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艳杰 《黑龙江医药》2003,16(4):313-313
输液输血反应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在近几年的临床中,试用654—2治疗输液输血反应,经临床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仅供参考。1 一般资料50例均为内科住院病人,输液反应者7例,输血反应者1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  相似文献   

2.
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反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反应,它是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大于1℃,并以发热与寒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能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发热一类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3.
手术后患者发生寒战是外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是肌体应激的一种反应 ,表现为患者术后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 ,体温下降 ,呼吸增加等症状。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普外科和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 2 0 0 1年 9月~ 2 0 0 2年 3月共 15 9例手术 ,其中阑尾切除术 84例 ,剖宫产 75例 ,作为A组 ,按常规手术 ;另取 2 0 0 2年 4月~ 2 0 0 2年 10月 16 7例手术 ,其中阑尾切除术 87例 ,剖宫产 80例作为B组 ,根据寒战发生的原因 ,采取物理加湿、注射异丙嗪、阿托品、加盖棉被等不同处理方法 ,进行预防护理。结果A组发生寒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特点及原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2206例河源市中心血站各临床输血病例资料。结果共有2206例次接受输血治疗,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37例,输血反应率为1.68%;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过敏19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7例,迟发性溶血反应1例。结论引起输血反应率最高的是血浆和全血(分别为2.45%和2.39%);输血次数越多,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抗癫痫药物过敏反应综合征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抗癫痫药物过敏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5年5月~2002年4月我院收住的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粘膜损害、皮肤脱屑及色素沉着,其中肝脏损害7例,淋巴结肿大4例,心、肾受累各4例,骨髓受累2例,表现为Stevens-Johson综合征1例,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内脏损害均为可逆性,7例随访半年,除有皮肤色素沉着外无其他异常表现.7例需继续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者,改用丙戊酸钠5例,托吡酯2例,未再出现过敏及癫痫发作.结论抗癫痫药物过敏反应综合征多发生于服用抗癫痫药物后1~6周,通常表现为发热、皮疹与内脏器官受累三联征,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调查对象为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的受血者;通过查阅病史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145490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反应的有189例,其中发热反应84例,占44.4%;过敏反应99例,占52.4%;溶血反应6例,占3.2%;结论:通过健全制度、合理安全输血宣教、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与输血新技术和实施临床输血质量监督考评等管理措施,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输血患者早期输血反应的发生种类和发生率。方法对514例输血患者的早期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4例患者巾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9例,过敏反应8例,循环负荷过重1例,低钙血症1例,出血倾向1例。结论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溶血性输血反应已经极为罕见,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仍然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反应。关于输血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组胺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来预防输血反应是否有利,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2年临床用血和输血反应的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方法查阅血库输血系统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和病人临床资料,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693例输血中,出现输血反应30例,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最高21例(0.52%),其次为血浆6例(0.48%)和血小板3例(0.22%),悬浮红细胞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有妊娠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发生反应较多。消化科、血液科等内科发生输血反应比率比外科高。结论加强对临床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血库与临床充分沟通合作,定期会诊,制定合理的输血诊疗方案,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小儿斑疹伤寒有上升趋势 ,并且症状越来越不明显 ,本文对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以发热待查收入我科 3 1例病人进行了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1例中 ,男 2 5例 ,女 6例 ,年龄 2~ 13岁 ,其中2~ 6岁 7例 ,7~ 10岁 2 0例 ,11~ 13岁 8例。1 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人均有发热 ( 3 8~ 40℃ ) ,院外发热 7~15d后入院 ,大部分病人因应用退热药热型不规则 ,呈稽留热、发热时伴寒战 2例 ,伴头痛、头晕 2 3例 ,伴恶心、呕吐 16例 ,出现皮疹 ,为红色斑丘疹 ,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 2例 ,出现肝脏轻度肿大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对临床输血对象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其预防和处理方式以期提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方法对各种输入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此130例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反应在所有输血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为0.97%,主要的两种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反应占所有反应的28.5%,过敏反应占67.7%,在各类血液制品中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占所有反应的49.3%,白细胞占1.5%红细胞占22.4%,血浆占26.8%,洗涤红细胞几乎为零。结论急性输血反应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性反应为主,运用新的配血技术、血细胞过滤技术以及明确输血反应的对症治疗,科学有效处理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一种非药物替代的重要手段,因输血实质上是一种组织移植,所以在输血治疗的同时,往往会发生某些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反热性输血反应(FNHTR)是输血反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是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的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症状,且排除溶血,细菌污染,严重过敏等原因引起发热的一类输血反应,占临床输血反应中的55%~75%。为便与同道交流,尽可能避免这一不良反应或将其降至最低几率,下面就FNHTR的发生机理及预防作一简述。1发生机理1.1与细胞或/和血小板抗体有关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学者认为FNHTR的发生与受血者或…  相似文献   

12.
邹国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118-118,121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输血护理经验心得。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247例外科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47例手术输血患者中输注全血153例,血小板悬液12例,血浆82例,输血量200~3300ml,平均964.75ml,发生输血反应9例,占3.64%。其中,发热反应7例,变态反应2例,经对症处置症状均消失。结论:外科手术输血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快速恢复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11日,我院儿科病区在同一时段因输注同一批号的5%葡萄糖注射液(5%GS,天津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6C94B,每瓶100 ml),引发7例病人出现输液反应,其临床症状表现:寒战、发热、口唇发绀、四肢抖动等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去白红细胞在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68例输血者分为观察组(去白红细胞组)和对照组(未去白红细胞组),观察分析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结果对照组946例,发热反应56例,占5.91%;过敏反应24例,占2.53%;其他反应12例,占1.26%;总反应率为9.72%(92/946)。观察组:发热反应2例,占0.09%;过敏反应1例,占0.045%;其他反应0例;总反应率为1.35%。结论对于临床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患者,选用去白红细胞,可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杨京涛 《贵州医药》2001,25(9):819-820
小儿伤寒不如成人伤寒典型,给诊断带来困难。易发生多器官损害,特别是心肌的损害。现在将我院1993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小儿伤寒28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9例,女9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7岁5月。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血、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和(或)肥达反应O抗原、H抗原均≥1∶160。1.2 临床表现 发热<39℃ 2例,>39℃ 26例。驰张热7例,稽留热6例,不规则发热15例。热程8~24天,平均11±2.5天。呼吸道感染症状19例,表现为咳嗽、流涕、咽痛;消化道症状9例,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厌食;脾肿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输血反应原因与类型,探讨处理措施。方法有输血反应的患者215例,由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输血科将资料收集、分类、分析统计并储存。结果本组患者血液输注成分主要为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及洗涤红细胞,输血反应类型为发热、过敏及其他。结论输血反应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血液质量、临床用血的合理性及配血技术等因素相关。反应发生后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咪替丁用于防止输血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8年2月以来,应用西咪替丁预防输血反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0例中,男85例,女65例,年龄14~75岁,平均42岁,既往无皮肤病及过敏史,随机分为A组和B组。1.2 方法 A组患者输血前30分钟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异丙嗪,B组输血前30分钟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西咪替丁300mg。2 结果A组发热10例,过敏反应8例,寒战20例;B组发热3例,过敏反应1例,寒战2例。A组输血反应发生率占总数的25.3%,B组发生率仅为4.0%,而对应各症状发生率之比分别为10∶3,8∶1,10∶1。可见,在输血前静脉滴注西咪替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输注红细胞发生的输血反应及输注的合理性。方法在输血前向医院发放输血反应单,根据病历中患者的输血记录、手术用血记录、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等资料判定输血反应类型及红细胞输注是否合理。结果郑州市17家医院输注红细胞发生输血反应69例,其中发热33例,过敏26例,呼吸困难5例,迟发性溶血反应2例,TRAIL1例。结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输注存在不合理性。为减少输血反应,采用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对免疫你下的患者可使用辐照血,对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可采用洗涤红细胞,同时加强献血。  相似文献   

19.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5月我院收治 34例以持续高热为临床表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 (Mp)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4例Mp IgM均为阳性。其中男 2 1例 ,女 13例 ,年龄 1~ 3岁 7例 ,4~ 7岁 12例 ,8~ 14岁 11例 ,17岁、2 2岁、34岁、80岁各 1例。因考虑用药对体温的影响 ,全组病例均符合体温持续≥ 39℃超过 3天或 1天中每间隔 4小时体温均≥ 39℃超过 3天。二、临床特点1.发热 :急性起病 ,持续时间 3~ 5天 14例 ,6~ 10天 14例 ,11~ 15天 6例。2 .伴随症状 :无症状者 14例 ;伴有寒战 3例 ;咳嗽 16例 ,其中 5例为阵发性剧烈…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16例文献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对1999-2003年国内文献报道的葛根素致溶血反应16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6例中男性12例,女性4例,≥60岁者10例(2例未报道年龄)。患者用药量200~600mg,1次/d。溶血反应多发生于首次用药3~10d,仅有3例(18.75%)是再次用药发生,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均有可能发生溶血反应。临床以急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如腰腿关节及全身疼痛,寒战发热,肉眼血尿或尿呈酱油色、浓茶色,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有血RBC、Hb降低,尿中出现血红蛋白(尿潜血阳性)及红细胞。血免疫学检查可见葛根素特异性抗体。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致溶血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使用时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