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合成新型凋亡显像剂^99Tc^m-半胱氨酸-膜联蛋白V(TP5-3),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生物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点,探讨^99Tc^m-TP5-3 microSPECT/CT检测乳腺癌单次化疗后肿瘤早期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方法 以直接还原法对TP5-3进行^99Tc^m标记,HPLC检测产物的标记率;进行正常小鼠体内^99Tc^m-TP5-3的生物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建立荷MDA-MB-231人乳腺癌裸鼠模型,取10只分为2组,化疗组单次腹腔内注射紫杉醇(每只40 mg/kg),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48 h后由尾静脉注射37 MBq ^99Tc^m-TP5-3,进行microSPECT/CT图像采集,显像后立即处死、取材,比较2组肿瘤的放射性摄取(%ID/g)、T/NT(NT取肌肉);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病理学检测肿瘤凋亡细胞.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数据.结果^99Tc^m-TP5-3标记率>95%,室温放置4h放化纯仍保持在(96.0±1.5)%,稳定性好.正常小鼠注射显像剂后30 min肾脏放射性摄取最高[(8.48±1.07) %ID/g],其他脏器分布较少;血液清除快,注射后4h血液放射性摄取[(2.07±0.35) %ID/g]较注射后5 min[(13.74±4.21) %ID/g]减少了85%(F=11.310,P<0.05);显像剂主要浓聚于肾、肝和胃,经肾脏排泄.化疗后99^Tc^m-TP5-3 microSPECT/CT显像示化疗组T/NT为4.21±0.06,对照组T/NT仅1.57±0.67(f=12.820,P<0.05);化疗后生物分布实验示,化疗组肿瘤放射性摄取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82±0.54) %ID/g和(1.44±0.38) %ID/g(t=0.679,P<0.05).肿瘤放射性摄取与流式细胞仪测定的凋亡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985,P<0.05).HE染色示化疗后肿瘤组织有大量凋亡细胞,而对照组仅有少量.结论 ^99Tc^m-TP5-3标记方法简单,生物分布理想,具备优良的药代动力学特性;^99Tc^m-TP5-3 microSPECT/CT可用于早期检测荷乳腺癌裸鼠模型化疗后的肿瘤细胞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99Tcm标记带有10个连续组氨酸的膜联蛋白Ⅴ(His10-Annexin Ⅴ)探测荷非小细胞肺癌(NSCLC)裸小鼠模型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方法 用99Tcm直接标记His10-Annexin Ⅴ.荷H460 NSCLC肿瘤裸小鼠模型20只,按体表面积以100 mg/m2剂量紫杉醇化疗诱导,分成未治疗(对照)、化疗诱导后24,48,72 h共4组.99Tcm-His10-Annexin Ⅴ显像探测化疗前后肿瘤组织细胞凋亡,计算肿瘤/对侧正常肌肉组织放射性比值(T/NT),测定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以99Tcm-IgG显像为对照,确定肿瘤的非特异性摄取.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肿瘤组织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光学显微镜HE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测定凋亡指数.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Pearson).结果 99Tcm-His10-Annexin V放化纯为(98.01±1.67)%.注射99Tcm-His10-Annexin V后2 h即可得到清晰图像,化疗诱导组肿瘤部位可见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化疗后24,48,72 h组的T/NT值分别为2.63±0.76,3.41±0.90,3.85±0.62;对照组T/NT值为1.42±0.19,F值分别为12.064,23.322,70.177,P均<0.01.未治疗组肿瘤仅有少量放射性摄取,为(1.09±0.18)%ID/g,化疗后肿瘤摄取明显增加,24,48,72 h肿瘤摄取分别为(2.55±0.73)、(3.60±1.09)、(3.73±0.97)%ID/g,明显高于未治疗组(F值分别为18.733,20.624,35.626,P均<0.01).99Tcm-IgG显像化疗组及对照组肿瘤均未见明显放射性浓聚.未治疗组活化Caspase-3为(3.70±0.74)%,化疗后24,48,72 h分别为(23.46±2.23)%、(62.85±6.13)%、(70.44±6.09)%,3个化疗诱导组和未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4.610,459.438,591.052,P均<0.01).光学显微镜HE及TUNEL染色法发现,未治疗组细胞凋亡指数为(3.31±0.61)%,化疗后24,48,72 h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2.90±6.64)%、<70.42±7.54)%、(83.23±9.71)%,化疗诱导组与对照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8.627,393.215,337.386,P均<0.01).T/NT值、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与活化Caspase-3及细胞凋亡指数均有很好的相关性(r=0.847,0.833,0.774,0.850,P均<0.01).结论 99Tcm-His10-Annexin V显像可早期探测NSCLC化疗后细胞凋亡,进而早期预测和评价肿瘤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靶向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多肽分子探针99Tcm-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简称99Tcm-T7),并评估其在荷瘤裸鼠模型micro SPECT/CT显像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间接标记法,在共配体N-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和乙二胺二乙酸的协同下,制备99Tcm-T7。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人胰腺癌PANC-1细胞和人乳腺癌MX-1细胞表面TfR的表达水平,采用体外细胞结合及细胞竞争抑制实验评估99Tcm-T7体外结合TfR的亲合力及特异性。构建荷瘤裸鼠模型,注射99Tcm-T7后进行micro SPECT/CT显像及生物学分布实验。采用离体组织放射性磷屏自显影成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TfR的表达情况。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成功制备了分子探针99Tcm-T7,其标记率>95%,分别在与生理盐水、胎牛血清的混合液中孵育4 h后的放射化学纯度为(95.3±0.3)%和(90.6±0.4)%。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PANC-1细胞与TfR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率为(98.9±0.1)%,而MX-1细胞与TfR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率为(0.2±0.1)%。体外细胞结合实验结果表明, PANC-1细胞与99Tcm-T7共孵育60 min后结合率达到峰值[(16.12±0.01)%],高于MX-1细胞[(1.20±0.01)%],且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7,P<0.001);细胞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PANC-1阻断组与99Tcm-T7 的结合率降低至(2.40±0.01)%,与PANC-1实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1,P<0.001)。荷瘤裸鼠体内micro SPECT/CT显像结果显示,99Tcm-T7可从血液中迅速清除,主要通过肾脏排泄。PANC-1荷瘤裸鼠模型在注射99Tcm-T7后30 min时肿瘤轮廓显示清晰,肿瘤/肌肉比值达2.80±0.22。生物学分布实验结果显示,肿瘤及各脏器对99Tcm-T7的摄取[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与显像结果一致,且99Tcm-T7在PANC-1细胞中的摄取[(0.55±0.18)%ID/g]高于MX-1细胞[(0.16±0.11)%ID/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01)。放射性磷屏自显影结果显示,在注射99Tcm-T7 30 min后,相较于MX-1细胞,PANC-1细胞显著摄取99Tcm-T7;在正常组织脏器中,以肾脏摄取最为显著,其次为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肿瘤实质内未见明显坏死,在PANC-1细胞中TfR呈高表达,而在MX-1细胞中TfR呈低表达。 结论 成功制备了靶向TfR的特异性多肽分子探针99Tcm-T7,其在荷瘤裸鼠模型中具有良好的显像效能,有望为在体监测肿瘤TfR的表达提供新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99Tc^m-精氨酸-谷氨酸-苏氨酸(RET)在荷人肺癌H1299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显像,探讨其用于肺癌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99Tc^m-直接法标记RET,再行^99Tc^m-RET与NSCLC细胞H1299的结合实验。荷人肺癌H1299裸鼠尾静脉注射^99Tc^m-RET后,行不同时间(15、30min,1、2.4、8、24、48h组各4只鼠)体内分布实验,分别测定组织放射性摄取(%ID/g);另取荷瘤鼠3只,注射4.81MBq^99Tc^m-RET后于0.5、1、2、4.5、5、6h行γ显像。结果^99Tc^m-直接标记RET的标记率为(93.15±2.02)%,与H1299细胞的最高结合率为(3.56±0.37)%。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99Tc^m-RET后4h肿瘤放射性摄取达(4.96±1.05)%ID/g,肝脏、脾脏有较多放射性摄取[(15.89±1.84)%ID/g和(10.83±1.66)%ID/g];而心脏和血液的放射性摄取较少,相应的T/NT分别为5.70±0.21和12.40±0.11。注射^99Tc^m-RET后4.5~6.0h肿瘤显影清晰。结论^99Tc^m-RET具有亲肺癌的特性,有可能成为一种亲肺癌显像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99Tcm-DTPA-脱氧葡萄糖(DG)对乳腺癌荷瘤裸鼠化疗疗效的评价.方法 建立乳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取裸鼠25只,体质量20~25 g,分为5组,接种乳腺癌MCF-7细胞9 d后进行化疗.对照组:注射0.1 ml生理盐水;联合化疗1组:分别按体质量注射紫杉醇11 mg/kg和阿霉素4.7 mg/kg;联合化疗2组:分别按体质量注射紫杉醇5 mg/kg和阿霉素2.3 mg/kg;顺铂1组:按体质量注射顺铂8 mg/kg;顺铂2组:按体质量注射顺铂4 mg/kg.裸鼠化疗后分别于即刻和第7,14,21及28天注射99Tcm-DTPA-DG 3.7 MBq/只,0.5 h后显像,勾画感兴趣区(ROI),计算肿瘤/健侧对应部位放射性(T/NT)比值,并测量肿瘤体积.第28天完成显像后,处死裸鼠,测量肿瘤/血液及肿瘤/肌肉放射性比值,计算抑瘤率.结果 肿瘤组织吸收99Tcm-DTPA-DG较多,肿瘤/肌肉放射性比值对照组为5.65,高于联合化疗1组(0.98,t=8.735,P<0.01)、联合化疗2组(1.13,t=4.826,P<0.01)和顺铂1组(0.84,t=3.198,P<0.05).肿瘤/血液放射性比值对照组为3.1,高于联合化疗1组(0.83,t=7.652,P<0.01)、联合化疗2组(1.29,t=3.976,P<0.05)和顺铂1组(0.96,t=3.945,P<0.05);顺铂2组因不完全缓解,肿瘤/血液放射性比值为2.66,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96,P>0.05).99Tcm-DTPA-DG可使肿瘤组织清晰显像,联合化疗1组肿瘤体积400.0 mm3,与对照组(1132.8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2,P<0.01);联合化疗2组肿瘤体积633.9 mm3(t=4.592,P<0.05),顺铂1组肿瘤体积699.4 mm3(t=4.837,P<0.05),这2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顺铂2组外,余各化疗组与对照组间T/N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8.165,P<0.01).结论 化疗效果好的肿瘤,99Tcm-DTPA-DG显像示肿瘤体积较小,瘤体内放射性分布较少;而化疗效果差的肿瘤体积逐渐增大,瘤体内放射性分布较多.99Tcm-DTPA-DG显像可用于指导荷瘤裸鼠的化疗.  相似文献   

6.
99Tcm-Annexin Ⅴ衍生物的制备及其生物分布和凋亡显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99Tc^m直接标记带有10个连续组氨酸的膜联蛋白V(Annexin V)衍生物的可行性,研究其在健康小鼠体内的分布和肺癌裸鼠模型凋亡显像。方法 直接标记法制备^99Tc^m-Annexin V衍生物,并测产物放化纯、胶体含量及健康小鼠体内不同时间点(5,30min和1,2,4,6,12,24h)的生物分布,DAS2.0软件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建立荷H460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模型,分为紫杉醇诱导化疗组(5只)和未治疗对照组(5只)。紫杉醇诱导化疗后48h,于裸鼠尾静脉注射^99Tc^mAnnexinV衍生物18.5MBq,2和4h时进行凋亡显像,勾画ROI并计算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T/NT)放射性比值。结果放化纯达(98.01±1.67)%,3h后放化纯仍可达(95.45±1.34)%,胶体含量为(3.31±1.37)%。健康小鼠体内分布实验表明肾脏对该示踪剂摄取最高,肝、脾摄取较少。DAS2.0软件拟合得到时间-放射性曲线符合二室模型特征,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21.18±5.95)min,清除相半衰期(T1/2β)为(69.32±0.10)min。荷瘤鼠显像示,给药后2h即可获得清晰的图像,紫杉醇诱导化疗组2和4h的T/NT比值为3.85±1.10和4.63±0.97,明显高于对照组(1.60±0.29和1.71±0.43,P〈0.01)。结论 该AnnexinV衍生物易于^99Tc^m直接标记,方法简便,标记物在血液中清除迅速,肝、脾摄取少,易得到高清晰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99Tcm标记的聚乙二醇(PEG)4修饰的环状RGD二聚体(99Tcm-3P-RGD2)显像用于检测人喉和鼻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可靠性.方法 对荷人HEP-2喉鳞癌、荷人CNE-1鼻咽鳞癌裸鼠各6只进行99Tcm-3P-RGD2平面显像,采用勾画ROI技术计算T/NT.显像结束后,测量99Tcm-3P-RGD2在荷瘤鼠体内的放射性分布,计算肿瘤与各组织器官的%ID/g.取肿瘤组织,行整合素αvβ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参照Fromowitz法进行半定量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法.结果 荷HEP-2、CNE-1裸鼠2h显像时T/NT 分别为2.08±0.04与1.54±0.10.体内放射性分布示:HEP-2肿瘤2h放射性摄取值为(4.56±0.67)%ID/g,肿瘤与血液、肌肉的T/NT分别为6.37±0.68与4.44±0.42;CNE-1肿瘤2h放射性摄取值为(1.69 ±0.18) %ID/g,肿瘤与血液、肌肉的T/NT分别为2.49±0.09与1.86±0.07.HEP-2、CNE-1肿瘤αvβ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Fromowitz评分分别为4.97±0.37与2.60±0.36.荷HEP-2裸鼠2h显像时T/NT、%ID/g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Fromowitz评分均显著高于荷CNE-1裸鼠(t值分别为11.83、7.17和11.31,P均<0.05).2种荷瘤鼠2h显像时T/NT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Fromowitz评分的相关性均较好(HEP-2:r2h =0.97,P<0.05;CNE-1:r'2h =0.97,P<0.05).结论 99Tcm-3P-RGD2显像有望成为检测喉和鼻咽鳞癌αvβ3表达的无创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剂18F-氟丙酸(18F-FPA)对肝细胞肝癌(HCC)的显像效果及其摄取机制。方法 (1)以甲基-2-溴丙酸乙酯为前体合成18F-FPA;(2)通过体外细胞摄取实验测定人肝癌SK-Hep 1细胞不同时间点对18F-FPA的放射性摄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ilistat)、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5-十四烷氧基-2-呋喃甲酸(TOFA)对18F-FPA的摄取抑制情况;(3)对荷人肝癌SK-Hep 1小鼠行18F-FPA microPET/CT显像,并与18F-FDG PET/CT显像进行比较。18F-FPA和18F-FDG在肿瘤中的放射性摄取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18F-FPA的合成产率为(45±2)%。(2)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率从5 min的(1.3±0.4)%上升到120 min的(4.6±0.2)%。细胞摄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高,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逐渐降低。当抑制剂奥利司他和TOFA浓度均为400 μmol时,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率分别降低了(40.3±4.0)%和(26.0±6.0)%。(3)荷人肝癌SK-Hep 1小鼠18F-FPA microPET/CT显像显示了快速且准确的肿瘤定位,肿瘤/肝脏比值为1.63±0.26;18F-FDG PET/CT显像中的肿瘤/肝脏比值为1.09±0.21。18F-FPA比18F-FDG具有更好的显像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5,P=0.047)。结论18F-FPA可用于肝癌显像,且其摄取与脂肪酸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99 Tcm-HYNIC-Annexin V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显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99Tcm-联肼尼克酰胺-膜联蛋白V(HYNIC-Annexin V)的制备及其在荷瘤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特性和活体显像.方法用双功能螯合剂法,以99Tcm标记Annexin V,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纯化并检测产物的标记率、放化纯及稳定性.建立荷S180肉瘤小鼠模型,于20~25g/只昆明种小白鼠右前腋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1周.荷瘤小鼠在环磷酰胺腹膜内化疗72h后,尾静脉注射7.4 MBq(200μl)99Tcm-HYNIC-Annexin V,分别于5、30min和1、3、6 h进行显像和体内生物分布测定.实验结果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99Tcm-HYNIC-Annexin V的标记率达95%,放化纯为99%.荷瘤小鼠注射99Tcm-HYNIC-Annexin V后6 h显像,可见肿瘤组织放射性浓聚明显异常.体内生物分布实验示,注射显像剂后6 h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最高[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为1.59±0.44],与其他时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99Tcm-HYNIC-Annexin V主要浓聚于肾、肺和肝,经肾脏排泄;其在血液中清除速度快,注射后30 min,血液放射性摄取[(1.59±0.50)%ID/g]较注射后5 min时[(8.85±2.65)%ID/g]减少80%(P<0.05).注射显像剂后6 h,肿瘤/肌肉放射性摄取比值(3.73±1.42)高于肿瘤/血液(2.80±0.54).结论 99Tcm-HYNIC-Annexin V活体细胞凋亡显像可应用于荷瘤小鼠模型,其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99Tcm-重组人膜联蛋白Ⅴ(rh-Annexin Ⅴ)显像检测单次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探讨其在肿瘤组织的分布与凋亡调控蛋白Survivin、Caspase-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99Tcm直接标记法标记rh-Annexin Ⅴ,作为核素凋亡显像剂.将小鼠肝癌细胞Hca-F25接种于小鼠右腋窝皮下;区组随机化分为A(对照组,9只)和B(化疗组,10只)组,肿瘤生长至直径约1 cm时,B组一次性接受环磷酰胺腹腔内注射,剂量为按体质量150 mr,/kg,A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20 h后2组同时由鼠尾静脉注入99Tcm-rh-AnnexinⅤ;4 h后行SPECT显像并处死、取肿瘤组织,用井型γ闪烁计数器检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内放射性分布,以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表示.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中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单次化疗后B组肿瘤组织内99Tcm-rh-Annexin Ⅴ分布[(0.478±0.123)%ID/g]、TUNEL检测阳性细胞数[(18.030±5.600)个/视野]及caspase-3蛋白表达[(3.266±0.482)%]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332±0.061)%ID/g,(6.744±2.325)个/视野,(2.387±0.387)%],A组Survivin蛋白表达[(4.227±0.636)%]明显高于B组[(3.407±0.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依次为10.502,31.507,18.971,9.560,P均<0.01).相关性研究表明,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ID/g)与TUNEL阳性细胞数呈明显正相关(r=0.858,P=0.000);肿瘤组织内Survivin蛋白表达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818,P=0.000);肿瘤组织内99Tcm-rh-Annexin Ⅴ分布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明显正相关,与Survivin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肿瘤组织内99Tcm-rh-AnnexinⅤ的分布可以反映化疗后早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的状况以及Survivin、Caspase-3表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尿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延迟显像对前列腺癌(PCa)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最佳延迟显像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显示前列腺病变的235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77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158例,年龄50~87(69.6±13.6)岁。所有患者均行利尿前及利尿后延迟显像(1、2、3、4 h),获得利尿前、后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利尿后SUVmax>2.5且利尿前、后SUVmax的储留指数>15%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2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 h显像的SUVmax均分别高于利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7±1.58对4.32±1.01、7.04±3.03对4.62±1.84、7.28±2.90对4.73±1.88,t=3.399、3.676、2.660,均P<0.05);利尿后延迟4 h显像的SUVmax与利尿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P=0.286)。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4 h显像的SUVmax与利尿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8~0.865,均P>0.05)。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 h显像的SUVmax均分别高于良性病变患者(t=2.013、3.910、3.554,均P<0.05),而2组患者利尿后延迟4 h显像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9,P=0.181)。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2、3 h比延迟1 h显像的SUVmax高(t=2.220、2.400,均P<0.05)。利尿后18F-FDG PET/CT延迟1、2、3、4 h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中,延迟2 h显像的特异度[74.5%(38/51)]和准确率[76.3%(61/80)]最高,而延迟3 h显像的灵敏度[84.6%(11/13)]最高。 结论 PCa患者利尿后延迟显像可提高显像效果和临床诊断的效能,利尿后延迟2 h显像的诊断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发生急慢性腰背部疼痛时对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筛查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急慢性腰背部疼痛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的104例老年性O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其他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71例,年龄62~88(78.8±7.7)岁。将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0~69岁组(42例)、70~79岁组(43例)和≥80岁组(19例);根据疼痛发作时间分为急性疼痛组(78例)和慢性疼痛组(26例)。参考X射线检查结果,分析所有患者的99Tcm-MDP全身骨显像图像,计算其对新鲜OVCF的检出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104例老年性OP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为72.1%(75/104),急性疼痛组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高于慢性疼痛组[87.2%(68/78)对26.9%(7/26),χ2=35.209,P<0.001],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分别为66.7%(28/42)、76.7%(33/43)、73.7%(1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1,P>0.05)。在3个年龄组患者中,发生急性疼痛的患者新鲜OVCF的检出率均高于发生慢性疼痛的患者[83.9%(26/31)对18.2%(2/11)、88.6%(31/35)对25.0%(2/8)、91.7%(11/12)对42.9%(3/7),χ2=12.948、11.398、5.456,均P<0.05]。已检出的新鲜OVCF中累及单个椎体的患者占80.0%(60/75),累及2个及2个以上椎体的患者占20.0%(15/75)。 结论 99Tcm-MDP全身骨显像在老年性OP患者发生腰背部疼痛(特别是急性腰背部疼痛)时对新鲜OVCF具有临床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MN)的CT影像学特征,并将其与超声、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探究其组织病理学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例CMN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患儿8例、女患儿2例,年龄1个月~7岁[(12.6±26.1)个月];细胞型CMN 2例、经典型CMN 6例、以经典型成分为主(>80%)的混合型CMN 2例。分析CMN患儿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并将经典型CMN及以经典型成分为主(>80%)的混合型CMN的CT影像学特征与超声、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 结果 经典型CMN及以经典型成分为主(>80%)的混合型CMN的CT影像学特征多表现为类圆形的实性(3/8)或囊实性(5/8)肿物,且边界欠清(8/8);肿瘤实性部分密度不均(7/8),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8/8);与细胞型CMN相比,肿瘤内肾盂(8/8)及增强扫描后出现特征性“双边征”(7/8)是其特殊的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CT影像学特征中的“双边征”与超声图像中的低回声环相对应,是由肿瘤周围扩张的血窦所致的特殊影像学征象。 结论 “双边征”及肿瘤内肾盂为经典型CMN及以经典型成分为主的混合型CMN的CT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估算68Ga-奥曲肽PET/CT显像患者对周围人群产生的有效剂量。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0至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68Ga-奥曲肽PET/CT显像的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0~68(49.0±12.2)岁。在患者静脉注射68Ga-奥曲肽0 h后,使用辐射监测剂量仪测量距患者1.0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注射1.0 h后测量距患者0.3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注射1.5 h后测量距患者0.3、0.5、1.0和1.5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依据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第155号报告提出的人类社会活动模式,采用积分法估算68Ga-奥曲肽PET/CT显像患者对周围人群产生的有效剂量。 结果 注射68Ga-奥曲肽0 h后,距患者1.0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2.97~33.67 (20.24±6.57) μSv/h;注射1.0 h后,距患者0.3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32.73~57.69(48.98±6.20) μSv/h;注射1.5 h后,距患者0.3、0.5、1.0、1.5 m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分别为24.04~42.39(35.98±4.56) μSv/h、11.83~28.83(20.70±4.55) μSv/h、5.17~13.42(8.07±2.61) μSv/h、1.51~7.01(3.75±1.72) μSv/h。与68Ga-奥曲肽显像患者白天接触的家庭成员受照的有效剂量为8.22~21.33(12.83±4.15) μSv,夜间同床共睡的家庭成员受照的有效剂量为38.92~68.62(58.25±7.38) μSv,单位同事受照的有效剂量为8.37~21.73(13.06±4.23) μSv,同车邻座乘客受照的有效剂量为32.97~58.15(49.36±6.26) μSv。每接触一例患者,操作人员受照的有效剂量为2.66~4.69(3.98±0.50) μSv,陪护护士受照的有效剂量为9.70~25.17(15.13±4.90) μSv。 结论 68Ga-奥曲肽PET/CT显像患者对周围人群产生的有效剂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有效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 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micro-PET/CT对活体大鼠脑出血(ICH)模型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32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其中28只在大鼠大脑右侧基底节区注射0.125 U/μL胶原酶Ⅳ构建大鼠ICH模型(ICH模型组),其余4只以0.9%生理盐水代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PET/CT受检者CT图像质量及有效剂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接受PET/CT检查的90例受检者按系统抽样方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CT采用ATCM扫描。A、B两组采用的管电流区间为60~240 mA,噪声指数分别为10、15;C组管电流区间为60~180 mA,噪声指数为15。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根据公式估算有效剂量。由两位核医学科主治及以上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受检者颈部、胸部、腹部、盆腔CT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定图像CT值、噪声值并计算信噪比。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的噪声值、信噪比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的CTDIvol、DLP、有效剂量差异,组内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 结果 A、B、C 3组受检者所有图像质量评分均不低于3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7~14.42,均P<0.05)。A、B、C 3组受检者的噪声值[(11.90±2.83)~(26.03±3.74)]、信噪比[(2.03±0.34)~(4.35±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01~64.20和F=32.09~81.62,均P<0.05),CT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A、B、C 3组受检者的CTDIvol[(12.44±0.53)、(9.39±2.01)和(7.05±1.03)mGy]、DLP[(998.45±96.04)、(741.60±168.87)和(571.29±97.41) mGy·cm]、有效剂量[(14.98±1.44)、(11.12±2.53)和(8.57±1.46) mS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18、57.19和57.16,均P<0.05)。其中,C组比A组的有效剂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5,P<0.05)。 结论 应用PET/CT ATCM技术,合理调节管电流区间及噪声指数,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受检者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