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脏脂肪蓄积与成人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内脏脂肪蓄积与成人病众所周知,肥胖者容易患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成人病,但是肥胖带来的合并症其严重程度以及发生率不一定与肥胖程度及脂肪组织的绝对量相一致,而与脂肪组织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作者采用自己研制的CT扫描测定脂肪量的方法,根据脂肪分布,分为易合并糖耐量低下、高脂血证、高血压的内脏脂肪型肥胖和合并症较少的皮下脂肪型肥胖,这样会有利于肥胖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内脏脂肪蓄积不仅是合并就脉  相似文献   

2.
代谢综合征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是指内脏脂肪蓄积、胰岛素抵抗性/糖耐量异常、低HDL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等容易发生心血管系统意外等聚集于个人体内的疾病状态(表1)。在日本由于自动化、计算机化,致使以身体运动量减少及过食等为代表的现代生活方式。再加上急剧的人口老龄化。代谢综合征确实成为日益增多并可预测到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伴有内脏脂肪蓄积的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并同时引发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的病理状态。其诊断标准业已提出,正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在一般居民的健康检查中发现,伴发于腹部(内脏)肥胖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率为40%,内脏脂肪蓄积的程度与血清甘油三酯值成正相关。这提示在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基础中有内脏脂肪蓄积密切参与,即这些情况的合并有其共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与高尿酸血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高尿酸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意义 最近认识到高屎酸血症往往伴有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糖耐量异常、高中性脂肪(TG)血症、低HDL血症以及高血压这些属于代谢综合症(MS)的病态,因而近年开始将其视为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样,即使在worksite study和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项目(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SHEP)等流行病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与脂质代谢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欧美化,起因于脂肪摄取量的增加及运动不足等生活方式变化的肥胖正日益增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今肥胖的特征,是以内脏脂肪蓄积为主的内脏脂肪型肥胖。这些肥胖常呈现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糖耐量异常、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冠脉危险因子高危病态。对此从不同的角度称之为内脏脂肪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症是由于过食和运动不足而引起的,过剩脂肪主要蓄积于内脏的病态,与生活习惯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本病与代谢综合征也有密切关系,而后者因发生以冠状动脉疾病为中心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高而引人注目。但在目前,以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或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关系为焦点的研究尚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7.
内脏脂肪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脏脂肪综合征肥胖常并发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硬化,但对肥胖合并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有关肥胖与其并发症的因果关系,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肥胖者其脂肪组织分布有异常,尤其是与腹腔内的内脏脂肪堆积密切相关。近年认为,动脉硬化在并发肥胖、糖...  相似文献   

8.
病态肥胖,内脏肥胖——强制减肥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态肥胖、内脏肥胖——强制减肥的得与失肥胖表示体内脂肪组织过剩蓄积的状态,已明确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最近在讨论肥胖与疾病时,不仅单纯是脂肪组织的过剩蓄积问题,还有脂肪分布的异常。有报告称,腹腔脏器最容易发生脂肪的蓄积。进一步讲,内脏脂肪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在代谢综合征的构成要素(内脏脂肪蓄积、糖耐量异常、脂蛋白异常、血压高值)中,血压高值(高血压)最为特异。也就是说,和糖耐量异常、脂蛋白异常相比,血压高值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较弱。不过,相对于心血管意外,它是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因此对于病态的理解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邓洁 《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2):576-578
脂肪会使血糖值上升 血液中糖的浓度(血糖值)高,这种状态称为“高血糖”。血糖值高于标准值时,确定为“糖尿病”。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内脏脂肪”过剩蓄积,也是血糖值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与缺血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被称为代谢综合征的轻度冠状动脉危险因子聚集的病态,作为独立的冠状动脉危险因子而引人注目。在美国胆固醇教育纲要(NCEP)成人治疗研究第3次报告(ATPⅢ)中。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是满足以下5项中的3项:①腹围增大(内脏肥胖);②中性脂肪呈高值;③HDL胆固醇呈低值;④高血压;⑤空腹血糖高,并将其置于继LDL胆固醇之后的第二位治疗对象的位置。一般认为,代谢综合征的病态就是内脏脂肪蓄积及伴随发生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王治荣 《日本医学介绍》1993,14(12):565-565
肥胖和糖尿症、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都属成人病。但肥胖的程度和疾病发生率井非必然相关。近年,由于X线CT的应用,可对体内脂肪的分布进行分析,已确认存在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历来所说的男性型肥胖、高腰/髋比型肥胖皆属此。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的特点为高血压、糖尿病、高中性脂肪血症、糖耐量降低等合并症的发生率高。进而发现,即使没有肥胖,也可存在与各种代谢障碍、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等合并发生的内脏脂肪蓄积状态。有人主张将它们称为“内脏脂肪综合征”与X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性综合征相似。本文仅就其临床特征、促发因子、可能的发生机制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健康体检中代谢综合征的检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Vague就指出上半身肥胖与许多疾病有关。1988年Rearen提出促进动脉硬化的几种危险因素重积一起的综合征,称为X综合征。此后虽Kaplan提出“死亡四重奏”、De-Fronzo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松泽的内脏脂肪综合征,但均共同存在糖耐量异常、脂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上半身肥胖等)。  相似文献   

14.
生活习惯病与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指出,肥胖可引起许多疾病发生,在由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所形成的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状态中肥胖有重要作用。在肥胖中又有皮下脂肪型肥胖和内脏脂肪型肥胖,一般认为在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病因中,内脏脂肪型肥胖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关注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汇集一身的易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病态,提出所谓x综合征、致命四重奏(deadly quartet)、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概念,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理解这一存在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征(multiple risk factor syndrome)的基础上,存在着重视胰岛素抵抗和内脏脂肪蓄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与高脂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代谢综合征的提出和内脏脂肪 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纲要成人治疗组第Ⅲ次报告(NCEP ATP Ⅲ)的内容是关于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治疗的修订指南,其中作为易患冠状动脉疾病的病态,记载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新的诊断指标中被置于除LDL胆固醇之外的“第2治疗靶”的位置。根据这一新标准,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中,肥胖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直到距今20多年前的1980年代初期,才了解到并非肥胖的程度(也就是脂肪蓄积的程度)越高,这些疾病的发生率越高,而脂肪分布才是重要的因素。就高危险性肥胖问题,瑞典的Bjorntorp和美国的Kissebah分别提出了向心性肥胖和上半身肥胖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易相互合并,而且由于它们各自都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动脉硬化的发病、恶化具有相乘效果。迄今为止所积累的资料将其称为x综合征、内脏脂肪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S)等,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日本高血压学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2004中也设定了新的MetS项目,作为MetS的遗传背景因素,明确记载了胰岛素抵抗性(IR)的存在。IR、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各种机制引起各种疾病发病和进展,从而使动脉硬化及各种脏器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9.
NASH专论补遗     
在肥胖度的判定上,有体重、腰臀围比、体指数(BMI)、内脏脂肪量以及内脏脂肪面积等相关性极强的多种指标,其中BMI是不同体型人种间比较肥胖度不可或缺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在内脏脂肪蓄积性肥胖时,由于来自肥胖脂肪组织的游离脂肪酸、TNF-α、抵抗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过度和脂联素分泌减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此时屡屡见到的高胰岛素血症也成为高血压的原因,胰岛素作用不足又引起糖耐量异常.此外还容易并发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