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及早期救治. 方法 收集四川省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08年5月12-30日收治的1 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和早期救治.结果 1 420例伤员中,共有1 821处损伤.其中单个部位伤1 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2 d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 h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 结论 在灾难救援中,救治速度是关键,救治的黄金时间和救治重点应在震后2 d;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瓦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能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颅脑损伤伤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德阳市灾区颅脑损伤伤员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救治特点,为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对685例地震颅脑损伤伤员的年龄分布,颅脑损伤类型、受伤部位及救治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大批地震伤员中,颅脑损伤伤员数量位居第二,主要是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受伤人群主要为青壮年.以头皮裂伤最多见,其次为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头皮裂伤没有明显的部位分布特征,而颅骨凹陷性骨折和硬膜外血肿则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颅骨凹陷性骨折多发生于额和枕部,硬膜外血肿主要见于额颞部.大部分颅脑损伤伤员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以合并四肢骨折及骨盆骨折最多见. 结论 地震中应有自我保护意识和措施,才能减轻伤情和减少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强化院前救治中呼吸道的管理,减少窒息的发生,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伤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对937名汶川地震伤员的性别和年龄构成、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并发症及漏诊率等进行分析. 结果 地震伤员男女性别比为1:1.12.致伤原因以砸伤和摔伤为主,损伤部位以颅脑、胸部、足踝、胫腓骨、脊柱和髋部多见.地震直接导致的损伤漏诊率达15.5%,以头、胸部损伤漏诊为主. 结论 地震伤员以砸伤和摔伤为卡要致伤因素,以下肢骨折为多,容易确诊头、胸部闭合伤.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我院震后10天内收治的1 466例伤员救治情况,反映出组织、指挥在大批量伤员的救治中的重要性,提出平时应急演练是灾难救援的基础,建立创伤救治体系足今后灾难医学救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伤员救治分级处理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汶川5·12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震级高、震源浅、烈度高的一次大地震,涉及的省份北至甘肃、南到云南、东及山西,而其中的四川汶川、北川以及甘肃陇南地区受灾较重.由于本次地震受灾地区多处于山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倒塌的建筑物较多,伤员较多,救援人员及物资一时难以到位,伤员抢救及后送困难,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时间较晚,以致本次地震伤员伤情,尤其是挤压综合征的伤情与邢台、海域与唐山地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伤员医疗救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灾难救援中,军事医学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例地震伤员资料.分析伤情特点、早期军事医学救援的方法、内容及效果.结果 1420例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76.69%),多部位伤331例(23.31%).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它部位损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68.80%),明显多于其它时间(P<0.01);对968例伤员进行了分类分检;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军事医学救援应在地震后24小时内快速展开,对规范救治秩序、保证批量伤员救治有效进行将起到重要作用,"德阳模式"探索了一种军事医学救援的重要方法,军事医学救援足今后灾难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92例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中转送至我院的伤员的伤情特点,总结地震伤后送伤员的救治经验. 方法 间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汶川地震伤员的一般资料、伤情、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 结果 全部伤员无院内感染,无再次截肢,无骨折相关并发症. 结论 地震后送伤员在短期内集中大量到达,后方医院有效的组织工作、接诊医师全而评估病情、制定详尽有效的救治计划、注意内科合并疾病的处理,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826例汶川地震住院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住院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救治,为类似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创伤数据库系统>V3.0收集录入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德阳市第一和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地震伤员资料,对伤员一般情况、伤情特点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收集资料较为完整、符合要求的伤员826例,其中男410例,女416例;年龄1~102岁,平均45.8岁.其中31~60岁伤员占总数的50.2%.有职业记录的477例中,农民占43.8%(209/477),工人占15.7%(75/477),在校学生占14.1%(67/477).钝器伤(53.2%)、挤压/掩埋(22.5%)和跌倒/坠落(15.0%)为前3位致伤原因.德阳市两家医院收治的伤员入院时间主要集中在地震后4 d内,占92.1%;华西医院收治的伤员入院时间主要集中在震后3~9 d(81.7%).骨科伤员占伤员总数的59.2%.伤员的AIS主要集中在1~3分的区域.严重多发伤(ISS>16分)发生率为8.2%.入院后接受内固定术120例(34.1%),清创缝合术103例(29.3%)及外固定术55例(15.6%).肢体离断术22例(6.3%),颅内手术仅2例(0.6%).结论 地震导致的建筑物倒塌是主要致伤机制,伤员以骨伤较多.损伤多在AIS 1~3分范围,严重多发伤较少.伤员接受专业救治时间普遍较晚,伤员后送分流较迟,提示对特大自然灾害所致伤员的早期救治和及时高效后送救治的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袁艺 《人民军医》2009,(5):314-314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内展开医疗救援工作,共救治地震伤员215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中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灾难救援中信息侦察、军事化救援、损害控制原则的应用和作用.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2008年5月12日~5月31日收治的1420地震伤员资料,分析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回顾早期救治分类、救治方法和内容.结果 1420例伤员中,共有1821处损伤,单个部位伤1089例,占76.69%;多部位伤331例,占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天最多,占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12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平时灾难救援中救治的速度是关键,信息侦察是保证早期灾害救治的前提;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互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军事化救援是今后灾害救援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地震伤患者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地震伤患者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索其诊治对策. 方法 选择"5.12"汶川地震后收治的376例开放性损伤患者中42例创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培养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2~96岁,平均37岁.开放性损伤部位:上臂1例,前臂4例,大腿12例,小腿23例,躯干2例.伤后到就诊入院时间3~7 d.了解其临床特点并做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比分析其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 本组地震伤患者中创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定植31例,发生率为8.2%;创面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11例,发生率为2.9%.经清创、早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营养支持,15例细菌定植患者均行Ⅱ期缝合或创面植皮,16例创面培养阴性后转外省治疗;经扩创引流、全身敏感抗生素使用、全身营养支持,11例感染患者中有6例创面感染控制,Ⅱ期消火创面,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败血症.创面检出的42株鲍曼/溶血小动杆菌药敏结果 中,对亚胺硫霉素最为敏感,敏感率为59.5%;对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替卡西林/棒酸、妥布霉素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21.4%、21.4%、19.5%、19.0%. 结论 地震伤患者创丽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组织创伤重、伤口污染重、伤后到获得初次救治间隔时间长、机体抵抗力弱.在诊疗上应注意区分细菌定植和细菌感染的不同临床特点,重视创面正确处理、抗生素合理使用和增加机体抵抗力,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开放性损伤伴感染转运伤员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2008年5月13日-2008年6月10日收治的54例汶川地震开放性损伤伴感染转运伤员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包括:在全身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创口行反复彻底清创,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基础上抗感染治疗,并行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开放性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地震开放伤均有感染,且多为混合感染,以G+球菌和G-杆菌为主,大部分患者合并厌氧菌感染.54例患者中无一例死亡,1例院外截肢患者因残端感染严重而行多次行残端清创、修整.除2例患者外,其余患者伤口均愈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好,外固定牢靠,目前正处于康复中.结论在积极抗感染的基础上反复、彻底地清创和正确及时地闭合创口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根据感染特点予以恰当的辅助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颅脑损伤的时空特点及救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汶川大地震颅脑外伤的时空特点、临床特点,探讨救治时机、治疗方式选择. 方法 对我科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中92例颅脑外伤伤员诊治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收治地震颅脑伤伤员92例,全部来源于成都西北部平原地区.其中震后早期12 h内收治76例.开展手术10例,死亡3例. 结论 在汶川大批地震伤员早期颅脑外伤所占比例大,病情变化快.就诊伤员均来源于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入院后早期开展急救手术治疗对提高地震颅脑伤的救治成功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解放军成都血站血液保障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解放军成都血站2008年5月12日-6月30 日供给成都军区总医院、绵阳野战血站、德阳野战血站及部分军队医疗机构血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战时及其他灾害救援血液保障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供血资料,包括自采血量、调剂量、供血总量、成都军区总医院地震伤员用血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自采血5 111 U,调剂血3 380 U,总供血量10 406 U,成都军区总医院132例输血地震伤员总输血量为4 091 U;用血高峰期发生在地震96 h后;不同创伤部位输血分布以骨折输血比例最高,挤压综合征伤员输血总量和人均输血量最多.结论 地震灾害血液保障与战时血液保障和其他灾害血液保障的特点有一定区别;地震伤员的用血时间、用血种类、用血数量不同于一般战伤;分析地震伤员用血特点及规律,对完善国家重大灾害血液保障策略及战时血液保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对1 123例地震伤员实施早期救治.受伤部位:四肢伤925例,脊柱伤65例,头部伤46例,胸部伤53例,腹部伤72例.单部位伤809例,多发伤314例.紧急手术67例,其中肝破裂修补13例,脾破裂行脾切除14例,肠系膜血管损伤修补3例,腹部多脏器损伤修补6例,胸腹联合伤行胸腹脏器损伤修补及膈肌破裂修补4例,颅内血肿清除术12例,肺破裂修补4例,肺及支气管部分切除5例,心脏压塞行心包切开1例,连枷胸行肋骨内固定5例.早期手术166例,其中早期单纯清创105例,清创加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36例,截肢25例.结果 406例治愈出院,673例经初期治疗后转院治疗,死亡3例.结论 分级救治方法适用于大批量地震伤员的早期救治.危重伤员及伴有严重心肺等基础疾病的地震伤员早期应采用损害控制技术.反复检诊是防止延误诊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2例为浅层伤口感染,采用单纯清创换药;8例为深部伤口迟发性感染,其中5例采用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3例植骨已获得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Ⅰ期关闭切口.结果 10例患者中的8例经过上述治疗后获得治愈,2例深部伤口感染患者经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4个月、8个月再次发生深部伤口感染;复查X线片,植骨均获得融合,给予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Ⅰ期关闭切口,深部感染获得痊愈.结论 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后伤口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伤口浅层感染可经过单纯清创换药获得治愈;对于深部伤口迟发性感染,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为早期感染植骨融合赢得时间;内固定取出为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