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有资料显示〔1〕,每年新发病约160万,死亡约130万。而且随着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回顾性分析2 182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148例日本老年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治疗和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日本九州大学齿学部第二口腔外科1987年1月至1995年1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148例,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60-94岁,平均72.2岁。入院时发生频率最高的并存症是高血压43例,占29.1%;无任何全身并存症的患者仅占12.8%。148例恶性肿瘤中,鳞状上皮癌132例,占89.2%。其发病部位顺序为牙龈51例(34.5%)、舌32例(21.6%)、口底部24例(16.2%)、颊部17例(11.5%)、腭部10例(6.8%)。46例Stage Ⅳ期患者中,肿瘤部位有义齿者35例,占76.1%。发现重复癌10例(6.8%),男女比为1.5:1。3年累计生存率78.2%,5年累计生存率64.6%。行放射疗法+化学疗法+手术的综合疗法治疗者68例,5年生存率为75.5%。结论:老年患者近90%患有全身并存症;不良义齿、金属充填物等长期局部刺激与口腔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老年人重复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应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分析764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情况和组织学分类。结果:恶性肿瘤患病率(29.2%)明显高于良性肿瘤(2.5%),男多于女(1.4:1)。60-64岁组患病率最高,约占半数。良性肿瘤大部分来源于涎腺,其中腭部混合瘤居首位;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上皮源性口腔癌,以鳞癌最多,好发部位依次为颊,龈,舌,唇;龈,唇,口底癌的发生率较其它年龄组增加。分类比较表明:腺淋巴瘤,腺瘤,鳞癌,腺癌在老年人群中高…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老年患者的全身伴随疾病较多[1],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老年患者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往往发病急、进展快、病程长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如延误治疗时机或处理不当,可引起感染的扩散,导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收集我科近10年来≥60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病  相似文献   

5.
<正>口腔颌面部肉瘤(OS)是一种少见但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所有肉瘤的4%10%〔1〕。肉瘤的组织类型为间叶组织,它可以在骨、软骨、肌肉、血管等部位出现〔2〕。口腔颌面部根治性手术由于解剖结构、术后功能重建和美观的限制,彻底根治的难度较大。而手术切除然后再进行放化疗是目前减少局部肉瘤复发比较有效的方法〔310%〔1〕。肉瘤的组织类型为间叶组织,它可以在骨、软骨、肌肉、血管等部位出现〔2〕。口腔颌面部根治性手术由于解剖结构、术后功能重建和美观的限制,彻底根治的难度较大。而手术切除然后再进行放化疗是目前减少局部肉瘤复发比较有效的方法〔35〕。本文拟分析老年OS患者的临床资料。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的  相似文献   

6.
于红玲 《山东医药》2000,40(17):15-16
对32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手术前后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检测。结果发现,良性肿瘤组IL-2、TNF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IL-2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L-2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1),而TNF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手术前后也无明显变化。表明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355例,对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以及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主要集中在41-60岁之间,发生率为51.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其中40岁以前的发病率最低,发生率为26.2%,在60岁以后患者发病率逐渐降低,发生率为22.0%;位置主要集中在口腔,发病率为41.4%,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发病率(P<0.05),但是口腔内各种部位肿瘤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其次为大唾液腺,发病率为22.8%,颈部发生率最低8.7%;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其发生率为53.5%,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其他病理类型发生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其中口腔发病的概率最高,且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部化疗与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局部化疗与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放射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  相似文献   

9.
1991~2001年,我院收治1014例颌面部创伤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014例患者中,男898例、女116例,年龄2~81岁、平均32岁.  相似文献   

10.
王宝玲 《山东医药》2004,44(9):18-18
1999年1月至2003年5月,我院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8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麻口腔颌面部手术后插胃管的方法.方法 对18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及肿瘤术后需留置胃管,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采用方法同教科书,实验组则采用插胃管前先喂少量温开水,在插胃管至接近咽喉部前(插入胃管约10~12 cm)暂停操作,再嘱家属或助手用小汤匙喂水,在患者咽水的同时迅速轻柔插入胃管,直到所需的长度.结果 常规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78.9%,实验组为97.8%.两组比较实验组方法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实验组提高了一次插管的成功率,患者恶心、呕吐、伤口疼痛明显减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口腔颌面部创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198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212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体寄生虫病感染发生在口腔颌面部较少见,相对来说,曼氏裂头蚴在这些部位感染属多见。本病为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人侵口颊部而引起局部肉芽肿性的炎性包块病变。国内曼氏裂头蚴病分布广泛,以南方居多一,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间有报道[1~3]。本组从1965年首次发现后,1977~1988年在福建省龙岩地区、福州地区又诊治30例,在国内属大组病例,特报告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1例中,男13例,女18例,均为农民或其子女。年龄5~55岁,以青少年居多。病程由1个月~3年余。病史:本组31例均确切回答在发病前国牙痛肿等曾有口内含咬、…  相似文献   

14.
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因身体健康因素往往放弃手术治疗,单纯进行化疗效果不甚理想.热化疗的效果已被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1],不仅可以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并增强免疫功能,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是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群之一,其数量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热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及严重的颌面部损伤所致的大范围的组织缺损,对患者咀嚼、吞咽、语言和面部形态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面部畸形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们应用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带腓骨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外伤及放射性骨髓炎所致的组织缺损12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454例老年人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肺转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从我科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中选取发生肺转移的案例24例,分析肺转移类型,相应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结果24例肺转移患者中,孤立肺转移10例,双肺多发转移14例;4例患者放弃治疗,20例行全身化疗;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其中6~12个月死亡4例,12~24个月死亡16例,4例生存超过24个月。结论早期肺转移患者多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故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手段。对于局限性肺转移者可选择X线刀、适形放疗及全身化疗,对于弥散性肺转移者全身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感染源及感染部位。抽取脓液或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对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入院前病程、糖尿病、累及间隙数量、白细胞计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8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9.77%有明确牙痛史,17.44%患糖尿病,39.53%患者于发病7 d内就诊,15.12%患者白细胞计数≥15×10^(9)/L,56.98%患者出现蜂窝状炎症。以牙源性为主要感染来源,占比72.09%。牙源性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主要病因为智齿冠周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主要为多间隙感染,占比54.65%。下颌下间隙感染为单间隙与多间隙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部位。送检标本细菌检出率为75.58%,共检出病原菌112株,48.22%为需氧-厌氧混合菌。需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主要为普氏菌,需氧-厌氧混合菌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牙源性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共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59.09%,草绿色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64%,两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均为100.00%。普氏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55%,对奥硝唑的敏感性为100.00%。通过治疗后,31.40%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为上呼吸道阻塞。对比未发生并发症的病例与发生并发症病例的临床资料发现,年龄≥60岁、农民、入院前病程≥7 d、糖尿病、多间隙感染、白细胞计数≥15×10^(9)/L是预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点、致病原因、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预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抗生素使用及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后对腮腺及唾液腺分泌的影响.方法 10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放射治疗时腮腺及下颌腺受到的照射剂量不同分为两组各51例.A组受照剂量≤26 Gy,B组>26 Gy,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唾液腺包裹腮腺、颌下腺的表现弥漫系数(ADC)值、Ex值及口干程度.结果 腮腺及下颌腺在静息状...  相似文献   

20.
周桂银  赵清 《山东医药》2004,44(31):52-52
1995~2003年,我们采用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5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