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很多伴有人体肿瘤发生的染色体异常中,最常见的是Ph染色体,至少90%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带有这条染色体,它来源于9号和22号染色体之间的易位(臂间交换).长期以来,人们就怀疑正是这个易位激活了一个细胞癌基因,这个癌基因再刺激骨髓干细胞及其后代使其毫无控制地增殖.三年多以前已由鼠Abelson-白血病病毒的癌基因(v-abl)〔它是细胞原癌基因(c-abl)的同源物〕确定.在CML病人中含有这个c-abl.但是易位怎样改变这个abl基因,人们并不清楚.现在Shtivelman等和Heister-Kamp等提出:易位使c-abl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某些造血疾病应用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来确定染色体异常的特征。原始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染色体t(15;17)易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染色体t(4;11)易位,伯基特淋巴瘤的染色体t(8;14)易位,说明血液学有重大的新进展。这里特别注意染色体t(8;14)易位,因为这种核型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粒)特殊型的  相似文献   

3.
t(8;21)是一种与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有关的非随机性易位,其断裂点位于21q22带,这一区含人类ETS2癌基因,通过t(8;21),它可易位到8号染色体。然而,人类肿瘤中至今未发现ETS 2癌基因重排和扩增,为此作者对一例ANLL的ETS2癌基因进行了研究。患者化疗前抽取骨髓,将其分成两份。一份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从另一份标本提取高分子量DNA,经EcoRI消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易位作为人类肿瘤细胞中的主要改变已被人们所知。在恶性细胞内,常有许多种染色体异常发生(包括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异常),易位似乎是人类肿瘤细胞的标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CML与异常短的22号染色体(Ph~1染色体)有规律性的相关,自1973年以来,人们就已知短的22号染色体不是缺失,而是通常有一部分与9号染色体发生易位。 Burkitt淋巴瘤 1973年就有报告指出,Burkitt淋巴瘤细胞中有14号染色体伸长。几年后,人们就识别出14号染色体伸长不是染色体重复,而是一部分8号染色体易位。因此,Burkitt淋巴瘤与慢性粒细胞性白  相似文献   

5.
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异常(易位、倒位或缺失)与肿瘤发生有关,这是癌细胞发生的中心法则。这种观点似乎已经被以下观察所证实:Burkitt′s淋巴瘤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恒定的染色体易位都与已知病毒癌基因(v-onc)的细胞同源物有关。这一设想的推论是,肿瘤细胞中观察到的任何明显的染色体变化,总与某一细胞原癌基因的改变有关。这一假设意味着罕见的或不够恒定的染色体畸变在肿瘤病因学中也有作用。人的T细胞瘤在14号染色体上带有涉及T细胞受体(TCR)的δ/α座位,而且这些异常正属  相似文献   

6.
大约有90%的Burkitt氏淋巴瘤中恶性细胞在8号和14号染色体间易位[t(8;14)],其余10%的细胞在t(2;8)易位或是t(8;22)易位,8号染色体的断裂点都是在q~(24)带。检测小鼠细胞和Burkitt氏淋巴瘤体细胞的杂交细胞发现t(8;14)易位时,淋巴瘤细胞在14号染色体的断裂点是在免疫球蛋白重链区内,重链可变区V_H基因从正常地定位的14号染色体易位到淋巴瘤细胞内有缺失的8号染色体上。禽类髓细胞瘤病病毒转化基因V-myc  相似文献   

7.
肿瘤细胞有非随机的染色体异常,这是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最有创见的结论之一。近来还认识到细胞癌基因的激活是导致某些肿瘤的通常途径。已有人强调指出,在一些癌断裂点和癌基因之间存在着联系。本文收集文献、作者实验室和其他同事提供的资料,综合分析了5345例采用显带研究的肿瘤病例,试图了解癌断裂点和癌基因相关的程度有多大。上述病例不包括以Ph染色体为唯一异常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且均只有一个结构畸变。为了减少核型解释上可能发生的错误,要求该种结构畸变至少见于2例相同或密切相关的肿瘤。26个细胞癌基因定位于特定带的资料系从文献中获得。结果在5 345例肿瘤中共检出77种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22种特异性染色体缺陷与30种以上人类癌有关。这些缺陷多数表现为染色体相互易位或特定的染色带缺失。作者最近发现,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有66%的病例可观察到染色体的一种特殊异常,最常见为相互易位。目前这种染色体交换被视为决定性事件,因其使干细胞趋于恶性变。在Burkitt淋巴瘤中发现1种常见的8;14易位,其断裂点在q24.1和q32.3〔t(8:14)(q24.1;q32.3)〕亚带上。在这种情况下,当14号染色体的重链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时,8号染色体的癌基因c-myc被激活。在白血病,染色体缺陷可能与9个其他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粒细胞增殖性疾患,临床可分三期。起始期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为,具有9q34与22q13相互易位形成的Ph染色体。c-abl和bcr基因分别位于9号和22号染色体长臂的断裂点附近。基本上具有t(9;22)的CML患者都存在这两个基因的相互易位。当CML发展至急变期(CML-BP)时,就出现另一些细胞遗传学畸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Ph染色体复制和  相似文献   

10.
近来,芥子阿的平荧光素带型分析证明,Ph~1染色体是长臂部分缺失的第22对染色体,而其缺失的部分易位到第9对染色体的长臂。这种易位亦可在第22对与第9对以外其它染色体之间发生。据报告,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OGL)外,其它疾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也可能有Pb~1染色体。本文介绍一例曾在广岛原子弹爆炸时受害、后来患了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患者。其末梢血和骨髓的带型分析,证明有Ph~1染色体及9q~ ;22q~-易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胎儿染色体相互易位的表型效应.方法 对7859例行介人性产前诊断的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超声检查.结果 在7859例产前标本中,共检出胎儿染色体相互易位36例,检出率为0.46%,其中超声波检查发现表型异常7例.29例为遗传自父母的易位(80.56%),而超声波检出表型异常占6.90% (2/29).7例为新发易位,而表型异常率为71.43%(5/7).新发易位胎儿的表型异常率高于遗传性相互易位(P<0.05).80.56%(58/72)的易位断裂点位于G带.7例表型异常胎儿的14个染色体断裂点中有13个位于浅带.3例X-常染色体相互易位胎儿表型均异常.结论 胎儿染色体相互易位的表型评估可参考易位染色体的起源,易位染色体的类型、断裂点的位置、以及断裂点附近是否包含基因等信息.  相似文献   

12.
Ph染色体最初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所特有。染色体显带技术问世后,发现大多数CML Ph染色体是t(9;22)(q34;q11)易位。分子学研究显示:染色体易位后(断裂点在bcr区),BCR与ABL基因融合成一个杂合基因,该基因转录成一个异常的杂合mRNA,进而翻译成为bcr-abl杂合蛋白即P21~(ber-abl)。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报导过Ph阳性急性粒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13.
自从显带技术问世以来,对人类白血病染色体类型的了解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在急性和慢性白血病中,发现了非随机的染色体异常.及其与一些临床和血液学特征的关联.近来,已将数个癌基因定位在某些非随机易位的断裂点上.本文作者依据染色体异常将急性白血病分类,并探讨每种异常与临床和血液学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T细胞-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ALL)异常基因重排。方法:利用基于T细胞受体(TCR)基因位点的精细定位的寡核苷酸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FT-aCGH)技术分析1例T-ALL样本与对照组基因组DNA的差异,了解7号和14号染色体TCRβ、TCRγ和TCRαδ位点上可能的断裂点位置,根据所提供的初步结果,根据断裂点涉及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连接介导PCR(LM-PCR)和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与之发生重排的基因序列。结果:FT-aCGH结果显示所检测T-ALL样本中,各TCR基因位点都存在断裂点,经过LM-PCR和序列分析,以及利用PCR和特异引物检测基因组DNA结果确定了T-ALL克隆为Vα8-Jα22基因重排,并发现了7号染色体在TCRβ基因位点,Vβ20-1基因片段与14号染色体位于免疫球蛋白重链区基因位点的IgHVII-26-2基因片段发生异常重排,形成t(7;14)(q34;q32)染色体易位。结论:利用FT-aCGH和LM-PCR技术在1例T-ALL中发现了一种新的Vβ20-1-IgHVII-26-2异常重排,这种异常重排有可能可以作为该肿瘤克隆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和动物的肿瘤中,约有98%出现染色体结构、数目或二者兼有的异常,这证明肿瘤转化是由于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所致。最初的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发现Ph形式的G组染色体缺失和易位—为以后研究与肿瘤有关的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奠定了基础。从这一发现以来,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相继有许多报告,但在实体瘤则进展较为缓慢。只是在近几年,才有较多有关实体瘤染色体异常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同源结构域蛋白通过调节含特定DNA识别序列的靶基因影响发育分化。某些同源盒基因的异常表达及突变同源结构域的表达,导致人类T与B细胞白血病的异常分化。约有20%的前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出现t(1:19)(q23:p13.3)染色体易位,即定位于1号染色体t(1:19)易位断裂点的Pbxl基因与E2A转录因子基因的5'末端融  相似文献   

17.
致癌逆转录病毒的转化基因与一组进化中关闭的细胞致癌基因是同系物。近来有人证明,在人中,与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A-MuL.V)转化序列同系的基因(c-abl)位于第九号染色体上。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人中发现约有92%的患者可发生该染色体长臂与第22号染色体发生易位——费城易位(Ph'),t(9.22)(q3d,q11)。为了证实cabl基因是否发生易位,作者用EcRI限制性内切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1例伴t(14;14)(q11;q32)易位的罕见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e leukemia,B-ALL)病例,阐明其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分析1例伴t(14;14)(q11;q32)易位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骨髓细胞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分别应用IGH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CEBPE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4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和ALL组合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结果 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患者核型为47,XX,+4,t(14;14)(q11;q32)[20],FISH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核型异常.IGH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分析表明t(14;14)(q11;q32)易位累及IGH基因,CEBPE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分析提示t(14;14)(q11;q32)易位中IGH的伙伴基因为CEBPE基因.结论 在B-ALL中t(14;4)(q11;q32)易位同时累及IGH和CEBPE基因为少见的再现性遗传学异常,该异常可定义B-ALL中一种新的亚型.伴有t(14;14)(q11;q32) IGH/CEBPE易位的B-ALL患者可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Ph染色体最初认为是较短的第22号染色体,并在约90%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发现。Ph染色体的t(9;22)将正常位于9号染色体的abl癌基因易位到22号染色体上,并与bcr基因融合,形成了新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转录出新的8.5kb mRNA,由此翻译出具有210000分子量的融合蛋白质(P210)。在初次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的病人中,约5%的儿童和20~30%的成人也发现有Ph染色体。一些Ph(+)-ALL病人,可能在确诊前已处于未发现的CML慢性期。最近有二篇报道引起了作者的关注,一篇报道5例Ph(+)-ALL病人中的3例为bvr(-)。另一报道  相似文献   

20.
日益了解到白血病和淋巴瘤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常常是由于染色体易位或者缺失。人体肿瘤临床发展的各个阶段也与种种复发性染色体缺陷有关系。对71名滤泡性淋巴瘤的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其存在15种类型的非随机的染色体异常。其中10种类型似乎关系到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病程和对治疗的反应。在85%的病人中见有t(14;18),这似乎是决定滤泡型的主要决定因素。10名单纯有t(14;18)缺陷者,呈现为小核裂细胞的滤泡性淋巴瘤组织学特点。由于这种类型的肿瘤最初呈惰性病程,发展缓慢,故在最初1~4年内,大多数无需治疗。相反,小核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