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对福田区1985—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47.50/10万,发病率从1985年的57.3/10万上升至1990年最高225.16/10万,然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至最低4.15/10万;常住人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基本高于暂住人口的发病率;每年春季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明显较其他季节多,而冬季发病人数最少;发病人群男女比例为2.12:1;发病人群的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两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64.15%。结论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西宁市2014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趋势,探索乙肝发病在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区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乙肝新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肝在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及职业间的分布。结果 2014年乙肝年发病率为358.23/10万;四区三县中城东区发病率最高,发病构成以农民、牧民、民工为主;发病以41~45岁组发病人数最多,为1 196例,占总发病人数的14.57%;男性发病率227.66/10万、女性发病率130.57/10万,男女比例为1.74∶1,男性高于女性。结论乙肝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男性中年以及农民、牧民、民工等为乙肝发病的重点人群,预防乙肝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9-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的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福田区2009-2011年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7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34/10万、0.50/10万和0.53/10万.在辖区大部分街道均有病例报告,以沙头街道报告病例最多,占总病例的47.06%(8/17).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以冬、春季发病较为集中,1-4月发病11例,占总发病人数64.71%.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2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5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青壮年发病为主;无明显的职业分布特征.结论 深圳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以散发为主,近三年病例数有增高趋势,应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4-200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论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乙肝报告发病率显著呈逐年增高趋势,从2004年的80.89/10万增至2009年的127.26/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2.65/10万;2004-2008年未见明显的季节性高峰,2009年1月份报告病例数突然增多,并呈逐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沿海区县高于山区县;发病以20~岁组至45~岁组的青壮年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低;男女比例为2.77∶1;发病以农民、工人、学生等为主;2006年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HBsAg阳性率为12.78%,5~岁组以下儿童阳性率最低(1.30%),25~岁组阳性率最高(19.62%),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32,P=0.000)。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取得显著成效,但发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应采取以阻断母婴传播为主,并加强对20~岁组至45~岁组农民、工人、学生等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福田区2008-2009年风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8-2009年风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8-2009年的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8-2009年累计报告风疹病例4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8/10万,2008年发病率稍高,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2008年风疹高峰期出现在3月份,2009年风疹高发月为5月份;病例高发年龄段在15~35岁;发病群体主要为学生(24.44%),散居儿童(20.00%),商务工作者(11.1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男女性别比为0.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风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海省2004-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青海省2004-2010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2004-2010年累计报告乙肝103 356例,死亡9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69.71/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为413.29/10万,2004年最低为182.02/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25~45岁中青年发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7.07%,15岁以下儿童乙肝年平均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4.11%,男女性别比例为1.54∶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年平均发病的29.53%。结论青海省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肝报告发病存在虚高现象,需提高乙肝发病的报告质量,使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真实反映乙肝流行情况,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真实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兰州市七里河区2005~2009年乙肝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兰州市七里河区2005~2009年乙肝疫情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兰州市七里河区2005~2009年乙肝年均发病率为270.69/10万,5年乙肝发病率分别为209.92/10万、291.82/10万、339.14/10万、258.45/10万、254.10/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占总发病数的57.3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1∶1;职业主要为工人、学生和家务及待业,分别占总发病数的13.67%、11.66%和10.08%;发病季节性不明显。结论兰州市七里河区乙肝发病率较高,2005年呈上升趋势,至2007年达到高峰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应加强乙肝监测,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严格执行医院消毒制度,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开展健康教育,以有效控制乙肝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安顺市2005-2014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特征,为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安顺市2005-2014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市乙肝发病15 981例,死亡8例,年均发病率为66.3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平均病死率为0.05%。其中,西秀区发病率最高,关岭县发病率最低;发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男性总体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20.3,P<0.001);20~29岁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91.16%(χ~2=1 313.6,P<0.001);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依然是安顺市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成年易感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成为目前防治乙肝的又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明水县乙型肝炎(乙肝)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明水县2005-2008年乙肝疫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8年明水县共报告乙肝532例,年均发病率26.5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5/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集中于青壮年,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结论 明水县乙肝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做好儿童常规乙肝疫苗接种同时,应继续采取以免疫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呼和浩特市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现状及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乙肝的发病率和免疫水平,探讨人群加强免疫的年龄,以更好地控制乙肝的流行。方法:收集整理呼和浩特市2005~2007年乙肝疫情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调查资料的收集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共调查1 372名表面健康的人群,并对其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免疫状况。结果:2005~2007年全市乙肝发病率分别为120.11/10万、160.57/10万和183.75/10万,且3年之间发病率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325.137,P<0.01);2005~2007年年龄小于15岁的人群乙肝发病率为17.76/10万,年龄大于等于15岁的人群乙肝发病率为187.87/10万,两年龄段人群乙肝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1.51,P<0.01);调查的1 372名研究对象中,年龄小于15岁者达到抗体保护水平的人数为317人,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阳性率为45.22%(317/701),年龄大于等于15岁者达到抗体保护水平的人数为233人,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阳性率为34.72%(233/671),两年龄段人群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3,P<0.01)。结论:年龄小于等于15岁者免疫水平高,乙肝发病率低,年龄大于等于15岁者免疫水平较低,乙肝发病率较高,建议对15岁年龄组人群实施加强免疫,尤其是抗体水平较低的人群。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福田区2004-2008年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田区2004~2008年丙型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田区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福田区共计报告丙肝病例459例,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无明显的季节分布。发病集中在中老年年龄组,男女比例为1.72:1。结论福田区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不容乐观,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丙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田区2008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59例,无暴发疫情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21.59/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学生(45.56%),幼托儿童(20.85%),散居儿童(14.29%);发病年龄高峰为5~10岁年龄组,发病108例,占发病总数的41.7%;男女性别比为1.56:1(P0.0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居前三位的月份为:12月、7月、3月(5月),占发病总数的占发病总数的13.9%、13.13%、11.97%;。结论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5~2010年龙岗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艾滋病、乙肝、丙肝、淋病及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累计发病16 017例,总发病率为513.8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89.17/10万、134.57/10万、140.01/10万、71.92/10万、75.39/10万、63.97/10万。5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中,梅毒、淋病、乙肝、丙肝、艾滋病各占41.78%、40.04%、11.04%、5.91%、1.24%。5年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无明显季节现象;男女比例为1.94:1;工人发病构成比最高,占42%;20~45岁年龄组占84.75%。13个街道均有发病,其中以布吉街道发病数最多,其次为龙岗街道、横岗街道,各占28.14%(4507例)、21.93%(3512例)、14.61%(2340例)。结论 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大防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2005~2009年深圳市南山区肺结核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近5年来南山区肺结核及涂(+)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的分析,了解南山区近年肺结核疫情趋势。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对2005~2009年的网络直报肺结核传报卡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相关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年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2009年达到高峰135.36/10万,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南山区近年肺结核疫情仍居传染病之首,防控形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7年流感流行特征。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流感样病例进行监测,并对部分流感样病人采集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结果2007年全年共监测样品273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2株,阳性率22.8%,其中H1N1亚型2株,H3N2亚型41株,B(Victoria)亚型13株,B(Yamagata)亚型6株。结论2007年深圳市福田区流感流行情况较为平稳,流行优势株为H3N2亚型,与全市流行株型相同。  相似文献   

16.
邱劲军  刘莹  李丽廉  舒彬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99-1599,1602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流行病学特点,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深圳市福田区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698例,发病率56.09/10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8-9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89.54%,全区各街道都有病例报告,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发病以20~、30~岁年龄组最为集中,在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和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结论在AHC的流行季节或发生AHC的暴发时,采取以隔离治疗病人、管理传染源为主,并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工厂企业和公共场所加强卫生监督,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AHC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1—201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病学趋势与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1—2019乙肝病例报告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2.0 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1—2019年海南省共报告乙肝106 576例,年均发病率为130.04/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8.22%。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未分类乙肝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1%、86.03%、8.46%,慢性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与未分类乙肝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市(县)依次为五指山市(204.03/10万)、乐东县(184.29/10万)、文昌市(169.73/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人群,共88 758例,占 83.28%;15岁以下人群报告病例最少,共668例,占0.63%。男性总发病人数为72 777例,发病率为168.82 /10万;女性总发病人数33 799例,发病率为87.01 /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5:1,男性发病率历年均高于女性。职业中农民、职业不详、家务及待业人员发病人数居前三位,分别占42.05%、17.48%、13.19%,农民各年份乙肝发病数均最高,均占当年发病总数的40%左右。8月份累计报告病例最多,占发病总数的9.14%,全省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 结论 海南省乙肝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肝防治任务严峻,应当在巩固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升成年人接种率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乙肝筛查,对乙肝患者规范诊治,加强管理,以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深圳市丙肝发生、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丙肝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2008—2017年报告的深圳市丙肝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8—2017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数18 671例,发病率在14.16/10万~22.3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18.54/10万,呈现出无死亡、无聚集性疫情、无明显季节性高发的散发特征,但总体发病呈缓慢上升趋势。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组。深圳市0岁组年发病数维持在15例左右,10岁组以下的发病占到全部病例数的1.2%。深圳市丙肝发病人群主要以家务待业及工人为主。结论 深圳市丙肝的发病主要以青壮年劳务工和家务待业人群为主;同时,母婴传播也是深圳市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持续开展针对流动人群丙肝感染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危险行为的干预,增强其防范意识,降低行为风险以及开展母婴阻断是深圳市预防和控制丙肝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福田2008~2012年女性HIV/AIDS流行特点,为控制女性艾滋病疫情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田区2008~2012年女性HIV/AIDS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1 417人,其中女性213人,各年分别为30例,49例,47例,41例和46例,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74.18%;户籍人口占61.03%,高中及以下学历占90.41%;女性感染HIV的途径主要集中在异性传播和静脉吸毒。结论福田区女性HIV/AIDS疫情控制待较好。女性群体中HIV/AIDS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更加明显,女性HIV传播的高危人群不再局限于外来人员、娱乐场所人员。今后防控的重点应逐渐转移到性滥人群,同时要加强对社区已婚及户籍人口妇女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更好的控制女性HIV/AIDS疫情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驻陕某部队1995—1997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方沈应  苏景宽 《医学争鸣》1999,20(6):472-474
目的 了解部队病毒性肝炎的实际发病水平和流行特点。方法 调查驻陕某部队防疫所及该部医院传染科1995 ̄1997年3a期间疫情报卡、传染病报告表达及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历,并深入连队对各连登记在案的患者逐例核实,同时调查未登记病例。结果:观察部队35543人中,共发现美丽性肝炎9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75.7/10万,其中甲肝27例,乙肝41例,非甲非乙型或未分型30例,该部3a平均漏报率为5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