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头颈部CTA在缺血性脑卒中(IS)颈动脉狭窄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IS患者,以DSA检查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30例和重度组25例,采用CDFI联合头颈部CTA对3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各组斑块长度、斑块厚度以及斑块数量,并对斑块总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总动脉指数(CCA)、颈内动脉指数(ICA)、椎动脉指数(VA)进行比较。结果 经DSA检查显示共有102条狭窄血管,超声检查检出81条狭窄血管,CTA检出狭窄血管90条,超声检查联合CTA检出98条狭窄血管,中度组与重度组斑块总面积、IMT、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斑块数量、CCA、ICA、VA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均高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CDFI与头颈部CT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CDFI联合头颈部CTA对检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CTA与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CTA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并在1周之内行DSA检查,将检查结果与CTA进行对照。结果:共检测了56例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本组CTA检测出血管壁软斑块32处,软斑块合并钙化斑块24处,单纯钙化斑块46处;血管轻度狭窄124处,中度狭窄86处,重度狭窄43处,血管闭塞9条。结论: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的斑块、狭窄及畸形有重要诊断价值,可作为头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经头部CT或MRI及临床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超声(CVUS)检查,以CTA为对照,评价颈部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和CVUS发现颈动脉狭窄及闭塞分别为20例、17例,椎动脉狭窄或发育异常分别为29例、15例。结论对于颈动脉狭窄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超和CT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动脉病变的评价不足,联合使用CVUS和CTA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造影成像(CTA)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多发性动脉炎患者68例,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血管造影成像的图像特征,对两种检查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68例患者中,最终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共多发性大动脉炎35例,其中超声共检出3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漏诊2例,CTA成像共检出多发性大动脉炎共34例,漏诊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A均能清晰显示受累动脉累及范围,狭窄及闭塞程度.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64层螺旋强化CT血管成像均是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两者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更能提高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颈动脉、椎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临床怀疑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后,用薄层横断面放大图像(MTI)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法,进行管腔及管壁斑块的形态学显示,并用高级血管分析软件测量狭窄段径线、狭窄段长度等作定量分析。结果:38例共计76支颈动脉、76支椎动脉CTA图像中,正常颈动脉血管40支,狭窄血管36支,其中1支颈总动脉中度狭窄者合并有动脉瘤;76支椎动脉中,6支椎动脉狭窄,受压于邻近椎体骨质;38例中有9例行颈动脉DSA检查,18例做了颈动脉多普勒超声(TCD),7例DSA和16例TCD对照结果一致,2例CTA轻度狭窄者TCD显示正常,11例颈动脉斑块均为混合密度斑块。结论:16层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图像质量满意,重建图像质量高,能较准确显示管腔狭窄及管壁斑块形态学改变,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具有很好的临床筛查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联系。 材料与方法 对15例30支颈动脉行多普勒超声(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头部CT&MRI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4例与DSA对照,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结果 15例30支颈动脉轻度狭窄(<30%)8支,中度狭窄(30%~69%)6支,重度狭窄(70%~99%)8支(均为一侧),闭塞2支,未见狭窄6支。8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狭窄侧腔隙性脑梗死5例,狭窄对侧皮层梗死1例,双侧脑梗死1例,未见异常1例。颈动脉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脑梗死2例。CTA显示硬化斑块3例。 结论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US、MRA、CT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病灶最大面积的相关性,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防及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5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梗死灶最大层面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n=21),中小面积脑梗死组(n=40),腔隙性脑梗死组(n=89),回顾性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缺血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数量、管腔狭窄程度。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组及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斑块的数目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组及腔隙性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面积具有明确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查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颈动脉成像(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颈动脉支配区脑梗死的住院患者行16排螺旋CT颈动脉成像检查,采用VR、MIP、SSD和VE技术重建三维颈动脉图像。结果:正常4例,异常30例,共观察颈动脉68支,其中正常血管25支,狭窄血管43支。16排螺旋CT颈部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决大部分的颈部血管狭窄能迅速,准确的诊断。结论:螺旋CT、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狭窄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怀疑颈动脉狭窄的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颈部放疗后与未行放疗鼻咽癌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对比以评价放疗对颈动脉的影响。方法对37例因鼻咽癌接受放疗后亦生存达5年以上的患者与32例新诊断为鼻咽癌而未行放疗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斑块形成情况等。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在放疗组患者中有66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31支伴有斑块形成,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增高,而未放疗组中颈动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颈部放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常见颈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准确判断鼻咽癌颈部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位置,早期评估放疗后患者颈部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DS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轻度为8例、中度为3例、重度为2例、完全闭塞为2例;而DSA检测结果显示轻度为7例、中度为4例、重度为2例、完全闭塞为2例,二者一致性好(Kappa值=0.7518,标准误差=0.0566, P <0.001)。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要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颈动脉硬化病变检出的首要检测手段,其诊断效率高,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时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闭塞及R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6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颅外段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程度及RI。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50%狭窄的发生率及闭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中双侧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的狭窄部位以颈内动脉最多见,但2组间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双侧颈动脉尤其是颈内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更易导致脑梗死;颅外段动脉RI测量无助于脑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青海福利慈善医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梗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纳入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各段动脉的峰值流速(PSV)、舒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梗死组和对照组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8%和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主要为软斑和混合斑,对照组主要以硬斑多见。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共33例,其中,轻度狭窄20例、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3例;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共10例,其中,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1例。梗死组左侧、右侧的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的血流参数PSV、EDV、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直接显示其血管内膜厚度、粥样斑块的类型、管腔狭窄程度等,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已证实,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作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由于颈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栓子脱落或颅内动脉栓塞或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致的低灌注引起。本研究对72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进行了超声多普勒检测,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数量、部位、狭窄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DSCTA)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2组(均3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64排CT颈部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组实施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2组患者斑块性质与斑块成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斑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超声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期来院检查的8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研究,两组受检人员均使用血管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狭窄情况、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80例脑梗塞患者出现颈动脉血管狭窄机率为96.25%,对照组80例脑梗塞患者出现颈动脉血管狭窄机率为5%.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血管狭窄的斑块发生率、颈总动脉膜厚度、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同型半胱氨酸、TG、TCHO、LDL-G、HDL指标与健康体检的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狭窄病变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密切联系,使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及时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可确诊患者是否存在狭窄病变现象,在临床运用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同时放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也越来越受到医生及患者的关注。放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检查手段为彩色超声多普勒及颈动脉听诊,经皮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笔者主要针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引起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价彩色超声多普勒(CDUS)联合 CT 血管成像(CT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在颈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39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TA检查,23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E-MRA。选取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18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TA 检查,12例行颈部血管超声和颈部 CE-MRA。评价2组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的情况。比较 CDUS 与 CTA/CE-MRA 对椎动脉形态学检测的差异。结果①在形态学方面:颈性眩晕组中椎动脉狭窄率(46.77%)及变异率(29.03%)均高于对照组椎动脉狭窄率(23.33%)及变异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颈性眩晕组椎动脉迂曲发生率(11.29%)与对照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在血流动力学方面:CDUS 显示颈性眩晕组血流下降发生率(66.13%)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性眩晕组椎动脉狭窄(86.21%)及变异者(72.22%)血流速度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椎动脉迂曲(28.57%)及椎动脉正常者(12.50%)。结论应用 CDUS 联合 CTA/CE-MRA,可从责任血管形态学、血流动力学方面综合评价颈性眩晕的病因,对颈性眩晕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颈脑一体化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以DSA为“金标准”,分析患者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100例存在颅内、外血管病变的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出异常血管共计291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颅内异常血管共计246条;颈脑一体化血管超声检出异常血管共计673条;DSA检出颈部血管异常共计410条,检出颅内异常血管共计315条,异常血管共计725条。在血管狭窄检出率及对缺血性脑血管检测准确性方面,颈脑一体化血管超声检查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外血管病变诊断中颈脑一体化血管超声检查有利于缺血性脑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其诊断准确率仅次于DSA,但无法完全替代DSA,临床医师在诊断时需综合临床症状合理选用诊断方式,避免漏诊、误诊,及时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CTA联合评价颈内动脉狭窄与脑梗塞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发作后6 h内行CT灌注成像和CTA检查.通过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灌注图像评估脑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 梗死侧颈动脉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梗死侧(P=0.001),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之间明显相关(P<0.05).结论 联合CT灌注与CTA能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T angiography,CTA)是继核磁共振和多普勒超声后又一种诊断血管性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已得到肯定。虽然多层螺旋CT对颈动脉疾病的诊断更为快捷、准确,但目前国内多层螺旋CT并未普及,因此本文就单层螺旋CT用于颈动脉血管成像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为准备开展多层螺旋CTA作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