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国内外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核心能力理论、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讨并确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的临床工作能力,构建适合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评价和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回顾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和评价指标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及结论通过专家访谈和咨询,以及对山西省内200名护士长及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课题所设计的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目标合理,能够为我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确定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的6项核心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构建“平台+板块+模块”的课程体系,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训框架,为其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领域的28位护理专家进行函询,调查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的意见,确定框架结构及内容。结果:通过两轮函询形成专家一致性意见,两轮专家函询有效回收率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最终初步形成了包含"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27项操作的操作技能体系框架。结论:应用德尔菲法从护理临床角度初步编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体系框架,为规范化培养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为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核心课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新生儿科工作的管理者、专科护士、硕士研究生对新生儿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认识和看法,为构建新生儿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对在新生儿科工作的5名专科护士、2名管理者及4名硕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全过程用录音笔进行录音,采用Nvivo11质性研究软件对录音进行分析。结果本次11名访谈对象认为新生儿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护理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专业带动能力、管理能力、自学能力七大核心能力。结论新生儿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基于其专业核心能力,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实际需求来构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广泛查阅文献,对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点环节如培养目标、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核心能力、临床实践培养、临床考核评价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部分院校培养目标不太明确,专业方向尚未统一,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核心能力要求不太明显,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突出,临床考评体系不太完善。结论:建议今后招生专业设置临床方向要细化,培养过程要突出临床实践,考核内容着重临床护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医科视阈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符合时代和科技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新医科视阈下以行动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由“理论联系实际”阶段的“对话、反思、概念化、制度化”4个环节及“专业实践和实习”阶段的“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隐化”4个环节组成。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以“学”为中心,关注实践;借助“技术”支持,创新培养模式;以“问题”为指引,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严莲  李显蓉  李飞  宋美璇 《西部医学》2018,30(9):1370-1375
【摘要】 目的 建立评价基于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回顾文献、专家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考核指标大纲,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构建指标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形成考核指标体系。结果 40位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5,判断系数08,熟悉程度09;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5%、947%,共纳入36份有效问卷, 1级、2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15和0547且P值均<005,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较好。最终形成7项1级指标,根据权重值排序为专业技能、科研素养、理论知识、自我发展素质、人文素质、教学能力、管理能力,32项2级指标,53项3级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结论 各级指标条目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好,重要性评分结果有效,可为规范化培训模式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培养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未来护理服务骨干, 其人文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但当前我国很多学校护理专硕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缺乏有临床实践特征的人文心理课程模块。本研究提出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课程框架并进行了实践探索。本课程教学目标为提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护患沟通、人文关爱、叙事护理及系统干预能力;课程内容整合了护患沟通、巴林特小组、叙事护理、安宁疗护、家庭干预及团体干预等模块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教学方法融合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法。教学效果评价显示, 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该课程的实践探索为提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级健康评估是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教学团队以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全程思政教育为导向,基于学习环理论构建了“夯实基础、整合应用、专科拓展”三个层次相结合的进阶式课程框架,并开展了多梯度的仿真模拟教学实践。文章介绍了该课程的建设框架、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多梯度仿真模拟教学实践要点、课程思政建设、课程考核及实施情况,旨在为高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高级健康评估课程建设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NS)核心能力构成,为确立MNS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个人访谈法,对19名专家进行访谈,并结合专题小组讨论法,同26名学生进行讨论。结果:专家和同学一致认为MNS应具备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护理伦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英语能力共8项核心能力。结论:护理教育者在制定MNS培养模式时,应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上8项能力,以期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临床对高级护理人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胡伟力  陈怡婷  陈地龙 《重庆医学》2015,(26):3733-3735
临床能力训练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要求,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内容,也是其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区别[1]。临床能力考核是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质量的关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临床能力考核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对体系进行评价修正则是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的难点。目前我国尚无规范统一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体系,因此,构建合理的考核体系迫在眉睫。然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困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2]。  相似文献   

12.
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是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在培养投入、过程管理和所培养研究生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的重要考量。新医科建设下,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健全评价保障机制。为建立公共卫生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工具,该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最终确立了由实践能力培养基础条件、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保障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以及25项三级指标构成的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主体、联合培养全过程的评价,达到以评促改,促进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联合培养监督评价环节的改进与完善。指标体系也为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客观、合理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衡量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水平及整体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2轮专家咨询。结果:确定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在内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结论:构建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作为评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临床医学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培养模式的差异,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出临床医学研究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备符合度更高的岗位胜任力的新型课程体系。方法: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分类培养可行性深入探讨,采取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改革、完善考核制度、建立质量保障机制以及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等措施,并通过广泛调研进行改革成果满意度的检验。结果: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较高,导师对学生核心能力评价优良率达90%以上;课程体系改革实现了满足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注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注重临床能力培养的需求。结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凸显了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需求,构建了满足社会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适合我国的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核心能力框架,推动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升带教质量、达到教学相长.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深入访谈法初步确定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备选指标进行2轮专家函询.结果:经过2轮函询后确定了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2个及三级指标60个.结论:初步建立的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高职护理教育核心能力课程整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冲突、学科之间缺乏横向联系、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缺乏护理特色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核心能力理论和核心课程理论,构建高职护生核心能力框架,探索高职护理教育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药学领域专家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意见,为制定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德尔菲法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30名涉及药学教育、药企、临床药学领域的专家进行函询,用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每一个选项的专家选择率,排序并描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结果 专家认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及在临床药师、药事管理、药物技术转化与药物生产流通等药学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应与学术学位不同,增加临床医学、人文科学课程,课程学习时间以半年为宜。专业实践在学科实验室、医院药学部门等9个部门中选择。结论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当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实行双导师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方法 调查广西2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89人)、导师(213人)、管理人员(98人)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培养指标及课程体系设置(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医学科研、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满意度.结果 17.5%被调查者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6项培养指标非常满意,51.3%的被调查者比较满意;6.7%被调查者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非常满意,44.5%的被调查者比较满意;被调查者总体对学科专业知识培养比较满意的比例最高,达47.4%;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医学科研培养比较满意(39.7%)或一般满意(33.2%);多数研究生(40.3%)、导师(39.5%)、管理人员(60.2%)对工作能力培养比较满意;73.5% (882/1 200)被调查者对创新能力培养比较满意或一般满意.结论 广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课程体系设置能够反映专业要求及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为更好的开展护理硕士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结果确定临床实践能力框架,结合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论证会制定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结果:确定了培养模式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实践时间、实践要求、实践内容与方法等.结论:先进的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条件,同时可促进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考核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状况;方法:床旁护理查房、操作考核、病史记录检查、带教老师访谈等;结果: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思想评价良好,护理病历书写欠规范,护理查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收集资料和沟通能力较欠缺;(2)体格检查能力薄弱;(3)病例分析能力不足;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