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奴卡氏菌病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作者于1962年作细菌培养时,无意中发现肉汤培养管底有絮状沉淀物,经鉴定为巴西奴卡氏菌.1967年又发现同病第二例,今将两患儿病历摘要和实验室检查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足菌肿(Mycetoma)又称马杜拉足(Medura foot),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皮肤病,好发于热带、亚熬带和潮湿地带.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7岁,陕西省长武县人。于1987年11月以右臀部增殖性斑块17年,加重3月来我科就诊。  相似文献   

4.
奴卡氏菌性足菌肿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34岁,左膝外伤后1年局部皮下组织出现红肿,硬化,窦道流脓,肌腱肿块,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组织病理诊断肌腱肿块为足菌肿,窦道内肉芽组织培养有巴西奴卡氏菌生长,以青霉素G和复方甲基异恶唑连续用药2个月结合外科手术治疗,皮损和肿块完全消退,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2岁。右侧手背、前臂结节伴肿痛3天。组织病理学:(右侧前臂)表皮缺失,真皮可见大片坏死组织,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多核巨细胞浸润。右侧前臂分泌物细菌培养示:星形奴卡菌生长。诊断为原发性(淋巴型)皮肤奴卡菌病。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夫西地酸乳膏,红光照射治疗后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6.
男 ,45岁。因右眼外上方红肿、表面多个小脓头伴发热、右耳前淋巴结肿大 3天入院。脓液细菌培养、鉴定为巴西奴卡菌 ,经舒普琛、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7.
报告国内首例由豚鼠奴卡氏菌引起的足菌种,并进行药敏测定,为今后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用纸片法测定此菌对10种抗生素敏感,26种中药试管内抑菌生长的初步实验观察表明,11种中药对此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奴卡菌足菌肿,国内只匹2例报告。我们见到一例,报告如下。男性,32岁,驾驶员。因左足背皮肤肿块2年,于1990年1月7日入院。两年前,患者无外伤等诱因,左足背皮肤出现一稍突起之黄豆大硬结,红色,无痛。近半年,肿块渐长大,并渗出少量黄色稀薄液体。经局部使用抗炎性软膏等治疗无效。体检:全身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星形奴卡氏菌感染80%以上均原发于肺,其中约10%可播散到皮肤,而局灶型的皮肤感染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原发于皮肤的星形奴卡氏菌感染并伴有肺和皮肤的播散。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6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鼻尖部出现浸润性斑块、结节、厚重的黄痂,皮损逐渐增多.HIV抗体(+),皮损表面脓性分泌物培养提示奴卡菌.进一步培养菌株提取基因组DNA,经扩增测序后,提示该奴卡菌分型为巴西奴卡菌.  相似文献   

11.
豚鼠奴卡氏菌(Nocardia caviae)可引起某些动物的感染,例如狗、海豚、山羊、狒狒等。晚近,在世界各地已有引起人患足菌肿的报告。本文报告印度所见3例足菌肿,经一系列试验,证明致病菌是豚鼠奴卡氏菌。 3例均系赤足劳动者。例一为35岁男性农民。病期3年。损害部位是右足,包括踵部及踝部。病前8月曾被荆棘刺伤。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有多个突起的结节和很多窦道。窦道开口高起,纤维化,有血性脓性分泌物及小的白色颗粒排出。损害处疼痛及压痛。同侧腹股沟有2个肿大的淋巴结,无粘连和压痛。患者无全身症状。X线检查发现软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农民。因“双下肢红斑、结节、溃疡4月余”就诊。患者4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散在红斑、结节,皮疹处伴疼痛,自行外搽激素及抗生素药膏,效果不佳,皮疹逐渐加重,红斑、结节处逐渐破溃形成溃疡,病程中间断出现低热、咳嗽、咳痰。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近十余年反复肌注地塞米松针。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奴卡菌性足菌肿。患者男,56岁。左腹股沟术后出现皮肤红肿、破溃、脓液溢出半年。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肉芽性炎性浸润,并见小脓肿形成,其内可见硫磺颗粒;分泌物涂片+抗酸染色镜检见阳性菌,菌丝内连串阳性颗粒;脓液培养见奴卡菌,诊断为奴卡菌性足菌肿。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头孢曲松治疗,皮损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4.
星形奴卡菌性足菌肿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40岁。左足背被田间竹枝戳伤后出现结节、肿块,部分破溃伴少量溢脓,逐渐加重8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组织中见散在分布放射状结构的杵状体,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深部组织真菌镜检和培养均(-),深部组织脓液培养见菌落生长,菌种鉴定为星形奴卡菌。诊断:星形奴卡菌性足菌肿。予复方磺胺甲恶唑、青霉素G和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局部清创处理后好转。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经口服环丙氟哌酸和强力霉素成功地治疗1例活动性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的多发性奴卡氏菌皮下脓肿。患者女,73岁。1985年确诊为弥漫性淋巴母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曾经放射治疗合并化疗,但从未完全消退过。1987年于右腋、右臂和左股等处发生多发性、疼痛、并有波动的皮下包块。最初认为系淋巴管外的淋巴瘤样沉积物,用苯丁酸  相似文献   

16.
奴卡氏菌病为世界性分布的感染性疾病,可侵犯任何脏器,然播散性皮肤损害却不常见,其脓毒性关节炎更为罕见。作者报道1例糖尿病患者,因患颞动脉炎,在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期间,出现了继发于肺部星形奴卡氏菌感染而播散的多形性皮损和脓毒性关节炎。通过对脓液、痰液及滑液的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确立了诊断,并为培养和组织病理所证实。该患者经2周的静脉注射TMP和SMZ,而后又改为口服治疗3个月,获得治愈。作者指出,奴卡氏菌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部分抗酸染色为阳性,其特点是能产生分枝状菌丝,不形成孢子。奴卡氏菌感染的发生率在合并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17.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左侧上肢肿胀性红斑、结节、伴疼痛7天入院。7天前,患者因左上肢蚊虫叮咬、反复搔抓后逐渐出现局部红斑、肿胀,触压有轻微疼痛,无畏寒、发热,无心慌、胸闷,无头昏、头痛等不适。于当地诊所静脉滴注"头孢菌素"3天,病情无缓解。我科门诊以"皮肤感染"收入院。查体:T  相似文献   

18.
奴卡菌病是一种少见的皮肤和/或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星形奴卡菌感染引起。笔者近期诊治一例,现报道如下,并复习近期文献报道,就奴卡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做一简要分析,以供临床诊治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例1,女,48岁,于1980年3月10日就诊.因发烧(39℃)及咽痛于8天前注射庆大霉素,口服去痛片、维生素B,及维生素C治疗.  相似文献   

20.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巴西奴卡菌感染。患者男,26岁。因左侧面部红肿伴发热、左颈部淋巴结肿大4 d入院。体格检查:左侧面部钱币大皮肤肿物,质软,中央少许浆脓分泌物,部分结痂。脓液细菌培养和鉴定为巴西奴卡菌,经复方磺胺甲恶唑口服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