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对侧配戴助听器能否提升其情感语调识别能力,不同的情绪语调识别是否存在难度差异。方法选取35例(男15例,女20例)双耳双模式助听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组内比较单侧人工耳蜗助听状态和双模式助听两种状态下儿童的情感语调识别特征。结果双耳双模式助听状态下听障儿童的语调得分极显著高于单侧人工耳蜗助听状态(P<0.01),识别率总体提升了16.65%。开心语调提升了20.59%,生气语调提升了19.21%,难过语调提升了13.23%。个体数据分析发现,有82.85%的儿童体现出双耳双模式优势。两种助听状态下,生气语调识别得分显著高于开心和难过(P<0.05),双耳双模式助听状态下,23.53%的儿童会将开心感知为难过语调,22.79%的儿童会将难过感知为开心语调。结论相比于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通过双模式助听可以获得情感语调感知优势;两种助听模式下,生气语调的识别均比开心和难过容易,开心和难过语调容易混淆。频率变化可能是儿童感知情感语调的重要线索,提示在康复训练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助听器干预对久居(超过40年)西藏高原地区听障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49例(63耳)助听器佩戴者进行分析,包括听力情况、听阈、助听器后言语及助听器效果国际问卷主观感受相关分析等,并对助听器补偿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 63耳中,中度听力损失34耳,重度听力损失25耳,极重度听力损失4耳。其中单耳35例,问卷平均得分(20.34±4.39)分;双耳14例,问卷平均得分(27.07±4.16)分;双耳得分高于单耳分数。助听言语分辨率与问卷主观评估呈正相关(r=0.528,P<0.01)。助听阈值显示大多数患耳未得到最佳的听力补偿,但助听器干预前后听力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听力补偿更为明显。助听后言语测听显示,助听后言语最大分辨率较助听前高(P<0.05)。结论 高原地区听障者对助听器的使用客观听力参数与主观评价相对一致,助听效果较为显著而且双耳验配较单耳验配更具优势,总体助听效果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双侧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在单、双耳助听下的可接受噪声级(acceptable noise level,ANL),探讨ANL对助听器验配及预测助听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15例双侧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分别测得双耳未助听、左耳助听、右耳助听和双耳助听状态下的最舒适响度级(most comfortable levels,MCL)、最大背景噪声级(background noise level,BNL),并计算得到ANL值(ANL=MCL-BNL),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受试者双耳未助听、左耳助听、右耳助听及双耳助听四种状态下测得的ANL值分别为18.87±5.26、12.60±2.47、12.00±2.90、5.13±1.25 dB S/N;MCL值分别为80.40±9.28、63.73±5.15、62.27±5.36、61.80±6.05 dB HL;BNL值分别为61.67±6.14、51.13±3.94、50.27±4.50、56.67±5.16 dB HL;左耳助听与右耳助听下的AN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耳助听下与未助听的ANL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助听状态下ANL值显著低于单耳助听(P<0.05).结论 ANL值较低耳更利于助听器验配,佩戴助听器能有效提高听障患者对噪声的接受能力,并且双耳佩戴助听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双模式患者是否能在日常使用设备设置条件下在声源定位方面获益。方法 研究共纳入24名双模式助听患者,对其进行安静环境水平方位声源识别任务测试。测试阵列由前方37个间隔5°的扬声器组成,刺激声信号为0.25,0.5,1,2,4,8 kHz啭音,强度为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CI)助听听阈阈上30 dB SPL。采用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 RMSE)为评估指标。结果 单侧CI和双模式助听条件下受试者声源定位得分分别为81.95±11.33°和78.98±8.12°,无显著差异(t=1.232,P=0.230)。14名受试者双模式助听条件下声源定位能力优于仅CI助听,10名差于仅使用CI。上述两亚组受试者双耳助听听阈差值无显著差异(z=0.147, P=0.886)。年龄、耳聋时长、双模式助听时长与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无显著相关性(年龄:r=-0.102,P=0.636;耳聋时长:r=-0.312,P=0.137;双模式助听时长:r=0.360,P=0.867)。结论 双模式助听方式并没有显著改善单侧CI植入患者声源定位能力,同...  相似文献   

5.
和单侧人工耳蜗相比,双耳双模式助听优势已被广泛认可,但是如何调试能够使得双耳双模式优势最大化还未达成共识,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国外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国情,分别从频率响应(全频段放大、高频增益限制、移频)和响度平衡两方面探讨对于双耳双模式配戴的调试策略,并介绍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联动技术进展,旨在为临床调试提供参考,促进相关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和对双耳听觉优势的深入研究,针对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其对侧耳只要有残余听力,都建议尽早使用助听器,形成双模式干预,以达到最佳听觉效果.由于人工耳蜗和助听器两种助听装置在工作原理上的不同,二者在声音的放大、压缩、传输时间等方面都还不能做到同步,所以如何让二者相互补充、协同,更好的整合声音从而发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耳双模式配戴能否帮助听障儿童改善声源定位能力以及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双耳双模式声源定位优势的发挥。方法采用强迫二选一任务,比较16名听障儿童在不同助听模式及不同声源角度下的声源定位能力。结果声源位于90°/270°时,38%的被试体现出双耳双模式的声源定位优势;位于45°/315°时,优势比例下降到25%。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工耳蜗麦克风的位置以及术前双耳配戴助听器的经验与双耳双模式声源定位优势的发挥密切相关。结论声源定位能力是听障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难点,即使双耳双模式配戴,也仅在声源位于左右方时,比单侧耳蜗状态体现出一定优势,随着声源角度的减小,双耳强度差和时间差线索减弱,双耳双模式的声源定位优势也随之减小。人工耳蜗的麦克风须放置在正确位置,否则会影响声源定位能力。此外,术前助听器配戴经验可能会影响听障儿童利用双耳线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听障儿童单侧耳植入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hearing aid,HA)的双模式助听策略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共52人,设实验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3组、听力正常对照组1组,每组13人,按实验设计步骤随机测试.按对侧耳配戴HA的不同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分为A(CI+模拟HA)、B(CI+数字HA,未优化)和C(CI+数字HA,优化)3组,评估实验对象术后左右耳的残余听力,分别设置和优化CI及HA的技术参数并在声场中评估其助听后的音频感知情况,测试并比较各组的P300潜伏期及振幅.结果 3组患者术后双耳均有残余听力,助听后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P300潜伏期比较A组>B组>C组(P<0.05),A、B两组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P300振幅A组和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意义(P>0.05),C组P300振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部分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耳仍有可利用的残余听力,可以联合配戴适合的全数字编程助听器,大脑听觉中枢可以整合声电双模式助听设备上传的听觉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及助听器(hearing aids,HA)双模式助听与单独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患者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中P1及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分化特征,对双模式助听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双模式助听儿童7例(双模式使用时长均不少于6个月),在CI与助听器达到最佳助听模式后,分别在双模式及单侧CI两种助听模式下,以/ba1/、/ba4/(即/ba/一声和四声)作为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声进行声场下CAEP测试,分析两种模式下P1波和MMN的潜伏期与幅值的差异。结果双模式助听下CAEP的P1的潜伏期、幅值以及MMN的潜伏期、幅值分别为159.29±31.80 ms、1.86±3.12μV、245.29±58.82 ms、-2.16±1.34μV;单侧CI助听时分别为172.00±43.84 ms、1.26±2.85μV、288.29±54.00 ms、-1.63±1.19μV。双模式助听下P1及MMN潜伏期较单侧助听CI时显著缩短(P<0.05),P1及MMN幅值较单侧CI时呈现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及助听器双模式助听下CAEP的P1及MMN潜伏期较单侧CI助听时显著缩短,提示双模式助听下患者听觉辨别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言语、空间和音质听觉量表(speech, 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对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和双耳双模式使用者进行评估,探讨不同干预模式的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在言语理解、声音定位和声音质量方面的异同.方法 选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2年以上、双耳双模式干预2年以上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佩戴骨导助听器BAHA的获益情况。方法:对16例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BAHA的纯音助听听力测试,双耳在裸耳状态下声场安静环境中的言语识别阈测试和MHINT测试,比较未助听与助听后的结果。结果:BAHA对患耳侧来的声源有较好的阈值补偿作用,但对于在安静和噪声中的言语识别阈无明显提升作用。结论:根据该研究和患者的感受,反馈BAHA对于单侧极重度听力损失的获益不大。患者选配前需要进行相关测试了解获益情况,再决定是否植入或佩戴BAHA。尚需要进一步了解单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长期佩戴BAHA后的获益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静环境和噪声环境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电声双模式(对侧使用助听器)和电模式(对侧不使用助听器)助听下的句子识别率差异。方法在安静环境和噪声环境中,分别对12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进行句子识别率测试,比较两种助听模式之间的识别率差异。结果在安静环境中,电声双模式助听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句子识别率为77.7%±15.0%,电模式助听下的句子识别率为73.0%±17.2%,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噪声环境中,电声双模式助听下的句子识别率为60.8%±24.5%,电模式助听下的句子识别率为54.8%±19.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安静环境和噪声环境中,电声双模式助听的句子识别率均高于电模式助听的句子识别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选配后的言语识别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听力损失程度与年龄对助听后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30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受试者,男13名,女17名,年龄26-86岁,双侧听力损失程度对称,双耳0.5-4 k Hz频率下纯音听力阈值(PTA0.5-4 k Hz)平均值40~75 d B HL。所有受试者均选配PhonakBolero Q50系列耳背式助听器。使用汉语普通话言语测试软件(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s)进行裸耳和助听后安静与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结果(1)助听后,安静环境下的双音节识别率平均提高35.1±19.5%;噪声环境下语句识别率平均提高32.8±22.8%;(2)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与听力损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助听优势高于平均水平的受试者纯音听阈均大于50 d B HL,但存在个体差异大的特点。结论助听器选配可以有效帮助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提高言语识别能力,但听力损失程度不是唯一影响助听效果的因素,助听后言语识别能力的改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助听模式下儿童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44例听障儿童按助听模式分为助听器(hearing aid,HA)组(HA组)14例,单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组(CI组)21例,双耳双模式组(CI+HA组)9例,分别于康复训练前、训练6、12、18、24个月后采用听障儿童语言...  相似文献   

15.
聋儿配戴助听器后使用无线调频语训系统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比较全数字助听器与无线调频语训(FM)系统不同结合方式对重度听力损失儿童的助听效果,方法:聋儿双耳分别配戴全数字助听器,双耳全数字助听器结合单耳FM系统,双耳全数字助听器结合双耳FM系统,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中,以不同强度的言语声测试言语可懂度,比较在安静环境和噪声环境中使用与不同使用FM系统及单耳使用与双耳同时使用的助听效果。结果: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使用FM系统的言语可懂度优于不使用该系统(P<0.05),单耳使用该系统和双耳使用该系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聋儿配戴助听器使用无线调频语训系统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言语可懂度高于不使用该系统者。  相似文献   

16.
聋儿单耳助听与双耳助听听觉记忆的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单耳与双耳配戴助听器聆听时对短时记忆的影响。方法对29名年龄为5-8岁的语训聋儿在单耳助听和双耳助听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记忆测试。结果双耳助听的听觉记忆与单耳助听的听觉记忆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右耳单耳助听的听觉记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被双耳接受的听觉信号经听觉传导通路到达大脑皮层并在大脑皮层中被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听觉信号可能被整合而引起了聋儿更好的短时记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老年人重度和极重度聋双耳助听效果。方法比较单耳和双耳助听后的言语识别率。结果 单耳助听后的言语识别率,单音节词为77.53±2.07%,双音节词为86.82±4.36%。双耳助听后的言语识别率,单音节词为86.47±1.87%,双音节词为91.65±2.18%。双耳助听效果显著优于单耳。结论双耳助听不仅可显著改善言语分辨能力,而且可使声源定向能力亦获显著改善。非常适合双耳重度和极重度聋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8.
助听器配戴与感音性聋患者的言语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感音性耳聋者的纯音听力水平与选配助听器的声增益特性对言语识别率提高的讨论。方法:85例6岁~90岁双耳感音性聋者单耳选配耳背式助听器,经1年以上随访,对助听耳的纯音听力、最佳言语识别率、助听器的声增益特性进行分析。结果:85例助听耳平均言语识别率为60±24%,裸耳言语识别率为 50±26%,平均残留听力水平(125Hz~8 000Hz)为 55±11dBHL。结论:85例感音性耳聋者助听耳的言语识别率(Y)与残留听力水平(X)之间的相关关系为:Y=-0.808X+104。  相似文献   

19.
脑的认知功能依赖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感觉输入,在听觉系统中,外周听器损伤可以立即导致与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的听觉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言语识别能力,本文所讨论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Late-onset anditory deprivation)与听力损失程度无关。例如,对称性听力损失患者如果单耳佩戴助听器,一段时间以后,助听耳的言语识别能力将得以改善,但这种改善并非在佩戴助听器后立即发生,因此不能简单归因于听觉放大本身,相反,非助听耳的言语识别能力却发生与听力损失无关的进一步下降,这种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源于外周信号输入改变后听觉中枢功能的改变,是使用依赖性认知功能重塑的结果,但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不会发生在双耳佩戴助听器的患者,本文对多种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的认识发展过程,可逆性以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并对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对助听器佩戴的影响,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听觉发育延迟的听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鉴别听觉发育延迟与永久性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从发现听力障碍到听力转为正常的历次听力诊断情况,与同期诊断为永久性聋的婴幼儿历次听力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的听力学特点。结果①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在历次听力诊断中,听力逐渐好转,而永久性聋患儿听力始终无变化;②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初次诊断为重度或极重度聋者,常同时伴有中耳病变;③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初次诊断时双耳阈值差仅0~20 dB,而初次诊断双耳阈值差过大尤其是单耳极重度或重度聋对侧耳正常的单耳听力障碍者历次复诊患耳听力均无改善则可能为永久性聋;④早期助听干预可促进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的听觉发育。结论听力是否随婴幼儿月龄增大而好转、初次诊断重度或极重度聋是否伴有中耳积液、初诊时双耳阈值差是否≤20 dB是鉴别婴幼儿听觉发育延迟与永久性聋的重要依据;对可能为听觉发育延迟的患儿适时进行助听干预,可促进其听觉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