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指脑血流在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发生改变时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临床主要通过改变血压后测量脑血流的变化以反映CA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下肢负压、冷加压试验、Valsalva动作等。通过改变脑灌注压来评估CA能力主要由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来实现,它是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测定脑血流速度和CA的有效工具,它结合体位改变对脑血流进行测量是一种更方便、更易接受的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评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CA监测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CA是指脑血流在动脉血压和脑灌注压发生改变时保持相对稳定的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 程。脑血流自动调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头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疾病的 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相关。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有很多种评估测量方法,监测瓦氏动作所诱导 的血压变化更具有操作性及标准化,适用于各种人群,其安全、简单、准确的特点使其在脑血流自动 调节中运用十分广泛。本文重点对瓦氏动作在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中的应用做一个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是脑血管自身具备的一种在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或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发生改变时保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能力,是一种用于预防继发性缺血损伤的内在保护机制[1-2].  相似文献   

4.
<正>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大脑的一种内在保护机制,它能在动脉血压或脑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保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1])。CA是一种快速调节机制,通过调节脑血管阻力,补偿脑灌注压力的波动,维持相对稳定的脑血流~([2,3])。CA分  相似文献   

5.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系指在一定血压或脑灌注压波动范围内,通过脑小血管的舒缩功能维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相对稳定的能力。缺血性脑血管相关疾病可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针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是当前热点,CA及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的监测同样发挥着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就CA和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监测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CA及NVC在颈动脉支架围术期进行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血流自动调节是指在血压变化时脑循环有能力维持相对恒定的血流量。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当头部受轻度损伤时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是否受到损害。对29例轻型头部损伤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为13~15的伤员,用经颅多普勒持续48h监测血流速度,并记录血压,以测定其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29例年龄相当的志愿者也以同样方式测定了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作为对照值。在短暂的动脉血压变化情况下测定脑血流速度及计算出自动调节指数,以评估自动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稳定脑血流速度的血流动力学因素。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检测SD大鼠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并同步记录有创动脉血压,绘制自动调节曲线,判断脑血流自动调节上、下限。计算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和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area product,RAP)。分析CCP、RAP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blood pressure,MABP)之间的关系。结果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过程中,正常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上、下限分别为148.12±7.49 mm Hg、62.96±3.34 mm Hg。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CBFV随动脉血压改变轻微(每10 mm Hg MABP,升压:0.65±0.27 cm/s;降压:0.43±0.23 cm/s),而CCP和RAP则随动脉血压明显改变(每10 mm Hg MABP,升压:4.60±1.06 mm Hg、0.11±0.04mm Hg;降压:6.74±0.59 mm Hg、0.09±0.02 mm Hg)。虽然CBFV、CCP、RAP的变化都与MABP相关,但控制CBFV的变动后,CCP和RAP随MABP改变相关性更加明显,其中CCP的变化幅度以及与MABP的相关性明显大于RAP(升压:Beta=0.561、0.418;降压:Beta=0.694、0.266,P均=0.000)。结论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有效范围内,脑血流的稳定主要通过CCP和RAP改变对抗动脉血压的变动而实现,尤其是CCP相应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8.
脑血流自动调节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 是人体在一定血压或脑灌注压波动范围内维持脑血流量 (cerebral blood flow) 相对稳定的能力, 可避免脑组织发生高灌注或低灌注。 CA在出血性卒中中存在不同程度受损, 且与临床因素及预后密切相关。 对出血性卒中患者行CA监测不仅可评估临床预后, 还可为动脉血压及脑灌注压的管理提供参考信息。 本文主要就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的CA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旨在探讨CA在上述疾病中的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血流自动调节系指在全身血压波动的情况下脑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的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相关研究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动物模型到无创性在体实时脑血流动力学监测,检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和数学建模方法的引入,为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带来了革新.本文旨在总结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史,以为临床开展相关研...  相似文献   

10.
临界关闭压在脑血流动力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的快捷、实用的新方法,为临床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同步记录有创血压,按照临界关闭压(CCP)的理论计算出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下限和微动脉阻力,与改变血压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CP法检测到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为70.88±24.05mmHg,与常用血压改变测定的结果数值接近,可以相互替代。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和微动脉阻力的升高,与动脉血压的升高,特别是脉压差的增大密切相关。结论按照CCP理论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和微动脉的阻力,可以准确、快捷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生理状态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正常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和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对脑血流的调控作用。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升压组和降压组各70只,除去手术失败的动物,完整采集数据升压 组69只,降压组54只。分别以10~15 mmHg为一级逐步升高、降低血压,同步记录大鼠大脑中动脉血 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有创血压,绘制自动调节曲线,并按照CCP理论计算CCP 和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area product,RAP),分析血流动力参数之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 与血压变化间的关系。 结果 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过程中,正常大鼠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上、下限分别为(148.12±7.49)mmHg、 (62.96±3.34)mmHg。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CBFV随动脉血压改变轻微,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CBFV 随动脉血压升高明显增加(r =0.896,P =0.000),或随动脉血压降低明显减小(r =0.945,P<0.001)。 CCP变化恰好与CBFV相反,自动调节范围内随动脉血压改变明显,与平均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升压 r =0.967、降压r =0.969,P均<0.001),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改变量明显减小。RAP也有CCP的类似趋势, 但数值变化量不是很明显,只有降压过程自动调节范围内的改变量明显大于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 结论 大鼠脑血流调控过程中,自动调节有效范围内,脑血流的稳定与CCP和RAP密切相关,尤其是 CCP。微动脉血管紧张度和微动脉直径变化共同参与了脑血流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正>脑是人体代谢率最高的器官,由于脑的新陈代谢旺盛、生理功能复杂,所以脑的血液供应必须十分丰富,稳定、充足的脑血流量对脑功能的正常发挥和脑的高代谢水平的维持是极其重要的。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是维持脑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许多脑部疾病(如脑卒中、痴呆、偏头痛、脑外伤等)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1,2]。因此,了解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对疾病诊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TCD和倾斜试验评价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自身调节.方法 脑血管狭窄患者32例(A组),无血管狭窄的脑梗死患者28例(B组),健康对照26名.通过呼吸试验计算呼吸抑制指数(BHI)及血管运动反应性(VMR)评价脑小血管CO2反应性;头高位70°倾斜试验改变体位,记录卧立位脑血流速度(CBFV)及血压、心率,评价脑小血管的血压-自动调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VMR(分别为0.18±0.02和0.26±0.04,对照组为0.43±0.06)、BHI(分别为0.76±0.15和1.05±0.15,对照组为1.52±0.19)显著降低(P<0.05).A组患侧与对侧VMR(分别为0.10±0.01、0.22±0.02)及BHI(分别为0.51±0.14、0.9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侧BHI值小于0.6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HI下降与脑梗死相关(B=2.234,P=0.016).直立位时血压、心率增加,CBFV下降.3例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直立位血压和CBFV均显著下降,二者之间相关(r=0.430,P=0.004).结论 脑梗死及脑血管狭窄患者脑小血管CO2反应性受损.自身调节能力受损,卒中风险可能增加.直立位时,机体通过提高周围血压和心率,参与颅内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14.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血压变化时大脑维持足够脑灌注的内在能 力。过去的30年,研究者已经提出了诸多分析CA的方法,但至今无公认的金标准,采用什么方法定量 CA仍是个人主观的选择。尽管如此,由于CA的概念代表了血压(刺激或者输入信号)与脑血流(反应 或者输出信号)之间的动态关系,故目前最通用的研究血压自发波动的分析方法是传递函数分析。虽 然理论上可行,但是文献显示,传递函数分析方法在实践中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这限制了研究之 间的比较,也阻碍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本白皮书旨在规范化研究动态CA的传递函数分析方法的参 数及设置,建立标准,以利于其临床应用,该推荐的研发始于(但不限于)脑血流自动调节研究网络 (CARNet-www.car-net.org)。  相似文献   

15.
杨弋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4):247-249
<正>脑血流自动调节是指全身动脉血压发生变化和因而产生的脑灌注压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脑通过调节脑小血管的口径使脑血管阻力发生相应变化,从而使脑血流量维持恒定的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在调控脑血流自动调节的复杂的机制中,一氧化氮作为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其作用不容忽视[1-2]。本文重点介绍一氧化氮在脑血流自动调节中的作用、与常见脑血管病的关系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脑血流自动调节是机体的一种适应能力,即灌注压变化时机体仍能保持恒定的脑血流供应。脑血流量和脑有效灌注压(CCP)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CVR)成反比,其关系为CBF=CPP/CVR。脑血流量特别是脑不同部位区域性血流量的调节,大多是通过改变脑血管阻力来完成的。在总脑血管阻力中,毛细小动  相似文献   

17.
血压波动对脑梗死后脑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与自动调节受损、脑小血管病变可导致脑血管反应性受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量与血压的相关性,脑梗死侧大脑半球脑灌注降低、低血压对脑主要动脉狭窄者可导致狭窄远端脑组织局部低灌注等几个方面来讨论脑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对脑血流速度、脑血流量的影响。给临床医生提出一个思考问题,在脑梗死的急性期把血压控制在多少才是最合适的水平,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最有益。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高血压对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影响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动态观察高血压对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影响 ,及其与脑血管病理形态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用 80只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SP) ,在术后不同的时间点 ,利用临界关闭压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 (LLCA) ,并动脉插管测定血压和定量分析脑血管的形态变化 ,分别与正常血压对照组 (80只 )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HRSP组的LLCA术后第 6周开始升高 ,第 10周后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基本稳定于 110mmHg左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LLCA的升高主要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r=0 96 8,P <0 0 5 ) ,与脑内微动脉的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r=0 94 0 ,P <0 0 5 )。并且LLCA的变化在平均动脉压改变的中间过程最明显 ,而于平均动脉压轻度和重度升高时变化不大 ,呈“S”形改变 (R2 =0 970 1,P <0 0 5 )。结论 高血压LLCA上移主要与平均动脉压有关 ,是脑内微动脉中膜增厚的体现 ,于血压升高中期改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脑血流调节是人体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脑血管反应性(cerebrovascular reactivity,CVR),亦称脑血流储备(cerebrovas cular reserve,CVR)及神经血管耦联(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三方面。脑血流调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且在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脑血流调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再通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摘要】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大脑维持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相对恒定的主要机制,对于大脑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均有
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CA逐渐走入临床各个领域,并逐渐开始为临床提供更
多的参考信息。本文就卒中对CA的影响及CA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