发 ,临床应用受到许多限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血液科发挥中医药优势 ,以补肾健脾活血法为主 ,配合西药治疗CAA ,有效率为85 4 8%,取得了优于雄激素的效果。笔者师从周永明教授 ,将其有关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 补肾填精以生髓 促进干细胞造血肾为五脏之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aplasticanemia,CAA)的中医证型及不同性别患者中典型症状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2年6月_2012年6月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及住院CAA患者220例。采集患者初次发病时的症状、体征及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证型和典型症状进行分析。结果220例CAA患者中肾阳虚型121例(55.00%),肾阴虚型18例(8.18%),肾阴阳两虚型81例(36.82%);典型症状分布:乏力气短(男77.12%,女73.53%)、面色铣白(男64.41%,女57.84%)、四肢不温(男12.71%,女26.47%)、自汗盗汗(男32.20%,女26.47%)、口干咽燥(男6.78%,女6.86%)、手足心热(男14.41%,女20.59%)、大便稀溏(男6.78%,女2.49%)、瘀点瘀斑(男42.37%,女43.14%)。结论CAA初诊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肾阳虚为主,其次是肾阴阳两虚,肾阴虚最少;中医症状中,男女患者表现最多的是乏力气短,其次为面色白光白和皮肤瘀点瘀斑。 相似文献
8.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不同机理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或一系、二系减少的一组综合征。其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够满意。我们自1989年以来在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慢性再障,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有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文121例再障均经临床、血像、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而确诊。诊断标准按1987年第四届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和英国皇家进修学院Gordon-Smith于1983年提出的再障诊断标准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证型特点及辨证用药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中医分型的血液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辨证用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照中医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1肾阴虚型患者WBC、RBC明显高于肾阳虚型以及肾阴阳两虚型(P均0.05);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Plt呈依次递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水平肾阳虚型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2肾阳虚证患者CD3+、CD8+明显低于肾阴虚型及肾阴阳两虚组,而CD4+与CD56+16明显高于肾阴虚型以及肾阴阳两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肾阳虚型髂骨部位骨髓增生明显减低(P0.05),胸骨增生活跃与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阴虚型胸骨部位增生活跃明显(P0.05),髂骨部位增生活跃和增生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胸骨和髂骨两处骨髓增生均明显减低(P均0.05)。4应用补肾中药治疗肾阳虚型效果最明显,有效反应率为83%,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阴虚型治疗效果最差,有效反应率为66%。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具有不同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不一,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演变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1.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分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血细胞减少程度、既往药物治疗和机体免疫水平等因素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总结病史,并运用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7例肾阳虚证和23例肾阴虚证CAA患者血清补体C3、C4含量、免疫球蛋白(Ig)含量以及外周血(PB)T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①CAA肾阳虚和肾阴虚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程、血细胞减少程度和既往用药均无差异。②两组血清C3、C4含量和T细胞亚群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前者C3、C4含量明显降低,后者CD8+细胞高表达且血清C3含量与PBCD8+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30),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31),P<0·05。两组Ig含量以及NK细胞表达均降低且无组间差异。结论:CAA中医辨证分型和免疫指标血清补体C3、C4含量和T细胞亚群CD4+、CD8+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血细胞减少程度、既往用药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内分泌系统多个指标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并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建立CAA的中医证型判别方程。方法:对77例C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3组,且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并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指标的实验室检查。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CAA辨证分型的判别方程,对中医证型进行客观量化。结果:1)77例CAA患者中,CD3、CD4、CD8、CD3+28+、C3、C4、IgA、FT4在3组中存在不同程度差异。2)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C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筛选出与辨证分型最相关的Hb(g/L)、PLT(×109/L)、CD55(%)、CD8(%)、CD+3CD+95(%)、IgA(g/l)、C3(g/l)、C4(g/l)、FT4(ng/dl)等9个免疫学、内分泌指标。结论:CD3、CD4、CD8、CD3+28+、C3、C4、IgA、FT4等指标可能作为CAA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而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C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使CAA辨证分型得以客观量化,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免疫、内分泌系统多个指标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对60例C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3组,并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指标的实验室检查。结果:(1)与肾阳虚证组相比,肾阴虚证组CD8+、C3、C4、皮质醇(COR)、睾酮(T)、游离甲状腺素(FT4)显著升高(P<0.01,P<0.01,P<0.01,P<0.05,P<0.01,P<0.01),CD4+、雌二醇(E2)显著下降(P<0.01,P<0.01)。肾阴阳两虚证组COR、T、E2、FT4较肾阳虚证组显著升高(P<0.01,P<0.01,P<0.01,P<0.05)。(2)与肾阴虚证组相比,肾阴阳两虚证组E2显著升高(P<0.01),CD8+、C3、C4、COR、T显著下降(P<0.01,P<0.01,P<0.01,P<0.01,P<0.01)。结论:CD4+、CD8+、C3、C4、COR、T、E2、FT4等指标可作为CAA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建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中医证型判别方程。方法:对77例CA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3组,且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并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指标的实验室检查。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CAA辨证分型的判别方程,对中医证型进行客观量化。结果: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C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筛选出与判别方程最相关的Hb(g/L)、PLT(×109/L)、CD8(%)、CD3+CD95+(%)、C3(g/L)、C4(g/L)等6个免疫学、血常规指标。结论: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AA中医证型判别方程,使AA辨证分型得以客观量化,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端粒保护蛋白1(POT1)在不同证型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获得性再障及其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52例不同证型获得性再障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OT1 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性再障患者POT1 mRNA表达情况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肾阴虚型POT1 mRNA表达水平低于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最低,并且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r=0.374,P=0.038)。结论 POT1参与了获得性再障的发病经过,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与获得性再障的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中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Rho)-鸟苷酸三磷酸酶(GTP)相关酶类如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42),Ras相关的C3肉毒杆菌毒素底物(Rac)以及Rho家族成员A(Rho A)的蛋白表达。方法:将134例CA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另设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再造生血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骨髓增生程度变化,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BMNC中Rho-GTP相关酶类(CDC42,Rho A,Rac)的蛋白表达。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经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平均积分及外周血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中医症状平均积分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红蛋白含量(HG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骨髓象改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CDC42,Rho A,Rac的相对蛋白含量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CDC42,Rho A和试验组中Rac的相对蛋白含量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而对照组中Rac的表达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CDC42,Rho A,Rac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且试验组CDC42及Rac的表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髓生血颗粒治疗CAA疗效显著,且一定程度上能改善C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CAA患者BMNC中Rho A,CDC42及Rac的蛋白均表达异常,提示Rho GTP酶异常表达可能与CAA发病相关,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调节Rho-GTP相关酶类CDC42,Rho A,Rac的表达来改善造血干细胞与造血微环境调节进而改善其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及住院69例病人。将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其中肾阳虚组(23例)、肾阴虚组(19例)、肾阴阳两虚组(27例),然后进行奇偶数字随机抽取,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其中中医治疗组36例中肾阳虚组(12例)、肾阴虚组(10例)、肾阴阳两虚组(14例);西医组33例中肾阳虚组(11例)、肾阴虚组(9例)、肾阴阳两虚组(13例)。以3个月为1个疗程,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患者中医证候、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变化。结果:①中医组治疗慢性再障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与西医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中医组治疗前后相比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肾阳虚型中医组与西医组治疗后相比,外周血细胞增长优于西医组,两者有差异(P<0.05)。③中医组治疗慢性再障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西医组轻。结论:补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Th细胞失衡、转录因子T-bet/GATA-3及相关信号通路水平分析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CAA患者,辨证分为脾肾阳虚组和脾肾阴虚组各20例,另选20例健康者做对照(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T-bet、GATA-3及STAT4、STAT6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A患者外周血Th1、Th2比例及PBMNC培养上清IFN-γ、IL-12、IL-4水平。结果脾肾阴虚组患者PBMNCT-bet、STAT4、T-bet/GATA-3比值、Th1、IFN-γ、IL-12均高于脾肾阳虚组(P<0.05),并且此2组患者亦高于正常组(P<0.05),而GATA-3、STAT6、IL-43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脾肾阳虚型患者相比,CAA脾肾阴虚型存在更严重的IFN-γ/T-bet、IL-12/STAT4通路异常活化和Th1偏移,脾肾阴虚型存在更明显的免疫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