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浮脉类:浮濡乳革散浮脉为阳轻轻按,主表需分热与寒。浮小细软是谓濡,若非诸虚湿为主。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失血礼脉显。中空外坚是谓革,浮而搏指亡精血。元气虚损散脉提,浮散无根至难齐。二、沉脉类:沉伏弱牢沉属阴脉按需重,病有虚实皆里证。推筋着骨伏脉得,病主阳衰痛闭厥。沉而柔细弱脉定,气血不足虚弱证。牢主阴寒积痞病,实大弦长沉取见。三、迟脉类:迟缓结涩代一息三至脉曰迟,主寒当辫虚和实。缓脉米怠缓整四至,若非脾虚定是湿。结脉缓慢止无定,血淤气滞阴寒盛。涩脉艰涩缓不畅,气滞血淤精血伤。代脉中止数有定,脏衰元亏风与痛。四…  相似文献   

2.
<正> 脉诊习称诊脉、切脉、候脉.是医者通过切按病人的动脉辨别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之脉象,以了解病人正邪变化而进行诊断一种方法,它是四诊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前人把脉象分为28种,现人归纳为6纲脉即6类脉,其中浮脉类包括浮、洪、濡、芤、革5种,沉脉类包括沉、伏、弱、牢4种;数脉类包括数、疾、促、动4种;迟脉类包括迟、  相似文献   

3.
1、沉脉:轻取感觉不到,中取应指,重按则跳动明显。沉脉多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2、沉脉的相类脉大致有2种,沉而重按着骨始得为伏脉,沉而实大弦长为牢脉。3、迟脉:脉搏来去迟缓,医生一呼一吸(称一息),患者脉搏跳动仅3次,或不足4次。迟脉多主寒证,主病在脏(五脏)。迟而有力为实寒,见于阴寒冷积实于里;迟而无力为虚寒,4、迟脉有4种相类脉,其一为缓脉:一息四至,来去和缓;其二为涩脉:脉细而迟,往来艰难,三五不调;其三为代脉:脉缓而弱,时有中止,稍停又复搏动,表现为有规律性地停顿;6、数脉的相类脉有3种,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为…  相似文献   

4.
脉象宽度论     
1 宽细类脉象的分类与特征 细类脉主要有细脉、微脉、弱脉、濡脉,其中细脉以脉体细小、来去分明为特征;微脉以极细极软、似有似无为特征;弱脉以沉细而软、重按始得为特征;濡脉以浮细而软、轻取即得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 中医学基础答疑 1、浮脉的脉象是 A、举之有余,按之中空 B、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C、举之有余,按之有力 2、迟脉的脉搏至数,一般为 A、一息四至 B、一息三至 C、一息一至 3、沉脉的脉象是 A、沉取不应,重取无力 B、沉取不应,重取始得 C、沉取不应,重取滑数 4、伏脉的脉象是 A、按至肌肉始得 B、重按至筋骨始得C、重按弦大实长 5、虚证的概念是 A、邪气不足的见证 B、正气不足的见证C、邪正皆不足的见证 6、格阳证的实质是 A、内真热外假寒 B、内真寒外假热 C、  相似文献   

6.
《濒湖脉学》首创"四分法"以归类27种脉象,即八阳脉(浮数实长洪紧动促)、十五阴脉(沉迟涩虚短微缓革濡弱散细伏结代)、三种阳中之阴脉(滑芤弦)、一种阴中之阳脉(牢脉)。比晋·王叔和《脉经》的24种脉象多出了3种脉象:长脉、短脉、牢脉。《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认为比李士材《诊家正眼》的28种脉象少1种脉象:疾脉,其实在濒湖脉学所附的四言诀中已提及疾脉。探讨其中主要的浮沉迟数脉以及相似脉,其创新点是描述脉象具体形象,独取寸口,并把浮沉迟数四种脉象概括为众脉的一个提纲,加以分析,以了解病症在表在里,属阴属阳,从而能引申而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7.
一、历代各家对沉脉形象的认识沉脉与浮脉相对,浮脉轻按即得,沉脉须重按乃得,历来医家,一般均主重按之说,但亦有错误和模糊之见者,兹摘要讨论如下:《脉经》云:"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旧注:一日重按之乃得).《脉经》言浮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言沉则云"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两两相对.由于沉脉之位较深,浮取之不能及指,故曰"举之不足";因重按之乃见,故曰"按  相似文献   

8.
《难经》脉之"轻重" "浮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难经>中自一难至二十难,对脉诊方法的发挥颇有成就,其中对于脉之"轻重"、"浮沉"论述甚详,为后世脉诊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仅就浮沉诊法,平脉、病脉之浮沉及后世发挥等有关内容阐述如下: 1 以轻重知浮沉 <难经*五难>提出:"脉有轻重,何谓也?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难经评注>曰:"脉有轻重,诊脉下指之轻重非言脉之轻重."可见,这里的"轻重"所指的是切脉指力的不同,也即诊脉的指法之一.而"浮沉"指的是脉搏呈现部位深浅的不同,是对脉位的概括,如十八难说:"浮者,脉在肉上行."又如四难所说:"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等,都说明了这一点.那么究竟"轻重"、"浮沉"关系如何呢?根据上述内容,参与四难所云:"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可以认为,所谓"浮",其指力包括"三菽之重"和"六菽之重";而"沉"的指力即应包括"十二菽之重"及"按之至骨"2种;所谓"脉在中"者指的是"九菽之重".因此,"轻重"是探求"浮沉"的方法,"浮沉"是"轻重"的诊察结果.可以看出,<难经>中浮、沉是相对概念,实际上概括了5种不同深浅脉位的脉象.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笔者在阅读各地出版的老中医经验集时,发现在有些医案医论中,关于濡脉兼脉的描述,颇多可商之处。兹不揣冒昧,辨析如下,请同道参考。濡脉,主要是由浮、细、“软”(柔、弱)三种脉象互相合并而产生的脉搏形象。临证可从位(浮)、形(细)、势(软、弱)三方面体察而定。如李时珍云:“濡脉,极软而浮细,如帛在水中,轻  相似文献   

10.
濡脉     
濡脉属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濡脉由浮、细、无力、软的特征要素组成。濡脉的客观形象描述较多,比喻有“如帛衣在水中”“如以指按水中绵”“如按漂绵”“如绵絮之浮水中”“如水上之浮帛”“如水上浮沤”“如絮浮水面”“如晴丝”“如水浮绵”等。濡脉脉形描述性语言有“水面浮绵力不禁”“应手散细,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即去”“指下寻之似有,再再还来,按之依前却去”“怏怏不前”“随手而没”“微弱不振”等,可供理解参考。  相似文献   

11.
濡脉之我见     
正人们对脉诊自古以来就有着"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认识。可见脉诊相对于其余三诊,医者自己的主观感觉占有相当大的因素。然而切脉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是必不可缺少的,故有"指下沉浮辨得虚实表里,三部九候尽知脏腑春秋"[1]之说。以下将结合濡脉来谈谈对脉诊的认识。1如何诊得濡脉濡脉浮而细软,它的形状浮细无力,极其软弱,诊脉时必须轻手细审,才能触到它,好像漂浮在水面的棉絮一样,稍微重一点就不能胜任。因此在脉  相似文献   

12.
李艳蓉 《河南中医》2007,27(1):18-18
笔者毕业后十余年中,临床上遇到心脑血管病人大部分正在应用西药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西药是否影响中医的辨证,临床上脉象是否随着西药运用而改变呢?中医脉象学是中医诊病、治病重要手段,望闻问切中“切诊”是主要组成部分。脉象变化是辨证论治重要依据,求证离不开脉象,组成脉象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有:①脉位: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脉位表浅为浮脉,深沉为沉弦;②至数:脉搏的频率,以一个呼吸周期为单位,一息脉来四~五至为平脉,一息六至为数脉,一息三至为迟脉;③脉长: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越超三部脉象称为长脉,应指不及三部,但见关部或寸部者…  相似文献   

13.
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等。多见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内耳眩晕、脑动脉硬化、贫血等疾病,尤其以高血压多见。 眩晕的脉象,有关书籍中有弦而有力、细弱无力、弦滑或濡滑等。而左关脉沉弱、似有似无,如人在云雾山中遥望远处的山峰,随着雾气的漂浮,时隐时现的脉象,书中从无记载。 其脉虽沉弱无力,但临床应与细脉、濡脉、微脉、弱脉相鉴别:细脉者,《诊家正眼》载:“细之为义,小也状如线也”。切脉时,“举按探取,应指往来,细小如线,而形体显然。”而此脉非沉取不可得,形体…  相似文献   

14.
<正> 《伤寒论》共见脉23种,即:浮、沉、迟、数、虚、实、长、短、洪(大),细(小)、位、紧、缓、弱、动、滑、芤、涩、结、促、代、疾。  相似文献   

15.
正经言如此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涩者阴也,短者阴也。所以言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以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  相似文献   

16.
切脉自《内经》之后各家均有发挥,但因众说颇多,脉象名目愈为繁杂,给初学之人造成一种头绪难寻,下指茫然之感。今笔者对陈修园《时方妙用》中八脉该二十八字脉象法的学习,作以介绍,供同学参考,兼谈一点体会,就正于师长。陈氏将祖国医学,习惯称为的病脉二十八部,分别归附于浮、沉、迟、数、虚、实、大、缓的八脉之下,又总括以诗,切有言简意赅、提纲挈领之优,又易于初学者牢记和实用。现将陈氏原诗介绍如下: 一、浮脉(附属脉:芤、革、散)浮为表脉病为阳轻手扪来指下彰芤似著葱知血脱革如按鼓识阴亡从浮辩散形缭乱定散非浮气败伤除卸沉中牢伏象请君象外更参详  相似文献   

17.
1、虚脉:迟大而软,轻按重按均为不足之象,按之有空豁之感。凡阴阳气血脏腑诸虚均可见此脉,又主伤暑。2、虚脉的相类脉有4种,一为细脉:往来如线,细直而软,按之不绝,始终清晰;二为微脉:脉来细软,按之似有似无,指下模糊。3、虚脉的另2种相类脉一为弱脉:脉象极软而沉细,寻之如烂棉,轻手感觉不到,重手乃得,按之欲绝;另一为短脉:脉象寸尺两部皆短,不能满部。4、实脉:来去俱盛,浮沉皆得,脉大而长,三部脉举按均有力。主实证,如邪实、血实、火盛等。常见于高热、痈肿、瘀积、食滞、便秘、狂躁诸症。6、实脉的另2种相类脉一为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相似文献   

18.
涩脉论     
《中医药通报》2011,(6):4-4
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一昼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此平人血气营运之定数也。医者欲知血气之病与不病,非切脉不足以得之。脉之状不一,载于《脉经》者二十有四:浮、沉、芤、滑、实、弦、紧、洪、微、缓、涩、迟、伏、濡、弱、数、细、动、虚、促、结、代、革、散。其状大率多兼见。人之为病有四:曰寒、曰热、曰实、  相似文献   

19.
陈涛  陈茂华  梁嵘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36-1238
运用中医医案OLAP系统,对4400例名医医案的脉象进行概率统计及与病因病机、病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脉象中复脉的出现频率要远大于单脉.两者之比为4.27:1.在单脉病案中以细脉、弦脉、数脉、沉脉、滑脉、弱脉、浮脉、濡脉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复脉病案中则以沉细脉、弦滑脉、弦数脉出现的次数较多;迟脉不是寒证主脉;数脉在外感病中也主风证;虚证多细脉;弦脉为肝胆病的主脉,且湿热为患亦多见.  相似文献   

20.
缓脉     
缓脉属于复合因素所构成的脉象。缓脉有“和缓、纵缓、迟缓”三种含义,并兼有脉率较慢,一息四至。缓脉的客观形象描述有“按之依依”“往来纡缓,呼吸徐徐”“纵缓,中软不急,如丝在经,则弦无力”譬阿阿四至通,一柳梢袅袅飚轻风”“状如琴弦,久失更张,纵而不整”“和缓不紧”“来往和匀,微风轻飚,初春杨柳”“从容和缓,不疾不徐”“”往来和匀,微同轻毡,杨柳初春;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迟,应手中和,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者“”应指散漫,如琴弦久失更张“”若从容和缓,来去舒徐“阿阿软若春杨柳”“宽缓不前”“缓,不逮也”“从容不追”“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如微风轻飚柳梢”“应指柔和”“不浮不沉恰在中取,不迟不数,正好四至,欣欣然,洋洋然,从容柔顺,园净分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