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内镜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内镜医师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内镜下结直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手术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好处,目前已成为结直肠息肉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自2013年8月1日~2014年7月31日我院内镜室高频电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共185例,共摘除226例息肉,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 2021年 9 月至 2023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89 例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n=44)和研究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n=45).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消化道功能,手术前后以酶联免疫法检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疼痛程度,于术后统计两组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住院时间、出血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消化道功能恢复较快(P<0.05).术后,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疼痛感较轻(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125例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6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2周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标准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分化簇3+(Differentiation of cluster 3+,CD3+)和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反酸、便秘、嗳气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可增强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与结直肠癌相关的癌前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病和炎症性肠病,认识这些癌前病变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结直肠癌的危险性评估以及结直肠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新的WHO结直肠癌定义的明确阐述提出了许多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6.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国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1,31(2):150-154
很多结直肠癌都起源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镜检查是发现腺瘤性息肉的首选方法.结肠镜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腺瘤性息肉的治疗包括息肉切除、术后随访以及药物治疗.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安全有效,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但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间期和药物治疗方面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锯齿状息肉及其分子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途径、多步骤的过程。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可能是一种与传统腺瘤(管状、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癌癌前状态,而近年来受到关注。人们一直认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是结直肠非肿瘤性病变,但是近年在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支持增生性息肉可能是一条新的结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28例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EnVis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发病年龄28~74岁,中位年龄54岁。临床上多为无症状结肠镜下偶然发现的表面黏膜光滑的小息肉,息肉直径2~12 mm,平均4.5 mm。镜下见肿瘤均起源于黏膜肌层,境界清楚,由形态学温和的梭形细胞组成,胞核细长,呈雪茄状,常可见核旁空泡,其胞质呈明显的嗜酸性,部分病例可见玻璃样变。细胞密度较低,呈交叉束状排列,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SMA、Calponin、h-Caldesmon均阳性;desmin阳性率86%(24/28);EMA、S-100、SOX10、CD34、CD117、DOG1、ALK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远低于1%。18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6.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为少见的良性肿瘤,确诊需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应与结直肠的其它梭形细胞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异物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结直肠异物病例,总结病例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纳入结直肠异物病例14例,其中男性10例(71%),平均年龄49岁(21~80岁)。异物来源包括医源性5例,口源性3例,肛源性5例,不明原因1例;口源性异物和医源性异物分布于全结肠,而肛源性异物分布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异物相关并发症共6例,包括黏膜损伤、嵌入肠壁、肠梗阻和肝脓肿。尝试内镜下取出异物共12例,11例成功,1例失败;使用的器械包括异物钳和圈套器;异物取出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巨大异物嵌顿。结论结直肠异物的分布与其来源相关,其可能导致结肠黏膜损伤、肠梗阻或肠穿孔,并引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尝试于内镜下取出结直肠异物时,可选择异物钳或圈套器,异物取出后需警惕结肠穿孔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1,37(11)
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结直肠息肉在早期得到诊治。对内镜下切除的结直肠肿瘤的病理诊断包括病变性质诊断和程度诊断,准确判断是否存在黏膜下层的浸润以及浸润的深度十分重要。如果侵犯范围较广、淋巴或静脉血管侵犯明显,则需要进行后续手术切除,包括淋巴结清扫。近年提出肿瘤出芽和低分化肿瘤巢的新概念,且发现两者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该文现就恶性息肉病理诊断中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SSA/P和4例SSA/P伴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23例SSA/P中,男性109例,女性114例;年龄24~87岁,中位年龄58岁;好发... 相似文献
12.
张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0,42(2):202-204+207
目的:对比内镜下橡皮圈套扎与高频电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患者行内镜下橡皮圈套扎进行治疗。观察术中、术后的一般情况并计算手术成功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术前及术后1h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hormone,ATCH)、皮质醇(Cortisol,Cor)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同时术前及术后2d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2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者ATCH、Cor及N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相比高频电切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降低疼痛程度,降低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4)
据M cNevin M S[A m JSurg,2006,191(5):673]报道,在腹腔镜下行全结肠切除术及直肠-结肠联合切除术安全有效。由于技术上具有一定难度,且中转开放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腹腔镜方法用于全结肠切除术(TAC)及直肠-结肠联合切除术(TPC)尚有争议。对此,美国专家M cNevin M S与同事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8,给予胃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n=50,给予内镜下辅助胃癌黏膜剥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胃肠通气和胃排空的时间、止痛药使用的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胃癌黏膜剥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好,恢复度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结直肠息肉腺瘤的分类及其诊断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来茂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5)
结直肠息肉和腺瘤种类繁多,其中一些病变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对这些病变性质的认识和正确处理对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深入,对某些病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病变进行归类整理以利于病理医师进行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及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780例,其中男492例(63.1%)、女288例(36.9%),年龄9~93(56.86±12.65)岁。根据息肉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腺瘤组54...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息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特别是边界模糊导致难以准确定位,小尺寸息肉容易漏检,使得息肉分割存在较大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融合Transformer和卷积的息肉分割算法。首先使用Transformer提取图像全局特征,保证网络全局建模的能力,提高息肉主体区域和模糊边界的定位能力。然后,引入卷积加强网络对息肉细节的处理能力,细化边界分割效果,提高小尺寸息肉捕获能力。最后,将Transformer和卷积提取的特征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特征互补。将该算法在CVC-ClinicDB和Kvasir-SEG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其相似性系数分别为95.4%和93.2%,平均交并比分别为91.3%和88.6%。进一步在CVC-ColonDB、CVC-T和ETIS数据集上测试泛化能力,其相似性系数分别为81.3%、90.9%和80.1%。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息肉分割的准确度上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结肠镜检查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诊疗,但仅靠人工判读结肠息肉漏检率较高,有研究统计可达25%.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有助于提高息肉检测率,但目前深度学习的主流分割网络U-Net存在着两个局限:一是编解码的输出特征图之间存在着语义鸿沟;二是U-Net的双层卷积单元无法学习多尺度信息;割裂地看待容易使模型陷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大直径(大于3 cm)食管上皮下肿瘤(SETs)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8例肿瘤直径超过3 cm的食管SETs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STER治疗,观察瘤体完全切除率,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有无肿瘤残留与复发等。结果 28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4~272 min,平均66 min,瘤体直径为3~7 cm,平均4.3 cm,术后病理均提示平滑肌瘤。4例术中或术后发现局限性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28例术后随访12~65个月,平均37个月,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STER治疗大直径(大于3 cm)食管SETs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费用低廉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