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蚊虫抗药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所谓抗药性 ,是指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群体中发展起来的现象〔1〕。其特点是受遗传物质所控制 ,可以遗传。抗药性的产生是连年大量使用杀虫剂 ,长期选择的结果。蚊虫对不同的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不同 ,由单因子的作用 ,也有多因子的联合作用 ,一般可分为生化抗性、生理抗性和行为抗性 3种类型。生理生化机理的改变是产生抗性的直接原因 ,各种抗性基因控制生理生化机理的改变。1 生化抗性生化抗性主要是由于解毒作用增强、代谢加速而引起的 ,又称代谢抗性。代谢抗性涉及的解毒酶主要有酯酶、多功能氧化酶和谷…  相似文献   

2.
蚊虫是重要的医学昆虫,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疾病(例如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其行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由于长久以来大量、广泛地使用杀虫剂,使蚊虫抗性日益严重.蚊虫的抗性机制主要有靶标抗性(包括神经轴突钠离子通道、乙酰胆碱酯酶和γ-氨基丁酸受体氯离子通道的突变)和代谢抗性(包括非特异性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增加)两方面.现对这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试图全面了解大量、广泛使用杀虫剂之后蚊虫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
马鞍山市蚊虫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鞍山市蚊虫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谢学军为了解我市中华按蚊成蚊、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1996年9月进行了测定。1材料与方法1.1药品98%林丹、95%P.PDDT、80%马拉硫磷、98%敌百虫,由中科院上海昆虫所提供。1.2试虫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4.
蚊虫对杀虫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害虫历史悠久,由于化学防治操作方便且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因此曾为一些媒介昆虫和虫媒传染病及农林害虫的控制作出过重大贡献.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颇受欢迎的杀虫药,具有广谱、高效、稳定、残效长、对环境无害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然而在很短时间内,昆虫抗药性便以千倍计,并且与已知的杀虫剂之间有交互抗性 [1-5],限制了其使用功效,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和当前媒介防制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蚊虫对杀虫剂抗药性机理的研究是该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掌握辽宁省东港市蚊虫分布以及中华按蚊对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虫监测采用诱蚊灯法,抗药性监测采用成蚊接触筒法.结果 2018年8月和9月采用诱蚊灯法累计布放诱蚊灯12灯次,共捕获蚊虫6 545只,密度为545.42只/(灯·夜).三带喙库蚊是优势种,占61.88%;其次是中华按蚊和淡色库...  相似文献   

7.
媒介蚊虫抗药性测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蚊虫的抗药性测定一直采用wH()标准生物测定法,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也有较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应用实验率内的淡色库蚊抗药性品系及其四种敏感品系蚊虫,研究了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蚊虫抗药性的方法,证明生化法检测抗药性具有明显的优点,但尚不能单独应用于现场。同时,本文介绍了应用新生幼虫进行抗药性的生物测定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测定2003~2007年间上海地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了解其抗性发生状况。方法采用WHO推荐使用的浸渍法。结果上海地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均对敌敌畏产生高抗性,其最高抗性倍数分别达到79.47、430.58和74.81倍。除部分区县蚊虫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产生高抗性外,其他地区蚊虫抗性都相对较低,有的地区甚至还保持敏感性。结论杀虫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使蚊虫抗性明显提高,增大了蚊虫防治难度。在蚊虫防治过程中,应及时监测蚊虫抗性,并根据抗性情况科学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简捷灵敏的蚊虫抗药性早期测报技术。方法;以β-乙酸酯为底物,坚固蓝B盐为显色剂,用微量滴定板法测定实验室和现场单个淡色库蚊非特异性酯酶尖力。结果:实验室5个品系淡色库蚊以抗DDVP品系非特异性酯酶活力水平最高,其次为抗残杀威品系和抗DDVP降解品系,抗氯氰菊酯品系较低,与敏感品系相近;3个现场淡色库蚊种群对DDVP抗性为4.15-9.36倍,对残杀威抗性为1.02-3.18倍,其非特异性酯酶活力水平均较高。结论:微量滴定板法测定非线性特异性酯酶能够检测蚊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客观准确,可重复性强,可测出抗性频率,早期发现抗性的存在;可测知抗性机制,便于制订克服抗药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蜚蠊的抗药性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蜚蠊同许多其他昆虫一样,对化学杀虫剂普遍产生了抗药性,而且在发展,成为蜚蠊防治面临的困难问题。为了有效地防治害虫,昆虫学工作者对蜚蠊抗性的发生和发展、交互抗性和防治对策等进行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吸血阻止效力试验方法。方法采用连结箱试验法对某种驱蚊装置(可连续使用84h)在通电初期和通电终期进行测试,观察保护效果。结果通电初期和终期保护效果均达100%。结论该产品有很好的保护效果,按暂定评价标准,为A级。该方法可供同行在同类产品检测时试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了解江西省常住居民脑血管病流行特征,为开展居民脑血管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江西省地理分布特征,抽取5个县(区)为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按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1个或多个村(居委会)至少1 300户,户中所有在该地区居住满6个月者均为本次调查对象。入户收集信息并初筛出可疑或自报脑血管病患者和死者,再由神经科医生面访可疑患者或死者亲属,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和复核已做的特殊检查方式进行确诊。  结果  共收回19 56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8.41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7.59 ± 20.91)岁。发现脑血管病患者257例,患病率为1 323.58/10万,标化率为1 195.13/10万;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 066.08/10万、297.48/10万和92.32/10万,标化率分别为958.42/10万、265.82/10万和78.57/10万;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 < 0.05),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 < 0.05),发病率城镇高于农村(P < 0.05)。脑卒中CT和(或)MRI诊断率为94.69 %;从亚型来看,脑梗死比例最高(73.45 %),其次为脑出血(21.74 %)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37 %),难以分类比例仅为1.4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病率为257.51/10万,标化率为278.08/10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镇(P < 0.05),复发率高达74.00 %。  结论  江西省常住居民脑血管病流行形势严峻,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5.
Unionization pressure on hospitals has increased steadily since passage of the 1974 amendment to 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 extending protection of organizing and collective bargaining to nonproprietary hospital facil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unionization in hospitals in regard to: future organizing pressures, the impact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on operations, the psychology of organizing, and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employee relations and avoiding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20年济南市蚊类种群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了解济南市优势蚊种的抗药性情况,为病媒生物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蚊虫监测采用诱蚊灯法,监测3至11月份;优势蚊种抗药性检测,采用浸渍法、点滴法等.结果 蚊类,平均密度为6.15只/(灯·夜),以淡色库蚊为主,猪圈的蚊类密度最高;优势蚊种抗药性检测,对常用菊酯类药剂均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结论 掌握了2020年济南市蚊类种群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及优势蚊种抗药性情况,为济南市及济南口岸蚊类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通过对高校结核病流行现状的分析,探讨高校防治结核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结核病的防控策略.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结核病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志愿者组织在学校结核病防控中的作用,加强高校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控制结核病在校园流行,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20.
There continues to be a lack of evidence-based programs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This also applies to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 health problem for which primary prevention in childhood is seen as key. Primary preven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focus on specific risk factors of a disea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program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health and health behavior change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With regard to such models, an epidemiologic life course approach may offer new perspective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Major prevention concepts are those considering population versus selective, high-risk group strategies and prevention approaches targeting behavior or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All modern prevention programs require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that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processes, but also on health outcomes. Lack of resources or short program time spans are frequently cited as obstacles for stringent program evaluation. These barriers and others need to be tackled to further develop evidence-based primary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