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肩周炎防治中的应用及经验,为该理论更好地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收集,并结合平乐正骨平衡理论的基本概念,将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在肩周炎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 平乐正骨平衡理论是平乐正骨流派在长期诊疗过程中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天人合一、气血共调、筋骨并重、五脏协调、形神统一、标本兼顾、动静互补、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平衡理论。在防治肩周炎方面,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强调脏腑平衡、气血平衡、筋骨并重、动静结合,重视日常的养护,强调起居规律及膳食平衡。结论 平乐正骨以恢复机体平衡为原则,防治结合,以恢复脏腑、气血与内外的平衡,将平乐正骨平衡理论应用于临床防治中。  相似文献   

2.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34例临床拟诊FAI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骨盆正位片检查,21例行双髋关节MSCT平扫及MR检查,分析FA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34例患者中,32例确诊为FAI,其中骨盆正位片发现先天解剖学异常及病变27例;MSCT平扫及三维重建21例清晰均表现为髋关节骨质异常;MRI还可清晰显示周围继发软组织损伤12例。2例确诊为股骨头无菌坏死。结论 影像学可为FAI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必要的解剖及病理学证据,有助于为FAI的新概念及新分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理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衡组和常规组。平衡组60例采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理论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常规组60例采用常规方法行功能康复锻炼。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方面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常规组失访3例,平衡组失访2例,平均随访为7.2±1.5个月。2组患者最后随访时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术后1个月髋关节 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髋关节 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理论为基础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可降低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采用保守疗法治疗44例FAI患者,其中23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观察组),21例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及治疗前VAS评分、HH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HH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观察组随访时间为12~16周,平均(13.96±1.58)周;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15周,平均(13.29±1.15)周。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和HH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髋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FAI能够缓解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但无法提高髋关节活动度,在缓解疼痛方面不如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在行髋关节镜手术的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行髋关节镜手术的FA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54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ERAS护理。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因子、髋关节活动度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1周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5-羟色胺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疼痛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1周的髋关节屈曲、内旋和外展活动度均较术前变大(P均<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屈曲、内旋和外展活动度均较对照组大(P均<0.05)。2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高(P均&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频率。方法:分析平乐郭氏正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医案257例,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得出平乐郭氏正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论:分析平乐郭氏正骨用药的特点与规律,从而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药的筛选与合理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治疗16例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国内外硬骨髋臼撞击症患者的康复护理经验,制订均衡康复程序,对16例行关节镜下髋臼和股骨头颈结合部骨成型手术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采用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平均62.4分,术后6个月平均92.5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FAI)的X线特征表现,前瞻性探讨FAI的X线分期诊断标准。方法:结合FAI X线平片评分法,对31例FAI患者和3例手术患者髋关节的X线片进行影像特征分析、分型、分期。结果:①X线平片可清晰显示髋关节特征性、形态学病变,应用FAI X线平片评分法,进行X线征象的量化分期,即评分低者,病变分期趋势亦早。②31例FAI中,Cam型9例,Pincers型7例,Mixed型15例。结论:X线诊断FAI主要征象是髋臼的异常形态和股骨头颈交界处病变,选定一些形态学指标进行测量及数据分析,可以对FAI分期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是一种由于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 导致股骨与髋臼异常接触从而引起髋关节弹响或疼痛的疾病, 是引起髋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得不到及时治疗, 可能会导致髋关节软骨及髋臼盂唇损伤, 进而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 但FAI的发病较为隐匿, 不易引起重视。因此, 尽早发现对治疗FAI十分重要。超声、X线影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通过观察髋关节骨形态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尽早诊断FAI并区分其分型, 以便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基于此, 本文将对FAI的最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以期为F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股骨髋臼撞击症的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确诊为股骨髋臼撞击症的髋关节的X线表现,找出其影像特点.方法 对42例股骨髋臼撞击症的44个髋关节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测量,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44个髋关节和50例对照组在CE角、Sharp角、颈于角和头臼指数的对比中无明显差异,股骨髋臼撞击症分两型,杵型16个,臼型28个.股骨髋臼撞击症的x线征象包括股骨头颈交界处畸形、髋臼上缘增生、髋臼缘变尖和碎裂、深髋臼等.杵型和臼型的比较中发现CE角和颌十角有明显差异.结论 股骨头颈交界处的畸形和髋臼的异常形态是股骨髋臼撞击症诊断的主要征象,CE角和颈干角测晕数值异常、其他退行变的异常影像表现足诊断股骨髋臼撞击症的参考征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骶髂关节紊乱症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中药熏洗+推拿+常规牵引)24例和联合治疗组26例。联合治疗组应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组,采用平乐正骨手法配合温针灸联合治疗(中药熏洗+平乐正骨手法+温针灸),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愈显率为33.3%,联合治疗组愈显率为73.1%,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缩短、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整体钳夹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临床结局。方法根据术前X线检查,将患者分为整体钳夹型FAI(中心边缘角度≥40°)和局部钳夹型FAI(中心边缘角度25°~39°)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结果、手术操作流程、术后非关节炎髋关节评分(NAHS)和满意度(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并发症和接受关节置换术情况。结果整体钳夹型FAI包括15例患者,平均年龄(37.2±11.3)岁。术前和术后第24个月NAHS分别为(51.5±22.7)和(74.1±16.6)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平均满意度为(4.2±1.2)分,1例患者(6.7%)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无翻修手术或并发症发生。局部钳夹型FAI包括125例患者,平均年龄(39.8±13.5)岁。术前和术后第24个月NAHS分别(55.5±17.1)和(77.3±18.5)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平均满意度为(4.2±1.3)分。8例(6.4%)患者接受THA,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2.4%)和2例患者接受翻修手术(1.6%)。两组患者术后第24个月NAHS(P=0.301)、满意度(P=0.926)和THA置换率(P=0.9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整体组和局部组患者术后24个月后的NAHS变化平均数分别为(22.2±6.9)和(21.5±8.8)分,两组NAH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5)。结论整体钳夹型FAI采用关节镜手术安全有效,并且与关节镜治疗局部钳夹型FAI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股骨髋臼撞击征(FAI)关节镜手术后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连续募集计划行关节镜手术的FAI患者42例(43个髋关节)。采用3.0T MRI获取术前和术后MRI图像。采用髋关节残疾与骨关节炎结果评分(HOOS)评估疼痛变化情况。采用术后MRI图像评估髋关节成形术、股骨成形术、软骨和盂唇修复术、骨髓水肿、软骨下囊肿、软骨缺陷、盂唇撕裂、囊部缺陷和渗出情况,并分析最佳检测方位。结果 髋臼清理术长度增加与HOOS改善有关(OR^:-2.07,95%CI:-3.53~-0.62,P = 0.008),而其他成像结果与HOOS改善无相关性。股骨成形术和关节囊改变斜轴位检测效果最好,而髋臼成形术、软骨和盂唇修复术矢状位检测效果最好。MRI反映盂唇修复术后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0%,反映股骨成形术后变化的敏感性为97.7%。MRI反映髋臼成形术后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5.0%。MRI反映软骨修复术后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54.3%。结论 关节镜下髋臼成形术与术后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髋关节镜下治疗不同解剖形态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相关X线指标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FAI患者2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与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7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而Harris评分均明显增加,同时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轮型患者髋关节的α角明显高于钳夹型,而偏心距、髋臼深度、髋臼覆盖率及中心边缘角(CE)明显低于钳夹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轮型患者的α角明显高于健康人髋关节、而偏心距明显低于健康人髋关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钳夹型患者的髋臼深度、髋臼覆盖率及CE角高于健康人髋关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者的髋臼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髋关节镜下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结论髋关节镜下治疗FAI可短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与活动度,效果良好,且不同髋关节解剖形态的X线片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确诊股骨髋臼撞击症髋关节影像征象的分析,探讨股骨髋臼撞击症影像特点及DR、CT、MRI 3种影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DR、CT、MRI 3种影像技术对16例、21侧髋关节进行检查,对影像进行观察、测量,找出其异常征象。结果:在发现并归纳的12种影像异常征象中,头颈交界骨突、头颈偏置距异常、α角异常、髋臼缘增生硬化、软骨下骨硬化囊变5种征象,CT显示最佳;DR、MRI显示略逊于CT,两者间差别不明显;深髋臼、“8”字征、后壁征、游离骨赘、股骨颈纤维囊变5种征象,3种影像技术显示一致;关节周围水肿、软骨撕裂两种征象,MRI显示有优势。结论:综合分析,DR的实用性、普及性、效价比高于CT、MRI,临床工作中应该以DR作为首选影像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病史:患者,女,60岁,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患者,主诉双侧髋部疼痛1年余,伴髋部偶有弹响,既往体健,无明显外伤史。查体:双侧髋关节后伸同时内收、外旋时疼痛加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未见异常。影像表现: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未见明确异常改变(图1A)。髋关节MR平扫:FS T2WI示左侧坐骨滑囊滑膜增生,双侧腘绳肌腱坐骨结节附着端增粗,内见FS T2WI高信号灶,坐骨股骨间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应用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的76例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病例为本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参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均为38例,分别用的诊断方法是X线、MRI,对两组踝关节骨性结构改变、软组织结构改变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对踝关节骨性结构改变、软组织结构改变的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可充分显示出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患者的骨性结构改变及软组织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优先选择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缺损很常见,为重建一个稳定、牢固的髋臼,置换过程中往往需要髋臼的重建。目的:探讨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在髋臼重建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纳入采用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臼杯重建髋臼髋关节翻修的患者23例。疼痛病史1-3年,术前Harris评分20-48分,平均34分。重建后采用X射线平片评价髋臼假体松动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价及Harris评分定期随访。结果与结论:重建后随访1-3年,平均随访24个月,无脱失。重建后3个月Harris评分较重建前显著增高,置换后2年髋关节活动度较置换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例患者下肢不等长,1例患者下蹲后出现脱位,保守治疗后好转。最后一次随访时无早期感染、脱位,无盆腔不适感。重建后随访影像学上显示无髋臼假体松动与移位,未发生钛网断裂。说明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治疗65岁以上髋关节翻修患者其近期疗效十分满意,后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背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缺损很常见,为重建一个稳定、牢固的髋臼,置换过程中往往需要髋臼的重建。目的:探讨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在髋臼重建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纳入采用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臼杯重建髋臼髋关节翻修的患者23例。疼痛病史1-3年,术前Harris评分20-48分,平均34分。重建后采用X射线平片评价髋臼假体松动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价及Harris评分定期随访。结果与结论:重建后随访1-3年,平均随访24个月,无脱失。重建后3个月Harris评分较重建前显著增高,置换后2年髋关节活动度较置换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例患者下肢不等长,1例患者下蹲后出现脱位,保守治疗后好转。最后一次随访时无早期感染、脱位,无盆腔不适感。重建后随访影像学上显示无髋臼假体松动与移位,未发生钛网断裂。说明螺钉固定钛网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治疗65岁以上髋关节翻修患者其近期疗效十分满意,后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乐滑膜炎膏外敷对小儿髋关节滑膜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96例髋关节滑膜炎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患肢皮肤牵引、健康教育、磁热疗法等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乐滑膜炎膏外敷.2组均以7d为1疗程,疗程为2周.比较2组患儿出、入院时患肢疼痛及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家属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儿出院时疼痛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4,P=0.008;出院时髋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效果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好转,x2=10.779,P=0.001;观察组患儿髋关节内收、屈曲、内旋、外旋活动度较入院时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治疗体验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9,P=0.026.结论:常规治疗方法配合平乐滑膜炎膏外敷应用于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效果显著,家属满意度高,无不良反应,益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