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置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代替传统T管引流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7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置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32例(鼻胆管组)与T管引流40例(T管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胆瘘发生,鼻胆管组拔管时间(6.3±1.6)d,术后住院时间(8.2±1.7)d,肛门排气时间(20.5±5.6)h,均较T管组的拔管时间(49.6±6.3)d,术后住院时间(13.3±3.6)d,肛门排气时间(28.8±6.3)h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术前置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既能避免一期缝合后胆管压力增高引起的胆瘘,又能彻底消除T管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一期缝合(LBEPS)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丰县人民医院LBEPS治疗胆总管结石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在腹腔镜下LBEPS,成功46例,2例术后出现胆漏,经保守治疗治愈;7例腹腔镜下置"T"型管引流;4例中转开腹。2例探查阴性。手术时间100~200 min,平均150 min,术后住院时间6~18 d,平均8 d,腹腔引流管留置6~18 d,平均5 d。无出血、感染、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8例,复发结石3例,无残留结石,经内镜治疗痊愈。结论只要掌握好手术方式及适应证,LBEPS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4.
5.
李志东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29):15-15
目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方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高压冲洗取石胆管壁一期缝合术;全麻下四孔法建立气腹,插入套管及分离钳。腹腔镜下胆囊管总管探查。方法同前,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结果:58例胆总管切开高压冲洗取石组,有黄疸者均完全消退,无一例胆漏发生,B超复查未见胆管残余结石。42例胆道镜取石组,总管探查14例术后无胆漏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并经腹置鼻胆管引流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55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经腹置鼻胆管引流30例(鼻胆管组)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25例(T管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组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和3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管组优势更明显。T管组术后并发症共11例(44.0%),鼻胆管组共10例(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水、电解质紊乱致厌食、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几乎均由T管引流造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鼻胆管引流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避免了T管引流的一系列弊端,并未增加胆漏、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适应证范围内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胆道支架和鼻胆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一期缝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1年1月在该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失败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支架引流组(n = 38)和鼻胆管引流组(n = 36)。支架引流组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胆道支架引流,鼻胆管引流组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鼻胆管引流,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胆管缝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鼻胆管引流组术后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支架引流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支架引流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支架引流组,术后总补液量多于支架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ERCP取石失败后放置鼻胆管引流,可降低LCBDE术后一期缝合的胆瘘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放置胆道支架引流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更快,补液量更少。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个体化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LC+LCBDE)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74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5)。观察组行LC+LCBDE,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比较手术成功率,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观察术后1个月残石率,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38例,手术成功率为97.44%;对照组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100%。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对照组术后1个月残石率分别为10.53%、14.28%,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6.32%、42.86%。两组术后1个月残石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治疗胆管结石临床效果好,未增加术后残石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并且住院时间、术后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胆道切开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之一 ,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切开胆总管后常规在胆总管放置T管引流 ,作者1998年6月~2000年10月期间开展的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25例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 ,女15例。年龄23~65岁 ,平均43岁。胆总管单纯结石8例 ,胆囊多发性结石近期合并胆源性胰腺炎7例 ,胆囊胆总管多发结石10例。术前均行B超和CT检查证实肝内胆管无结石。术中发现胆总管直径<8mm1例 ,8~16mm15例 ,>16mm9例。胆总管壁均合并不同程度炎症 ,壁厚≤2mm13例 ,2~3mm…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经鼻胆引流管注射生理盐水在超声检查残留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诊治胆总管结石的术后患者行常规超声及超声联合鼻胆引流管注射生理盐水检查,对比注射生理盐水前后超声测量胆总管长度、宽度及残留结石的检出率。结果 50例患者注射生理盐水前后胆总管全程显示率分别为18.00%(9/50)、90.00%(45/50);注射生理盐水前后超声检查胆总管长度分别为(2.63±0.26)cm、(5.79±2.17)cm,宽度分别为(0.49±0.35)cm、(0.99±0.3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10.81,P均<0.01)。注射生理盐水前疑似胆总管结石1例,注射生理盐水后另增5例疑似存在胆总管结石,其中5例行ERCP检查:ERCP检查4例证实为胆总管结石,1例未见明显结石;1例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结论 经鼻胆管引流管注射生理盐水可提高胆总管显示率,进而提高对残留结石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不成功时如何选择治疗方式及时机。方法 1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拟分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患者,行常规ERCP治疗失败,立即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LC+胆管探查取石术(LCBDE)。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C+LCBDE,并取净结石。术后3例出现高淀粉血症,全组无胆漏、肠漏、胆管炎、胰腺炎和胆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ERCP治疗不成功的患者,急诊行LCBDE是安全、可行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胆道内置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以胆道内置管引流代替T管引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过去4年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自2000年9月~2005年6月共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66例,其中70例因肝内外多发性胆管结石或化脓性胆管炎、较严重的胰腺炎等放置T管引流外,其余96例术中确诊已取净结石、无胆道狭窄的患者放置内置管引流取代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死亡。放置内置管引流手术时间为45~237min,平均98min。术后胆漏4例,引流2~4d自止,无需特殊治疗;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当日行再次腹腔镜手术结扎止血成功。内置管除3例不能自行排出,于术后1个月经十二指肠镜取出外,其余93例患者内置管均自行排出。随访3个月~4年均未发现胆道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内置管引流,能有效引流胆汁,防止胆道高压,保证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安全,避免了T管引起的并发症,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适应于大多数胆总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该组31例LCBDE的回顾性总结,采用了挤压法、冲洗法、钳夹及常规取石器械取石及胆道镜取石,经历了两个学习操作体会阶段。结果 27例完成LCBDE(其中1例术后因胆漏当晚再次开腹探查),4例分别因T管脱出、粘连、怀疑肿瘤及结石较大不能取出而中转开腹。结论 LCBDE的开展必需要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必要的硬件设备。对病例有一定的选择,要注意术中的一些操作细节以确保手术成功,强调术后放置T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引流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能否一期缝合的争论由来已久[1],一般认为胆总管一期缝合前须放置适当的胆道引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探索制作了一胆道内置引流管,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用胆道内置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效果较满意[2],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金属覆膜支架联合鼻胆管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Ⅲ型Stapfer穿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ERCPⅢ型Stapfer穿孔患者放置金属覆膜胆道支架,支架内再放置鼻胆引流管,术后2~4周行支架取出术。结果 6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开腹手术患者,有效率100.00%,无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住院期间出现腹腔感染症状,发生率为16.67%。结论金属覆膜支架联合鼻胆管治疗ERCPⅢ型Stapfer穿孔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2007年1月~2011年3月99例因胆囊胆总管结石病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期缝合组39例,T管引流组60例,一期缝合组较T管引流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和恢复正常生活快(P<0.05).一期缝合组手术并发症1例(2.6%),T管引流组手术并发症2例(3.3%),与放置T管有关.两组随访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CBDE一期缝合具高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当前微创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病的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