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调理脾胃法源于<内经>,施用于<伤寒杂病论>,发展于<脾胃论>.李东恒指出:人以脾中之气为本,胃气供给全身器官营养,而心肺肝肾之生理机能必赖脾精之输布,故脾胃是其它四脏生理活动之中心,他脏的生理活动是以脾胃为枢纽.  相似文献   

2.
风有内风与外风之分。随着对中风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对内风是根本原因,外风只是一个诱因的认识已取得共识。我们在继承古人论述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从而得出关于中风病因发展的最精确的解释,以指导临床治疗。现讨论如下:1内风的形成与气、血、痰、火的关系古今医家认为,所谓内风者,是本气自病。风者,气之生,为大块噫气,也可以说是气机运行所形成的异常表现。人体本气的形成是始于肾,释放于肝,升降于脾,宣散于肺,贯行于心,敷布于经络,内而三焦,外而肢体百骸,以供生理之用。又以脾胃为气血之海,十二经脉之长。脾为阴土而生于阳,胃为阳土而降于…  相似文献   

3.
魏中海教授首次提出"虚邪伏络"的病机理论,并用于指导痹病的辨证论治。他认为,人体脏气衰弱,外邪侵袭,深伏于体内,痹阻经络,积聚成邪,遇外因而诱发,形成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之痹病,故"虚邪伏络"是慢性痹病的基本病机。在"虚邪伏络"的理论中,正气亏虚为本,伏邪痹络为标;正虚有肝、脾、肾之分,络痹有气滞、痰凝、血瘀之别;脏虚和伏络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魏中海教授主张"扶正祛邪,蠲痹通络"是痹病的基本治则,扶正重视肝、脾、肾,通络顾及气、痰、瘀。  相似文献   

4.
HIV感染无症状期的病机不离"虚""郁"二字,虚者,多为脾胃之气不足也;郁者,气机不畅也。而郁总不离气、血、湿、痰、食、火六因,气、血、火多由肝生,而食、痰、湿多由脾成。此期治疗当从肝脾二脏入手,疏肝健脾、调畅气血,如此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及早控制病情恶化,扭转病情局势,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病证,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阴虚多见,而涉及心,脾,标实主在痰瘀痹阻,痰浊为重,且常见痰与风,火湿相兼,瘀常与气,热,寒杂呈,本虚基于乙癸同源,多以肾之阴精亏少为先导,标实与痰瘀相关,多由津凝为痰而致血涩成瘀,本虚与标实既有个体的主次差异,又有因果消长变化,治疗当以滋肾养肝,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6.
1 咳喘病根———痰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所谓脏腑娇嫩 ,既是五脏六腑皆属不足 ,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这是因为肺主一身之气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而痰之本水 ,源于肾 ;痰之动湿 ,主于脾 ;痰之本水 ,贮于肺 ;肺为水之上源 ,脾胃乃水谷之海 ,肾主人身津液。若肺气虚则治节无权 ,失于输布 ,液凝为痰 ;脾气虚则运化失司 ,湿聚为痰 ;肾气虚则失于蒸化 ,其阳虚者水泛为痰 ,阴虚者炼液为痰。小儿肺质未坚 ,肺气未全 ,生痰容易 ,去痰不易。痰湿内盛 ,从体内扰乱了脏腑机能 ,成为咳喘的内在因素。遇到气候变化 ,情…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在脾胃亏虚的基础上,在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引起气滞、血瘀、痰浊、癌毒等一系列病理产物结聚而致,即"成于气血痰毒之瘀滞"。故治疗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辨证分期施治;同时依于病机,谨遵病证结合,驱邪勿忘补虚,补虚勿忘调气,理脾胃勿忘调肝肾,联合应用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穴位贴敷咳喘散治疗慢性气管炎34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病程迁延,危害大,主要以咳、痰、喘为主,其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为生痰之源,同司气之出纳。实证病在肺,为外邪痰浊壅肺,肺失清肃。虚证病在肾,为肾不纳气之证。慢性气管炎分为寒痰型、痰热型、实喘型,虚喘型、咳嗽、咯痰为各型的共同症状,气喘主要见于实喘型,实喘型以哮鸣音为绝大多数,舌质或黄或白,舌质红与舌质淡胖及正常的比例几乎相等。虚喘型以舌质淡胖、色紫、白苔较多,虚喘型绝大部分肺部呼吸音低,实喘、虚喘二型均可兼寒痰或热痰。临床资料1 资料本…  相似文献   

9.
中风的理论始源于《内经》,但其无中风之名,而以扑击、薄厥、大厥、偏枯、偏风等称之。其病机不外风、火、痰、气、虚、瘀六端,病性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弱;在标为风火相扇,痰湿壅盛,气逆血瘀。而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为其基本病机。治疗原则为急则治其标,以醒脑开窍、通腑泄热、活血化瘀为主,恢复期应涤痰通络、活血化瘀与扶正并用,后遗症期应注意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及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中脾胃学说内容丰富,很具特点,为之研究,于杂病辨证论治颇有指导意义。 一、脾胃气以决吉凶 内伤杂病以脏腑气血阴阳功能失调为主要病理。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行气于三阳,为六腑之本,脾行气于三阴,为五脏之本,故脾胃之气盛衰,在内伤杂病中至关重要。《金匮要略》非常注重察脾胃之气以决疾病之吉凶。鼻头属脾,色青主腹中疼痛,若痛而苦冷,为肝邪剩脾,脾阳衰微之征,予后多凶。鼻头色微黑,为肾水侮脾土之象,主病水气。纵四脏有病,只要脾胃气旺,脉现从容缓和,为脾旺不  相似文献   

11.
胡国俊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胃、肾多脏,在肺多为痰热久蕴,气阴两虚,治法以补益气阴、清化痰热,临床多用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生脉散加减;在肝多为情志怫郁,化火上扰,以疏肝解郁、清化痰热为治疗大法,常予四逆散、黛蛤散及柴胡羚角汤化裁;在脾胃多为脾胃失健,痰饮上渍,气阳偏虚,治法以补脾益气、益肺化痰,常选六君子汤、二陈汤、补中益气汤化裁;若气阴不足,治法以益气润土、滋养肺胃,方用六神散、沙参麦冬汤、生脉散化裁;在肾多为火炎烁金,肺络受损,此类患者注重滋阴壮水、补肾泻火,常用六味地黄汤、大补阴丸、二至丸合方。临床以痰热久蕴、气阴两虚型最多见。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周耀庭教授治疗喘证的经验。辨证论治治疗饮邪内伏、外感风寒;外寒里热、兼有热痰;痰饮内伏、脾肺气虚:肾阳虚衰、肾不纳气;食痰上犯,外感寒邪等复杂情况的喘证。并强调在治疗喘证时散寒邪、恢复肺宣发肃降功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荣主任医师从气机升降,调理肝脾论治眩晕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荣主任医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气机升降失常,或外感邪气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依据病机将眩晕分为四种证侯,分别为脾虚痰湿,肝郁化热证,治宜健脾化痰 、疏肝清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证,治宜滋肾养肝 、熄风潜阳;中气不足,清气不升证宜调补脾胃中气、升发清阳;外感湿邪证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使肝、脾、肾调和,气机畅达,而眩晕得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主要病名下的证素分布特点,总结慢性胃炎的发病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胃痞"患者各60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其证候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痛和胃痞主要病位证素相同,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相同,为气滞、阳虚、气虚、湿;证素组合频率较高的有:肝脾胃加气滞加气虚、脾胃气虚、脾胃湿、脾胃阳虚、肝脾胃气滞。结论慢性胃炎的证素特点和发病规律基本相同,病变实质为虚实夹杂,虚证以脾气虚弱、脾阳不足为主,实证以胃气不降、肝气郁滞、湿邪阻滞为主。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对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血脂异常的病因为嗜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饮酒过度,脾、肝、肾三脏虚损;病机核心是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气化;病理产物为内湿、痰浊、瘀血。血脂异常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虚,累及肝、肾,其标为内湿、痰浊、瘀血流注于血脉,痰瘀互结,以致脉道不畅。中医治疗可以从脾、肝、肾入手,施以健脾益气、疏肝理气、补肾填精、化瘀祛痰之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古代文献研究,总结郁证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为规范郁证证候特征文献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华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检索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000余部,检索词包括"郁证"、"百合病"、"脏燥"、"梅核气",经统计分析找出与上述病证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共纳入851篇文献的内容(851条原文),2873个症状,规范后185个症状,证候要素共18个,证候要素按频次和百分比分布前4位为气滞、气虚、内火、痰。病位类证候要素百分比最高的前4位为肝、脾、心、胃。进行相关性统计。结果:肝与气滞、脾与气虚、肾与阴虚、心与血虚、心与痰、气滞与痰、阴虚与内火之间有相关性。结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郁证证候特征与目前大多数医家对郁证的认识基本相符,古代文献对郁证的论述对当代研究抑郁症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致盲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病程进展,患者眼底病变由轻度非增殖性病变到中度非增殖性病变再到重度非增殖性病变,最后到增殖性病变,其中医病机也相应存在着虚-瘀-痰的演变过程。本病病变以脾、肾、肝为主,其中脾虚为本病发病之本,脾虚日久及肾,导致脾肾两虚,肝肾同源,肾虚致肝阴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导致视物模糊等一系列症状。致病因素以瘀血、痰浊为主,脏气虚推动无力则血瘀,血瘀气滞,气滞水停日久化为痰浊,后期则痰瘀互结。本病防治根据其不同发展阶段分别以补虚、化瘀、消痰为治则,辨证用药,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部症状以及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9.
李春婷认为胃癌为患者久病,气血亏虚,体质羸弱,癌毒伺机入侵而发病,其发生、发展是因虚致实,病位在脾胃。脾虚为发病根本,治疗益气健脾;久病气耗,或情志内伤,进而胃阴亏耗,治宜益胃养阴;脾喜燥恶湿,脾虚湿浊蕴久化痰,与病情进展关系密切,影响津血运行而化瘀,治以涤痰化瘀;肝助胃和降,患者情志不舒,治以疏肝理气、养血柔肝;癌毒内犯者,毒瘀交结,以解毒散结为要务。根据患者综合情况,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上则治本与治标各有主次,虚实兼顾。治本以健脾益气、益胃养阴;治标则根据致病因素以涤痰化瘀、疏肝和胃、抗癌解毒。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因人而异,补泄有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有关文献及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老年淡漠型甲亢的主要病机及与地理环境、体质因素、情志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和频数分析,对20例老年淡漠型甲亢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及证型分类。结果中医证型分为:气阴两虚、血瘀痰阻,肾阳亏虚、脾虚湿盛,肾虚不固、冲任失调,心肝阴虚,气滞痰瘀5个证型,因症状多不典型,故常易漏诊和误诊,经特异性治疗后,症状多能控制。结论临证应辨明虚实,以补其不足为治疗第一要务,着重益气养阴,密切结合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做到及早诊断、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