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113-114
目的总结12例经肛门改良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通过术前肠道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切口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经肛门改良根治术创伤小、恢复快、加之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避免了切口感染,使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0.2‰~0.5‰,男女之比3~4:1,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方法时间长、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行经肛天性巨结肠根治术100例,此术式不需要开腹,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现将围手术时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1年2月-2004年2月共收治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病。患儿多表现排胎粪延迟、腹胀、厌食、便秘及呕吐等症状。假如不经任何治疗,死亡率高达93%。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多倾向于半年之后。我院自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对19例患先天性巨结肠的新生儿经肛门行一期手术根治术,在精心护理参与下,均收到满意疗效,无1例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是最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功能性肠梗阻,它是由于结肠远端及直肠缺乏神经节细胞而造成的。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通常通过根治手术治疗的。现将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分述如下。一、术前护理(一)肠道准备:是术前护理的重点,它是减轻术中感染、防止...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prung’sdistase ,HD )是一种较常见的小儿畸形。 2 0 %的新生儿肠梗阻是由该畸形引起。国际上最近研究表明 ,HD属多基因控制的疾病 ,一些基因的缺失或突变是导致肠管发育障碍的根本原因[1] 。 198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院手术治疗并实行规范围手术期护理 2 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 10个月 ,最大 15岁。手术方法 :Swenson手术 4例 ,Duhamel手术 14例 ,RehBein手术 2例 ,结肠造瘘术后二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8例患儿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前一周均行清洁回流灌肠,加强营养支持、抗炎、补液对症治疗,术后加强一般护理,尿管、肛门创口护理,2周后予扩肛治疗。结果 8例患儿中7例成功行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例长段型巨结肠需开腹手术治疗,全部病例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加强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是经肛门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成功的前提,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我院1999年—2003年10月共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34例,术后效果良好,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手术治疗是其惟一的根治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和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从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共完成31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先天性巨结肠(简称H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系由于远端结肠某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痉挛,痉挛肠管正常蠕动消失,形成功能性肠梗阻,梗阻近端肠管扩张,肥厚形成.HD治疗的关键在于手术切除缺乏神经节细胞的肠段,解除狭窄的同时切除缺乏神经节细胞的代偿性增大的肠段.手术方式分为非开腹经肛门型、经腹腔型及经腹会阴型三种[1].非开腹经肛门根治术式主要分为直肠肌鞘内结肠拖出术(改良Soave手术)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Swenson手术)两种.而直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手术)则较少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HD患儿15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Ⅰ、Ⅱ、Ⅲ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D患儿使用第2、3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万古霉素的构成比分别是51.2%(133/260)、16.9%(44/260)和11.9%(31/260);HD患儿平均使用抗菌药时间为(6.8±3.4)d;Ⅱ与Ⅰ组和Ⅱ与Ⅲ组患儿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42),Ⅰ与Ⅲ组患儿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2,P>0.05)。22.4%(35/156)的患儿联合使用抗菌药物,Ⅰ、Ⅱ和Ⅲ组患儿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分别为16.9%(11/65)、37.0%(17/46)和15.6%(7/45)。结论:我院部分HD手术患儿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时间不合理,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监管,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分期手术与经肛门Soave一期拖出根治术相比,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17.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以肠道末端肠壁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为特征的常见消化道发育畸形。该病的病理改变主要在结肠远端痉挛肠段,其特征性组织学改变为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缺乏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缺如使得肠段失去间隙性收缩和放松的正常蠕动,神经节细胞缺如还丧失了对副交感神经的调节,直肠环肌不断受到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影响而呈痉挛状态,持续性痉挛的肠段狭窄,粪便通过障碍,近端结肠代偿性扩张与肥厚,形成巨结肠。临床表现为以腹胀、便秘为主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功能性肠梗阻。其发病率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不相上下,目前本病发病率约为1/2000~1/5000,性别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男性较女性多见,平均男与女之比为4:1. 相似文献
18.
经肛门一期根治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肛门一期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肛门一期根治先天性巨结肠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均一期完成经肛门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h,出血量15~30ml,切除肠管12-25cm。术后大便4~6次/d,住院6~8d。术后2周开始扩肛,全部病例随访2个月~3年,无吻合口狭窄、排便困难及污粪现象。结论经肛门一期根治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适合婴幼儿短段型及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中一种常见疾病,属消化道畸形,表现为腹胀、排气、不排使或排便少,并且排便延迟,小儿营养发育不良.此类病人需手术治疗.我院1980-01-1997-12共收治20例先天性巨结肠病人,现将临床手术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3个月一12岁.手术方式为Duhamel法12例,Swenson法8例.1.2术前准备1.21禁食一般在术前1周,针对本病的特点向患儿父母讲清术前禁食的重要性,以取得患儿的家长的合作.为了减轻患儿饥饿的痛苦,注意分散患儿注意力,做些游戏,减少食物刺激,开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