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及支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例VBI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狭窄76例、椎动脉起始部扭曲34例、颈椎横突孔骨性狭窄所致椎动脉狭窄2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病变中,包括锁骨下动脉狭窄9例、基底动脉狭窄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9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4例。在DSA诊断基础上对适合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实施了CAS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48例患者均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结论DSA对VB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因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的VBI行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可能是今后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但诊断多依赖主观症状,尚缺乏特异诊断标准。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angiography,3D-CT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快速无创性血管显示技术,有许多报道证明其在诊断脑血管病中有很大应用价值,但其在诊断VBI中的应用目前报道尚少。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ehemia,VBI)为老年人常见病,以眩晕、耳呜及恶心、呕吐等主观症状为主要表现,但除了眼球震颤外客观体征较少,头部CT及MRI检查亦常无明显异常所见: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ll—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查则可为此类患的诊断提供一些临床依据。我院2002年1月-2003年8月对83例临床诊断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TCD与SPECT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梗死患者经过 CT、MRI可获得正确的诊断。椎 -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椎 -基底动脉系统 TIA或 VBI)是指某一区域脑组织因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 ,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几小时 ,最多在 2 4 h内完全恢复。头部CT或头部 MRI检查常获阴性结果 ,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 ,易漏诊。经颅多普勒 (TCD)则能直接对脑血流速度进行探测 ,已广泛用于本病的诊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重要价值 ,但少见于VBI诊断的报告 ,为进一步证实 TCD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和确定病变的部位 ,本文对临床诊断为 …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过时了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20世纪60年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概念首先被神经科接受和使用,并逐渐在普通内科、心血管科、骨科、五官科、老年科以及中医科广泛运用,许多患都因头晕或眩晕而被冠之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缺乏标准,对之处理更是杂乱无章,毫无规范可言,导致大量医疗资源浪费,而真正的患又未得到正确的防治。因此,澄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概念、规范诊断治疗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分析了13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并针对诊断学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137例VBI中,临床确诊的51例(37%),临床不典型,但经过眼震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特殊检查确诊的20例(15%);其它66例均拟诊为VBI。本文还对VBI的病因诊断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也是后循环脑梗死发作的危险信号,但它又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血管病。它的发病基础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对125例临床拟诊为VBI的患者进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分析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管狭窄与临床缺血发作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VB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先后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脑积水和脑干梗死的表现.影像学检查分别提示侧脑室扩大、脑积水和脑桥梗死.CT、MRI、CTA、DSA检查均见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深入至第三脑室.首次发病后经降血压治疗,症状缓解,头颅CT示侧脑室明显缩小.结论:VBD可出现脑积水和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延长扩张的椎-基底动脉.控制高血压对本病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临床发作时间短,症状消失快,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无阳性体征,一般头部影像学检查亦无改变,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对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提供听觉通路机能状态,特别是在脑干缺血性损伤后机能状态的评估上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对38例VBI患者进行了TCD及BAE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VBI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椎动脉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60例VBI患者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2例行MRA检查。结果 MRA异常率71.9%(23/32),分别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迂曲。椎动脉彩超异常率为68.3%(41/60),分别显示椎动脉狭窄、迂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流速异常。结论 MRA完整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异常,椎动脉彩超对显示椎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有特征性,两者检查无创伤性,对VBI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并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并脑干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颅多普勒(TCD)、CT动脉造影(CTA)及MRI观察其后循环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特征。结果(1)3例患者椎-基底动脉高度、位置偏移度及最宽直径的测量值均符合VBD的诊断标准;(2)TCD检查显示3例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降低;(3)头颈CTA显示椎-基底动脉不同程度的扩张、延长及迂曲,形成“S”形或“C”形;(4)头MRI显示急性脑梗死病变在延髓或中脑部位;(5)3例患者经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治疗后好转。结论 VBD合并脑干梗死可能存在椎-基底动脉形态和结构的变异及后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VBD常并发脑干梗死,对脑干梗死的治疗应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VBI)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2009-11~2010-08应用前列地尔与红花注射液治疗50例VBI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宜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ey,VBI)”的诊断太泛,对哪些仅表现为眩晕或头昏的患者,在没找到引起眩晕或头昏的原因时临床上往往诊断VBI。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题名检索,仅2000年-2006年期间就可检索出931篇。那么用“VBI”这个诊断合适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结果 丁咯地尔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72h总有效率93.7%。结论 丁咯 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脑电图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图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作用,一直存在争论。为此,作者进行了下列研究。 对象和方法 25例脑梗塞恢复期(PRBI),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1例脑膜瘤患者以及10例健康对照者均做了神经系统检查。健康对照组均无高血压和颈椎病。 PRBI组中,18例男性病人平均年龄(X±SD)是63±7.0岁,7例女性是59±5.0。VBI组中,19例男性是49±14.0,13例女性是50.0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MRA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5例健康才行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73.6%,对照组28%,两组比较P=0.000,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3.6%存在椎基底病变,MRA能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一般临床疗效不佳。此文作者对其所在医院2005-07-01—2007-12-31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VBI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观察进行报道。 1 对象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选择急性期VBI患者90例,男39例、女51例,年龄45~72岁,平均54岁,病程1~5 d。患者均符合VBI诊断标准:(1)起病急;(2)反复眩晕发作,大多数为旋转性眩晕,或漂浮及摇晃感,常因头位改变诱发或加  相似文献   

18.
经颅多普勒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美国EI公司CBS-900三维经颅多普勒诊断仪(TCD)对98例VBI患者进行检测。结果TCD检出结果异常80例,占81%,其中动脉痉挛10例;动脉硬化49例,其中合并狭窄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2例;颈肩部肌肉劳损9例。结论TCD对VBI的诊断有着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VBI患者32例,进行颅脑CTA、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VBI患者TCD检查阳性率为68.8%,颈部血管彩超阳性率为56.3%,颅脑CTA阳性率为90.6%。结论在VBI诊断方面,CTA检查较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有明显的优势,提示CTA可以作为诊断VBI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TCD、BAEP、MR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VBI 11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经颅多普勒(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颅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TCD异常率为82.2%,BAEP异常率为72.1%,MRI异常率为26.1%,结论:TCD,BAEP异常率高可为VB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TCD应作为首选的监测手段,也证明了VBI患者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时MRI除与VBI的鉴别诊断外,不应作为VBI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