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1,(9):57+59-57,59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并颈髓过伸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33例颈椎管狭窄并颈髓过伸伤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指导功能锻炼及防治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6-3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 O A评分法评分,术前0-14分,平均7.38分;术后1个月J O A评分为7-17分,平均12分,改善率为75.5%,优良率为81.3%。结论加强颈椎管狭窄并颈髓过伸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形成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观察近期疗效。结果: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中,退变性椎管狭窄11例(42.3%),单一节段颈椎间盘突出7例(26.9%)。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4.3个月,3例轻度脊髓损伤患者保守治疗完全恢复,手术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1月平均为11.5分,最后随访平均为13.5分,术后改善率为72.7%。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路手术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合理选择术式,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椎颈髓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椎颈髓损伤患者术前按2000年修订的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评定,其中A级12例,B级8例,C级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所的患者均很好地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减压彻底。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经随访未见钛板、螺钉断裂及松动。植骨3~6个月后全部融合。术后脊髓ASIA神经功能评分:B级6例,C级3例,D级14例,E级3例;JOA评分提高到7~13.5分(平均11分),恢复率为60%~82%,平均74%。优良率为100%。结论颈椎颈髓损伤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伤后应尽早手术治疗。病理变化程度及手术技巧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曾叶玲  黄式环  徐丹 《吉林医学》2011,(32):6919-6920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方法:42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围术期给予严密的呼吸道护理。结果:术后无一例因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随诊1~8个月,肺部X光片检查无异常。结论: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髓损伤患者70例依据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Frankel脊髓分级等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rankel脊髓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采取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是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常用的治疗手段,由于颈椎手术危险性很高,因此,在围手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周密的术后护理,一直是骨科护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科自2001~2004年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8例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晶  韩红云  樊海燕 《吉林医学》2012,33(3):664-665
目的:探讨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74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重点做好术前心理护理;颅骨牵引的护理,呼吸道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以及出院的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为7~11分,无脊髓功能损害加重;按Frankel分级评价,有17例完全恢复正常,上升2级44例,无改善13例。结论:围手术期优质的护理服务,对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恢复和功能重建至关重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本科自2006年~2008年12月收治的5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脊髓损伤,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归纳总结及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58例患者术前、术后完善的护理,术后骨性完全愈合,伤口均1期愈合,手术后自理能力和肢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1例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应重点做好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保持颈椎稳定,各项生命指征的观察、监测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瘫痪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提高综合治疗水平.结果 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瘫痪的患者,采取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3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时四肢肌力恢复1级以上.一共有9例患者术后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26.5%),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9%),1例小面积皮肤压疮(2.9%),积极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所有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没有严重感染,重症肺炎,大面积褥疮和神经损伤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下颈椎骨折脱位并瘫痪患者的术前术后专项护理措施,可以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率和伤残等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颈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下颈椎、颈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患者行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采用JOA评分进行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疗效评定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6、12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5.27±19.23)%、(83.27±18.25)%和(84.51±20.23)%,与术前[(8.46±1.7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6、12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颈髓损伤合并颈椎管狭窄功能,能及时、彻底地解除脊髓压迫,缓解症状,缩短疗程,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董得了  吴小兰 《中外医疗》2013,(34):181-182
目的 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治疗颈2椎体骨折脱位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该院从收治的12例颈2椎体骨折伴脱位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通过该院12例患者术前术后完善的护理,术后骨性完全愈合,伤口均Ⅰ期愈合,手术后自理能力和肢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颈前后路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应重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保持颈椎稳定性,加强护理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气道护理和基础护理以及有效的功能锻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行颈椎CT扫描,充分评估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程度。术中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术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辅以康复治疗效。结果:术后随访7~21个月,39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及神经、血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JOA评分治疗评分改善率为43.17%,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前路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术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伴呼吸系统并发症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总结颈椎骨折脱位44例伴急性颈脊髓损伤14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危重,记录、分析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其治疗.结果:呼吸衰竭死亡、自动出院各1人,呼吸功能障碍14例均气管切开12例,呼吸机辅助呼吸4例,围手术期发生肺感染6例.结论:C4以上急性颈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较易合并呼吸功能障碍,积极气管切开、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是保证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致颈椎骨折前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1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外伤致颈椎骨折前脱位合并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的颈椎损伤类型及不同的颈髓受压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所有60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颈椎X线拍片复查显示,所有患者颈椎序列及生理曲度得到恢复,颈椎骨折脱位得到复位。结论外伤致颈椎骨折前脱位并颈髓损伤后,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辅助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颈髓功能获得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中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应用手法牵引复位及术中撬拨复位,记录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随访1年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神经功能标准评分情况.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10.5±45.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8.6±134.8)mL;术后1年可见全部植骨融合,无钢板螺钉无滑脱、松动、下沉或断裂等并发症,JOA评分平均为(13.4±4.1)分,明显高于术前的(7.6±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期前路手术治疗未复位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可以及时解除脊髓压迫、有助于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总结本科自2005年至2007年收治的85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脊髓损伤,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8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后自理能力和肢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一例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术后疗效是否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屈军侠  徐亚维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72-2273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总结本科自2005年至2007年收治的85例颈椎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脊髓损伤,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8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后自理能力和肢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无一例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术后疗效是否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颈前路锁定钢板(CSLP)在颈前路砬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颈脊髓病、颈椎创伤、肿瘤及结核患者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行CSLP固定并分析其结果。结果:23例患者,切除椎体48个,完成减压71个间隙,平均3个间隙,术后植骨稳定,早期活动。随访6-16个月,平均8.7个月。颈脊髓病患者术前平均JOA评分8.1分。术后14.8分,恢复率为75.3%,优良率为87.5%,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减压融合术后。SA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结论:颈前路锁定钢板能保证植骨稳定,减少并发症,简化手术程序。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艺双 《河北医学》2010,16(1):112-1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结果:3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与精心护理,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颈椎融合成功,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加强围手术护理是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而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包括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加强气道护理、保持颈椎稳定性和合理的功能锻炼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双开门减压内固定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我院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42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脊髓JOA评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