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谷红注射液诱发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方法:通过腹腔注射0.5mL/只受试制剂致敏豚鼠,14d后静脉注射2mL/只受试制剂激发豚鼠,评价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的风险;另外通过腹腔注射受试制剂致敏大鼠,14d后收集大鼠血清,皮下注射该血清用以致敏正常大鼠,24h后静脉注射受试制剂激发大鼠,评价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的风险。结果:均未见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受试制剂谷红注射液诱发动物产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
BN大鼠与豚鼠用于药物致敏性评价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豚鼠和BN大鼠过敏试验,以寻找用于致敏原检测的更为敏感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白色豚鼠和BN大鼠(Brown Norway rat)分别随机分为2组:1正常对照组,2牛血清白蛋白组.牛血清白蛋白组于试验的1,3,5 d分别腹腔注射0.6%牛血清白蛋白以致敏,1 mL/次,共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于末次致敏后第7,14天,牛血清白蛋白组分别静脉注射2.4%牛血清白蛋白1 mL/次以激发过敏;而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次及第2次静脉注射后,观察每只动物过敏反应情况,根据过敏反应症状评分,评价过敏反应强弱;并从眼眶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竞争试验法检测IgE含量;此外,采用激发后动物的血清,用SD大鼠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计算蓝斑面积,测定并计算伊文思蓝染料的渗出量.结果:豚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过敏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N大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经非参数秩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显示,BN大鼠牛血清白蛋白组血清在SD大鼠上可造成明显的蓝斑和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增加.而豚鼠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蓝斑不明显,伊文思蓝渗出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同种动物比较,牛血清白蛋白组和对照组血清IgE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BN在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中均显示牛血清白蛋白呈现阳性反应,而豚鼠反应不明显,因此,BN大鼠用于致敏原检测比豚鼠更为敏感.同时,BN大鼠在技术操作上比豚鼠更方便和容易.  相似文献   

3.
Ⅰ型过敏试验动物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时的敏感指标的含量变化,比较常用于中药注射剂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几种动物模型的优劣.方法:①以卵蛋白为致敏原,直接对SD大鼠、BN大鼠、豚鼠进行致敏和激发,通过观察过敏反应的症状,ELISA法测量血清中的IgE、组胺、类胰蛋白酶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变化.②SD大鼠皮下注射致敏后的动物血清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观察大鼠皮下是否出现蓝斑以及蓝斑面积.结果:①在致敏和激发途径、注射卵蛋白的剂量、次数、间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SD大鼠、BN大鼠、豚鼠血清中IgE、组胺、类胰蛋白酶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与相应的生理盐水组比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其中豚鼠血清中IgE、类胰蛋白酶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变化率均高于SD大鼠和BN大鼠.BN大鼠血清中的组胺变化率高于豚鼠和SD大鼠.②被动过敏试验显示:BN大鼠卵蛋白组在SD大鼠上可造成明显的蓝斑.结论:仅采用豚鼠作为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尚不能完全反映注射剂是否能引起过敏反应,增加不同品种试验动物以及相关检测指标,能更加全面的评价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模型,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方法选用豚鼠和BN、F344、SD、Wistar4种品系大鼠,以卵白蛋白(OVA)、天花粉蛋白(TCS)、清开灵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为受试物,分别隔日腹腔注射致敏,共3次,于末次致敏后第14天静脉注射2倍致敏剂量激发。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各组动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及过敏反应症状。结果阳性药卵白蛋白和天花粉蛋白可引起豚鼠和大鼠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为100%,豚鼠发生的过敏反应症状程度略高于大鼠。清开灵注射液可引起豚鼠和BN大鼠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注射用灯盏花素导致F344、BN和SD大鼠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100%、83.33%,且F344大鼠呈现强阳性反应,而豚鼠则呈现阴性反应。结论大鼠可推荐作为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的动物模型之一,对致敏原的敏感性在动物不同品系间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及聚山梨酯80注射液的过敏原性。方法:以Ⅰ型超敏反应为模型,豚鼠腹腔注射致敏,在末次致敏后的第11天用致敏量的2倍量进行激发,观察过敏反应情况。结果:含聚山梨酯80的鱼腥草注射液、香丹注射液、聚山梨酯80注射液对豚鼠过敏实验均出现阳性结果,其中聚山梨酯80含量达5mg/ml时为明显阳性,聚山梨酯80含量在3mg/ml以下时为弱阳性,不含聚山梨酯80的香丹注射液豚鼠过敏实验结果为阴性;不同来源的聚山梨酯80均可引起豚鼠过敏反应,制备工艺中加热灭菌处理对聚山梨酯80的过敏反应没有影响。结论:含聚山梨酯80的鱼腥草注射液及香丹注射液均可引起豚鼠过敏反应,其原因可能为其中所含聚山梨酯80所致,过敏反应强弱与聚山梨酯80浓度有关,与加热灭菌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2种吐温80及其配制的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给药对豚鼠的致敏性.方法 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方法,豚鼠分别腹腔注射各组受试药液以致敏,致敏期间每日观察动物状态.末次致敏后第11天,各组豚鼠由足趾静脉注射2倍致敏剂量的相应药液进行激发,激发给药前15 min及激发后连续40 min观察豚鼠的反应,记录症状出现、消失时间,评价动物反应症状.激发停药后40 min取血,ELISA方法检测血浆IgE、组胺含量,并结合反应症状结果综合评价致敏性. 结果各组豚鼠致敏期间无异常反应,激发后综合判定致敏性,卵白蛋白阳性对照组、0.5%吐温80(1)组可诱发豚鼠过敏反应阳性,其他各组均未诱发豚鼠出现典型的过敏反应.结论 控制吐温80质量,并将浓度限定在0.25%及以下,可在保证药物增溶效果的同时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在进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时,以豚鼠反应症状为主要指标,血浆IgE、组胺升高为辅助指标综合判定致敏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试验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绿原酸在主动全身过敏(ACA)以及被动皮肤过敏(PCA)试验中对豚鼠的致敏性。方法:以0.5%、2.0%的绿原酸溶液为供试液,隔日1次,连续3次给豚鼠腹腔注射致敏,于首次注射后14天和21天,静脉注射攻击,观察过敏症状并进行评级;另以0.5%、1.0%和2.0%的绿原酸溶液为供试液,隔日1次,连续5次给豚鼠腹腔注射致敏,末次注射后第10天分离血清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2、1:8、1:32三种稀释度,给正常豚鼠背部皮内注射,24小时后静脉注射掺入伊文思蓝的绿原酸供试液,30分钟后测量注射部位皮肤内层蓝斑直径。结果:2.0%绿原酸供试液组豚鼠静脉攻击后出现轻微颤抖、呼吸急促、竖毛等现象,个别有抓鼻和咳嗽,与未致敏豚鼠(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绿原酸后的表现相似,而0.5%绿原酸组出现症状及程度均明显较轻,表明该现象可能是绿原酸静脉给药直接药理作用所致,非绿原酸所致的过敏反应;此外,0.5%、1.0%和2.0%的绿原酸溶液致敏豚鼠后的抗血清均不使正常豚鼠产生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结论:绿原酸ASA以及PCA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4,(10)
目的考察和评价10种造影剂、中药注射剂和化学合成药的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的适用性。方法大鼠皮内注射受试药物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染液,15 min后处死,测量蓝斑直径。设定蓝斑直径>0.5 cm为类过敏反应阳性。结果临床剂量下,碘海醇、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双黄连、生脉、脉络宁和喜炎平注射液出现类过敏反应阳性,而碘普罗胺注射液、清开灵和金纳多注射液呈类过敏反应阴性;高于临床剂量时,上述受试药物除清开灵外,均为类过敏反应阳性。盐酸川芎嗪在临床剂量和临床2倍剂量下类过敏反应均为阴性。结论蓝斑直径与给药剂量有关,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可作为初步评价注射类药物临床前类过敏性的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绿原酸和体外血清外孵后的绿原酸对BN大鼠的致敏性差异,探讨绿原酸的致敏性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绿原酸与大鼠血清进行孵育,对BN大鼠进行致敏和激发,比较孵育组与未孵育组动物在过敏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程度、激发前后血浆中组胺、类胰蛋白酶、β-氨基己糖苷酶、IgE含量及增长率;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大鼠皮下是否出现蓝斑以及蓝斑面积大小。结果 (1)外孵绿原酸溶液组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的发生程度均高于绿原酸供试品溶液组;(2)绿原酸供试品溶液组激发前后血浆中组胺、类胰蛋白酶、β-氨基己糖苷酶、IgE的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体外孵育后,血浆中IgE、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均升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激发前后四种指标的变化率均高于绿原酸未孵育组;(3)经体外孵育后,绿原酸溶液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阳性率为50.00%,绿原酸未孵育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阳性率仅为12.50%。结论绿原酸作为小分子物质,以半抗原形式存在,进入体内后能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产生免疫原性,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639-2642
目的:通过观察茵栀黄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佐剂组与未联用佐剂组在过敏反应发生时的敏感指标的含量变化,研究此类佐剂提高BN大鼠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能力。方法:将弗氏完全佐剂与双黄连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联用,对BN大鼠进行致敏和激发,比较联用弗氏佐剂组与未加弗氏佐剂组动物在过敏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程度;激发前后血浆中组胺、类胰蛋白酶、β-氨基己糖苷酶、Ig E含量及增长率;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大鼠皮下是否出现蓝斑以及蓝斑面积大小。结果:(1)联用佐剂组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过敏反应的发生程度均高于未加佐剂组;(2)茵栀黄注射液组激发前后血浆中组胺、类胰蛋白酶、β-氨基己糖苷酶、Ig E的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用佐剂后血浆中Ig E、组胺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均升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激发前后四种指标的变化率均高于茵栀黄注射液未加佐剂组;生脉注射液组激发前后血浆中四种指标的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用佐剂后血浆中Ig E、β-氨基己糖苷酶的含量均升高,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激发前后四种指标的变化率均高于生脉注射液未加佐剂组;(3)联用佐剂组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阳性率均高于未加佐剂组。结论:弗氏完全佐剂可提高过敏反应动物模型的敏感性,有利于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中过敏反应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适用于注射剂类过敏评价的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静脉注射含0.6%伊文思蓝(EB)的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后,背部皮内注射受试物50μL,20 min后,测量皮内蓝斑直径和伊文思蓝渗出量,以评价类过敏反应程度。结果:生理盐水注射液(NS)、5%葡萄糖注射液造成很小的皮内蓝斑。阳性对照物Compound 48/80可导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显著增高和水肿,从而引起较大的蓝斑和EB大量渗出。采用临床上可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多种中、西药注射剂验证了本模型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与临床一致。结论: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与临床一致性。该方法敏感、可靠,适宜于注射剂临床前类过敏反应评价、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检测、上市产品抽验、致敏原筛选、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研究以及类过敏防治方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对中药注射剂潜在的类过敏反应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以C48/80为工具药物,对可能影响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优选最佳试验条件,选用Tween80、内毒素、中华眼镜蛇毒素、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进行考察和应用。结果大鼠皮肤类过敏反应试验方法最佳条件为:采用胰岛素注射器(口径0.33 mm)进行药物注射,50~100μL/点,给药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染液1 mL,15 min时颈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剪取背部皮肤处理。采用该方法,Tween80、内毒素、中华眼镜蛇毒素、天花粉蛋白注射液均呈现一定的诱导大鼠皮肤出现蓝斑的能力,痰热清注射液给予临床剂量无蓝斑出现。血塞通注射液临床剂量虽可引起大鼠皮肤蓝斑,但不排除与因其本身的药效作用干扰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需用药量少,检测敏感性高,结果重复性好,但易受药物本身特性干扰而出现假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不同提取纯化工艺制备的金银花提取物注射液进行免疫毒性试验,以了解含金银花的注射剂致过敏反应的原因.方法 按<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做金银花精提取物与粗提取物注射液的主动全身过敏试验.豚鼠腹腔注射致敏量以绿原酸计分别为7.5,1.5 mg·kg-1,静脉注射激发量是致敏量的2倍,激发后详细观察记录每只动物的反应情况.结果 金银花精提取物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动物均未出现过敏反应,而金银花粗提取物注射液高剂量组出现类过敏强阳性反应,低剂量组出现阳性反应.结论 金银花粗提取物注射液出现类过敏反应的原因,与注射液中含有蛋白质、树脂、鞣质等杂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对Wistar大鼠、SD大鼠、BN大鼠、豚鼠4种品系动物进行药物致敏性评价比较。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清开灵注射液组。分别隔日腹腔注射致敏3次,末次致敏后第14 d静脉注射2倍致敏量激发,观察各组动物的过敏反应情况,同时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组胺(HIS)含量,摘取肺、气管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4种品系动物给予BSA及清开灵注射液后均出现了过敏反应;BN大鼠、豚鼠给予BSA后,血清HIS含量明显升高,而给予清开灵注射液后,血清HIS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且均产生气管和肺组织的过敏性病理改变。结论:豚鼠及3种不同品系大鼠均可用于过敏试验,但4种动物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盐酸槐定碱对血管刺激性、溶血、过敏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槐定碱是否具有血管刺激性、溶血和过敏性反应。方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注射用盐酸槐定碱8.3 ml/kg,qd×5 d,停药96 h后对注射部位做病理组织学检查;体外不同浓度的注射用盐酸槐定碱0.1~0.5 ml在5 ml兔红细胞混悬液中放置0.25~24 h,观察对兔红细胞悬液的溶血作用及有无红细胞凝聚作用;给豚鼠隔日腹腔注射不同浓度注射用盐酸槐定碱0.5 ml,连续注射3次,分别在第1次注射后第14天及21天从静脉给予注射用盐酸槐定碱1ml,观察30 min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取大鼠,背部皮内注射含IgE的抗血清,24 h后静脉注射含注射用盐酸槐定碱的0.8%伊文思兰溶液1 ml攻击,30 min后处死动物,观察注射点皮肤蓝色反应斑点直径。结果注射用盐酸槐定碱对家兔血管内皮没有损伤和刺激作用;对兔红细胞没有致溶血作用和凝聚作用;豚鼠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注射用盐酸槐定碱用药血管没有刺激性反应,无溶血及红细胞凝聚现象,对豚鼠无致敏作用且大鼠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作用。制剂有关安全性检测结果符合新药申报要求。  相似文献   

16.
穿琥宁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及过敏试验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厂家批号穿琥宁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及过敏性.方法:测定LD50表示急性毒性,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观察过敏原性.结果:三种穿琥宁注射液给小鼠一次尾静脉注射的LD50分别为667.16mg/kg、810.29mg/kg和1166.98mg/kg.三种穿琥宁注射液豚鼠主动过敏反应、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试验均为阴性.结论:不同厂家批号穿琥宁注射液LD50有较大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生脉注射液工艺改进前后对动物的类过敏反应的差异,以探讨提高生脉注射液安全性的可能性。方法:小鼠耳廓血管通透性分析:将ICR小鼠随机分成不同实验组,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5%葡萄糖注射液、Compound 48/80溶液或工艺改进前后的不同浓度生脉注射液。给药后30 min记录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进行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试验:即动物先静脉注射给予0.6%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后再从背部皮内注射给予上述受试物,每个点注射50μL药液,20 min后处死大鼠,测量皮肤内的蓝色斑点大小,并定量测定其中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生脉注射液原工艺16.7 mL.kg-1组(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67倍剂量)的小鼠可见耳廓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而10 mL.kg-1的生脉注射液(相当于临床等倍剂量)组未见明显的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新工艺16.7 mL.kg-1组的耳廓通透性增高程度较相同剂量原工艺组明显减轻。原工艺生脉注射液皮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导致明显的渗出、水肿,从而形成较大的蓝斑,有一定剂量关系。新工艺在注射局部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蓝斑,但蓝斑直径较原工艺组减小,皮肤伊文思蓝渗出量减少,说明新工艺的皮肤类过敏反应较轻。结论:生脉注射液原工艺有明显增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提示有致类过敏作用;改进工艺后其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不良作用减轻,提示改进工艺可减轻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8.
肖贵南  盛英美  程朝辉  李建定 《中成药》2010,32(8):1451-1453
目的:建立香丹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每天1次、连续3 d静脉注射药物致敏豚鼠,以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4和总IgE;结果与传统的腹腔注射致敏及静脉注射致敏检查方法相比较.结果:静脉注射阳性药物进行致敏第8天后豚鼠血清IL-4和总IgE明显升高,豚鼠出现过敏反应的时间比传统检查方法提早1~2周,且二者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静脉致敏方法可用于快速检测香丹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9.
当药物诱导机体产生Ⅰ型过敏反应时,IgE与肥大细胞结合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物质可渗出血管外,该研究基于这一病理生理机制,建立一种可客观定量评价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腹腔注射致敏ICR小鼠,隔天1次,共致敏3次,末次致敏后14 d,致敏剂量4倍的OVA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混合溶液静脉激发,30 min后,根据致敏小鼠的耳廓蓝染面积和EB渗出量进行过敏反应强弱判断。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VA 0.625/2.5、1.25/5、2.5/10、5/20 mg·kg-1致敏/激发均能诱发小鼠发生明显以耳廓蓝染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小鼠不致敏直接静脉注射OVA则不发生耳廓蓝染反应。上述OVA致敏小鼠血清进行小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在小鼠背部均可见明显蓝斑,并且5 mg·kg-1致敏小鼠体内抗OVA-IgE含量明显升高,以上说明该小鼠模型可以检测OVA诱发的Ig介导的过敏反应。与诱发小鼠过敏反应相同剂量的OVA,同样也可诱发豚鼠发生较明显的过敏反应,提示该...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实验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实验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以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临床前评价。方法:(1)Beagle犬随机分成:0.5% T-80组、鱼腥草蒸馏液组、含0.5%吐温的鱼腥草注射液组、0.5% HS15组、含0.5% HS15的鱼腥草注射液组。上述各组分别静脉注射给予各自受试药3mL·kg-1。给药后观察动物的反应,给药前和给药后10、30min分别测定血压、呼吸、心率。(2)小鼠或豚鼠分别一次性静脉注射给予不同浓度 T-80溶液、含不同浓度 T-80的鱼腥草蒸馏液、不含 T-80的鱼腥草蒸馏液,Compound 48/80溶液;以上受试物中均含有0.4%伊文思蓝。记录给药后各组动物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的阳性率,按照耳廓蓝染程度评分,并采用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结果:含T-80的受试物(0.5% T-80组单独或含0.5% T-80的鱼腥草注射液)给Beagle犬一次性静脉注射后,犬迅速出现类过敏反应,包括面部、口唇、眼结膜和耳部皮肤黏膜红肿、瘙痒,流涎、流泪,步态不稳或跌倒,精神萎靡或嗜睡,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在小鼠和豚鼠上,不同浓度的T-80或含不同浓度T-80的鱼腥草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地导致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其它不含T-80的受试物给Beagle犬静脉注射后未见类过敏反应,给小鼠和豚鼠注射后未见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反应。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可导致类过敏反应,T-80是其主要的致类过敏反应物质。Beagle犬、小鼠和豚鼠均可作为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实验的动物模型。Beagle犬的类过敏反应与临床高度一致,模型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小鼠和豚鼠的类过敏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耳廓血管通透性增高,该血管反应符合类过敏反应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