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测定一些抑郁症患者的脑及颈动脉血流速度,并与健康组作对照研究。方法:运用低频多普勒超声器测量、并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各个Hamilton因子分别与某些血流速度有显著关系。结论:为抑郁症病因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抑郁症患者大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对46例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包括收缩峰血流速度Vs、舒张峰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检测,并与36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抑郁症组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28例,占60.84%,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增快15例,占32.61%,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3例,占6.55%;与正常组比较大脑中、前动脉血流速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TCD的检测能指导临床早期使用脑血管药物,有助于抑郁症者康复及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一些抑郁症患者的脑及颈动脉血流速度 ,并与健康组作对照研究。方法 :运用低频多普勒超声器测量、并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各个Hamilton因子分别与某些血流速度有显著关系。结论 :为抑郁症病因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检中发现的15例腹主动脉斑块其颈动脉与脑血流改变及转归。方法:15例均进行颈动态内斑块及脑血流速度检查,1年以后复查。结果:15例颈动脉内无斑块4例,其余均有程度不同的软、硬及混合斑块,脑血流速度以减慢为主9例(60%),增快3例,1年以后复查,有2例发展为腔隙性梗塞,1例发展为心肌梗塞,经过治疗有2例腹主动脉及颈内动脉斑块缩小和数目减少;有3例脑血流速度减慢经短期治疗转为正常,结论:腹主动脉斑块者多伴有颈动脉及脑血流速度异常,做常规腹部采用超时应注意腹主动脉有无异常,一旦发现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治疗以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状况,对17例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病人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较常见双侧血流灌注减低病变(6/9),抑郁症多见单侧减低病变(7/8),但大部分病人均有右颞区的血流灌注减低(16/17);另外,近半数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双侧颞或额对称性的放射性增高影,而抑郁症较少见。结果提示SPECT在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状况,对17例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病人进行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较常见双侧血流灌注减低病变(6/9),抑郁症多见单侧减低病变(7/8),但大部分病人均有右颞区的血流灌注减低(16/17),另外,近半数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有双侧颞或额对称性的放射性增高影,而抑郁症较少见,结果提示SPECT在精神分症及抑郁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运用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CVI-Q)技术分别检测180名正常人的左右颈总动脉共360支,记录血管内径(d)、峰值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及血流量(Q)等数据。结果:(1)正常颈动脉血管内径平均值为0.60-0.70cm,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宽,60岁以上组显大于其他两组(P<0.01);(2)正常颈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平均值为60.7-102.6cm/s,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P<0.05,P<0.01);(3)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平均值为0.73-0.76,各年龄组间无显差异;(4)正常颈动脉血流量平均值为315.3-386.7ml/min,各年龄组间无显差异。结论:颈动脉血流量及其他参数正常值的测量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桂范 《黑龙江医学》2008,32(6):434-435
目的探讨通脉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舒降之做为对照,服药前后记录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斑块体和性质。结果应用通脉丸治疗后,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缩小或消失。CCAD增加I、MT变薄、SV增加、DV增加、RI减少、PI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脉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颈动脉彩超观察后循环缺血(PCI)病变中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动力学、颈动脉及椎动脉形态结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PCI颈动脉及椎动脉斑块病人48例(观察组)与无症状者38例(对照组),行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IMT)厚度、斑块数量构成和内径大小与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存在颈动脉及椎动脉IMT增厚(P<0.01),内膜面粗糙,斑块46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P<0.01),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增高(P<0.01)。结论:应用TCD联合颈动脉彩超可系统了解PCI病变颅内外供血情况及血管形态与结构,对PCI病变病人病因诊断、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析2组大脑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左右大脑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左右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左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左右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的血流速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采用划销测验(cancellation test,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sorting test,WCST)评估2组认知功能,Pearman分析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评分各项净分及总净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WCST评分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第1个分类应答完成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左右MCA、左右ACA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左右VA、左右PCA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A、右MCA血流速度与CT总净分呈显著正相关,左ACA、右ACA血流速度与CT总净分呈显著负相关,BA、左ACA、右ACA血流速度与WCST总应答数呈显著负相关,左ACA、右ACA血流速度与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右ACA血流速度与第1个分类应答完成数呈负相关(P<0.05) 。 结论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低于健康群体,其注意力、执行功能也显著降低,但未发现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可从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程度角度探究其脑血流速度改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回药扎里奴思方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回药扎里奴思方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对方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扎里奴思方,46例)和对照组(舒降之,44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测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即颈总动脉平均流速(MPV)、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流速(DPV)、阻力指数(RI),抽取静脉血检测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MT均较治疗前减小,以观察组的降低尤为明显(P<0.05);观察组MPV和DPV增加(P<0.05)、对照组SPV增加(P<0.05);观察组MPV和DPV增加、RI减小均较其对照组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扎里奴思方可减轻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减小血流阻力,使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系统的供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影响脑卒中后脑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合并有脑卒中史的脑萎缩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182例脑卒中患者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既往史,用颈动脉超声对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检测,利用磁共振成像进行颈内动脉狭窄检测。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脑卒中后脑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脑卒中后脑萎缩的潜在评估指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心房颤动、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颈内动脉颅内段平均血流速度、糖尿病对脑卒中后脑萎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联合颈内动脉颅内段平均血流速度评估脑卒中后脑萎缩的准确性较高(AUC=0.864)。结论 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内段检测可预防脑卒中后脑萎缩,对于有相关病史的脑卒中患者及早进行脑萎缩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颅内结核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其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相关性,分析TCD在颅脑结核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3-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颅内结核患者52例作为病例组,另取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52例颅内结核患者在腰穿术前一天行TCD检查,获取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的流速峰值(spectral atlas systolic peak velocity,Vs)、流速均值(mean velocity,Vm)、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V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指标。统计分析以上数据及腰穿术所得ICP。 结果 颅内结核组MCA和ACA流速较正常对照组下降,BA、VA和PCA流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所测动脉PI值均升高。相关分析结果提示PI值与ICP呈正相关。 结论 颅内结核异常改变波及整个颅内动脉系统。MCA及ACA流速较快,与ICP和PI均增高有关,且流速越快则可能提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后循环流速减慢可能和患者颅底结核渗出物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预防中老年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康复科80例中老年脑栓塞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包块颈内、外和颈总动脉)内有无斑块,斑块性质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同一时期另78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78.8%)明显高于非梗塞组(33.3%)(P〈0.01);同时脑梗死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V mean)较非梗塞组均明显降低(P〈0.01),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中老年脑梗死密切相关,及时准确的检测结果可提高病变治愈率,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延缓脑梗死的发生。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为了实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建议使用彩超定期对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颈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于我院接受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存在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超声检查3d内均完成头颈CTA及CT灌注扫描检查(CTP),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CTA及CTP检查,分析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检查结果及不同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52例患者经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颈CTA共检查119支颈内动脉,对应显示46支和43支颈内动脉正常,73支和76支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对应包括轻度11支和16支、中度13支和11支、重度29支和25支、闭塞20支和24支,颈动脉血管超声与头颈TCA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评价Kappa=0.788,具有极高一致性(P<0.05);颈动脉血管超声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PSV、EDV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PI、Vm水平显著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患者(P<0.05),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轻、中度狭窄患者(P<0.05),闭塞患者侧肢循环开放率大于重度狭窄患者(P<0.05);对照组和轻度、中度狭窄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区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及轻度、中度狭窄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超声配合头颈CTA及CTP检查能够了解脑梗死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评价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内膜剥除术(CEA)和支架成形术(PTAS)前后颅内大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为临床预测手术风险、判断疗效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对13例排除了合并椎动脉或颅内动脉疾病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经颅二维彩色多普勒(TC-2D-CDUS)检查,了解颅内血流动力学的情况.结果:2例患者图像显示不满意,余11例患侧大脑中动脉流速不同程度减慢,搏动指数偏低.其中3例波峰低钝,收缩期波峰消失,加速时间延长,伴有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方向逆转.术后11例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接近正常水平,搏动指数较术前提高,双侧大脑半球颅内动脉血流恢复对称分布.结论:TC 2D-CDUS可提供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信息,术后可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观察和准确判断,及时发现并发症,向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取措施研究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70例经MRI或者CT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经MRI与CT检查非脑梗死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高分辨彩超技术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以及血流速度等进行检查,同时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状况与有无状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通过彩超对颈动脉的检查,其中颈动脉斑块中硬斑最多,其次扁平斑、软斑,最少的为混合斑。而在临床中经常病发的部位为颈总动脉的分叉处、颈总动脉的主干、颈内与颈外动脉的起始段。颈动脉两侧硬化斑所发生的部位没有较大的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疾病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而颅外颈动脉粥样斑块症状的出现是引发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主要原因。运用高分辨率的彩超技术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症状进行检查诊断,有助于对硬化斑块进行分类并科学判断颈动脉脉腔的狭窄程度,为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与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对脑血管储备能力( CVR)影响。方法经确诊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79例,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及颈内-外动脉(ICA - ECA)开放,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患者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颅内血管血流及 CVR 变化。结果TCD 显示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 CVR 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颈内动脉狭窄患侧的 CVR 按照不同侧枝循环开放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ACoA + PCoA + ICA - ECA > ACoA + ICA - ECA > ACoA > ACoA + PCoA> PCoA + ICA - ECA > PCoA > ICA - ECA,支架术后 CVR 均恢复正常范围,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 TCD 可以检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颅内血流变化,观察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支架置入前后 CVR 改变,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辅助下,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CD为14例手术患者经颞窗检测,观察在阻断患侧颈动脉后双侧ACA(大脑前动脉),MCA(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和Willis环开放情况.结果:通过颈动脉压迫训练,DS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和TCD检测发现9例病人(64.3%,9/14)Willis环代偿能力不良,在接受颈动脉压迫训练2~6周后,TCD检测其开放状态和脑侧枝循环建立良好,患侧ACA、MCA血流速度基本达到阻断前水平,颈动脉压迫训练前、后患侧颈动脉阻断时TCD检测对照ACA t=19.278,P<0.05;MCA t=22.278,P<0.05,ACA和MCA训练前后颈动脉阻断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符合颈动脉切除术标准.14例随访1年以上未见肿瘤复发,无1例手术死亡或脑血管并发症.结论:TCD是-种无创伤,重复性好,安全可靠,易被接受的脑血流监测评估手段,对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