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患者采用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脊柱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经CT或X光进行扫描,分别初诊断为胸椎骨折、颈椎骨折及腰椎骨折,对初诊断患者行MRI诊断,对患者脊柱损伤情况及周围组织受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MRI检查后发现单个椎体骨折的患者共有54例,出现两个部位骨折的患者有16例,出现三个及以上部位骨折的患者有10例.脊髓损伤程度:陈旧性脊柱骨折患者11例,脊椎挫伤患者60例,脊髓水肿患者4例,脊髓横断患者5例.结论:采用MRI观察外伤性脊椎损伤可清楚看到脊柱及脊髓受损情况,从而为制定完善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脊柱急诊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48例脊柱外伤CT扫描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X线表现、CT横轴位图像及三维后处理图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48例患者中,颈椎骨折66 例,胸椎骨折54例,腰椎骨折118例,骶椎骨折1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85例,椎体爆裂性骨折4例,椎体骨折71例,附件骨折60例,椎体附件同时存在骨折28例.合并椎体滑脱者28例,伴脊髓损伤者5例.CT 三维MPR重建图像显示清晰,表面重建可显示大多数病变,174例X线平片未显示、部分显示或可疑.结论 多排螺旋CT检查显示脊柱骨折、软组织情况及椎管内情况均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对脊柱外伤特别是结构复杂部位的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90例脊柱外伤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经CT平扫检查和X线检查,腰椎骨折、胸椎骨折及单纯颈椎骨折分别为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脊柱MRI检查,对其全脊柱周围组织损伤及骨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过全脊柱MRI检查发现,3个以上及3个部位骨折14例,2个部位骨折24例,单个椎体骨折52例。脊髓损伤程度为:椎体脂肪浸润2例,椎体血管1例,ChiariI型畸形3例,合并陈旧性脊柱骨折1例,脊髓横断9例,脊髓挫70例,脊髓水肿11例。讨论:本次试验结果表面结果表明,全脊柱MRI检查能够对患者脊髓损伤和全脊柱骨损伤状况作出全面的反应,从而为制定较为有效完善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MRI在急性脊柱外伤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78例急性脊柱外伤患者,对可疑损伤部位进行CT扫描.在伤后8小时采取T1WI、T2WI横断面,T2WI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矢状面对患者脊柱进行常规MRI扫描,回顾性分析MRI对脊柱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 78例患者CT扫描后,结果显示,颈椎椎体骨折且椎管狭窄者有20例患者,腰椎椎体骨折且伴有附件骨折者具有48例患者,胸椎骨折的患者具有6例,骶椎椎体骨折的患者具有4例;78例脊柱骨折中具有88个椎体骨折;脊髓损伤MRI检出率(25/78)32.05%,CT(12/78)15.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韧带损伤MRI检出率(50/78)64.10%,CT(6/78)7.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创伤性脊髓损伤采取MRI检查,效果较好,可以清晰显示脊柱形态、骨折及位置同脊髓的关系等病理改变情况,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MRI在急性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3例脊柱外伤患者可疑损伤部位采用CT平扫,所有患者于伤后8 h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横断面,T2WI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矢状面行脊柱常规MRI扫描检查。就MRI对脊柱、脊髓损伤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73例脊柱外伤患者中,经CT扫描颈椎椎体有骨折块移位及椎管狭窄18例,胸椎椎体7例,腰椎椎体及附件46例,骶椎2例。脊椎骨折73例中有83个椎体骨折。脊髓损伤MRI检查的检出率为32.88%(24/73)明显高于CT检出率13.70%(1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5,P〈0.05)。韧带损伤MRI的检出率63.01%(46/73)明显高于CT检出率5.48%(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55,P〈0.05)。结论:MRI为非创伤性的脊髓损伤检查方法,准确有效,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在脊柱脊髓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7月份至2015年7月份诊治的脊柱外伤患者中选取7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R和CT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比较这两种诊断方法在脊柱曲度改变、脊髓损伤、挤压神经、韧带损伤、椎管容积改变等脊柱损伤的检出率。结果经CT检查,72例脊柱外伤患者中有45例腰椎椎体及附件骨质骨折,5例颈椎椎体有骨折块移位,17例胸椎椎体骨折,5例骶椎骨折。经全脊柱MRI扫描发现在72例脊柱骨折患者中发现椎体骨折、隐匿性骨折及骨挫伤86处。两种检查方法对脊柱曲度改变、椎管容积改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P大于0.05);对脊髓损伤、挤压神经以及韧带损伤的检出率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在脊柱脊髓损伤诊断中具有准确、有效和对患者无创伤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MRI对脊柱损伤全面性评估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脊柱损伤全面性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50例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脊柱外伤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0例患者中,颈椎骨折15例,颈、胸椎复合骨折6例,胸椎骨折11例,腰椎骨折15例,胸、腰椎复合骨折3例.平片发现椎体和附件骨折54个.CT发现椎体骨折59个,附件骨折6例,18例可见椎体明显错位和椎管狭窄.MRI发现椎体骨折61个,椎体和附件挫裂伤103个;脊髓损伤20例,2例合并脊髓断裂;硬膜外血肿5例,外伤性椎间盘突出11例.颈椎损伤病例中,合并椎动脉损伤7例,3例表现为椎动脉痉挛变细,4例椎动脉闭塞.结论 MRI能全面评价脊柱的损伤,包括轻微的损伤和其他的继发性损伤,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脊柱创伤的磁共振成像(me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提高对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盲法阅片,分析38例脊柱损伤患者开放式MRI资料。结果:颈椎骨折6例,胸椎骨折13例,腰椎骨折21例(2例合并胸椎骨折)。合并椎间盘碎裂或单纯椎间盘突出19例;脊椎滑脱10例;脊髓损伤18例。MRI表现信号多样。结论:MRI可以对脊柱损伤形态及脊髓、间盘等软组织损伤作出准确的评价,并可明确颈椎外伤后稳定性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赵春梅 《中原医刊》2006,33(13):78-79
目的评价CT扫描和X线平片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CT扫描和X线平片诊断为脊柱骨折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0例中椎体骨折共76例,38例X线侧位片椎体后缘连线(PVBL线)光滑,22例有不同程度的异常。CT扫描诊断稳定性骨折29例,不稳定骨折31例,三柱骨折中椎管无狭窄5例,狭窄者11例。结论脊柱外伤性骨折影像诊断应注重CT扫描和X线平片的互补作用。X线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有利于多个椎体连续或跳跃性同时骨折的检出,发现有椎体骨折均应做CT检查,以判断骨折的稳定性与并发症情况,有利于临床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上颈椎损伤的影像表现,评价影像学在急性上颈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2例上颈椎外伤的X线、CT资料,其中16例行MRI检查.结果:寰椎骨折10例,齿状突骨折17例,枢椎椎体骨折6例,枢椎椎弓骨折8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结论:X光、CT与MRI结合能快速、安全地对上颈椎骨折、脱位、做出准确诊断,CT是上颈椎损伤最好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CT扫描价值。方法:根据脊柱外伤机制、脊柱三柱解剖结构和椎管狭窄程度,分析35例同时作CT和X线检查的脊柱骨折病例。结果:CT能清楚显示脊柱骨折、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或损伤程度。结论:CT扫描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分类、判断脊柱失稳、评价脊髓损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外伤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对9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与MRI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CT对于椎体、椎弓骨折线以及骨折片的移位显示效果优于MRI.MRI对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检出率分别为35.56%、6.67%,均明显高于CT(x2=4.434,7.850,P<0.05).结论 CT与MRI在脊柱外伤诊断中各有利弊,将这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有效减少脊柱外伤诊断的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与MRI在脊柱外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00例脊柱外伤患者,分别接受CT及MRI检查,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 骨折椎体损伤,CT共检测出111例,而经过MRI检查后,113个椎体的骨信号出现异常;脊髓损伤,经过CT影像检查后,椎体碎骨片有38块,经MRI检查后,椎体碎骨片有50块;MRI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软组织损伤、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等疾病方面,检出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T联合MRI进行诊断,互相弥补不足,发挥联合优势,对患者的及时治疗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T和MRI检查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脊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在脊椎骨折、骨折椎体、椎体碎骨片、骨折线和脊椎周围软组织损伤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在软组织损伤、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韧带损伤的检出率均明显大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检查在脊椎骨折、骨折椎体、椎体碎骨片和骨折线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在脊柱损伤诊断中各有利弊,建议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照X线平片与CT在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最优的检查办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脊柱损伤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均给予X线平片与CT检查,对照两种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x线检查显示109例(89.34%)患者有椎体骨折,CT扫描检查发现122例存在椎体骨折,其中34例显示多椎体骨折,88例椎管狭窄。损伤的部位分剐有:胸椎65例,腰椎31例,颈椎8例,胸腰椎损伤18例。结论:两者均是诊断脊柱损伤的重要方法,而CT扫描在诊断鉴别脊柱损伤范围和程度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6.
陈学飞  袁志雄  杜洁 《中外医疗》2009,28(22):161-161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恶性淋巴瘤X线平片,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6例脊柱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均有X线平片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CT检查,其中3例有增强扫描。结果6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颈椎1例,胸椎3例,腰椎2例,共有15个椎体受累、附件受累3例,软组织肿块4例,椎管内、硬膜外肿块3例,病理性骨折2例。结论利用CR,CT和MRI检查,清晰准确全方位显示骨肿瘤征象,将会提高脊柱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CT与MRI(磁共振成像)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方法 将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49例脊柱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CT与MRI两种诊断方法对所有病患进行诊断,并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椎体骨折检出率与椎弓骨折检出率,以及碎骨片移位率、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等的诊断效果.结果 通过CT与MRI诊断检查后表明,CT诊断在检查特殊部位骨折与单纯无变形椎体裂纹骨折上,对显示椎体、椎弓骨折和骨折片的移位优于MRI诊断;而MRI诊断则在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韧带损伤、椎体挫伤等方面比CT诊断更加敏感与清楚;此外,采用MRI诊断的脊髓与韧带损伤检出率皆明显高于CT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脊柱外伤的诊断,采用CT诊断与MRI诊断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总的来说MRI诊断能更加准确对脊柱外伤的空间定位,并且也能很好地显示硬膜外出血、外伤性椎间盘脱出、韧带撕裂等,属于外伤性脊髓病变最为可取的一类检查方法;当然,两种方法若能合理结合,却能互相弥补彼此的不足,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的X线片表现,以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为对照,比较两者异同,提高X线片对诊断腰椎骨折的认识和能力。方法收集32例外伤后先作腰椎X线片检查,而后在2周内又行MRI的腰椎骨折病例,对照MRI所见,分析其骨折的X线片表现和特点以及X线片诊断腰椎骨折的优点及不足之处。结果 32例腰椎骨折中,X线片诊断屈曲压缩型27例,爆裂型骨折5例;主要表现为椎体一侧高度减低或椎体变扁以及骨折线,骨折线表现为骨皮质中断、双边征或椎体致密带;有5例X线片诊断屈曲压缩型骨折经磁共振检查后,重新诊断为爆裂型骨折,有4例X线片诊断骨折但经磁共振扫描后诊断为陈旧骨折。结论根据椎体形态改变及骨折线等X线片能较好地诊断腰椎骨折,但在骨折的分型、新旧识别以及骨折对脊髓损伤的评估上X线片有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杨海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82-4284
目的分析脊柱爆裂性骨折螺旋CT和X线的影像表现,评价其在诊断爆裂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征象及临床资料,其中颈椎15例,胸椎55例,腰椎60例。结果 X线、CT均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骨片向椎体周围膨出。结论脊柱X线平片是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基础,但有其明显局限性,对单纯压缩性骨折或未见骨折而只有神经症状者需行CT检查。螺旋CT可以明确骨折的类型,还可以观察椎管形态及其狭窄程度,但CT检查对脊柱序列的整体观察不如X线检查,对椎体水平走行移位的骨折线可能出现遗漏。两者结合才能提高对椎体损伤的正确诊断率,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脊柱外伤的CT和MRI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涌  曾阳东  邱维加  胡军祖 《广西医学》2009,31(8):1074-1076
目的探讨CT、MRI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脊柱外伤的CT、MRI资料,对比分析CT、MR/对损伤脊柱的椎体骨折检出率、椎弓骨折检出率,以及对碎骨片移位率、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椎旁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CT对显示榷体、椎弓骨折线和骨折片的移位优于MRI;MR/对显示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韧带损伤、椎体挫伤、软组织损伤比CT更敏感、更清楚,显示损伤范围比CT更大、更明确。结论CT、MR对显示脊柱外伤各有优缺点,所有脊柱外伤应首选MR检查,对爆裂骨折,两种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