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丹  刘王艳  郭成鑫  李贵琼  段晓燕  熊娇  沈勇 《中草药》2017,48(19):3915-3920
目的对拳距瓜叶乌头Aconitum hemsleyanum var.circinatum的块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拳距瓜叶乌头块根总生物碱中共分离得到17个二萜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黄草乌碱丁(1)、8-甲氧基黄草乌碱丁(2)、贡乌生(3)、塔拉地萨敏(4)、查斯曼宁(5)、8-甲氧基塔拉胺(6)、14-乙酰塔拉胺(7)、8-去乙酰滇乌碱(8)、crassicautine(9),crassicaudine(10)、粗茎乌头碱甲(11)、黄草乌碱丙(12)、黄草乌碱甲(13)、滇乌碱(14)、transconitine B(15)、工布乌碱(16)、大渡乌碱(17)。结论化合物2、3、6、7、9、12~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丁祥  侯怡铃 《中草药》2013,44(15):2048-2051
目的 研究乌头属植物德钦乌头Aconitum ouvrardianum根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谱学数据和对照TLC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德钦乌头根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塔拉乌头胺(1)、彭乌碱乙(2)、卡马考宁(3)、黄草乌碱亭(4)、粗茎乌头碱甲(5)、贡乌生(6)、14-乙酰黄草乌碱亭(7)、展花乌头碱(8)、黄乌宁(9)、膝乌亭丁(10)、异塔拉乌头定(11)、翠雀它灵(12).结论 12个化合物均为C-3位或C-6位无含氧取代的C19-二萜生物碱,且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为德钦乌头药材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韩萌  王腾飞  单连海  陈琳  黄帅  周先礼 《中草药》2022,53(12):3587-3594
目的 对拟康定乌头Aconitum rockii和林地乌头A. nemorum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对其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IR、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拟康定乌头中共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6α,8β,16β,18-pentamethoxy-14α-benzoyloxy-N-ethylaconitane(1)、工布乌碱(2)、大渡乌碱(3)、膝乌宁碱甲(4)、滇乌碱(5)和黄乌生(6);从林地乌头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塔拉萨敏(7)、14-乙酰塔拉萨敏(8)、卡马考宁(9)、16-epipyroaconine(10)、乌头碱(11)、3-脱氧乌头碱(12)、牛扁碱(13)、甲基牛扁碱(14)、德尔色明甲(15)、德尔色明乙(16)。结论 化合物1是新的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命名为拟康定乌碱甲;化合物2~6为首次从拟康定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6为首次从林地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滇西乌头的二萜生物碱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二萜生物碱,分别为滇乌碱、粗茎乌头碱、黄草乌碱、牛扁次碱和刺乌头碱。结论:5个二萜生物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直缘乌头地上部分二萜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娇  刘王艳  何丹  张莲  杨崇康  罗启鹏  刘佳  沈勇 《中草药》2019,50(10):2279-2284
目的对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直缘乌头Aconitum transsectum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经谱学数据(1H-NMR、13C-NMR、MS)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直缘乌头的干燥茎叶用甲醇渗漉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头乌碱甲(1)、14-乙酰塔拉地萨敏(2)、8-甲氧基黄草乌碱丁(3)、塔拉地萨敏(4)、黄草乌碱丁(5)、14-乙酰萨卡可尼亭(6)、forestine(7)、查斯曼宁(8)、crassicausine(9)、homochasmanine(10)、crassicautine(11)、8-去乙酰滇乌碱(12)、贡乌生(13)、黄草乌碱乙(14)、滇乌碱(15)、isotalatizidine(16)。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分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9~11、13~14、16为首次从直缘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何江蕊  徐灿  吕丹  沈勇 《中成药》2023,(4):1161-1166
目的 研究维西乌头Aconitum weixiense W. T. Wang二萜生物碱。方法 维西乌头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塔拉萨敏(1)、查斯曼宁(2)、acoforesticine(3)、黄草乌碱丁(4)、黑乌弱碱(5)、查斯马可宁定(6)、草乌甲素(7)、forestine(8)、bikhaconine(9)、hemsleyanine D(10)、滇乌碱(11)、crassicautine(12)、14-anisoyl-leucanthumsine(13)、3-乙酰滇乌碱(14)、aconosine(15)、嘟啦碱(16)。结论 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杨金  刘卫  羊晓东  赵静峰  刘富  李良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5):1927-1929
目的:研究剑川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方法: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用有机波谱学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二萜生物碱:acoforine(1),acoforestinine(2),14-O-acetylsachaconitine(3),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4),黄草乌碱丁(vilmorrianine D,5),塔拉萨敏(talatizamine,6),查斯曼宁(chasmanine,7),滇乌碱(yunaconitine,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藏族药工布乌头Aconitum kongboense块根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碱性氧化铝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从工布乌头95%甲醇提取液中分离鉴定25个二萜生物碱,包括1个新的乌头碱型C_(19)-二萜生物碱,命名为kongboensenine(1)和24个已知化合物:acotarine F(2)、acotarine G(3)、14-乙酰塔拉萨敏(4)、塔拉萨敏(5)、印乌碱(6)、滇乌碱(7)、查斯曼宁(8)、6-表弗斯生(9)、高展花乌头宁(10)、8-去乙酰滇乌碱(11)、展花乌头碱(12)、ajaconine(13)、大渡乌碱(14)、ezochasmanine(15)、crassicautine(16)、14-O-deacylcrassicausine(17)、膝乌宁碱甲(18)、falconeridine(19)、sachaconitine(20)、贡乌生(21)、8-methyl-14-acetyltalatisamine(22)、工布定(23)、14-苯甲酰查斯曼宁(24)、伪乌头宁(25)。通过HR-ESI-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化合物2~4、10、13、15~19、21~2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常用中药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中性氧化铝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中压MCI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附子中分离得到 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新乌头碱(1)、乌头碱(2)、次乌头碱(3)、苯甲酰次乌头碱(4)、苯甲酰新乌头碱(5)、苯甲酰乌头碱(6)、展花乌头宁(7)、塔拉乌头胺(8)、尼奥灵(9)、多根乌头碱(10)、附子灵(11)、准格尔乌头碱(12)、异塔拉乌头定(13)、川附子碱B (14)、16β-羟基心瓣翠雀碱(15)、哥伦乌头碱(16)、苯甲酸(17)、6-hydroxymethyl-3-pyridinol(18).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德钦乌头Aconitum ouvrardianum H.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德钦乌头块根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氧化铝色谱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工布定(1)、anisoezochasmaconitine(2)、lipo-14-O-anisoylbikhaconine(3)、大渡乌碱(4)、塔拉萨敏(5)、查斯曼宁(6)、粗茎乌头碱甲(7)、查斯马可宁定(8)、14-dehydrotalatizamine(9)、lipoindaconitine(10)、印乌碱(11)、滇乌碱(12)、lipoyunaconitine(13)、贡乌生(14)、transconitine B(15)、ouvrardiantine(16)、atropurpursine(17)、8-去乙酰滇乌碱。结论化合物1~4、9~10、13、15、17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