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夏枯草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建立与体系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廖丽  郭巧生 《中草药》2009,40(7):1131-1135
目的 建立并优化夏枯草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为探讨夏枯草种质问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研究.Mg2+、d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对PCR扩增的影响.结果 夏枯草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 30ng,Mg2+ 2.2 mmol/L、dNTP 175 μmol/L、引物0.75μmol/L、Taq DNA聚合酶1.0 U.在此基础上,从92条引物中筛选出18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引物最佳退火温度.结论 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可以快速建立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24份夏枯草种质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夏枯草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并优化水蛭ISSR-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为水蛭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引物ISSR825,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对影响PCR反应的Mg2+、dNTP、引物、TaqDNA聚合酶、模板DNA进行了体系优化,同时对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进行了选择.结果 在25 μL总体积中,其中包括10×PCR缓冲液2.5 μL、Mg2+ 2.0 mmol/L、dNTP0.25 mmol/L、引物0.8 μmol/L、Taq DNA聚合酶2.5 U、模板DNA 2.0 ng/μL,最佳退火温度为49.7℃.结论 所建立的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水蛭遗传多样性评价、不同种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并优化桔梗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主要因子(dNTPs、Taq酶、引物、Mg2+、模板)进行筛选。之后通过单因子试验,进行引物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的筛选。结果桔梗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dNTPs 0.25mmol/L、Taq酶1.0U、引物0.30μmol/L、Mg2+1.50mmol/L、模板DNA10ng。利用此反应体系从54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确定了引物UBC853[序列为(TC)8RC]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5℃和循环次数为45次。结论建立的桔梗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白、紫花桔梗共20份样品检验,证明该体系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可用于桔梗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天门冬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建立与体系优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建立并优化天门冬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为探讨天门冬种质间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法,研究Mg2+、d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延伸时间及循环次数对PCR扩增的影响。结果天门冬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 40 ng、Mg2+1.25 mmol/L、dNTP 320μmol/L、引物1.2μmol/L、Taq DNA聚合酶1.5 U。在此基础上,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引物最佳退火温度。结论建立的天门冬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17份天门冬种质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天门冬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胡黄连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 采用4因素(dNTPs、Mg2+、Taq酶、引物)4水平的正交实验和单因子梯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适于胡黄连的25 μl的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因素最佳浓度分别为10×buffer2.5 μl,dNTPS150 μmol/L,Mg2+1.5 mmol/L,Taq酶1U,引物0.5μmol/L,DNA20 ng或10×buffer 2.5 μl,dNTPs150 μmol/L,Mg2+2 mmol/L,Taq酶0.5U,引物0.5 μmol/L,DNA20 ng.结论 对于胡黄连ISSR-PCR实验,一次正交实验完全可以建立起满足要求的PCR体系.  相似文献   

6.
蒲公英ISSR-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蒲公英ISSR-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筛选适合的引物,并确定最佳退火温度.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蒲公英叶片的DNA,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Taq酶MIX、模板DNA、引物3种因素2个水平,对蒲公英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考察;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其扩增程序进行优化.结果:确立了适合于蒲公英的最佳ISSR-PCR反应方法,即在25 μL反应体系中,内含Taq酶MIX 15 μL(1.25 UTaq DNA聚合酶,1.8 mmol·L-1 Mg2+,dNTPs各0.24 mmol·L-1),0.3 μmol·L-1引物,5 ng模板.在此基础上,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16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引物最佳退火温度.结论: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可以快速建立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蒲公英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7.
吴生  熊宇婷  谢砚  顾蔚 《中草药》2011,42(5):976-979
目的对影响翼梗五味子ISSR-PCR扩增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稳定的反应体系。方法基于正交极差分析方法,以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对翼梗五味子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翼梗五味子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Taq酶1.00 U、Mg2+1.50 mmol/L、模板DNA 40.00 ng、dNTP 0.25mmol/L、引物0.50μmol/L。筛选出12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并确定了每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论所建立的翼梗五味子ISSR反应体系具有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重复性好等优点,为翼梗五味子的分子水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适合对叶百部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对叶百部基因组DNA,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ISSR-PCR反应体系的5种因素(d NTP、模板DNA、引物、Mg2+和Taq聚合酶)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确立了对叶百部最佳反应体系,即在20μl的总反应体积中含有10×PCR buffer 2μl,d NTP 175μmol/L,Mg2+1.7mmol/L,引物0.6μmol/L,Taq酶1.0U,模板DNA 15ng。结论建立并优化了对叶百部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ISSR-PC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麻花秦艽的简单重复序列区间-聚合酶链反应(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该药材的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等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麻花秦艽的ISSR-PCR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用量,Mg2+浓度,dNTPs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和引物浓度等参数,确定麻花秦艽每条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结果: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为模板DNA1μL(36mg·L-1),10×PCR缓冲液(含Mg2+)1.75μL(20mmol·L-1),dNTPs0.8μL(10mmol·L-1),Taq酶0.1μL(0.5%)及引物0.6μL(10mmol·L-1);筛选出12条多态性高、扩增稳定的ISSR引物,UBC-809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55.5℃。扩增出的7条带中多态性带为6条,多态性位点比率85.71%。结论:建立的麻花秦艽ISSR-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位于500bp处的条带为非多态性条带,可作为该种属的特征性条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并优化出清晰稳定的云南沉香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并筛选出适合的引物。方法利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云南沉香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并设置温度梯度检测最佳退火温度。结果首次建立了云南沉香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各个因素的浓度分别为:模板DNA 10 ng/20μl、Mg2+3mmol/L、Taq DNA聚合酶2.4 U/20μl、d NTP 0.6mmol/L、引物0.2μmol/L;引物UBC811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3.0℃。并且,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6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结论优化确立的云南沉香ISSR-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可为后续云南沉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阜康阿魏中倍半萜香豆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伞形科阿魏属植物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M.Shen)根中的倍半萜香豆素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中压制备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反复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E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阜康阿魏根中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umbelliprenin(Ⅰ),fekolone(Ⅱ),badrakemone(Ⅲ),lehmannolone(Ⅳ),assafoetidin(Ⅴ)。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野三七转录组中SSR位点信息分析及其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野三七Panax vietnamensis var. fuscidiscus(PVF)转录组中的SSR位点信息,并设计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以期为野三七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力工具。方法 利用MISA工具筛选了野三七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26 758条unigenes,对其SSR位点信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Primer3设计SSR引物,并随机选择30对SSR引物对13株不同来源的野三七进行多态性扩增分析。结果 在野三七的转录组中,共搜索到21 320个SSRs,分布于17 780条unigenes,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6.82%。SSRs位点中二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类型,占总SSRs的52.52%;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基序(28.08%)。SSRs所包含的重复基元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AG/CT和AT/AT是优势重复基元类型,占总SSRs的46.25%。利用Primer3共设计出39 336对SSR引物。随机选择3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29对(96.67%)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15对(50.00%)扩增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利用UPGMA作图,将13个材料分为2类。结论 野三七转录组中SSR位点出现频率高,类型丰富;大量的SSR为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珠子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刘超  崔九成  宋小妹  梅其炳  岳正刚 《中草药》2014,45(17):2525-2529
目的研究珠子参Panax japonic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研究3个主要产地珠子参的19个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 13条ISSR引物扩增出181条带,其中有166条呈现多态性,占91.71%,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60~0.83。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将源于同一地区的珠子参样本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珠子参样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和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新疆阿魏内生真菌提取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并筛选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菌株,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117株新疆阿魏内生真菌菌液提取物和菌丝体提取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胃癌AG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有43株链格孢属菌株的49份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100 μg·mL–1时,对肿瘤细胞抑制率达50%以上;其中15份对HeLa细胞、AGS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1938/TL168菌株提取物对HeLa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低至(25.95±3.39)μg·mL–1结论 阿魏内生真菌提取物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具备抗肿瘤药物研发潜质。  相似文献   

15.
内蒙黄芪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陈聪颖  陆阳  陈泽乃 《中草药》2001,32(6):567-569
内蒙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芪多糖、皂苷类、黄酮类等,具有抗衰老、对DNA损伤的防护作用等药理活性。提出应加大对内蒙黄芪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16.
杨素珍  蒋建勤 《中草药》2014,45(6):760-764
目的 研究新疆芍药Paeonia sinjiangensis干燥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及RP-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新疆芍药干燥根茎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去苯甲酰基芍药苷(1)、4-O-正丁基芍药苷(2)、没食子酰基芍药苷(3)、4-O-甲基苯甲酰基芍药苷(4)、苯甲酰基白芍苷(5)、白芍苷R16)、9-O-butylpaeonidanin(7)、(Z)-(1S, 5R)-β-pinen-10-yl β-vicianoside(8)、没食子酸(9)、没食子酸甲酯(10)、没食子酸乙酯(11)、异香草酸(12)、6-羟基香豆素(13)、3, 4, 23-trihydroxy-24, 30-dinorolean-12, 20(29)-dien-28-oic acid(14)、palbinone(15)、cadina-4, 11-dien-14-oic acid(16)。结论 化合物16为首次从毛茛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人字果属(Dichocarpum W.T.WangP.K.Hsiao)植物为毛茛科唐松草亚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东亚大陆特有,主要分布在中国,多具有传统药用价值。为更好地发掘其药用潜力,对该属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药用亲缘学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化学和分子水平上,人字果属和扁果草属(Isopyrum L.)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该属仅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利用液质联用色谱方法鉴定出了120多个化合物,主要包括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氰类、内酯等,其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纵肋人字果系,提示该系是一个特殊的类群,在演化程度上比人字果系更高;人字果属中发现的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这与耳状人字果治疗癫痫的传统应用相关。对人字果属植物的药用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助于对该属植物药用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少数民族药物红葱Eleutherine american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半制备高效液相分离、TLC检识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葱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红葱醌A(1)、elecanacin(2)、3-[2-(乙酰氧基)丙基]-2-羟基-8-甲氧基-1,4-萘醌(3)、2-乙酰基-1,8-二甲氧基-3-甲基萘(4)、二羟基艾榴醇(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1~5均有不同程度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作用,其中化合物5对2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30、0.06μg/mL。  相似文献   

19.
多枝雾水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多枝雾水葛Pouzolzia zeylanica var. microphyll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系统溶剂法对醇提物进行萃取,醋酸乙酯萃取部位通过正相、反相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法确定结构。结果从多枝雾水葛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R,3S,4R,5S)-2,5-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3,4-二-(3,5-二羟基苯基)四氢呋喃(1)、pouzolignan K(2)、saropeptide(3)、去氢吐叶醇(4)、对羟基苯甲酸(5)、异香兰酸(6)、原儿茶酸(7)、丁香酸(8)、原儿茶醛(9)、原儿茶酸乙酯(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异雾水葛木脂素K,化合物3~10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剑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xyphophyll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从剑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包括8个二萜类、2个香豆素类、1个苯基丙烯衍生物、1个木脂素类,分别鉴定为补骨脂素(1)、异补骨脂素(2)、3,4,5-三甲氧基肉桂醛(3)、domohinone(4)、12-hydroxy-13-methylpodocarpa-9,11,13-trien-3-one(5)、sonderianol(6)、trigonostemone(7)、trigoxyphin N(8)、trigonochinene E(9)、trigoxyphin A(10)、trigoxyphin Q(11)、2,6,2′,6′-四甲氧基-4,4′-双(2,3-环氧-1-羟丙基)联苯(12)。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9、11、1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