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维生素D不仅影响骨代谢,还在免疫调节、维持神经系统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的关系,对预防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内蒙古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儿科进行维生素D检测的7 963例0~14岁儿童的临床资料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检验显示婴幼儿>学龄前>学龄儿(P<0.05)。血清25-(OH)-D水平在婴儿期随月龄增长逐渐升高,至6月龄后达到较高水平,持续至12月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季节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夏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冬春季较低(P<0.05)。汉族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与学龄前年龄组的汉族与少数民族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的学龄前儿童、婴幼儿血清25-(OH)-D水平高于患病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是否健康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蒙古0~14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季节、民族及健康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及血红蛋白水平的检测,探讨高原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与贫血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制定预防儿童贫血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海拔高度在2 000~4 000 m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选取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共2 122例,进行现场问卷、体格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和血红蛋白(HGB)含量,按25-(OH)D含量分为25-(OH)D缺乏组和充足组,分析25-(OH)D与贫血的关系。结果 2 122名0~6岁儿童血清25-(OH)D和血液HGB平均水平分别为(24.65±6.45) ng/mL和(132.12±25.31) g/L,25-(OH)D缺乏率和贫血率分别为22.6%和22.2%。0~<1岁组和1~<3岁组25-(OH)D缺乏组的HGB低于25-(OH)D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岁组25-(OH)D缺乏组和充足组儿童的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海拔高度在2 000~4 000 m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与乡城县0~6岁儿童25-(OH)D水平偏低,25-(OH)D缺乏组的HGB水平低于25-(OH)D充足组,25-(OH)D缺乏可能是贫血的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胆结石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对血清营养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将我院肝胆外科96例胆结石患者作为胆结石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之间的血清蛋白进行比较。血清PRE、TRF、RBP采用BN2特定蛋白分析仪(散射比浊法),TP、ALB用日立7170生化仪检测。结果:胆结石患者血清总蛋白(TP)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结石患者的血清ALB、PRE、TRF、RBP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结石患者PRE、TRF、RBP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出现早期临床营养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西南部(以下简称浙西南)青少年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态,为浙西南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来笔者医院儿童生长发育专科进行25-(OH)D检测的3382例0~15岁健康儿童,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在2620例4~15岁儿童中,25-(OH)D缺乏517例(19.73%),亚临床缺乏1113例(42.48%),适宜水平990例(37.79%);在762例0~3岁婴幼儿中,25-(OH)D缺乏30例(3.94%)和亚临床缺乏者92例(12.07%),适宜水平640例(83.99%);两组血清25-(OH)D比较,4~15岁儿童组(28.04±9.37μg/L)明显低于0~3岁婴幼儿组(42.23±12.9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20例4~15岁儿童,中男童1444例,女童1176例,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28.26±9.23和27.77±9.5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12个月中,2620例4~15岁儿童冬春季组1193例,夏秋季组1427例,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26.45±9.83和29.38±8.7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夏秋季组和冬春季组按不同年龄段分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4~6岁夏秋季组最高(32.32±9.17μg/L),13~15岁冬春季组最低(21.37±8.31μg/L)。结论 浙西南4~15岁儿童除夏秋季学龄前组外,维生素D均缺乏;且年龄越大,血清25-(OH)D水平越低,以初中组最低;与性别无关。浙西南儿童应重视额外的维生素D摄入,尤需重视7岁以上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25-(OH)D和总免疫球蛋白E(TIgE)与无明确基础疾病儿童反复性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76例无明确基础疾病反复性肺炎及72例单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6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血清25-(OH)D及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结果反复肺炎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单次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肺炎组血清25-(OH)D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肺炎组血清TIgE含量水平高于单次肺炎组和对照组(P〈0.05),单次肺炎组和对照组血清TI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儿童患反复肺炎的诱因之一,在临床应加强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黄萍  糜丽珍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80-1281,1286
目的观察尿液微量蛋白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RVE)患儿中的变化状况,探讨其在该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LRVE患儿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尿Ig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1-微球蛋白(1-MG)指标变化。并选取35例中小学学生尿液微量蛋白筛查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LRVE患儿尿ALB/Cr、TRF/Cr和IgG/C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尿RBP/Cr、1-MG/Cr与正常对照儿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蛋白尿组和血尿组间尿ALB/Cr、TRF/CrI、gG/Cr、RBP/Cr和1-MG/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LRVE患儿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中、大分子量蛋白漏出为主;尿微量蛋白检测可作为长期随访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孟徐  李春伟  许松涛 《广东医学》2021,42(10):1228-1231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4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基础治疗措施,研究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游离脂肪酸(FFA)、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腹泻、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胃动素、生长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PA、RBP、TRF、ALB、F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清PA、TR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痊愈率4571%、显效率4000%、有效率1429%,对照组的痊愈率2857%、显效率5000%、有效率1857%、无效率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基础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能更好、更早地纠正腹泻症状,对于改善患儿消化功能及营养吸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择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体检健康的1天-15岁儿童757例。按不同年龄分成≤1岁、〉1-2岁、〉2-3岁、〉3-4岁、〉4-6岁共5组。按不同季节分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共4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中25(OH)D水平,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并比较不同组间25(OH)D水平。结果 757例1天-15岁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为(36.61±11.20)ng/m L,其中,男性为(36.14±11.07)ng/m L,女性为(37.26±11.36)ng/m L,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65,P〈0.01),健康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清25(OH)D水平逐渐下降;不同季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6,P〈0.01)。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在冬季时水平最低,秋季时水平最高。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不同,临床在诊断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时,应根据年龄和季节来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7~14岁肥胖儿童60例及正常体重儿童60例,抽血检测空腹血清25-(OH)D、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比较两组血清25-(OH)D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差异。结果:肥胖儿童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组(P〈0.01);肥胖儿童组HOMA-IR高于正常体重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与HOMA-IR呈负相关(r=-0.596,P〈0.01)。结论:肥胖儿童血清25-(OH)D低于正常儿童,且胰岛素抵抗水平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对肥胖儿童监测25-(OH)D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高水平的25-羟维生素D〔25(OH)D〕维持着人体骨骼系统外细胞25(OH)D受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结缔组织及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每天补充4 000 U的25(OH)D3可显著减少免疫缺陷患儿的感染症状、鼻拭子中的致病菌数量、对抗生素的消耗,减少儿童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目的 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在不同IgG和IgM水平患儿中的分布差异及与乙肝抗体(anti-HBs)滴度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为25(OH)D补充剂在减少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46例,根据年龄分为0~<2岁组、2~<6岁组、6~<12岁组、12~16岁组,比较各年龄组血清25(OH)D水平;根据研究对象的血清IgG、IgM水平分为IgG降低组79例、IgG正常组38例及IgG升高组30例,IgM降低组92例、IgM正常组29例及IgM升高组25例,比较各组间血清25(OH)D水平;采用泊松回归分析对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0~<2岁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2~<6岁组、6~<12岁组和12~16岁组(q=5.202、6.030、8.432,P值均<0.001);2~<6岁组和6~<12岁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12~16岁儿童(q=5.317、5.559,P值均<0.05)。泊松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呈现负向关联〔FR=0.94,95%CI(0.89,1.02),P=0.048〕。结论 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anti-HBs滴度无相关关系,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呈现负向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清远市清新县城区幼儿园223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采样,参照WHO推荐的NCHS标准,剔除年龄别身高和/或年龄别体重≥x±2SD的极端身高和/或体重的儿童,按照身高别体重的等级将观察对象分为三组:营养正常组、营养中下组和营养不良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PA、RB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学龄前儿童除身高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体格测量指标及血清PA、RBP检测结果在三组间均呈阶梯下降。营养不良组和营养中下组儿童的体重、头围和胸围以及血清PA、RBP水平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而营养不良组儿童的体重、头围和胸围以及血清PA、RBP水平又明显低于营养中下组;且各组间血清PA、RBP水平的差异较体重、头围、胸围等体格测量指标更为明显。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血清RBP(AUCROC=0.769)在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评估中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清PA(AUCROC=0.693)。结论血清PA、RBP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且血清RBP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清P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25(OH)维生素D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肝内脂肪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 年6~8 月我院健 康体检及住院的NAFLD者120例,将患者分为血清25(OH)维生素D>75 nmol/L(n=25,A组),50~75 nmol/L(n=35,B组),25~ 50 nmol/L(n=32,C组),<25 nmol/L(n=28,D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浓度,应用T1WI同/反相位测定肝内 脂肪含量。全部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Spearman 相关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组(28.66±6.45)%及C组(38.74±11.47)%肝脏脂肪含量高于A组(22.79±6.10)%,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54.79±5.28)%肝脏脂肪含量高于A、B、C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清25 (OH)维生素D含量减低,肝脏脂肪含量升高,呈负相关关系(P<0.05,r=-0.125)。结论血清25(OH)维生素D越低,肝脏脂肪含 量越高,血清25(OH)维生素D有望成为NAFLD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西部分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维生素D现状,为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广西南宁市、北海市、宾阳县、兴安县、凌云县抽取618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25-(OH)D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618名儿童青少年的血清25-(OH)D水平,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维生素D的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维生素D缺乏类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青少年的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不同年龄间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城乡之间25-(OH)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之间维生素D缺乏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维生素D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25羟维生素D[25(OH)D]、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骨钙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矮小症儿童286例为观察组,其中ISS组152例,生长激素缺乏(GHD)组134例;同时选取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GFBP-3、25(OH)D、Nesfatin-1、骨钙素水平差异,及其与体格发育等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儿童身高、骨龄指数、血清IGFBP-3、25(OH)D、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esfatin-1高于对照组(P<0.05)。ISS组儿童身高、骨龄指数、血清IGFBP-3、25(OH)D、骨钙素水平高于GHD组,而Nesfatin-1低于GHD组(P<0.05)。血清IGFBP-3、25(OH)D和骨钙素水平身高≥125 cm儿童高于<125 cm儿童、骨龄指数≥0.90儿童高于<0.90儿童;而Nesfatin-1趋势相反(P<0.05)。ISS儿童血清IGFBP-3、25(OH)D、骨钙素与儿童身高、骨龄指数呈正相关(P<0.05),Nesfatin-1与儿童身高、骨龄指数呈负相关(P<0.05)。 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ISS儿童血清IGFBP-3、25(OH)D、骨钙素水平较低,Nesfatin-1水平较高,可能与儿童体格发育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刘梁  宋红  周川  李晶晶  冯晓霞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330-2334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6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肺炎组34例、重症肺炎组31例;另于同期在本院收集健康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25-(OH)D、钙离子(Ca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Ca2+、PCT、CRP、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清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25-(OH)D、PCT、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轻症肺炎组、重症肺炎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CT、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轻症肺炎组,血清PCT、CRP、IL-6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血清PCT、IL-6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434、-0.315,P<0.05);血清Ca2+、CRP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053、-0.184,P>0.05)。结论 感染性肺炎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较低,且病情较重者的水平更低,监测血清25-(OH)D水平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情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25(OH)D营养水平及微量元素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80例为研究组,依据患儿社会行为、认知能力缺陷程度将研究组另分为注意力缺陷型(ADHD-I)组、冲动型(ADHD-HI)组、混合(ADHD-C)组,同时选取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分析血清25 (OH) D营养水平、部分微量元素,比较检查结果差异。结果:研究组25 (OH) 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1,P<0.05),组内25(OH) D水平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03,P<0.05)。与ADHD-I组相比,ADHD-HI组、ADHD-C组25(OH) D水平更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7、0.981,P>0.05),各亚型间25 (OH) D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96,P<0.05)。研究组铁元素、镁元素、钙元素、磷元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6、0....  相似文献   

17.
张继旺  袁永强  唐治贵 《海南医学》2014,(23):3489-349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ALT/AST)与胆碱脂酶(CHE)、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的关系,以评价各指标对HBV感染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5例HBV感染者血清ALT、AST、CHE、PA、ALB,根据ALT/AST水平分为ALT/AST正常组、ALT/AST轻度异常组、ALT/AST异常组,对各组之间CHE、ALB、PA进行差异比较,并对各组CHE、ALB、PA与AST/ALT之间做相关分析;根据CHE的水平分为CHE正常组、CHE轻度异常组、CHE异常组,对各组之间ALB、PA进行差异比较,并对各组ALB、PA与CHE之间做相关分析。结果以血清ALT/AST分组,血清CHE、ALB、PA结果ALT/AST正常组大于ALT/AST轻度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E:t=-3.536,P〈0.05;ALB:t=-4.343,P〈0.05;PA:t=-4.722,P〈0.01),血清PA结果ALT/AST轻度异常组大于ALT/AST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6,P〈0.05),而血清CHE、ALB结果ALT/AST轻度异常组与ALT/AST异常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HE:t=-1.111,P〉0.05,ALB:t=-0.494,P〉0.05),血清ALT/AST与CHE、ALB、PA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0.373、-0.380、-0.442),三组内异常率PA〉CHE〉ALB;以血清CHE分组,血清ALB、PA结果 CHE正常组大于CHE轻度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40,P〈0.05;t=4.822,P〈0.05),CHE轻度异常组大于CHE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02,P〈0.05;t=4.941,P〉0.05),CHE与ALB、PA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0.825、0.753),三组内异常率为PA〉ALB。结论血清肝功能指标与肝损伤指标密切相关;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血清生化指标是PA〉CHE〉ALB;对HBV感染者,血清PA可能有早期诊断肝功能损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自限性癫痫(self-limited epilepsy in children with spines in the central temporal region,SeLECTS)发作与血浆氨及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90例SeLECTS患儿为病例组,同期90例宿州地区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氨及血清25(OH)D水平差异,回顾分析SeLECTS临床特点与血浆氨及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儿的血浆氨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发病年龄、发作时间、发作频率的SeLECTS患儿,血浆氨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季节的SeLECTS患儿,血清25(OH)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时间与发病年龄、发病频率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浆氨浓度与发病年龄、发作时间、发作频率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5(OH)D含量与发作时间、发作频率、血浆氨浓度之间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LECTS患儿发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时间与血浆氨水平呈正相关;发病年龄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发作频率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SeLECTS发作与血浆氨及血清25(OH)D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血浆氨水平升高或25(OH)D水平降低皆会增加SeLECTS发作的风险。因此,通过检验患儿血浆氨及血清25(OH)D含量可为预防、病情评估及诊治SeLECTS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不同紫外线强度下维生素D 与区域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 年9 月—2016 年 9 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体检的106 例西宁、循化及玉树地区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 值分为骨量正常 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疏松组,根据维生素D 水平分为严重缺乏组、缺乏组、不足组及充足组,根据年龄划 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对各组患者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25(OH)D]、骨密度及相关实验室指标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年组男女性血清25(OH)D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年龄升高, 血清25(OH)D 水平呈下降趋势。不同BMD 组年龄、血压、体重、BMD 及25(OH)D 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不同血清25(OH)D 水平组P、TG、LDL、HDL 及晒太阳>20 min 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不同海拔的BMD、血清25(OH)D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MD 与25(OH)D 浓度呈负相关(r =-0.355,P <0.05)。结论 健康成人普遍处于维生素D 缺乏状态,不同海 拔骨密度及血清25(OH)D 水平有差异,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任家谋  张春梅  刘娜  冯胜  井沆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3,(11):1102-1106+1141
目的:了解贵州0~18岁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科学防治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0~18岁健康儿童,所选儿童肝肾功能均正常,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等分组的25-(OH)D水平和维生素D营养状况。结果:14 486例儿童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22.80±9.94)μg·L-1,79.21%的儿童25-(OH)D低于理想水平;不同性别组儿童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营养状况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童维生素D缺乏、严重缺乏患病率高于男童(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增长血清25-(OH)D浓度逐渐下降,3岁以上儿童25-(OH)D水平偏低,维生素D缺乏率增高;不同季节组儿童25-(OH)D水平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