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5例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进行了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1.3%.心律失常扫生与病人年龄,心胸比值,心功能,主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低血四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多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讨论了防治术后心律失常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汪雪芳 《安徽医学》2010,31(2):165-166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监护。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资料。结果90例中2例死亡,病死率2.2%,10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1.11%(包括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低心排综合征、出血等)。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根据其生理特点加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温等监护措施,可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336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转入监护室持续心电监护,了解发生心律失常的病因、类型、治疗与转归。结果336例患者均经体外循环下直视心脏手术,术后有87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22.9%(87/336)。其中激动起源异常41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各型传导阻滞46例,以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多。结论早期诊断、去除病因以及抗心律失常治疗能很好的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心脏病手术已由先天性心脏病,逐渐向后天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拓宽手术范围。手术后的监护及心律失常的及时处理是手术后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4年7月心脏病术后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5.
对225例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心律失常进行了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1.3%。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病人年龄、心胸比值、心功能、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心排、低血钾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明显多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讨论了防治术后心律失常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诊患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分析病因以求得更有效完善治疗。方法:观察94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予心电监护、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心酶谱检测。并作心律失常分类和病因分析。结果:窦性心律失常39例(41.49%),主要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14例、中毒14例。早搏13例(13.83%)主要病因为心肌炎5例、中毒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29例(30.85%),主要病因为预激综合征12例、先心7例。传导障碍13例(13.83%),主要病因为心肌炎6例、先心5例。先天性心脏中婴儿占50%以上。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是严重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要儿快速心律失常多为先天性心脏病引起,应迅速处理,及时明确诊断。急诊患儿窦性心律失常多具有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1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其术前、术中、术后等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7例病人中,死亡1例(5.9%)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手术后并发症2例(11.8%),经治疗痊愈。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术期的合理治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79例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雪珍  李辰佳  池琼 《安徽医学》2005,26(5):423-42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修补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方法对79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直视修补术后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并初步讨论发生机理。结果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易发生以右束支传导阻滞为主的心律失常,同时室缺修补术后发生的机会较多。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中损伤传导系统及局部手术创伤有关,术式选择及术后监测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张希  王治平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1,22(2):F002-F002,F003,F004
目的: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下,不阻断主动脉进行心内矫治术。包括房间隔缺损(ADS)7例,室间隔缺损(VAD)3例,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狭窄(PS)1例,肺动脉狭窄1例。年龄4-44岁。中位数16.1岁。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4-48min,中位数30min,7例术后即拔管,平均辅助呼吸时间1.8h,术中平均用血140mL术后平均输血110mL,无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栓塞、肺部和脑部并发症及伤口感染发生。病人恢复快,疤痕隐蔽。随访无残余漏。结论:在常温不停跳下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先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可提高心肺保护效果,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术康复和取得良好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19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纠正术的麻醉进行分析,认为诱导前充分供氧,诱导及麻醉维持平稳,术后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做好呼吸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32例术后早期变化观察与并发症处理,重点(1)呼吸机使用。(2)心律失常。(3)术后高血压的治疗。(4)酸碱失调治疗。(5)气胸发现和处理。(6)纵隔胸腔引注观察。(7)预防感染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六个月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低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42例6个月以下先心患儿,对其病种、临床表现、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死亡4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0例,喉头水肿、急性肠炎及急性溶血性贫血各1例,均治愈。随访1个月-6年,1例在家中突然死亡,其余患儿恢复良好。结论:对病情严重的6个月以下先心患儿应尽早手术,其安全性高,疗效好。围术期正确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月,采用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24例(病种包括三尖瓣闭锁、单心室等,其中心脏位置异常8例)。19例行双向格林术,5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24中16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2例双向格林术术后再次手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4.2%),乳糜胸及低氧血症各1例。结论①右心旁路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分期手术效果好,但手术难度增加;②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外管道与右心房开窗效果较好;③技术达标后可尝试非体外下手术,但体外循环必须有良好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外科手术纠正畸形是根治先心病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心律失常是先天生心脏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预后[1].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对79例小儿先心病患者心脏直视修补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及术后随访,其中出现心律失常30例.了解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三亚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的121例患儿,按术后是否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分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和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及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比较两组患儿的LVEF、NT-proBNP、cTn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LVEF、NT-proBNP、cTnI及三者联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121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患儿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9例,发生率为32.23%;两组的年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LVEF、NT-proBNP、cT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年龄小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LVEF低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NT-proBNP、cTnI高于非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0.436(95% CI:0.186,0.769)]、LVEF[O^R=0.877(95% CI:0.779,0.987)]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主动脉阻断时间[O^R=3.652(95% CI:1.425,7.002)]、体外循环时间[O^R=3.702(95% CI:1.463,8.652)]、机械通气时间[O^R=2.025(95% CI:1.165,5.385)]、NT-proBNP[O^R=1.005(95%CI:1.003,1.007)]、cTnI[O^R=3.758(95% CI:1.549,9.121)]是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NT-proBNP、cTnI及三者联合预测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76.5%(95% CI:0.682,0.875)、81.2%(95% CI:0.751,0.932)、78.6%(95% CI:0.693,0.887)、86.5%(95% CI:0.793,0.932),特异性分别为73.5%(95% CI:0.602,0.835)、79.6%(95% CI:0.693,0.900)、75.5%(95% CI:0.659,0.861)、84.2%(95% CI:0.782,0.935)。结论 LVEF、NT-proBNP、cTnI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可有效预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被认为和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经过体外循环的先心手术可导致甲状腺激素显著降低,而甲状腺功能减退亦可影响心脏术后康复。术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虽作为一种可行方法,但目前尚没有明确证据能够表明它的价值,且心脏手术后常规应用甲状腺激素纠正儿童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的方法尚未建立。文章通过阐述先天性心脏病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来初步探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电图分析高潮铁道部青岛四方机车厂医院266031对我地区131名先天性心脏(先心)病患儿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以了解先心儿童年龄、性别、先心类型,相互之间的关系,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经临床确诊的131例先天佐心脏病患...  相似文献   

18.
李秀琼 《医学文选》2005,24(4):576-577
呼吸道管理是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患儿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如期进行或手术后的康复。我院2003年7月至2004年11月对12例先心修补术,由于加强了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无呼吸道合并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可行性,报告了58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全部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了手术修补。术后早期有27例发生左心衰竭,2例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经气管切开,2例胸骨后感染;全组病人无死亡;随访1~9年,全组病人均恢复了工作与学习。提示加强围术期的综合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杂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5月~2010年6月我科共为508例复杂重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了手术治疗,术后患儿均转入心胸外科监护室进行监护和治疗,通过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患儿96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结果:96例术后心律失常患儿中,92例痊愈,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心律失常是婴幼儿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应早期发现、及时采用抗心律失常治疗并积极去除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正确及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可以有效地降低婴幼儿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