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频眼震电图和视频头脉冲检查(vHIT)在急性前庭综合征(AVS)患者快速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枢血管性AVS与前庭外周性AVS患者各149例,分别设为中枢组、外周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vHIT,观察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中枢组的病理性自发眼震、病理性凝视眼震的检出率均高于外周组,位置性眼震的检出率低于外周组(均P<0.05)。中枢组患者的平稳跟踪试验结果、扫视试验结果、静态平衡姿势试验结果的异常率均高于外周组,转椅旋转-急停试验结果异常率低于外周组(均P<0.05);中枢组患者的Ⅲ型曲线、Ⅳ型曲线、扫视欠冲、慢扫视、本体觉异常、反向或垂直眼震的检出率均高于外周组,眼震增益单侧减弱的检出率低于外周组(均P<0.05)。中枢组患者的vHIT异常率、代偿性扫视阳性率均低于外周组,低频前庭眼动反射增益值、视跟踪异常率均高于外周组(均P<0.05)。结论 中枢血管性AVS患者具有明显的视眼动系统功能异常,可伴不同程度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与前庭眼动系统异常,前庭周围性AVS患者主要为体位相关性自发前庭反应和单侧前庭眼动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检查前庭神经炎急性期半规管的受损情况及受损半规管的恢复特点。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8例急性前庭神经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定期随访,应用视频头脉冲试验检查各半规管功能的受损和恢复情况。结果 在发病急性期,28例(100.00%)患者均存在水平半规管功能异常,24例(85.71%)存在前半规管功能异常,4例(14.29%)存在后半规管功能异常。发病2个月后随访显示,发病时水平半规管受损严重(增益值<0.5)者随访时增益值均未恢复正常,而发病时受损相对较轻(增益值为0.5~0.8)者中80.00%(12/15)的患者随访时恢复正常;发病时前半规管受损严重(增益值<0.5)者中82.35%(14/17)的患者随访时增益值未恢复正常,而发病时受损相对较轻(增益值为0.5~0.7)者随访时均恢复正常。结论 在前庭神经炎中前庭上神经支配半规管受损多于前庭下神经支配的半规管,视频头脉冲试验适用于受损半规管的检测和随访。受损半规管的恢复程度与发病时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侧前庭病患者在前庭康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至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眩晕诊疗中心检查、诊断为双侧前庭病并进行前庭康复治疗的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4周前庭康复训练。比较康复治疗前后冷热气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静态平衡仪的数据及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结果:治疗前后冷热气试验左右侧眼震高峰慢相速度之和、视频头脉冲试验左右水平半规管增益、静态平衡仪Romberg率(即闭眼与睁眼测试时姿势图面积的比值RENV、长度的比值RLNG)以及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治疗对双侧前庭病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范春燕  张林燕  陆张燕  胡进 《浙江医学》2023,45(11):1215-1218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前庭神经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口头指导前庭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眩晕障碍程度[采用晕眩残障量表(DHI)评分]、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步态稳定性和跌倒风险[采用动态步态指数(DGI)评分]、前庭功能[包括自发性眼震强度、前庭眼动反射(VOR)增益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1、4周DHI评分、DGI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4周DHI评分、DGI评分低于治疗前,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4周自发性眼震强度低于对照组,且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VOR增益值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行研制前庭康复仪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眩晕障碍程度,提高平衡能力,增加步态稳定性,改善自发性眼震强度和VOR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7~14岁正常儿童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前庭功能发育状况.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148名7~14岁ADHD患儿和同年龄段的正常对照(以两岁作为一个年龄段)使用VTS 2000 /VNG-V600型前庭功能测试系统,进行前庭系统检查,比较ADHD患儿和正常对照之间前庭系统的发育特点.结果:正常儿童视眼动反射,特别是扫视、反扫视从7~8岁开始有进一步的发育;从7~8岁到9~10岁,正常儿童扫视、反扫视的延迟时间明显缩短[7~8岁左向扫视延迟时间为(149±66)ms,9~10岁为(108±64)ms,P<0.05;7~8岁反扫视左向延迟时间为(178±127)ms,9~10岁为(101±88)ms,P<0.05],并且扫视的速度明显增快[7~8岁右向扫视速度为(138±12)°/s,9~10岁为(147±15)°/s,P<0.05];从9~10岁到11~12岁这个阶段,反扫视的速度明显增快[9~10岁反扫数左向速度为(155±26)°/s,11~12岁为(172±34)°/s, P<0.05],同时扫视的准确度提高(9~10岁扫视准确度为0.88,11~12岁为0.90,P<0.05).至13~14岁,正常儿童的扫视延迟时间进一步缩短[11~12岁左向扫视延迟时间为(101±62)ms,13~14岁为(76±63)ms, P<0.05].ADHD患儿仅在从7~8岁到9~10岁间出现扫视延时的缩短[7~8岁左向扫视延时为(179±67)ms,9~10岁为(138±76)ms,P<0.05],7~14岁ADHD患儿视动性眼震(optokinetic nystagmus ,OKN)的速度慢于正常对照组(7~8岁ADHD患儿OKN的慢相速度为138.07 °/s,9~10岁为40.24 °/s,11~12岁OKN的快相速度为226.88 °/s,13~14岁OKN的慢相速度为41.30 °/s;7~8岁正常对照OKN的慢相速度为179.03 °/s,9~10岁为43.86 °/s,11~12岁OKN的快相速度为262.92 °/s,13~14岁OKN的慢相速度为47.32 °/s),而ADHD患儿视前庭相互作用眼震/(视动性眼震+前庭眼震)慢相速度的比值在7~8岁和11~12岁组大于正常对照组(7~8岁ADHD患儿左向比值为0.73,正常对照左向比值为0.66;11~12岁患儿左向比值为0.80,正常对照左向比值为0.71;P均<0.05).在其它的年龄段,视眼动、视前庭眼动和前庭眼动功能各指标未见明显的变化.结论:7~14岁正常男孩的视眼动系统中的扫视、反扫视和视-前庭相互作用系统处于发育期,视动性眼震发育稳定,前庭眼动系统处于稳定期;7~14岁ADHD男孩的视眼动系统和视前庭相互作用系统的发育过程落后于正常对照,以11~12岁年龄阶段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解剖特点,并探讨Ⅰ级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症状性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20例(重度狭窄组)及闭塞患者22例(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Ⅰ级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Ⅰ级侧支循环代偿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 重度狭窄组PCoA开放患者明显多于闭塞组,ACoA+PCoA开放患者明显少于闭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均以多发性梗死为主,组间单发性脑梗死与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仅多发性梗死类型中重度狭窄组BZI+PI梗死患者显著多于闭塞组(P<0.01);仅ACoA开放患者EBZ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AcoA未开放患者(P<0.05),其余梗死类型均与侧支开放情况无关(P >0.05).结论 多发性不连续梗死是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主要梗死类型;前交通动脉的开放可减少外分水岭梗死的发生,但与其它梗死类型无关;其它侧支开放形式亦与梗死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动脉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关系,为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病变及症状提供血流动力学±据。方法选取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53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椎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 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VAD),收缩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流速时间积分( velocity-time integral,VTI)、心率( heart rate,HR),并计算血管截面积( A)及血流量( Q),分析椎动脉发育不良对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后循环血流量为(299.83±58.52) mL/min,对照组为(351.26±49.17) mL/min,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量(47.57±18.41)mL/min、舒张期流速(11.46±3.97)cm/s、阻力指数0.78±0.09,与健侧椎动脉及对照组左右侧椎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与椎动脉内径呈高度正相关性(R2=0.8878),而与阻力指数呈高度负相关性(R2=0.8494)。结论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减低,虽然健侧存在代偿,但后循环总血流灌注量仍较健康人显著减低,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冷热试验联合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在评估周围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71例周围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12例(BPPV组)、突发性耳聋(SD)伴眩晕66例(SD伴眩晕组)、梅尼埃病52例(梅尼埃病组)、前庭神经炎(VN)41例(VN组).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比较右心造影对测值的影响。方法选择肺源性心脏病代偿组、失代偿组、正常对照组各20例分别进行造影前、后实时三维超声的采集成像,计算右心室舒张末容积(RVEDV)、右心室每博输出量(RVSV)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并根据心内膜是否清晰可辨分为心内膜边界清晰者、心内膜边界欠清晰者,比较两者三维超声参数的组间差异。结果代偿组、失代偿组RVEDV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RVEF值减低(均P<0.01),代偿组与对照组RV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失代偿组RVSV与代偿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组RVEDV较代偿组明显增大,RVEF明显减低(均P<0.01)。心内膜边界欠清晰者造影后较造影前RVEDV、R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能够客观地反映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右心声学造影改善了心内膜边界的可识别性,提高了右心室收缩功能测值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0例.两组均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注射丹参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及比较两组疗效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ASPECT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肽具有促进软脑膜侧支循环的作用,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