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96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法 :辨证分为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虚型。分别采用健脾益气、疏肝和胃、宣郁醒脾、养阴益胃等法治疗。结果 :观察 96例 ,治愈 5 9例 ,好转 31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95 .35 %。提示 :辨证治疗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选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贯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8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闫肃  李智琴 《陕西中医》1999,20(4):161-162
运用一贯煎加味(沙参、生地、白芍、枸杞子、乌海、莪术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118例,总有效率为94.92%:对照组65例,有效率73.68%。提示本方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幽门螺杆菌,促使萎缩的胃粘膜逆转,抑制异性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洁 《陕西中医》2004,25(9):815-816
本文以从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 CAG)立论 ,探讨了 CAG的病因病机 ,指出该病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的特点 ,强调其伴肠化生或异形增生的病理演变应引起高程度重视。 CAG的辨证治疗以通降法为主 ,以促进胃肠动力 ;且须辅以补虚 ,提高机体免疫力 ;活血化瘀 ,改善胃粘膜微循环 ;多脏兼治 ,协调诸脏腑关系 ;从现代医学观点出发 ,清除幽门螺杆菌 ( HP)防治病变逆转 ,具有积极意义。中西医结合 ,是防治 CAG的有效方法 ,也是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朱秀云 《陕西中医》1996,17(6):275-278
对48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虚型。分别采用健脾益气、温中散寒,疏肝和胃,清热化湿,醒脾消痞,养阴益胃等法治疗,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5.1%,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效率分别为73.6%,81.8%。提示本法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控制炎症 ,修复粘膜损害 ,调整脾胃功能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本病 78例。结果总有效率 89.7%。提示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加减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皓 《陕西中医》2002,23(1):27-27
目的 :探索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香吵六君子汤 (党参、白术、茯苓、半夏、木香、砂仁等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3 0例 ,总有效率 86.7%。提示本方具有补益脾气、滋养胃阴、健运之功效  相似文献   

7.
常学义 《陕西中医》1996,17(10):453-453
采用易平散(蒲公英、甘草、水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体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运用润胃汤治疗观察萎缩性胃炎156例。结果表明,临床总有效率为98.08%,胃镜病理检查总有效率为83.34%。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唐存雄 《陕西中医》1999,20(4):160-160
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总有效率89.13%。提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0.
护胃灵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甘凉养胃、益气健脾之法,自制护灵胶囊(手儿参、麦冬、太白黄精、太白黄芪、太白米、朱砂七、太白五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总有效率98%。提示该方法有改善本病症状、胃粘膜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便秘相比西药具有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但治疗机制的研究却并不完善。研究中医药治疗便秘的具体机制,应参照中医理论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现有研究多以“病-证结合”的方法复制中医证型动物模型,通过文献总结发现存在用药剂量、造模时间、造模流程叙述不清,甚至模型运用不合理的问题。为归纳探索中医证型便秘模型的造模方法,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归纳阐述脾虚型便秘、血虚型便秘、阳虚型便秘、津亏型便秘的现有造模方法,造模流程以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在诱导大鼠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分别施加不同复合因素,比较研究不同“病证结合”模型特点及筛选构建与评价最优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方法 将10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2周,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96只,模型组大鼠分别于第3周、第4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3 mg·kg-1、4 mg·kg-1,建立慢性肾脏病动物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阿霉素组、羟基脲组(300 mg·kg-1灌胃)、氢化可的松组(10 mg·kg-1肌肉注射)、雌二醇组(4 mg·kg-1腹腔注射)、甲硫咪唑组(2 mL·kg-1灌胃)、氨鲁米特组(20 g·L-1灌胃),每组各16只,再施加复合因素,建立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记录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体温和游泳耐力;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造模24周后,股动脉取血并处死大鼠,测量大鼠肾脏、脾脏、睾丸、肾上腺和甲状腺的脏器指数;采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用比色法检测大鼠Scr、UA、BUN、TP、ALB、TC、TG的含量,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FSH、LH、T、E2、T3、T4、TSH、SOD、CORT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各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均较差,出现不同程度的毛发干枯、弓背蜷缩、消瘦、精神萎靡等,其中氢化可的松组大鼠症状最为严重;各模型组游泳耐力减弱,尾根部温降低,24 h尿蛋白明显增加,部分大鼠出现腹水症状,其中,甲硫咪唑组大鼠体温最低,氢化可的松组大鼠游泳耐力最低;各模型组大鼠的甲状腺、睾丸和肾上腺指数降低,而肾脏指数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1),其中氢化可的松组大鼠脾脏指数明显上升(P < 0.01);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各模型组大鼠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疏松变、空泡变,肾小管扩张,肾小球纤维化、球囊壁增厚,肾间质出现淋巴细胞浸润。与正常组相比,各模型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Scr、UA、BUN、TC、TG的升高,而TP和ALB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氢化可的松组大鼠TP和ALB明显降低(P < 0.05,P < 0.01);各模型组的CORT均明显升高,内源性T3、T4、FSH、LH、T、E2和SOD不同程度的降低(P < 0.05,P < 0.01);而TSH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1),其中,雌二醇组大鼠T最低,甲硫咪唑组大鼠SOD最低。结论 本实验中5种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大鼠均出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紊乱,但在“性腺轴”“甲状腺轴”“肾上腺轴”上各有特点,其中氢化可的松组大鼠模型符合人类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证候特点和“肾阳虚三轴”改变,是理想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病证结合”模型,是中西医结合范式研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肾阳虚证是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重要证候之一,而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中医学界研究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研究方法。为了对这一模型进行系统的研究,指导相关实验研究的开展,本文对二十年来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文献做了总结与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造模方法、模型评价与模型应用方面仍存在造模方式局限、评价指标缺乏特异性及对证候本质研究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本质的研究。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了采取复合因素造模、增加特异性检测指标、引入多组学分析、完善模型评价体系等等措施,并提供了本团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推动该模型的深入研究,深化对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认识,促进构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标准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标准、辨证标准与技术方法,并为相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是好发于青壮年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其临床症状多变,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肢体瘫痪、感觉障碍、二便障碍等,高级神经功能也常受累。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主要属“痿证”范畴。疾病急性复发时以肝肾阴虚兼夹痰瘀内热为主,而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则更是助火伤阴,使肝肾之阴益亏。随着疾病的不断反复和缓慢进展,阴损及阳,终致阴阳两亏。因此,除以补益肝肾,化痰活血为治疗大法外,还应注意个体化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疾病损伤的不同侧重点,相应配以清热、温阳、行气、通腑、养血、疏肝之品以收全功。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痰浊、水泛、瘀血及正虚互为影响,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正亏邪盛。本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血瘀、水饮、痰阻等。病位主要涉及肺、心、脾、肾。辨证分型为肺肾两虚型(肺功能不全型)、阳虚水泛型(心功能不全期)、痰浊扰心型(肺性脑病器)、元阳欲绝型(休克期)四型。治以扶正固本为主、辅以祛邪(活血祛瘀、利水消肿、化痰平喘等)、标本兼治。自拟益肺强心汤加减运用,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病临床辨病与辨证举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中医临床要提高慢性胃病的临床疗效,必须首先把握住辨病与辨证的关系问题。辨病与辨证都必须依赖临床信息作为判断的依据,而病人的自觉与他觉症状是两者都必需的,从症状学层次中西合参,能提高对慢性胃病辨证的准确性。而根据慢性胃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其辨证用药有其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性,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药现代研究的成果,来充实和补充中医临床之不足,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多系统、多脏器功能失调的异质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也缺乏特异性,建立符合CFS发病特点及内在机制的动物模型是对疾病开展研究的重要环节。现有CFS造模方法繁杂而不统一,笔者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从免疫模型、应激模型及病证结合中医模型3个方面对模型的构建方法、成模标准、机制及临床吻合度进行评价分析。其中免疫模型注重从病理生理角度进行构建,操作简便且研究广泛,能较好地模拟CFS病理特征,展开病机研究,但实验可重复性一般。应激造模是目前包括CFS在内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常用造模方法,应激源种类广泛,可用于探究CFS的病因,但具有一定不可预测性。与前述2种西医模型相比,病证结合中医模型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吻合度高且实用价值大,但目前关于CFS的病证结合模型尚处于探索阶段,模型种类少,故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期建立科学合理、简便高效的动物模型,为探究CFS病因、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思路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65-1467
目的:分析应用中药坤复康片联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所研究的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头孢西丁钠2 g+5.0%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8 h/次,甲硝唑500 mg,静脉滴注,8 h/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坤复康片治疗,3片/次,3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和临床疗效、盆腔炎性包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明显改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盆腔炎性包块面积为(13.25±4.65)cm2,治疗组为(13.26±4.66)cm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盆腔炎性包块面积为(8.64±2.31)cm2,治疗组为(4.31±2.24)cm2,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单纯抗生素治疗,中药坤复康片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明显要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6,(5):1095-1097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中医药研究特色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RA研究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并且为中医药治疗RA的特色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思路。现就类风湿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皆有寒热虚实,肾脏也是如此,辨明虚实消长的情况,往往能消除肾病的各种症状,能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治疗时应谨守病机,动态求证;扶正祛邪,注重脾胃;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上下同治,以利邪出;合理饮食、起居,可获佳效。因此,在治疗上应注意:分清邪正多少,扶正与祛邪兼顾;顾护脾胃;调理肺卫;注意药物副作用;三因制宜。在慢性肾病中,本虚标实的观点贯穿始终,但在不同体质患者、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可有虚实轻重的不同,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情况,准确辨证再予以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正确地把握慢性肾病的病机特点是辨证施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