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目的:通过452例LC术后胆囊病理学检查分析,探讨胆囊炎症与LC手术的关系。方法:将452例LC术后胆囊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术前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血细胞检查及LC手术共同分析。结果:胆囊炎症的程度与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血细胞检查及LC手术之间密切相关。结论:术前评估胆囊炎症有助于LC手术的安全性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困难因素,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219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行LC的患者,观察术前发作次数、伴随疾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应用ANOVA单因素分析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统计结果。结果:胆囊大小、患者性别与手术操作难度相关,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次数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关系较小,同时非上腹部大手术不会影响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论:胆囊大小、患者性别与手术操作难度存在一定联系,而胆囊壁厚度、胆囊炎发作次数可能并不是影响LC手术难度的主要因素,同时下腹部手术、上腹部微创手术都不会影响手术的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常规放置胃管是否必要。方法 回顾性随机对420例LC术前放置胃管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56例未置放胃管组无论在术中对胆囊三角的暴露及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均同术前置放胃管组差异无显著性,且有术后痛苦小,呕吐次数明显低于放置胃管组。结论 对症状性、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施行LC手术,术前不必要常规放置胃管。  相似文献   

4.
B超和口服胆囊造影对LC难度预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术前B超与口服胆囊造影检查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价值 。方法: 42例LC术前常规B超联合口服胆囊造影检查,术前预测手术难度,并与术中实际手术难度比较 。结果: 术前B超与口服胆囊造影,对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准确率为83.3%,术前预测与术中评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术前常规B超及口服胆囊造影,对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及指导手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术前超声资料建立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手术难度的评分表,并评价其科学性。方法:连续选择1 078例接受LC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样本960例,验证样本118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案,术前应用超声检测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颈结石嵌顿情况、胆囊结石数量与最大长径,以及脐孔、胆囊颈、胆囊底有无粘连;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引流管放置情况、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疼痛、胃肠道反应、肛门排气等指标。根据960例训练样本LC的实际难度分为容易与困难两组,应用t检验、χ2检验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检测指标,建立术前超声预测LC手术难度的评分表。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单枚胆囊结石最大径、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颈粘连、胆囊底粘连6项检测指标在LC容易与困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6项指标建立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评分表。经ROC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948,与完全随机情况下获得的曲线下面积(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18例检验样本前瞻性误判概率评估,结果显示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误判率约4.2%。结论:术前超声预测LC手术难度的评分表可正确预测手术难度,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复杂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复杂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经验,探讨复杂类型LC的安全性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6月至2009年12月为576例患者施行复杂类型LC的临床资料。结果:576例患者中,539例顺利实施LC,中转开腹37例,67例次发生不同情况的术后并发症,均治愈,无不良后果。结论:术前对手术难度充分评估、合理把握手术时机,术中精细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减少复杂类型LC并发症的前提;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积极处理并发症是避免后遗症的关键;复杂类型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急性胆囊炎和肝硬化均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二者的叠加使手术难度及风险、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等明显增加,曾一度被视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禁忌证。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及相关设备的快速发展,LC术已作为“金标准”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术前肝功能评估及准备、手术时机、术中操作、中转开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综述了急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行LC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风险防范的探讨(附308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对308例LC术前手术难易程度的评估、胆道系统的解剖和病理改变、术中处理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难度1级占53%,2级占31%,3级占16%,胆囊广泛粘连占13.3%,异常胆囊管占5.1%,其中类Mirizzi综合征变异有3例;单支胆囊动脉占70.2%,多支胆囊动脉占13.6%,胆囊动脉缺如或Calot‘s三角炎症分辨不清占16.2%,304例成功施行LC术,仅4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中转率为1.3%,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住院平均3.1d,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必须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手术难度的评估,熟悉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变异,具有娴熟的腹腔镜外科操作技巧,从而有效地防范LC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复杂胆囊切除术时预防胆道损伤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有效预防腹腔镜下复杂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来所开展的512例腹腔镜下复杂胆囊切除术,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m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成功率为95.9%(491/512),中转开腹率为4.1%(21/512),1例LC术后发生胆囊床迷走胆管漏,经保守治疗治愈。均未发生胆道损伤或手术死亡。随访310例,时间6~24月,无一例发生胆管狭窄,继发胰腺炎4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扎实的微创外科技能、术前对手术难度的充分评估、术中显露清楚、操作细致以及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LC手术时胆道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附8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8例老年患者行LC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结果:本组成功完成LC86例,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35~145min,平均45min,住院时间4~8d,平均5d,术后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老年患者行LC风险大,难度高,但只要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谨慎操作,术后严格管理,有针对性处理围手术期的各种问题,老年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难度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术前预测方法及意义。方法:收集连续500例行LC住院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进行预测LC手术难度的前瞻性研究。确定判别行LC术难易程度的标准,根据判别标准将500例患者术前分为容易组、困难组,并与术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结果:术前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为98.61%。500例患者中成功完成LC465例;中转开腹35例,中转率为7%。术前预测组和术中具体情况分组经X2检验显示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预测的准确度为92.4%,灵敏度为96.41%,特异度为78.19%。结论:① B超检查对胆囊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于预测LC术的难易程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② 胆囊三角以及胆囊与周围脏器严重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伴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充满型、萎缩性胆囊炎、上腹部手术史对术前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难易程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分析总结我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经验体会。方法 采用CO2气腹,3~4孔操作法。结果 完成768例,18例在温氏孔放置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天(平均2.5天),住院费用平均3000元。结论 严格规范腹腔镜操作培训,术前详细准备,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正确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手术,合理放置引流管,是保证L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难度预测定量公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研究LC术前难度定量公式,用以指导合理选择LC病例. 方法: 经术前预测可行LC病人218例、预测只能行OC者72例.将每一例术前检查的24项定量指标和11项定性指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LC难度预测的定量公式. 结果: 筛选出15项入选变量,求出LC手术难度的三个判别公式.判别公式回代结果显示LC难易程度总判别成功率79.20%,如单纯考虑是否开腹,判别成功率高达92%. 结论: 凡胆石病人术前可将文中入选的15项变量值分别代入三个公式中,数值最大的公式就是该病人LC的术中情况.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 (LC)术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 总结LC操作困难 1 7例的处理经验。结果  1 7例中胆囊呈急性化脓性炎症 (张力高 ) 5例、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 5例、胆囊萎缩伴“胼胝样粘连”3例、腹腔明显粘连 2例、术中出血 2例 ;中转开腹手术 1例 ,LC成功率 98 8%。结论 术前适应性训练 ,术中规范化操作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是增加LC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前提 ,而特殊病例的正确操作处理以及必要的中转开腹手术是保证LC安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施行LC术中14例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LC术中出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结果全部病例术中止血成功并痊愈出院,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术后输血者。结论选择恰当的止血方法是处理LC术中出血的关键,仔细的术前检查、合理地掌握LC手术适应证、良好的基础训练、精细的操作和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是减少LC术中出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心肺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6月225例老年患者LC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2例成功行LC,3例中转开腹手术。无胆管损伤、胆漏等并发症。7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例出现泌尿系感染,经抗炎治疗后痊愈;心肌缺血改变3例。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中、术后周密的监护和处理,LC对老年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正>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在外科临床广泛应用,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本文报道B超探测胆囊及其周围结构,旨在探讨如何在术前应用超声预测LC手术难度,便于术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选择相应手术难度的病例作为LC适应证,以期降低LC中转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检查对急性胆囊炎LC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99例因急性胆囊炎行LC的患者,根据术前CDFI检查的指标(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及血流信号、胆囊腔、胆囊床和肝内外胆管的情况)评分分为容易组和困难组;根据术中难度评分分为手术容易组和手术困难组,评估其对手术难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CDFI预测容易组和困难组分别为67例和32例;根据术中难度评分,手术容易组和手术困难组分别为61例和38例.术前CDFI预测困难组与容易组比较,胆囊容积增大[(39.5±13.2)cm3 vs(32.6±10.4)cm3],胆囊壁增厚[(10.1±4.0)mm vs(3.8±0.9)mm],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壁血流信号丰富和胆囊粘连的患者多于容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0,-12.318,-3.952,x2=33.548,19.461,P<0.05).以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周围粘连情况为预测指标,急性胆囊炎术前CDFI预测LC难度准确率为94%(93/99).结论 术前CDFI检查有助于掌握急性胆囊炎LC适应证,对手术难度预测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手术是胃癌获得根治的主要手段。近年来腹腔镜胃癌手术因其微创、放大视野及精细操作等优势而得到快速推广,在胃癌手术中占比逐步提高。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存在操作难度大、学习曲线长等特点。国内不同地区及医师间的技术差距也是腹腔镜胃癌手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由于腹腔镜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需要统一的质量控制及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监督及规范。腹腔镜胃癌手术质量控制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的质量控制,涉及术前分期、风险及适应证评估,术中高质量、同质化手术操作,术后标本处理、并发症登记及随访等各个环节。统一规范的手术质量控制不仅是决定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相关临床研究结论准确性的重要前提,同时能助力教学培训工作、安全度过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与首选术式,临床已得到普遍开展。经过20多年的推广应用,其适应证逐渐扩大,但LC术后并发症并无明显减少,尤其胆漏还比较常见,常给患者带来巨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讨LC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仍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为降低胆漏发生率,提高LC术后胆漏的防治水平,术前应准确判断病情、手术难度,把握手术时机,术中操作规范,注意解剖变异,术后严密观察,并及时对症处理,这些是防治LC术后胆漏、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目前以内镜介入技术为代表的非手术治疗手段在胆漏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微创、并发症少、见效快、治愈率高等优点,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外科手术治疗。现就LC术后胆漏的原因与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