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的不良事件报告挖掘泊马度胺相关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中泊马度胺2013年2月8日—2024年3月20日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可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法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 最终纳入14 618份有效泊马度胺不良事件报告,得到152个不良事件信号,共累及17个器官系统分类(SOC)。其中男性构成比(50.43%)高于女性(45.03%);年龄主要分布在60岁以上(56.37%)的人群;累及的SOC主要包括各类检查,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报告数量较多的不良事件信号包括感染性肺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周围神经病等。泊马度胺说明书中未记载的新的可疑不良反应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加、牙病、心房破裂、克隆性造血、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脑深部核团高敏等。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到的泊马度胺相关不良反应,与药品说明书中提到的基本一致,同时也存在部分新发现的可疑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时应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挖掘真实世界中与普瑞巴林关联的药物不良事件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普瑞巴林2015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的数据,运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得到药物不良事件信号288个,其中发生频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不良事件是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精神疾病类,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种肌肉骨骼,以及结缔组织疾病;挖掘到9个未收录于说明书中的新发现可疑不良反应,尿尿素增高、颏麻木综合征、幻肢综合征、身高降低等。结论 普瑞巴林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应与说明书保持一致性,对于临床上部分新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在用药时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伊匹木单抗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伊匹木单抗2011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ADE报告数据并进行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信号挖掘。结果 共得到ADE信号285个,累及胃肠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等21个系统器官分类(SOC),挖掘到34个说明书未记录的可疑ADE。结论 伊匹木单抗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ADE和严重ADE与说明书基本一致,并发现部分新的可疑ADE,与纳武利尤单抗联用有可能导致ADE风险增加,临床用药宜密切关注,做好患者用药前风险评估,用药后及时监测,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特立帕肽相关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特立帕肽2015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ADE发生情况。结果 共得到ADE信号299个,累及23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合计报告37 332份,其中女性(76.44%)占比明显高于男性(7.06%),年龄主要分布在50岁以上的人群。累及的SOC主要包括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各类检查、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报告数较多的ADE信号包括关节痛、肢体疼痛、头晕、注射部位青肿、肌痉挛等。挖掘到42个说明书未记录的新发现可疑不良反应,包括骨钙素升高、维生素D异常、肢体肿物、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乳房钙化等。结论 特立帕肽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有一致性,但存在部分新发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重点关注此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挖掘并分析布罗索尤单抗相关不良事件(ADE)的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FAERS中的2004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关于布罗索尤单抗的ADE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神经网络传播法进行信号挖掘,对报告频数排名前20位、信号强度排名前20位以及各系统器官分类的AD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布罗索尤单抗相关的ADE报告数4 852份,其中严重ADE报告有996份(占比20.53%)。挖掘到相关信号110个,以肌肉骨骼痛、不宁腿综合征、注射部位反应等较为常见,共涉及8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神经系统疾病和各类检查等。本研究发现说明书中未提示的不良反应/事件共28个,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畸形、骨折为主,并发现1个较罕见警戒信号为不安手综合症。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布罗索尤单抗时,除该药说明书中已收录的不良反应外,还需密切关注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风险信号(如不安手综合征)以及患者原有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对厄达替尼得相关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厄达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挖掘FAERS数据库2019年第2季度—2022年第2季度的厄达替尼的药品不良事件数据,并采用报告比值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挖掘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以厄达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时间报告593例。其中男性所占比例(50.08%)高于女性所占比例(35.08%)。年龄多集中在46~80岁。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77.07%)。将无效信号排除后,共得到药品不良事件信号71个,依据MedDRA对该71个信号的首选术语(PT)进行分类,共涉及到16个系统器官分类(SOC),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胃肠紊乱疾病、社会环境及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结论 厄达替尼常见的药品不良事件与说明书记载的无较大差异,具有一致性,但涉及到的SOC分类与说明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和螺内酯的不良反应(ADR)信号,对比和分析两者ADR的相关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FAERS数据库,利用Open Vigil FDA分析工具提取2004年1月1日—2022年11月4日上报的目标药物依普利酮与螺内酯相关的不良事件情况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进行数据挖掘,按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1版中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对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和螺内酯相关的ADR报告112 518份,其中依普利酮ADR报告8 516份,风险信号50个,信号累及12个系统/器官;螺内酯ADR报告104 002份,风险信号60个,信号累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36个为重叠信号。依普利酮说明书未提及的有13个风险信号,主要涉及呼吸、胃肠等系统器官分类;螺内酯说明书未提及的有19个风险信号,主要涉及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等系统器官分类。结论 临床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时,除重点关注说明书提及的ADR,还需对未提及的风险信号和原有疾病进展情况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瑞波西利不良事件(ADE)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访问FAERS数据库,检索2017年3月13日—2023年3月31日瑞波西利的ADE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联合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信号挖掘,分析ADE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获得371个ADE信号,涉及23个系统器官类别(SOC),收集报告30 999份。主要上报国家是美国;涉及的SOC主要包括各类检查、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良性与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呼吸系统与胸及纵膈疾病等。最常报告的ADE信号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脱发、食欲减退、便秘等。说明书未收录的ADE如大红细胞症、丹毒、日光性雀斑样痣、免疫功能降低等26个可疑信号需给予关注。结论 瑞波西利在真实世界中常见的ADE与说明书一致,但也存在一些新的疑似ADE,临床用药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贝林妥欧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FAERS中贝林妥欧单抗2014年9月—2023年12月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共得到不良事件信号250个,累及19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合计报告5013例。累及的SOC主要包括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免疫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及各类检查等;报告数较多的不良事件信号包括发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治疗无反应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挖掘到18个说明书未记录的新发现可疑不良反应。结论 贝林妥欧单抗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有一致性,但存在部分新发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应重点关注此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分析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B-D)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的风险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FAERS数据库提取AmB-D和L-AmB 2004年第1季度—2023年第4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并导入SAS 9.4软件中进行数据清理与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综合标准(MHRA)及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 分别检索到AmB-D与L-AmB的药品不良事件报告1 308、4 304份。AmB-D与L-AmB发生频次最多的不良反应均为低钾血症和急性肾损伤。AmB-D与L-AmB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不良事件报告比例接近,提示临床可能低估了脂质体的肾毒性。并挖掘到AmB-D较强的可疑不良事件信号为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白质病变;L-AmB的可疑信号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β2微球蛋白升高、脾损害和血管内溶血,说明书中未注明,应予以重视。结论 AmB-D与L-AmB可疑不良事件信号的挖掘,大多数与说明书记录的一致,但仍发现新的信号,需积极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曲拉西利的不良事件报告,挖掘新的严重的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获取FAERS中2004年第1季度—2023年第4季度曲拉西利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采取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比(PRR)、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与多项式伽马泊松分布缩减法(MGPS)联用对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获得与曲拉西利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457例次,在已知性别、年龄或地区的不良事件报告中,男女比例相近,45~65岁不良事件报告数占比最大。曲拉西利的不良事件报告涉及19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包括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精神类疾病等,阳性信号主要包括超说明书使用、骨髓抑制呼吸困难、体力状态下降等。结论 曲拉西利不良事件信号有效与说明书基本一致,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潜在曲拉西利信号,如焦虑、心境抑郁、神经紧张不安等,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分析阿基仑赛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挖掘FAERS数据库2018年1月—2023年9月阿基仑赛的不良事件数据,并使用报告比值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法(PRR)法对其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风险信号监测。结果 共收集到以阿基仑赛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2 352例,共挖掘出331个首选术语(PT)。通过整理重复PT,阈值筛选最终生成182个PT,相关报告数共3 686份。对182个信号的PT进行分类,共涉及到19个SOC,按照PT报告数排名,前5名的依次是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社会环境、各类检查及血管与淋巴管疾病,阿基仑赛发生最频繁的不良事件主要为神经毒性、热病及疾病进展等;按照信号强度排名,前5名的依次是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各类检查、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与抗原受体T细胞(CAR-T)相关性脑病综合征与神经毒性关联性强,与说明书基本一致,验证了本研究的可靠性。结论 阿基仑赛常见不良事件信号与说明书记载的无较大差异,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挖掘和评价真实世界中使用地诺孕素发生药物不良事件的相关情况。方法 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使用地诺孕素的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描述性分析、比例报告比(PRR)和报告比值比(ROR)对地诺孕素进行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分析。结果 地诺孕素上报的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个案报告69例,为次要怀疑的报告180例。首要怀疑药物报告从2010年开始,地诺孕素不良事件报告数逐年升高,主要来自德国(14例)和意大利(13例),女性占97.1%,年龄主要分布在18~42岁(46.4%),给药剂量主要为1片/次,1次/d。信号检测结果显示,地诺孕素不良事件(首要怀疑、次要怀疑、合并用药及相互作用)筛选出87个阳性信号,累及系统器官共20个。首要怀疑的不良事件信号检测结果有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视觉损害。地诺孕素相关的不良事件也包括多个与静脉血栓相关的阳性信号,此外还有蒂尔病、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牙髓炎等较强信号;“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这3个系统器官分类未在说明书中引起充分重视,其中“血管及淋巴管类疾病”未在说...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分析近几年来我省药品不良事件聚集性信号情况,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预警平台生成的事发地为我省的聚集性信号,对筛选出的关注信号,分别从药品及不良事件表现、药品抽检、临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例关注信号涉及29种药品,其中有6种中药注射剂。对30个信号涉及的药品进行了抽样检验,收到25份检验报告,4份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35个信号收到调查报告,涉及299例病例,临床用药不符合说明书规定的有78例次。结论:应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以保障中药注射剂疗效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临床用药中应对不合理用药行为及时干预,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蒋啸  宋伟  郭咸希  谭娟  汤柳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11):2855-2860
目的 挖掘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为该类药物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使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左旋米那普仑从FAERS建库或在美国上市至2023年6月30日的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联合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进行数据挖掘,并分别按照发生频次和信号强度进行排序。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不良事件报告9 376份,风险信号1 419个,其中文拉法辛(4 564份,791个)、度洛西汀(4 411份,585个)、左旋米那普仑(401份,43个)。按发生频次排序,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发生频次较多的停药综合征、恶心、头晕以及左旋米那普仑发生频次较多的血压升高、多汗等均可见于其药品说明书;从信号强度来看,文拉法辛对子代的影响、度洛西汀与文拉法辛共有的低钠血症以及左旋米那普仑的肾功能损害都是相关性较强并且罕见的不良事件。结论 临床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应关注患者的电解质水平、肾功能、精神异常以及妊娠周期和状态,若发生相关不良事件,应及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挖掘特立帕肽、阿巴洛肽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及合理选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特立帕肽2004年第1季度-2021年第3季度、阿巴洛肽自2017年上市至2021年第3季度的ADE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 ratio,PRR)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两药相关ADE报告并统计报告人群的性别、年龄、严重ADE等基本信息。结果 排除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类手术及医疗操作,以及产品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与药物无关的信号后,得到特立帕肽相关的ADE报告有88 474例,有效信号为600个,信号涉及22个系统器官;阿巴洛肽相关的ADE报告有12 286例,有效信号为137个,累及系统器官17个。按发生频次排序,2种药物发生最多的ADE分别是头晕(4 896例)和头痛(1 485例);按信号强度排序,特立帕肽报告的尿氨基端肽升高(ROR:135.867)和阿巴洛肽报告的血清I型原胶原蛋白氨基端前肽降低(ROR:881.625)居于首位,说明书中均未提及。两药ADE信号均集中于各类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结论 特立帕肽与阿巴洛肽上市以来的应用总体较为安全,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大多较为轻微,但治疗期间仍需特别注意罕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定期检测血钙、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提防骨骼系统AD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中丁苯那嗪和氘丁苯那嗪不良事件的数据,分析2个药物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丁苯那嗪与氘丁苯那嗪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提取报告数排名前50位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挖掘不良反应风险信号。结果 共得到丁苯那嗪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1 468例,氘丁苯那嗪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3 097例,对报告数排名前50位不良事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分析,分别检测出丁苯那嗪39个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氘丁苯那嗪35个不良反应信号。按照不良事件报告数进行排名,丁苯那嗪前5位的不良事件依次为超说明书使用、死亡、药物无效、抑郁、治疗不服从;氘丁苯那嗪前5位的不良事件依次为药物无效、运动障碍、抑郁、嗜睡、失眠。结论 氘丁苯那嗪通过结构改造,优化了药动学参数,减少了给药剂量和频次,从而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检测到的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与原型药物相比有所减少,但需注意其自杀风险,提示临床予以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王晶  于立丽  李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12):2221-2226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库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调取并筛选2017年接收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将患者性别、年龄、怀疑药品名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名称、过程描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8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23.18%。60岁以上患者占48.60%。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15例(32.12%)和80例(22.35%)。静脉滴注为主要的给药方式(294例,82.12%)。在累及器官、系统中,全身性损害发生频次最高(195频次,28.97%),其次为呼吸系统损害。结论 本次分析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有关。医疗机构、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应加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