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 2 0项行为神经测定 ( NBNA)对新生儿窒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82例窒息新生儿进行NBNA评分及远期随诊 ,定期进行智力测查 ,选择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NBNA评分无论是 7d评分还是12~ 14 d评价 <35分智能落后发生率均高于 >35分组 ,P<0 .0 1。窒息儿与正常足月新生儿 (对照组 )智能发育比较 ,NBNA评分 <35分组及 >35分组精神发育均低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NBNA评分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临床测定方法 ,对早期发现新生儿脑功能异常效果非常好 ,通过研究窒息儿行为表现可预测预后 ,对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伤残率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窒息新生儿中应用的评定价值.方法:对105例窒息新生儿和105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NBNA评分.结果:轻度窒息评分28d<35分者6例,重度窒息评分28d<35分者24例.经1年追踪随访有22例预后不良.而对照组无1例<35分.结论:NBNA在早期发现新生儿脑功能异常及预测预后方面具有较敏感、特异性高的优点,是一项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早期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足月窒息儿远期智力发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诊足月窒息儿(阿氏评分5分钟≤6分,体重2.5~4kg)48例和同期对照组正常儿41人。于3.5~5岁时用中国-比内智力量表进行测定。窒息组智商(IQ)为105±24(x±s)对照组为 120±14,(P<0.01)。窒息组中智力低下(IQ<60)占 8.3%,对照组中为 0。窒息组 1岁和 1.5~2岁时精神发育指数(MDI)分别为91±19和 97±21,3.5~5岁IQ为105±24,随年龄增长智力有改善趋势。窒息儿7天NBNA<35分组IQ比NBNA≥35分组平均低22分(P<0.05),NBNA评分对窒息儿远期预后仍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绍球 《中国保健》2005,13(18):34-35
目的为了探讨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尽早用大剂量纳洛酮抢救治疗临床效果的研究.方法在初步复苏、正压通气等基础上,出生后2min内无自主呼吸的新生儿生重度窒息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22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纳洛酮静脉注入每次0.1ml/kg对照组不用纳洛酮,其他措施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均复苏成功两组平均复苏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缩短于对照组、(t=2.97;P<0.01).观察,第3、12天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t=4.79;P<0.01;t=3.65;P<0.01),血气PH、AG值观察组较对照组恢复正常快(χ2=7.65;P<0.01).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尽早用大剂量纳洛酮静脉注入,可缩短复苏时间,NBNA评分较高,血气PH、AG均恢复正常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早期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所有在本院 NICU住院的窒息儿分别于生后 5~ 7d,12~ 14 d进行 NBNA加分法评估 ,观察其与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的相关性。对其中基础分 <3 5分的 3 5例患儿自恢复期起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 ,于 1~ 3岁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结果 :轻、重度窒息及轻度、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 NBNA加分法评分值均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低。结论 :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的早期评估较窒息分度为佳 ,与头颅 CT结合可作为窒息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指征 ;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脑损伤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足月窒息儿智能发育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足月窒息儿145例,12例死亡,8例失访,125例随访至1~2岁的预后,与正常新生儿158人预后作比较。窒息组7天NBNA<35分的智能较NBNA≥35分者明显低(P<0.05),显示NBNA对预后的估价有重要意义。窒息组平均智能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智能低下发生率前者明显多于后者。窒息组死亡率8.3%,脑瘫和癫痫各1例,对照组无死亡和异常。  相似文献   

7.
围生期高危儿常因脑损伤而遗留各种后遗症。对其远期预后进行预测,是抢救治疗及早期干预的重要参考依据。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可全面评价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早期发现新生儿的脑功能异常及预测预后。本研究采用NBNA对高危儿从新生儿期开始干预,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其发育商,旨在研究NBNA对高危儿预后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对新生儿重度窒息脑损伤程度的早期评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54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5~7d、12~14d、26~28d进行3次NBNA评分。结果NBNA评分在重度窒息新生儿中得分明显低下,5~7d<35分40例,占74%,12~14d<35分22例,占40.7%,26~28d<35分10例,占18.5%。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时脑损伤发生率明显增高,缺氧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NBNA评分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早期给予干预治疗,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方法对新生儿重度窒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3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采取延迟90 s断脐,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时间断脐,观察复苏成功率、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和0~4岁小儿精神发育检查表(简称儿心量表)检测发育商(DQ),对两组病例的预后进行评价。结果延迟断脐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NBNA评分在4 d时无差异(p>0.05),在14 d和28 d时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病例检测DQ值显示,延迟断脐组DQ值90分以下者占27.1%,对照组为34.9%。结论延迟断脐应用于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抢救中,起自体输血作用,对纠正休克状态,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明显作用,对预后有积极影响,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本院出生的足月窒息新生儿进行新生儿行为评定分析,探讨其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母孕期无明显异常的窒息和正常足月新生儿各65例和58例,分别于出生后2~3、7和28 d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测试(NBNA). 结果 2~3d新生儿行为评定评分,正常组、轻度和重度窒息组分别为(38.3±4.2)、(32.9±3.7)和(25.0±2.8)分;窒息时间<5、5~、10~ 13min评分分别为(34.3±3.2)、(28.3±2.0)、(23.8±2.7)分.不同窒息程度,不同窒息时间,新生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行为评定对窒息新生儿的评估有重要意义,对于窒息新生儿预后有早期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 在评价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意义。方法: 将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项指标具有可比性, 同时每例在出生后1 ~7d、12 ~14d、26~28d分别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 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生后1~7d治疗组和对照组NBNA值分别为33 .3±8 .83、32. 7±7. 34, 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出生后26 ~28d治疗组和对照组NBNA值分别为39. 03±2 .92、37. 72±2. 91, 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1周内两组NBNA值<35分与>35分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26~28d两组NBNA值<35分与>35分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压氧治疗能减轻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后遗症, 改善预后, NBNA对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Apgar评分正常及Apgar评分异常的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早期干预,并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对2007年3月~2008年5月769名在我院分娩新生儿(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后)进行检测.结果 769名新生儿中Apgar异常30人,其中重度窒息7人,轻度窒息23人.NBNA评分7天≤35分为24例,14天复查评分≤35分14例,其中Apgar评分异常3例,均为重度窒息患儿.结论 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及估计预后中有重要意义,重度窒息患儿NBNA评分明显比轻度窒息患儿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的概率也明显较高;但相当大部分NBNA评分异常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表明Apgar评分与NBNA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NBNA不仅可以发现新生儿由于窒息脑损伤引起的神经行为异常,还可以及早发现先天缺陷,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因此建议对所有新生儿无论Apgar评分正常与否均常规进行NBNA测定,以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冯秀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85-3086
目的:探讨脐血乳酸值(LD)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新生儿行为神经功能(NBNA)测定的相关因素,预测新生儿预后。方法:阴道和剖宫产无窘迫无窒息组310例为对照组,有窘迫无窒息为Ⅰ组,有窒息为Ⅱ组,分别测定新生儿脐血乳酸和行为神经功能(NBNA)测定。结果:新生儿窒息组脐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Ⅰ组,三组比较P<0.01,有显著意义。NBNA评分对照组与Ⅰ组比较P>0.05,无显著意义,对照组与Ⅱ组比较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新生儿脐血乳酸水平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呈直线正相关,脐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行为神经功能NBNA评分在胎儿窘迫无窒息组无直线相关,在新生儿窒息组呈直线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简称NBNA)已在全国12城市协作研究建立了新生儿测定的正常范围。1989年开始应用于窒息儿,研究NBNA对窒息儿预后的预测意义.1989年1月至1990年6月在全国13个协作单位收治的足月窒息儿145例(男93,女52),胎龄37~42周,体重2600~4000克,阿氏评分5分钟≤6分,新生儿期无其他重要疾病。145例中失访8人,死亡12人。随诊至1~2岁125人。生后3、5、7、14、28天做NBNA测定及Sarnat评分。部分病人于生后7天以内做头颅CT、B超检查。7、12、18、24个月做CDCC测定。结果显示,窒息儿7天NBNA<35分36例中16例预后不良,12~14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泳与抚触对剖宫产儿体格发育和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体重2500~4000g的正常新生儿160例,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为新生儿游泳与抚触组,对照组为单纯沐浴组;观察记录两组婴儿42天、3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增长的情况,于出生后14、28天对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评分(NBNA),3个月时利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婴儿进行智能发育测试。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儿体重、身长、头围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个月时各能区发育以大运动、精细动作、个人交往能区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游泳与抚触的有机结合可促进剖宫产新生儿体格生长和神经行为的发育,是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一种有益的保健运动。  相似文献   

16.
蔡娜莉  付亚林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512-3514
目的:研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检测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脑损伤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时选择3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1天检测血清NSE和S-100蛋白,并对两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和Apgar评分进行评价。结果:病例组新生儿在NSE、S-100蛋白水平和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组新生儿NSE、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新生儿,Apgar评分预后不良组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NSE、S-100蛋白与NBNA评分、Apgar评分均为高度的负相关(P<0.01)。结论:NSE和S-100蛋白检测能反应新生儿脑损伤的病情及预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法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53例在我院待产孕妇,遵循自愿原则分为镇痛组(123例)与非镇痛组(130例).观察两组产程、产后出血、分娩方式、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等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比较,镇痛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第二、三产程,产后出血、剖宫产羊水性状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对照组多于镇痛组,但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笑气镇痛分娩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生儿神经行为检查结果。方法 选择2021年7—12月于医院产科分娩的70例足月高危新生儿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于医院产科分娩的70名足月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出生后3~28 d由同一名护士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检查神经行为,比较两组NBNA评分及NBNA评分>35分、≤35分所占比例。结果 试验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BNA评分>35分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35分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月高危新生儿NBNA评分较足月正常新生儿低,且≤35分所占比例较高,需要早期予以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早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2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的围生期情况相似。干预组接受2年的体格发育监测、早期教育管理。对小儿体检发育进行评比,采用Gesell量表观察发育商变化,另设足月正常新生儿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干预组2岁时身高、体重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接近WHO标准的中位值,2岁时发育商(DQ)均值达正常组水平,比对照组高10分以上,P<0.01,无1例发育迟缓者。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可以促进窒息儿、正常儿的体格和智能发育,有利于防治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联合儿心量表在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中的价值.方法 将2006年1~12月收治的足月无缺氧、窒息病史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6例,根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表现分成A、B、C三组,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7、14 d的NBNA总分及随访至1岁行儿心量表检测的发育商(DQ),分析NBNA及儿心量表与ABR的相关性.结果 与A、B组比较,C组NBNA及儿心量表明显异常,可见NBNA及儿心量表与ABR的异常密切相关.结论 NBNA联合儿心量表是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