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紧密型医联体托管是建立符合国情国策的分级诊疗制度及精准帮扶思路,医院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将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和“十四五”规划相结合,文章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托管县级医院为例,通过“互联网+医联体”“紧急医学救援+医联体”“专家资源+医联体”等特色项目,逐步探索省级高水平公立医院为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和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的实现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大型公立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托管落地举措提供借鉴及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推进分级诊疗的模式和方法,优化县域就医格局。方法通过建立托管类紧密医联体,提高镇、村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结果分级诊疗成效明显,促进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层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开展新医疗技术增多,县医院危急重症、疑难病例诊治比例提升。结论建立托管型医联体,可提高镇、村医疗服务能力,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就医,平衡医疗资源,优化就医格局。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立医院作为试点单位,通过搭建管理团队、进行人才培养、建立区域诊疗平台、开展联合病房、创建名医工作室等多方面措施,进行紧密型医联体探索,经过三年运行,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多方面问题。本文就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总额拨付制度,提升基层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标准,加强医保杠杆作用等多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优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医改路线图进一步明晰深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工作进行了近8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广东省第二民医院肇庆医院“三个同质化”契合紧密型医联体缩小城乡差距长效机制实践需求,其理论内涵及实践成效,为日后医联体模式提供了可资复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区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政府主导以网格化布局进行划分和管理,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笔者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分享其城市医联体建设实践经验与成效。该院与区域政府合作,牵手区域内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实现资源整合共享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更好服务辖区居民健康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苏北人民医院紧密托管两家基层医院,经过前期调研、签订协议,派驻干部进驻、成立托管管理理事会。运营过程中,通过延伸苏北人民医院管理模式、提高品牌效应、加强经营管理、落实技术帮扶、加快人才培养、推进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本文分析紧密托管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对策和建议,探索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同步发展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以期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分析紧密型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在促进分级诊疗实施中的优势,发现“远程医疗”能够促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有益于分级诊疗实施。但由于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基于“远程医疗”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过程面临缺乏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的角度,提出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远程医疗”体系、“远程医疗”公共平台、利益分配体系的“远程医疗”背景下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工作为例,从领建医疗机构的视角出发,探讨对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前期准备的组织保障、协议签订,到现场考察、移交等阶段的实践过程进行介绍;分析了对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医联体开展工作中的客观制约因素;下一步首要的是提高门诊量,并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逐步推进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纵向延伸优质服务,增强周围老百姓对医联体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寻跨组织医疗服务的“院地”服务模式的实践特点和其关键成功因素,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跟踪调查华西医院与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开展的“院地”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过程和方法,对华西-成华医联体 “N+1+N”联盟架构中转诊绿色通道、检验同质化、家庭医生团队、信息化支撑的多项服务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紧密型医联体的成效集中在基层医疗、上下联动、患者满意度、双向转诊制度等多个方面。结论 紧密型医联体服务模式成效显著,能充分适应“大健康”战略要求,为深化医联体服务创新能力、发挥更深层次效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管理》2017,(4):18-21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四川省宜宾市根据新医改政策,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政府的主导下以城市三甲医院为核心,通过逐层托管县级以及乡镇医院形成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城乡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其科学有效的医疗服务分工协作机制,为实现全民健康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逐步发展,医药管理模式也逐步向国际化转变,药学工作从以往单纯的"药品保障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为适应医改发展的需求,引导患者分层次、有序、有效就医,国内各地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医联体建设,旨在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药学管理也面临着巨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大力推进医联体的建设,着重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效率,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旨在建立行之有效、规范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作者对江苏省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进行了探讨,分析在新政策形势下,医联体管理模式的创新对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在区域纵向医联体推动过程中,出现了医联体运行不够稳定和持久、分级诊疗引导作用逐渐受阻、医疗信息互通滞后导致沟通成本大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北京市朝阳区在构建紧密型医联体的探索中取得的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医疗水平、构建服务延续性长效机制、整合内部资源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医联体建立前的病案管理普遍存在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病案体系不完善、信息不能互联互通等问题。成立紧密型医联体后,探索建立了集团病案管理体系,加强了病案人员配置和培养,加大了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极大地提升了病案从业人员和医务人员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确保了医联体内病案管理同质化,推动了病案学科健康、有序发展。指出,在紧密型医联体病案管理工作中,领导重视是基础,病案信息互联互通是前提,同质化管理是根本。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索松散型区域医联体的运行管理模式,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建议和意见。2015年,无锡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在管理模式、制度建设、运行流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医联体信息平台,开展专家下沉、专科帮扶、培训义诊、双向转诊等,由独立设置的医联体办公室开展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理顺了医联体内部服务流程,实现了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8.
紧密型医联体是以医联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模式,促使医联体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本研究通过三级综合性医院牵头构建并实践紧密型城市医联体“6541”工作模式,即六统一: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财务账户管理、药品耗材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统一;五畅通:业务流 、病人流 、资源流、数据流和现金流畅通;四特色:五派出、五延伸、居民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改革和五方满意;一体化:共建一体化医防融合服务体系,以资源整合促进优质服务,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促进服务同质,实现“责任、服务、资源、管理、利益和发展”一体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医疗联合体随之出现。卫健委根据国家政策方针,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分级诊疗的医联体、医共体等模式,S区以此为契机,以辖区内三甲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省级三甲医院、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民营医疗机构构建了城市医联体。通过对该区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运行情况的分析,发现医联体模式运行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鉴于此文章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当前医联体模式运行的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从而充分发挥医联体模式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紧密型和松散型医联体管理模式下医师能力提升差异。方法比较两种医联体模式下三基知识考试成绩以及不同职称医师的考试成绩。结果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3项得分中紧密型组成绩明显优于松散型组(P<0.05);比较不同职称医师三基知识水平考试成绩,除了理论成绩的提升无组间差异外(P>0.05),实践成绩和总成绩均有组间差异,紧密型医联体在住院医师实践能力提升明显优于副高及主治组别。结论建立“核心医院科室-基层成员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以联合病房(病区)为载体,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双向流动,搭建多形式、多维度医疗支援平台,是扎实提高医联体内涵质量,做到“分级诊疗不减质,双向转诊增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