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1 398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和敏感期,由于屈光不正等因素造成的弱视,在这一时期治疗效果最佳.屈光不正是引起儿童视力不良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屈光不正发生的年龄越早,引起视力损害的持续时间越长.若不及时发现并纠正,难免发生永久性视觉障碍[1].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及视力情况,尽早发现弱视儿童,笔者2006年3月到2007年11月对柳州市31 39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及屈光状态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受不良因素(如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视觉剥夺)的影响极易形成弱视。就目前独生子女而言,家长和老师们都非常关心孩子们的视力,但他们只知道近视眼对儿童视力的影响,却对儿童弱视不甚了解。事实上弱视的危害不仅是视力低,不能矫正。更主要的是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3.
张桂英 《右江医学》2004,32(3):249-25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低常视力的屈光状态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 ,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 ,力争在儿童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及时治疗 ,以促进视力发育。方法 对 2 48例 4~ 6岁儿童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视力 ,裸眼视力小于 4.9者 ,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 远视性屈光不正居首位 ,占 85 .13 % ,混合散光占 10 .3 8% ,近视占 4.48% ;不同程度屈光不正中以轻度屈光不正为主 ;远视性屈光不正占弱视构成比最大 ,占 74.6%。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 ,及时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31398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和敏感期,由于屈光不正等因素造成的弱视,在这一时期治疗效果最佳。屈光不正是引起儿童视力不良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屈光不正发生的年龄越早,引起视力损害的持续时间越长。若不及时发现并纠正,难免发生永久  相似文献   

5.
内江市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普查内江市学龄前儿童视力,早期发现并治疗屈光不正和斜弱视.方法 对内江市8家幼儿园2756例学龄前儿童,检查视力、屈光状态、眼位、眼前节及眼底.结果 2756例3~6岁学龄前儿童中屈光不正患病率5.98%,弱视患病率1.59%,斜视患病率0.36%.结论 医院与幼儿园合作,对学龄前期儿童尽早进行视力筛查意义重大,可有效减少儿童可预防盲及低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怀柔区25个幼儿园(其中区中心15个,郊区10个)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觉状况的普查,比较城区和郊区儿童视觉状况。方法:2009年分别对城区2150例儿童和郊区1679例儿童进行了视觉检查,包括远近视力(裸眼和戴镜视力)、外眼检查、眼位及眼球运动。对视力〈0.8者进行散瞳验光。结果:怀柔区城区和郊区儿童视力低常率有显著性差异(13.02%vs 9.17%,P〈0.01)。视力低常率:4岁组为8.63%,5岁组14.67%,6岁组10.31%。各年龄组视力低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低常的病因有屈光不正、斜视、先天眼病(先天上睑下垂和先天眼球震颤)及眼外伤,其中屈光不正占96.31%,包括远视(74.16%)、近视(10.77%)和混合散光(15.07%)。弱视患病率4.3%,以轻度弱视居多,屈光不正(46.06%)是形成弱视的主要原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和地域有一定的关系。低常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表明儿童视功能发育逐渐成熟。远视是4~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儿童视觉普查应加强近视、斜视、弱视的普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视力不良患儿的弱视发病率、弱视分类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状态测定以视力不良为主诉的患儿,选择矫正视力<0.9,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弱视患儿,检查注视性质、眼位。结果:在2 000例视力不良患儿中,确诊弱视732例(1 150只眼),以斜视性及屈光不正性弱视为主,弱视程度与屈光状态及注视性质密切相关。结论:弱视严重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屈光不正和斜视是形成弱视的主要成因,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弱视预后有重要意义,呼吁儿童早期进行屈光状态测定及弱视筛查、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视力低常且排除器质性眼病的10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屈光不正年龄分布:100例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共检出屈光不正85例,3岁组50例(58.82%)、4岁组20例(23.53%)、5岁组10例(11.76%)、6岁组5例(5.88%);不同年龄的儿童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组儿童混合散光指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弱视分布特征:100例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弱视50例(50.00%),屈光不正性弱视22例(44.00%)、屈光参差性弱视18例(36.00%)、斜视性弱视10例(20.00%),各年龄组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屈光类型分布:85例屈光不正儿童中,远视性屈光不正52例(61.18%)、近视性屈光不正22例(25.88%),混合散光11例(12.94%);(4)屈光程度分布:85例屈光不正儿童中,轻度屈光不正者60例(70.59%),中度21例(24.71%),重度4例(4.71%)。 结论 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主要发生在低龄儿童,随着年龄增加,屈光不正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屈光不正程度主要为轻度,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正>屈光不正性弱视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儿童视力疾患,其最大的危害不仅是患儿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更重要的是患儿双眼视觉不能建立,没有精确的立体视觉[1]。因而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方向、位置的远近。大多数儿童可通过科学的验光、配戴矫正眼镜及视力训练得以改善。通过对不  相似文献   

10.
弱视是指视觉发育期由于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的年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及以上。弱视作为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眼部疾病已引起国内外眼科医师及患儿家长的重视。2011年中华医学会将不同年龄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定为:3~5岁为0.5,6岁及以上为0.7[1]。根据发病机制可将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而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弱视的80%以上[2]。治疗弱视的目的首先为提高弱视眼的远视力,并同时通过训练建立正常的双眼视功能。弱视的治疗方案日趋成熟及完善,目前治疗弱视普遍认为应首先建立在配戴矫正屈光不正眼镜的基础上,然后综合考虑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初诊年龄、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本研究在此背景下进行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屈光参差及屈光不正与弱视关系的分析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首建义,龙沛之关键词屈光参差;屈光不正;弱视;儿童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病,国内外文献报道,弱视患病率约为2%~5%[1]。为了保护儿童视力,减少弱视的发病率,有必要了解弱视的发病原因,以便早期发现,早期...  相似文献   

12.
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功能发育的常见眼病,弱视的病因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屈光不正。关于弱视屈光不正的关系,长期以来已有小少学者进行探讨,但结果不一。为了进一步确定屈光不正与弱视之间的关系,寻找预防和治疗弱视更确切更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我院1998—2004年诊治的220例380眼屈光不正弱视患儿的弱视与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的关系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屈光性质,并对其经矫正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上海市松江区45所幼儿园的15 400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对低于正常视力的2 210名儿童进行视力、眼位、眼底、屈光检查,筛选出弱视儿童436名,对其进行扩瞳验光后给予配戴矫正镜片,并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同时辅以阶段性同视机治疗和家庭精细(作业)目力训练.定期复查,每年验光两次,酌情更换镜片.结果 本区学龄期儿童弱视发生率为2.83%(436/15 400),屈光不正性弱视中以远视类为主,弱视程度随屈光不正程度增高而增加.经治疗后,弱视基本治愈率为83.06%(603/726),进步者占14.60%(106/726),无效率为2.34%(17/726).结论 弱视可影响儿童的视觉质量及视觉发育,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在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检查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明  秦艳  周著志 《当代医学》2010,16(18):152-152
目的寻求一种快速、简便又可靠的儿童视力筛查法,以便早期发现弱视、早期治疗。方法对铜陵市2008年8~11月入托和入幼儿童1683例应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状态的检查,年龄〈1岁32人,年龄在1~2.5岁11人,年龄在2.5~5岁1640人。男780人,女903人。结果球镜:0~+2.00Ds1398人,+2.00Ds~+3.50Ds268人,〉+3.50Ds17人.柱镜:0~+1.00DC1611人,+1.00DC~+1.50DC63人,〉+1.50DC9人。+2.50Ds~+5.00Ds/+1.50DC~+4.00DC23人。确诊弱视4人(不包括因随诊而未确诊的儿童)。结论 Suresight视力筛查仪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的屈光检查,可早期检测其屈光发育情况,从而使屈光不正的发现和有效干预得以提前,以便能更早地发现弱视并进行治疗,在眼科临床和大面积儿童视力普查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十堰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弱视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 24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询问及现场检测调查,随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48例学龄前儿童中,视力低下率为13.70%;弱视发病率为3.21%;不同性别间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岁组的视力低下率为30.77%,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年龄组的弱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弱视患儿中,屈光不正性弱视23例,占57.50%,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弱视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儿童以屈光不正性、轻中度为主,应加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以实现对学龄期儿童弱视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弱视是困扰儿童视力的一大天敌,它是一种视功能发育混乱现象,常伴有斜视和屈光不正。我院眼科在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弱视儿童87例(125眼),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综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宋玉艳 《新疆医学》2009,39(1):50-51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眼病。弱视患者没有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及立体视觉,很难适应高科技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高级视觉功能。弱视患儿如早期得到及时的治疗,视功能是可以恢复的。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年在全国各地普查的37745名受检儿童中,弱视占2.8%。我国有4亿儿童,估计约有一千多万儿童患有弱视,为数相当可观。因此弱视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目前日益增多,我院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已有二十余年,现选择门诊资料保存完整的屈光不正性弱视病例108例进行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岩 《吉林医学》2012,(10):2032-2033
目的:探讨应用眼睫状肌麻痹验光配镜,遮盖,综合治疗单纯高度远视、单纯高度近视、中度以上散光等屈光不正性中重度弱视疗效差别。方法:分析95例170眼弱视儿童,按弱视屈光不正的类型分组,经过综合治疗后,明确视力提高情况。结果:治愈率单纯高度远视>中度以上散光>单纯高度近视。结论:儿童弱视矫治的疗效与患儿的屈光不正的类型有关,综合治疗对弱视儿童视力的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屈光不正和弱视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病,并且是引起儿童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的关键。为了让广大从事儿童保健的医护人员及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能够关注儿童屈光不正问题的严重性,达到早期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本文就屈光不正的现状、病因及预防治疗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弱视儿童的类型及综合治疗结果。方法:对门诊3~12岁弱视儿童182只眼的弱视状态进行综合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110只眼,临床治愈52只眼。屈光参差性弱视54只眼,临床治愈18只眼,斜视性弱视10只眼,临床治愈3只眼,形觉剥夺性弱视6只眼,临床治愈0只眼。先天性弱视2只眼,临床治愈0只眼。结论:先天性及行觉剥夺性弱视预后差,屈光不正性、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预后较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正确治疗,绝大多数视力可提高,获得正常视力的可能性也相当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