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艳玲 《工企医刊》2014,27(2):712-713
创伤在我国城市是第五位死因,在农村则为第四位死因,可见创伤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已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创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医护人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交通、建筑道路的飞速发展和意外突发事故的不断增加,创伤在发达国家居高不下,在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已成为当今人类一大公害。在20世纪初的美国,创伤是第7位死因,到20世纪60年代即升为第4位,其中34岁以下的人群中,创伤是第1位死因。在我国,创伤和中毒在1975年居第7位死因,1995年以后升至第4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成人住院死亡的有关情况,为决策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成人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86:1,死因顺位前4位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痰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严重外伤。结论通过加强对肿瘤、心脑血管和呼吸疾病的普查、防治工作,及提高创伤外伤救治水平,可能有利于降低成人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生率在各类创伤中居前2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之一,而在颅脑创伤救治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文章论述了建立我国颅脑创伤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意义,即建立经过专家论证的全国统一的各级颅脑创伤资料库并形成网络,使全国的颅脑创伤资料在规范化救治的基础上集中统一,实现资源共享。为TBI患者的救治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二次脑损伤)的发生发展以及提高整体治疗水平提供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近40年来.创伤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人口的第5位死因.农村第4位死因.因而对各级医师在创伤救治上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护士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护士能够做好多发性骨关节损伤的护理。现将我院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治疗的263例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护理体会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较高,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笔者通过对41例脑血管病死亡患者的死因进行分析,以提高脑血管病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树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776-5777
目的:了解原州区新生儿死亡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和儿科的救治水平。方法:对辖区2006~2010年新生儿死亡时间地点、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和其他先天异常是医院新生儿死亡的前4位原因;67.41%的新生儿在医院死亡;新生儿死前救治措施不适宜包括未按规范程序进行新生儿复苏、治疗和用药不规范、处理不及时、设施缺乏、未及时转诊和产、儿科缺乏沟通合作。结论:出生窒息是医院新生儿的首位死因。亟待加强基层产、儿科建设及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加强产儿科合作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急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急诊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731例急诊死亡病例,收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初诊及最后诊断、院前及急诊科抢救情况、最后死因等资料。结果 731例急诊死亡病例中,男520例,女性211,男女比2.46:1;20~39岁年龄段和60~79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分别死亡252例和232例,占34.47%和31.74%;急诊患者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创伤、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结论相关部门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和完善急救网络,以减少急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婴儿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大连市婴儿死亡率及死因的变化趋势,制定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大连地区1997~2003年婴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3年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由1991~1996年的出生窒息、肺炎转变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结论: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的发生率,提高其早期诊断、救治水平及救治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生儿死前在产科或儿科救治的情况及其死亡的直接原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产科和儿科的救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5~12月间我国5个省部分医院的108例新生儿死亡调查表.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在新生儿死后7天内由所在医院参与救治人员填写完成.采用现场询问和查阅病历的方法 ,对其中26例可避免死亡病例的死前救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所获得的定性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新生儿死亡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和败血症是医院新生儿死亡的前4位死因.死于出生窒息的新生儿中,生后1分钟和5分钟时重度窒息分别占48.5%和54.6%;死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中,51.9%的出生体重在1 500g以下;90.7%的新生儿死亡发生在生后7天内,出生窒息为第1位死因,9.3%发生在7天后,感染为第1位死因.对26份病例的定性调查显示,新生儿死前救治措施不适宜,主要表现在对产程异常的用药不规范、处理不及时、早产儿未能及时转诊、新生儿治疗不规范、未按标准程序进行新生儿复苏及产科和儿科缺乏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结论 出生窒息是医院内新生儿首位死因.亟待建立和健全产科和儿科对新生儿救治的常规及监督其执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51例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上海市南汇县中心医院201300张箭平,徐根才创伤是人群主要死因之一。创伤不仅在战时十分常见,在平时,随着交通、建筑等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创伤亦较常见,其中不少病例伤情较为复杂严重。我院1994年1月~1995年10月住院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无锡市婴儿死亡率及死因的变化趋势,制定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无锡地区2000~2007年婴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7年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疾病、先天异常是婴儿死亡的两大"杀手",占总死亡的72.23%;婴儿死亡与新生儿死亡前3位死因均持续为早产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占总死亡的一半左右。结论:加强围产保健管理和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新生儿疾病救治水平是降低婴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加强急诊抢救工作,提高危重病人救治水平. 方法从性别、年龄、疾病谱、科别等方面对533例危重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前5位疾病.男女之比为1.6: 1.平均年龄34岁,其中,5岁以下的病人占43.90%.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儿科、内科、外科. 结论 起源于围生期的疾病是院内急救的主要疾病,重度颅脑创伤是急诊主要死因.根据危重病人疾病特点,加强相关科室的急诊工作,对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住院老年患者死亡的原因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4月~2010年4月住院死亡病例109例,对其死亡原因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死因构成的前4位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结论加强死因顺位前4位疾病的防治工作,以降低住院老年患者的病死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儿童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第一位死因,而多发伤是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于2003~2004年共救治小儿多发伤32例,通过我们积极配合抢救,收到良好的救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0年住院死亡病案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玲  彭玉文  张小琳 《现代医院》2005,5(9):150-151
目的分析2215例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某院1993~2002年住院死亡病案2215份,对其病死率、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因构成的前3位分别是:损伤、肿瘤、心血管疾病。结论加强死因前3位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病死率,以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对区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医院实际,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为依据,成立创伤医学中心,构建创伤急救体系。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使创伤患者急救反应时间、严重创伤患者平均救治时间缩短,创伤患者死亡率下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提高,有效提升了创伤救治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大东区2003年居民病伤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沈阳市大东区2003年居民病伤死因情况作以分析,为掌握该区居民人口死因构成及变化趋势,了解各种疾病对居民的危害程度,给疾病防治研究提供信息.方法死因分类以<国际疾病ICD-10>为标准,采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用生命统计管理系统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检验用u检验.结果 2003年该区总死亡率为744.1 5/10万,男性死亡率 (846.11/10万)高于女性(640.95/10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年龄分布近似U型分布,婴幼儿期形成第1个高峰,5~14岁为最低点,以后又逐渐上升,从55岁开始明显递增.0~4岁组主要死因为新生儿疾病;5~39岁组居民主要死于损伤、中毒与循环系统疾病;40~59岁组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其次是恶性肿瘤;60岁以上组死因第1位是循环系统疾病,第2位是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及营养代谢疾病.2003年该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2.90岁.结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开展慢性病控制是居民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最直接的动因.今后预防工作的重点应在巩固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转移到慢性病的预防和研究上来,以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金美 《现代保健》2009,(28):92-94
创伤是当今人类一大公害,约占全球病死率的7%,据统计创伤是美国45周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创伤的总人数达70万人,伤者达数百万人,创伤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4位死因^[1]。创伤性休克是各种急诊创伤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急诊外科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将创伤性休克急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技术与实尺模拟人在创伤急救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伤救治技术培训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院前急救和战伤救治的结果,对挽救伤员生命,降低致残率十分重要。将实尺模拟装置引入创伤急救技术培训和教学过程中对提高急救培训水平,帮助学员掌握创伤救治操作技能,增强现场急救自信心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及模拟人在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心肺复苏和通气等急救训练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