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降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UCHB)血清胆红素的机理和疗效.方法46例UCHB患儿被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多维乳酸菌散(妈咪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重氮偶合比色法测血清胆红素.结果 治疗72小时,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日均胆红素下降均值分别是44.06±7.22μmol/L和36.35±7.19μml/L(p<0.001).结论 妈咪爱对降低新生儿UCHB有效,符合当前干预新生儿UCHB主张采用较换血更安全的疗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8,(2):103-10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极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待其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外周动静脉血换血治疗,对比分析换血治疗前后患儿血胆红素、血常规及血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换血治疗后,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间接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比值)、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明显低于换血治疗前(P<0.05);血红细胞计数、K+、Na+、Cl-、Ca2+等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机械通气下换血疗法治疗极危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方法.方法 监测患儿换血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血生化结果、生命体征,总结我院9例新生儿患者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9例新生儿患者换血后黄疸消退时间平均2.44天,换血前平均胆红素浓度482μmol/L,换血后平均胆红素浓度为206μmol/L,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安全、有效.其中换血治疗前物品、人员、环境的充分准备,顺利建立动、静脉通道,治疗中患儿情况的密切观察是保证换血疗法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妈咪爱,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61.22±28.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9.87±23.11)μmol/L,P<0.01。结论:妈咪爱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35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14例,治疗前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血清总胆红素值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儿予常规治疗和原发病治疗,观察组加用丽珠肠乐胶囊1/2粒8h1次,治疗期间每日定时查经皮胆红素值2次,治疗结束查血清总胆红素。结果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49.35±7.32μmol/L,治疗结束血清总胆红素77.43±14.33μmol/L;对照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34.47±7.06μmol/L,治疗结束血清总胆红素104.54±21.72μmol/L;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4.7±2.6天)与对照组平均治疗天数(7.2±3.8天)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丽珠肠乐干预新生儿高胆,疗效确切,提示补充双歧杆菌也可促进新生儿高胆的消退,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换血疗法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胆红素水平及心肌酶水平。结果治疗后,患儿总胆红素(220.41±20.46)μmol/L、间接胆红素(206.45±16.45)μmol/L、直接胆红素(14.86±3.45)μmol/L均低于治疗前的(488.86±30.40)、(465.12±24.53)、(23.64±6.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22.53±4.12)U/L、乳酸脱氢酶(LDH)为(112.43±12.74)U/L、肌酸激酶(CK)为(42.85±10.44)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14.56±4.85)U/L均低于治疗前的(63.53±8.12)、(243.56±20.41)、(211.55±25.46)、(42.58±8.4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胆红素水平及心肌酶水平,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阶段单倍容量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比较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血红蛋白( Hb)、血小板(PL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4.6% (P<0.01); Hb、PLT、hct、K+、Ca2+和pH下降(P<0.01);血糖升高(P<0.01),36 h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名前4位分别为为血小板减少(30.2%)、低钾血症(23.2%)、代谢性酸中毒(16.3%)、暂时性高血糖(14.0%)。结论:双阶段单倍循环血量换血术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操作简单、安全,是新生儿换血中较理想的方法。注意换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严格掌握换血指征,密切监测换血术后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神经系统预后情况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换血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外周静脉输血,外周动脉抽血,均用输液泵控制,速度200~240ml/h。置辐射台上保暖,在换血的过程同时给予光疗。结果 35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在换血前为(552±101.2)μmol/L,换血后为(250.3±75.4)μ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54.7%。结论输液泵控制的外周动静脉换血法简单、实用、安全,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优良的护理对提高换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比较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常规、血糖、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等,分析换血相关并发症。结果 30例患儿经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显著(P<0.001);血常规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换血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前升高;血电解质中血钾、血钙和血钠与换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部分换血不良反应是无症状、可治愈的。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并发后遗症,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可换去游离的红细胞和血清中免疫性抗体,终止红细胞的溶血,及换去游离的胆红素,使其降低到安全水平,防止核黄疸的发生[1].我院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20例,现将换血疗法的方法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2例患者,在换血治疗过程中,换血时间在1.5~3.5小时之间,平均换血时间(2.5±0.34)小时;患者黄疸消退时间在4~9天之间,平均黄疸消退时间(6.5±0.4)天;患者经治疗均痊愈,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状。同时患者在实施换血治疗后,患者血清的间接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均有显著下降。结论:换血疗法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6例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探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开放一条动脉管道首选挠动脉或肱动脉用于抽血,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宜选择大隐静脉、股静脉、或者头皮静脉用于输血或补液。结果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溶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程度与黄疸的关系。方法测定丰顺县人民医院138例窒息新生儿及69例无窒息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结果无窒息新生儿以及轻度、重度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2.2%、32.9%和16.9%(P<0.01),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11.4±35.7)μmol/L、(123.5±24.8)μmol/L和(46.8±23.5)μmol/L(P<0.01)。黄疸消除时间分别为(6.0±3.4)d、(7.4±2.8)d和(10.2±2.7)d(P<0.01),其中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男女婴的消除时间分别为(11.0±2.8)d和(9.4±2.7)d(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并随着窒息情况加重而血清胆红素水平更低,窒息性新生儿黄疸女婴的恢复能力可能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胆红素对脑的损害。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妈咪爱和小儿化积口服液。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49.18±23.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8.13±22.16)μmol/L,P<0.05。结论:妈咪爱和小儿化积口服液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为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住院106例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结果血清胆红素降至102.9μmol/L以下所用时间,对照组为(6.8.±3.9)d,治疗组为(5.1±2.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提高临床疗效。茵栀黄口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可以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分别检测患儿在换血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Na+、Cl-、Ca2+、K+的水平变化。结果 120例患儿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换血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儿与换血前比较,换血后Na+、Cl-、Ca2+水平均显著升高,K+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换血方法可以降低HDN患儿胆红素水平,纠正电解质紊乱,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仁凤  杨立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8-2969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其治疗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的临床转归,探讨西沙必利和妈咪爱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瑞博思、妈咪爱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胆红素日均下降(52.18±23.36)mmol/L,对照组为(37.17±22.54)m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4.3±3.1)天,对照组(6.3±4.2)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西沙必利联合妈咪爱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我院新生儿于2000年10月~2003年6月对2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双管同步换血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112例 ,女108例。日龄4小时~18.96天 ,平均 (3.97±2.82)天。病因 :ABO溶血病133例 ,Rh溶血病28例 ,G -6PD缺陷症35例 ,其他少见型溶血、败血症、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窒息等及原因不明者24例。换血前胆红素为(424.88±196.92) μmol/L,换血后胆红素为 (177.89±64.85)μmol/L。220例患儿中除2例因核黄疸放弃治疗 ,1例因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死亡 ,1例因呼吸衰竭并发DIC死亡外 ,其余216例住院7~24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对2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进行同步换血疗法,并对换血前后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结果 本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为(595.28±134.44)μmol/L和(275.17±74.05)μmol/L,有明显下降(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53.77%.换血后血电解质稳定,血糖暂时性升高,可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下降,但在24 h内自行恢复至正常.换血过程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换出率,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安全,内环境的影响较小,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