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又称恶性青光眼或房水迷路综合征,是由Von Graefe于1869年首先提出。其起病急,发展快,严重危害视功能和眼球结构。传统的缩瞳剂会加重病情,而睫状肌麻痹剂联合降眼压滴眼液,静脉点滴高渗剂,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对约50%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有效[1],对药物治疗5  相似文献   

2.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曾称之为恶性青光眼,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处理难度大,对患者的视功能有极大的危害。我们对2002年1月-2008年6月收集的25例(29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应用多联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玻璃体切割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裴舒然姜燕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关键词青光眼/治疗;玻璃体切除术;睫状体中图法分类号R775由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临床治愈率低,故又称恶性青光眼.我们收治1名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病人.给病人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的机理和处理方式。方法:选择2006~2008年术中术后发生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患者9例,共9眼,术中术后发生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后采取药物治疗及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水囊抽吸术或白内障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分析主要指标:术前最高眼压、用药后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短、UBM等结果。术中发生2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经及时输甘露醇后好转,术后7例采取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是抗青光眼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正确的治疗可以避免严重后果发生,而玻璃体水囊抽吸术或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探讨抽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对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20眼,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完善UBM等检查,行抽除玻璃体腔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结果:本组病例前房7眼完全消失,13例为不同程度变浅,但UBM检查均后房消失;眼压5眼≤21 mmHg,15眼>24 mmHg;6例术中放出不等量脉络膜上腔积液;20眼均抽出玻璃体水囊积液;经本方法治疗后,15眼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治疗一次性成功,5眼无效,改行其它方法.结论:1.抽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是早期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尤以虹膜晶状体隔前移为主要发病机理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2.后房消失是本病特征之一,房水逆流玻璃体腔水囊形成是本病的特征之二;3.眼压升高不是本病的特征性诊断指征,当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伴有脉络膜脱离时,眼压并不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A超活体结构测量检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ACG) ,以了解PACG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及晶体相对位置的量化关系。方法 :应用A超检测急闭青、慢闭青和正常眼各 2 8例 5 6眼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7例 8眼术前的活体眼前节结构 ,并对其测量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ACG前房浅 (2 0mm左右 )、眼轴短 (2 2mm左右 )、晶体较厚 (4 7mm左右 )、晶体相对位置靠前 (0 197左右 ) ,可以作为诊断PACG的客观指标之一。急闭青与慢闭青比较、急闭青中同一患者的急发眼与临床前期眼比较 ,前房更浅、晶体相对位置更靠前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前房最浅 (1 5mm左右 )、眼轴最短 (2 1mm左右 )可以作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A超活体结构测量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别是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诊断及判定预后方面有重要的客观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高眼压症多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及某些继发性青光眼所致,患者有剧烈的眼胀痛、头痛、恶心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因此患者痛苦难忍。笔者通过对52例急性高眼压症患者进行了特殊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旭 《吉林医学》2011,32(26):5453-5455
目的:探讨Nd:YAG激光(钇铷砷石榴石激光)周边多孔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Nd:YAG激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经常规药物治疗及中央后囊膜YAG激光切开无效的4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施行YAG激光周边多孔(三孔)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治疗。结果:4例患者经Nd:YAG激光周边多孔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后,当天眼内压均能降至接近正常范围,前房加深,角膜水肿大部分消退,短时间联合药物治疗一周后停用药物,4例患者眼压完全处于正常范围。随访7~34个月,所有病例眼压稳定,视力提高,未见持续眼前段炎性反应及后段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结论:Nd:YAG激光周边多孔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术简易安全,是治疗Phaco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会导致角膜水肿、周边虹膜前后黏连、白内障、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等严重后果,最终导致手术失败.本文作者对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20例(22眼)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葛红卫 《中外医疗》2016,(26):85-87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96例112眼青光眼行滤过术进行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4月)。观察96例112眼青光眼滤过术发生原因眼数所占的比例。结果30例32眼发生浅前房。滤过过强的眼数有27眼,占总比的(24.11%),脉络膜脱离的眼数有18眼,占总比的(16.07%),结膜瓣漏水的眼数有22眼,占总比的(19.64%),恶性青光眼即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眼数有25眼,占总比的(22.32%),睫状环阻滞与瞳孔阻滞的眼数有20眼,占总比的(17.86%)。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前及术后控制眼压,一旦发生滤过术后浅前房,针对发生原因,合理治疗,大多数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恶性青光眼又名睫状环阻塞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见于青光限滤过术后,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继发性青光眼。而单纯行虹膜周边切除术诱发本病者更为罕见,我院于1990年2月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钟凌 《重庆医学》2006,35(7):645-645
目的探讨睫状沟内人工晶体眼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睫状沟内人工晶体眼继发青光眼病例进行周边虹膜切除,对其中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有玻璃体溢出的4例同时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并于术前、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眼压等情况。结果8例病例发生青光眼时均有瞳孔阻滞,其中4例有人工晶体前瞳孔区的玻璃体嵌顿;1例伴发人工晶体瞳孔央持。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全部病例术后前房、眼压均正常,有效率100%。结论睫状沟内人工晶体眼发生青光眼原因主要是瞳孔阻滞,切除嵌顿于瞳孔区的玻璃体,并行周边虹膜切除,可有效解除瞳孔阻滞,达到抗青光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恶性青光眼又名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特殊类型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视力影响很大。目前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及联合治疗。临床上针对患者不同的眼部情况、全身特质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都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对恶性青光眼的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 1955年Smith和Higgitt两氏描写了一种对缩瞳剂产生相反反应的闭角性青光眼。在调节和缩瞳剂的作用下眼压升高,视朦,并称之为反转闭角性青光眼。近代又称为逆药性青光眼或反象性青光眼。有关此病的报道甚少,现将观察治疗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不同类型青光眼146例(177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45例(79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本组177眼中术后发生浅前房79眼,占44.68%。其原因滤过过强55眼,结膜瓣漏水5眼,脉络膜脱离9眼,虹膜睫状体炎7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3眼。其中57眼保守治疗、22眼手术治疗恢复前房。结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滤过过强是主要原因,应术前控制眼压,术后密切观察,针对不同病因做出相应治疗以及时恢复前房。  相似文献   

16.
在43眼经用缩瞳剂无效的各型青光眼進行四分之一的睫体透热术,在鼻下方离角巩缘4毫米处烧灼5—6个疑固点。如眼压过高,可用穿刺。其中17眼恢复正常。7例在缩瞳剂下恢复,12例須重行手術,而重复透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氯丙嗪球后睫状神经节阻滞来治疗绝对期青光眼的眼痛、头痛等症状.方法 对我院从2005年5月开始的绝对期青光眼患者21例,这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行眼球摘除术,我们对其行球后睫状神经节周围注射氯丙嗪25mg,以便对症治疗绝对期青光眼.结果 19例患者眼痛头痛的症状经一次球后注射后消失,另2例经再次注射后没有症状;术后的反应主要是水肿,经对症处理后该症状也消失;术后眼压虽然仍高于正常范围,但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球后注射氯丙嗪阻滞睫状神经节对症治疗绝对期青光眼,安全、有效、方便,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有晶状体存在的睫状环阻塞性闭角青光眼,国内外均有报道。无晶状体睫状环阻塞性闭角青光眼国内尚未见报道。最近,我科曾经治一例,报告如下。 何某,女,68岁,退休工人。因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入院。于1983年12月20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冰冻摘除术,常规周边虹膜切除,囊内摘除,无玻璃体脱出,过程顺利。术后第一天左眼前房已形成,第七天拆除球结膜缝线。第八天行术眼裂隙灯检查,球结  相似文献   

19.
周海兵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59-1260
<正> 青光眼滤过术后出现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原因一般有:滤过泡漏水,睫状环阻滞、脉络膜脱离等,但也有难以找到原因的病例。笔者3年来对此类不明原因术后1周浅前房的病例采用甘露醇联合速尿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年间经治的术后1周浅前房病例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60岁14例,50~60岁6例。浅前房分级;Ⅰ度7例,Ⅱ度8例,Ⅲ度5例。上述病例均排除了滤过泡漏水,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等原因。1.2 治疗方法 在确认患者无全身电解质紊乱的前提下,均予20%甘露醇250mL静滴,并予速尿20mg静推,连续用药  相似文献   

20.
王笑蓉  田瑾  郭葆青  同西龙 《吉林医学》2014,(21):4677-4678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患者144只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前房延缓形成46只眼,占总数的32%。其中低眼压性浅前房42眼,占浅前房数的98.1%;高眼压性浅前房4眼,占浅前房数的1.9%。结论:滤过过畅、滤过泡漏、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为前房延缓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