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上,采用制霉菌素穿孔法膜片钳技术,研究AMPA受体和NMDA受体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激活AMPA受体可逆性地抑制NMDA反应,该效应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而且,通过AMPA受体人流的钙离子单独 足以抑制NMDA受体介导的反应。该过程可能与针刺镇痛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制霉菌素穿孔全细胞电压钳技术,研究急性分离的大鼠骶髓后连合核(SDCN)神经元对谷氨酸受体激动剂的反应。钳制电压为-40mV的条件下,L-谷氨酸(Glu),N-甲基-D-门冬氨酸(NMDA),使君子酸(QA),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倾阶-4-丙酸(AMPA)和红藻氨酸(KA)均诱导产生内向电流。随着激动剂浓度的增高,这些电流的量效关系曲线呈典型的S型。EC50值分别是Glu3.3×10-5M,NMDA9.0×10-SM,QA6.4×107M,AMPA1.3×10-4及KAg.6×u10-5M。Nill系数分别是Glu0.74,NMDA0.83,QA1.3,AMPA1.1和KA1.3。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tACPD(10-3M)未能诱导出电流.Cyclothiazide显著增强KA和AMPA诱导的反应。相反,伴刀豆球蛋白A(ConA)对KA和AMPA反应作用甚微,提示SDCN神经元主要表达AMPA型非NMDA受体。  相似文献   

3.
4.
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的中枢联系及其机能分析—HRP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史中立  秦秉志 《解剖学报》1990,21(4):362-368
  相似文献   

5.
以成年大鼠脊髓片骶髓后连合核为模型,应用盲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研究了DCN神经元对与伤害性信息传递和抑制有关的递质的反应。证明:谷氨酸在DCN神经元引起由NMDA和非NMDA受体介导的内向电汉;P物质激发的内向电流可被spantide或CP-9994阻断;GABA激发的外向电流由GABAA和GABAB受体介导;甘氨酸激发的外向电流可被士的宁完全阻断。  相似文献   

6.
7.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 种亚型(m GluR1, 1α, 2, 3, 5, 7, 8)在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的分布。结果如下:(1)骶髓后连合核含有少量大、中型m GluR1 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但几乎看不到阳性纤维和终末;(2)m GluR1α样阳性胞体较少,且多为小型,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十分致密;(3)骶髓后连合核可见一些中、小型m GluR2/3 样阳性胞体,阳性纤维和终末比较稀疏;(4)骶髓后连合核可见少量小型m GluR5 样阳性胞体,而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十分致密;(5)骶髓后连合核内淡染的m GluR7 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均较少;(6)骶髓后连合核几乎看不到m GluR8 样阳性胞体和纤维,只能见到少量阳性终末样结构。另外,在外侧脊核内可见到一些m GluR7 样阳性胞体和纤维;在脊髓背角浅层内可见到许多m GluR7 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以及少量m GluR8 样阳性结构。骶髓后连合核是后肢躯体非伤害性信息和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的重要汇聚点。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谷氨酸是参与躯体和内脏感觉信息传递的重要神经递质。它可通过与在骶髓后连合核大量分布的m GluRs(m GluR1, 1α, 2, 3, 5  相似文献   

8.
应用制霉菌素穿孔全细胞电压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骶髓后连合核(SDCN)神经元上,研究抑制性氨基酸诱导的反应的电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当钳制电压为-40mV时,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和牛磺酸(Tau)均诱导产生内向电流。它们的EC50值分别是GABA5.2×10-5M,Gly4.0×10-5M及Tau1.6×10-4M。其Hill系数分别为GABA1.21,Gly1.27和Tau1.23。所有这些电流均在膜电位为-1.8mV左右时翻转。此外.Tau和Gly反应问还存在很强的交叉脱敏。结果提示,GABAA,Gly和Tau作为递质,通过受体Cl-通道复合体.在调节SDCN社经元伤害性传递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成年大鼠脊髓片骶髓后连合核(DCN)为模型,应用盲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研究了DCN神经元对与伤害性信息传递和抑制有关的递质的反应。证明:谷氨酸在DCN神经元引起了由NMDA和非NMDA受体介导的内向电流;P物质激发的内向电流可被spantide或CP-99994阻断;GABA激发的外向电流由GABAA和GABAB受体介导;甘氨酸激发的外向电流可被士的宁完全阻断。本研究结果提示DCN神经元既表达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又表达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即谷氨酸和P物质介导的外用伤害性信息与GABA和甘氨酸介导的抑制性信息可能在DCN神经元水平进行整合,从而起到了抑制伤害性信息传入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DCN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镇痛作用的机理提供了电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反应的方法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内SP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光、电镜下的特征及其与SP免疫阳性终末的突触联系。结果证明,SP免疫阳性终末和SP受体阳性胞体及树突均密集分布于后连合核区。在光镜下双重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显示二者重叠分布,且可见大量的SP样免疫阳性终扣与SP受体阳性胞体或树突紧密接触。电镜下证明SP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不仅位于突触后部位而且分布于胞体和树突的非突触部位,有42%的SP受体阳性树突与SP阳性终末形成突触连接。在此未发现SP受体免疫阳性终末。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腰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接受由SP介导的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入,且其主要为盆腔脏器内脏初级传入成分。  相似文献   

11.
内脏和躯体初级传入冲动在猫骶髓后连合核的汇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在电刺激猪盆神经和胫神经或机械性刺激会阴部时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变化.共记录了80个单位放电神经元,其中13个为无关单位.电反应类型有3种:长潜伏期长串反应,短潜伏期长串反应,抑制性反应.在所观察的对刺激呈有效反应的67个单位中,30个(44.78%)对躯体和内脏刺激均起反应,其中,12个对盆神经和胫神经传入冲动都起反应;18个对盆神经和会阴部躯体感受野的传入呈汇聚性反应.对会阴部感受野施加各种机械性刺激,鉴定此汇聚神经元为WDR神经元.67个有效反应单位中还有5个(7.46%)只对内脏传入冲动,32个(47.76%)仅对躯体传入冲动做出反应.本研究从电生理学上验证了本教研室在形态学上发现的盆腔内脏(膀胱)初级传入和坐骨神经躯体初级传入在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的汇聚,并对汇聚的类型和意义进行了观察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骶髓后连合核内躯体初级传入粗纤维的证明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史娟  张淼丽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3):243-247,T043
近 2 0年来的研究表明 ,骶髓后连合核是接受和中继盆腔脏器初级传入信号的重要内脏感觉核团。通过盆神经传入脊髓的盆腔脏器初级传入神经纤维除一部分投射于中间带外侧核区参与排尿反射活动的调控外 ,其余部分基本上都投射于骶髓后连合核。本文作者等又曾发现躯体神经 (坐骨神经、阴部神经 )的初级传入粗纤维有一部分经后索投射于后连合核 ,推测这些躯体初级传入粗纤维可能与内脏传入细纤维汇聚于后连合核神经元并在此进行机能的整合、产生新的神经效应。但是投射于后连合区的躯体初级传入粗纤维 ,必须在电镜下直接证实。为此 ,本研究通过透射电镜及 HRP标记电镜技术探索了阴部神经躯体初级传入粗纤维在后连合核区的存在 ,并用 Philips CM-10 0电镜附件 Measuring装置测量了这种纤维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通过计算求得了它们之间的比例 ( A/M值 ) ,藉此取得了科学地辨认并确证粗纤维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运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与5-HT1A受体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DCN)和中间带外侧核(IML)内感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并向外侧臂旁核(LPB)发出投射的神经元呈5-HT1A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将FG注入一侧LPB后,可在腰骶节段(L6-S2)观察到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这些FG逆标神经元主要集中于DCN和IML内,以同侧为主;5%福尔马林注入大鼠结肠后,Fos蛋白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骶髓DCN和IML,以同侧为主,在同侧脊髓背角I层、II层和深层也有少量的分布。另外,在腰骶髓DCN和IML内,还可观察到大量5-HT1A受体阳性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同时有部分Fos蛋白阳性的FG逆标神经元呈5-HT1A受体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DCN和IML内的5-HT能终末可能对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研究了膀胱(内脏)及坐骨神经(躯体)初级传入纤维向脊髓的投射。发现内脏传入纤维和躯体本体觉粗纤维都向S_2—S_4节段后连合核区投射,两者的投射区有重叠。推测内脏传入和躯体本体觉传入的纤维在后连合核可能有汇聚。另外,根据躯体本体党纤维在髓内跨节段分布的范围和位置以及盆腔脏器初级传入的投射位置,结合文献分析和讨论了脊髓后连合核的位置和形态。提出在脊髓内存在着一个和脑部的孤束核在形态及功能上酷似的脊髓后连合核的见解。它在吻侧以对称的狭细细胞带起于胸髓下段,向尾侧逐渐扩大位于Ⅵ层内侧部,到骶髓成为位于中央管背外方的核团,S_3以下两侧者合并形成位于中央管背侧后连合区的较大核团,一直可追踪到尾髓。  相似文献   

15.
将10%福尔马林1.0~1.5ml经尿道注入大鼠膀胱,于刺激后的0.5,1,2,8,24,48h取材,进行兔疫组化(ABC法)反应,观察脊髓腰骶段后连合核区的SP样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并随机抽样进行图像分析、另设对照组,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0.5,2.0h后取材。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刺激后,腰骶髓后连合核区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与对照组相比,在lh内明显减少,而在2h时则呈增加趋势,8h又恢复正常。同时本文以同样动物模型,实验组分别于刺激后1,3,8,12,24,48h和5d取材,对照组于刺激后24h取材,进行原位杂交组化反应,观察腰骶髓背根神经节内SP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刺激后3h即出现SPmRNA表达神经元数量的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并在48h以后开始下降,到5d后回落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躯体与内脏传入向鼠脊髓后连合核区的投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8只Wistar大白鼠,采用跨神经溃变技术,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牙凝集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法,研究了膀胱和坐骨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向脊髓L6-S2节段后连合要我的投射。在同一只鼠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后向膀胱注入HRP或HRP和WGA-HRP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