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气的强弱决定着生命的盛衰阴和阳是《易经》中的核心理论,《易经》哲学的要害,也是《易经》的至宝。《易经》里面,有很大部分都是在讲运动、在讨论阴阳的关系。《易经》有一句高度的抽象名言":一阴一阳谓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组成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太极图,浓缩了《易经》最高深的阴阳哲理——阴阳之间,永远进行着对  相似文献   

2.
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阴阳要是平衡,人体就能够健康;如果阴阳失衡,那么就会患病,就会早衰,甚至于死亡。阴阳是什么呢?按照我国最早的占卜书籍《易经》说,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凡是背阳光的、内守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二气形成,阴阳相济,水乳交融,是为太极。中医养生理论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内宇宙",维持这个"内宇宙"平衡的也是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平衡了,百病不生,健康长寿。阴阳失调了,外在就表现为不  相似文献   

4.
治病要治本     
别把阴阳想得太神秘 《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人体的结构是相当复杂和精密的,也许是当今地球上进化最完美的生物,用中医名词解释,就是阴阳高度的平衡和与自然高度的适应性。在这里,我们重点谈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总纲、大纲,其间的学问是丰富的、深奥的。中医所说的阴阳是合乎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有才能的人。懂得防患于未然。病已经形成再治疗它,混乱的状况已经形成再去治理它,就好像口渴了再打井,开始争斗再制造兵器。“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行之,则可延年益寿、颐养天年;背之,则疾病缠身。苦熬时日。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渗透于中医学,帮助构建了中医学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中,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人体的生命过程要受到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黄帝内经》记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意思是天地二气发生相互作用,阴阳交感,其中天地之精气相结合,化生了人体.因此认为,人体生命活动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彬  李平 《现代养生》2011,(10):38-40
阴阳学说构成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初学中医者的必修科目,而阴阳的涵义实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狭义阴阳的内涵体现在"氤氲"、"混沌"、"冲和"等生命诞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理解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初学者深入领会阴阳学说的特色及中医诊疗的专长和不足,并可对改进中医基础教学工作中有关阴阳学说论述的不足和不当之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阴阳学说构成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初学中医者的必修科目,而阴阳的涵义实有广义、狭义之分,其中狭义阴阳的内涵体现在"氤氲"、"混沌"、"冲和"等生命诞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理解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初学者深入领会阴阳学说的特色及中医诊疗的专长和不足,并可对改进中医基础教学工作中有关阴阳学说论述的不足和不当之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自古人们就非常重视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保其正也"的说法。意思是说,在患病过程中必须注意饮食调养,避免饮食的失当,才能保持人体的正气,战胜病邪。《金匮要略》中讲:"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更说明了饮食对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与恢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养生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其《生气通天论》一篇中说:"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圣度"就是最高法则的意思,可见《黄帝内经》对养生之"和"的重视。具体来说,养生之"和"就是要求人们在养生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周贻谋 《长寿》2008,(5):44-45
清代名医徐灵胎精于养生之道,前面已从四个方面做了介绍。下面接着谈第五点:徐氏十分重视房中补益。他曾长期钻研《周易》,而《周易》曾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阳交合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该书又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媾)精,万物化生。"认为没有天地阴阳的氤氲之气互相交合,就不可能产生万物,人也不可能生育后代,那就根本不成其为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以顺为养     
张承祥 《长寿》2012,(1):57
"养生"一词,在中医书籍中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发展。《黄帝内经》提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大家注意:这里的顺、适、和、安、节、调六个字,是中医养生的基本法则。生,就是生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二气形成,阴阳相济,水乳交融,是为太极。中医养生理论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内宇宙,维持这个内宇宙平衡的也是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平衡了,百病不生,健康长寿。阴阳失调了,外在就表现为不适或疾病。  相似文献   

14.
每年一到夏天,总有不少报刊、杂志、电视会对"冬病夏治"进行介绍和宣传。加上近年来,小儿哮喘、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患儿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经常能在中医门诊部看到忧心忡忡的家长在三伏天带着孩子前来治疗。但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冬病夏治"。"夏治"可不能"瞎治"了,妈妈们一定要慎重哦!"冬病夏治"主要是"养阳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思是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包括人)生长收藏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采用扶正固本、截治病根诸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疾病得以恢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养生法则。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是受自然界春夏阳热影响而产生的。即使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亦时时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人体活动处于长期与自然相应而形成的阳气变化年节律的调控中,故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为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阳…  相似文献   

16.
人到底能活多久?我国第一部中医专著《内经》记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面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人若能取法于自然法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正常,不妄想妄为,就能形体强壮,精力充沛,过百岁方尽天年。“天年”就是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医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应用中医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2个月。结果用药2个月后,6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38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医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仝小林  逄冰 《大众医学》2012,(10):60-61
千百年来,各大医家积累了许多养生经验。这些经验千变万化,却万变不离其宗——讲求平衡。中医里的阴阳平衡是最富有哲学意义的平衡,中医以其作为重要的养生原则,中医经典苦籍《内经》中早就提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女子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气与血的平衡与女子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鼎坤 《东方药膳》2003,(12):15-16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体虚是机体某些功能有所减退,不一定患病,即西医所称之“亚健康”,如不及时补养、调节和调理、令进一步发展,对健康不利。治疗虚弱,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进…  相似文献   

20.
夏季暑气逼人,炎热潮湿的气候让人难受。怎样呵护宝宝,帮助他们健康度过炎热的暑季呢?来看看中医专家是如何教您进行调理的吧。晚睡早起,外出活动宜早晚《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文中的意思是,夏季自然界一切万物都发展得很旺盛,此时天阳下降,地气上升,"天地气交"、"阴阳之气相交"最旺盛。该季节养生要相对地晚睡早起,建议宝宝晚9点上床入睡,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