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针对伴有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正规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其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筛选具有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12周。治疗前予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肺通气功能检查;治疗后4、8、12周再次评估鼻部症状评分,4、12周时复查肺功能指标,观察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过12周治疗,患者主观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 <0.01),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EF75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EF50pred%)、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EF25pred%)均较 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其中代表小气道功能的指标MMEFpred%、MEF75pred%、MEF50pred%的改善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气道损伤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小气道功能,这对于预防变应性鼻炎发展为哮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问卷调查结合肺功能发现变应性鼻炎(AR)合并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意义。方法 306例无哮喘的AR患者行问卷调查、肺功能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methacholine challenge test,MCT),诊断哮喘或AHR。比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和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值,绘制ROC曲线。结果 127例有哮喘症状,24例肺功能舒张试验阳性,32例MCT阳性,哮喘漏诊率18%,阳性回答的哮喘发生率44.1%;无阳性回答179例,41例经MCT诊断AHR,发生率13%。各组MCT阳性的FEV1%和FEF25-75%均显著低于阴性组;ROC曲线显示FEF25-75%较FEV1%对哮喘或AHR诊断的准确性高。结论调查问卷利于AR合并哮喘及AHR筛查,小气道功能受损更能提示AR合并哮喘或AHR,可优先行MCT。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C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尘螨合并霉菌过敏的哮喘儿童的疗效。 方法 纳入6~14岁过敏性哮喘儿童,根据过敏原种类,分为单一尘螨组与尘螨合并霉菌组,给予SCIT。治疗12、24个月时,比较组内和组间的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药物评分和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呼出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呼出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和用力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MEF%)]。 结果 共纳入118例哮喘儿童,其中单一尘螨组57例,尘螨合并霉菌组61例。治疗12个月时,两组的ACQ评分、药物评分、FEF50%、FEF75%和MMEF%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均P<0.05),而FEV1%虽较治疗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时,两组的ACQ评分、药物评分、FEV1%、FEF50%、FEF75%和MMEF%均较治疗12个月有改善(均P<0.05)。治疗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间ACQ评分、药物评分、FEV1%、FEF50%、FEF75%和MMEF%的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SCIT可改善过敏性哮喘儿童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药物的使用,不仅对大气道有改善,还能改善小气道。SCIT对单一尘螨过敏和尘螨合并霉菌过敏的哮喘患儿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轻-中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鼻喷、口吸及鼻喷+口吸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90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合并轻-中度哮喘患者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水平、肺功能变化及鼻炎、哮喘记分.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IgE、ECP、IL-5水平和鼻炎、哮喘记分均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喷组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较治疗前虽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吸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由(2.04±0.45)L提高到(2.47±0.54)L,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由(72.73±5.59)%提高到(75.42±5.94)%;FEF25%-75%由1.69±0.52提高到2.06±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由(2.32±0.56)L提高到(2.76±0.58)L;FEV1/FVC由(73.80±4.17)%提高到(76.04±4.49)%;FEF25%-75%由2.09±0.45提高到2.34±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采用SNK-q法进行两两比较.认为鼻喷+口吸联合组治疗后FEV1与鼻喷组、口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共失访9例.结论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分别经鼻喷、口吸及鼻喷+口吸联合三种方法 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轻-中度哮喘患者,可以明显缓解鼻炎及哮喘症状,在症状记分和血清学检测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儿童变应性鼻炎肺功能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儿肺功能改变对早期发现气道高反应性及预测哮喘发生可能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儿94例,并设6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全部患儿应用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Zrs),气道总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小气道阻力(R5-R20),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5岁以上患儿同时做常规用力通气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量(FEF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中流量25%、50%、75%(FEF25,FEF50,FEF75).肺功能正常时加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异常时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52例(55%)变应性鼻炎肺功能检测结果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42例(45%),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表现FEF25,FEF50,FEE7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5,R20,X5,Fres较健康同龄儿增高(P<0.05).52例结果正常加做激发试验,其中25例为阳性;42例结果异常加做舒张试验,其中32例为阳性.肺功能异常患儿与过敏史及家族史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①本研究得出变应性鼻炎患几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1%,同时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着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隐匿哮喘提供依据.②变应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与过敏史和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经微波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及呼吸阻力受到的影响和变化。 方法 选取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43例,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微波治疗,功率选择30 W,启动时间4 s,针对下鼻甲黏膜下、中鼻甲前段以及鼻丘进行微波多点凝固。 结果 总有效率100%,显效30例(69.8%)、有效13例(30.2%)。未发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呼气/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量75%流速(FEF75)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呼气量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量50%流速(FEF50)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有效改善,呼吸阻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 r a c t io n a 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6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治疗前、后与FeNO的相关性。结果 经治疗后FeNO明显下降(t =4.25,P =0.0000),下降比例为(14.56±27.23)%,VAS评分明显下降(t =3.34,P =0.0008),下降比例为(8.68±53.17)%。相关性结果分析,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FeNO与VA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 =0.43,P =0.0003;r =0.45,P =0.0002)。治疗后变应性鼻炎患者FeNO与VAS评分下降比例具有显著相关性(r =0.25,P =0.0437)。结论 FeNO可以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疗效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变应原分布情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了解海南省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标准化变应原(Alutard(R))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435例患者中有阳性反应333例,阳性率为76.55%.其中,螨过敏为319例,占95.8%;蟑螂过敏为134例,占40.2%;狗毛过敏为63例,占18.9%;猫毛过敏为32例,占9.6%;花粉过敏为24例,占7.2%;真菌过敏为20例,占6%;艾蒿过敏为7例,占2.1%;豚草过敏为6例,占1.8%.结论 海南省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分布情况为:主要由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其次由蟑螂及狗毛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猫毛、花粉及真菌引起的变应性鼻炎较低;艾蒿、豚草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极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奥马珠单抗治疗花粉症伴中重度哮喘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8年7~9月间纳入16例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夏秋季花粉症(季节性变 应性鼻炎)伴中重度哮喘患者,所有患者每月接受奥马珠单抗注射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变应性鼻炎鼻部症状总积分、哮喘控制测试、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治疗前后的病情,并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奥马珠单抗治疗3个月后患者鼻部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10.7±2.0vs 4.8±1.5,P<0.0001);哮喘控制情况良好(15.3±3.8 vs21.6±2.6,P<0.0001);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提高(4.4±1.4 vs5.9±0.7,P<0.0002);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治疗前改善(60.3%±8.2% vs 74.1%±6.6%,P<0.0001);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不良反应很少,仅一例自然缓解的头痛可能与奥马珠单抗有关。结论 奥马珠单抗能改善花粉症伴中重度 哮喘患者的鼻部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夏秋季节花粉症的研究了解豚草花粉的致敏特点。方法 对2017年8~9月夏秋季节就诊的典型花粉症患者纳入研究,均进行艾蒿、豚草、藜草sIgE水平检测。同时,采用蛋白芯片法进行蒿属及豚草部分组分蛋白检测。结果 126例花粉症患者被纳入本研究。艾蒿sIgE浓度显著高于豚草和藜科(P <0.01)。仅有1.6%患者 为豚草花粉单一过敏,豚草花粉与艾蒿花粉共同致敏率为65.8%,与藜科花粉的共同致敏率为45.2%,44.4%的患者对3种花粉同时过敏。在豚草和艾蒿sIgE同时阳性的8例患者中,组分检测显示Amb a 1均为阴性,其他组分的阳性率依次为 Art an 2(87.5%),Art an 1(75%),Art an 3(62.5%)。结论 组分蛋白检测结果初步证实,豚草花粉致敏实际上可能为蒿属花粉引起的交叉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采用鼻腔冲洗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AR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60 μg,每侧1次,每日早晚1次,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早晚各采用100 mL生理盐水冲洗治疗,每侧早晚各冲洗1次,冲洗后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的FeNO、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平静呼气肺活量(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eNO水平分别为(750.2±89.4)×10-10mol/L、(816.3±92.7)×10-10mol/L,两组Fe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6, P<0.001)。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VC%水平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3.2074.2112.7803.272, P分别为0.002、<0.001、0.006、0.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RQLQ评分分别为(29.0±6.4)、(34.4±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0, P<0.001)。 结论 采用鼻腔冲洗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AR能降低患者FeNO,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变应性鼻炎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方法以经过变应原皮肤点刺实验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4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变应原种类分析。结果49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艾蒿占69.3%,藜占57.7%,蒲公英占42.3%,大豚草占42.3%,螨虫占25.6%,其中粉尘螨占13.9%,屋尘螨占11.7%。498例患者中以艾蒿阳性率最高(69.3%)。结论包头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常见变应原以艾蒿、大豚草为主,与南方各省市筛查的变应原以螨虫为主有显著差异。故应做好我市的变应原检测工作及防治工作,对本地区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 对2017年1月~2019年9月就诊的1827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比较主要变应原阳性率在性别、季节、年龄上的分布差异。结果 前3位变应原依次为艾蒿(58.24%)、豚草(29.45%)、室内尘螨组合(24.58%),男性比女性更易对花粉过敏(P <0.05)。艾蒿、豚草、树木组合、葎草、德国蟑螂、海洋鱼类组合、黄豆的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有显著差异(P <0.05),而室内尘螨、猫毛、屋尘阳性率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艾蒿是引起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发生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变应原。结论 引起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是花粉,应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尤其重视未成年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大连地区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0年7月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结果,按性别、年龄、变应原阳性例次、种类数量、检测时间等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变应原的分布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共460例,其中男性233例,女性227例。变应原阳性例数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23.39%)、艾蒿(20.13%)、猫(10.07%)。变应原种类最多的依次为双重(50.87%)、三重(25.22%)和四重(13.26%)。双重变应原患者中,屋尘螨/粉尘螨+艾蒿数量最多,其次为屋尘螨/粉尘螨+猫。男性对点青霉/分支孢霉/烟曲霉变应原阳性数量多于女性,而女性对狗、蛋清和羊肉的过敏数量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数量最高的月份依次为9月、8月、10月。结论 尘螨、艾蒿和猫是大连地区多重致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常见变应原,秋季为多重致敏变应性鼻炎患者就诊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ALK标准化变应原制剂,对疑似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的1383例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阳性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1383例拟诊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变应原阳性反应者898例,阳性率64.9%。13种变应原中以螨类阳性例数为最多,包括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螨,分别占总阳性例数的90.4%、87.2%和71.8%;其次为蠊类,包括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分别占总阳性例数的32.0%和27.3%;其余为狗毛、猫毛、艾蒿、豚草、花粉及真菌。儿童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P〈0.05);有家族过敏史患者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家族过敏史患者(P〈0.05);居城市者变应原阳性率高于乡村者,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变应性鼻炎典型症状如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进行评分,总平均分值为7.71±1.46分;变应原阳性强度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无显著相关性(r=0.073,P〉0.05),变应原阳性反应种类数目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呈正相关(r=0.629,P〈0.05)。结论尘螨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变应原阳性反应强度不能反映症状的严重程度,但阳性反应种类数目与症状的轻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炎疗效观察(附12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鼻炎1200例,疗效极为显著,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西医组:1190例,男645例,女545例;年龄6~71岁,平均33.5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病程4.1年。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炎70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轻、中度)490例。(二)中西医结合组;1200例,男647例,女553例;年龄6~71岁,平均年龄33.8岁;病程2个月~27年;平均病程4.5年。其中慢性单纯性鼻炎70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496例。二、研究方法(一)诊断标准1.慢性单纯性鼻炎(1)病史:有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史。(2)症状;鼻塞时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变应性鼻炎发病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科1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9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来探讨变应性鼻炎发病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家族史、尘螨过敏、吸烟史、花粉过敏、被褥晾晒、开放空调、开窗通风、饲养宠物、食物过敏等同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P<0.05),且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7.3%;预后同性别呈相关性(P<0.05),同家族史、并发症、过敏原数量、有无过敏史、治疗时间及针数等无关(P>0.05)。结论家族史、尘螨过敏、吸烟史、花粉过敏、饲养宠物、食物过敏等因素为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被褥晾晒、开放空调及开窗通风则是其保护因素;性别对其预后有一定影响。临床应该提高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8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在临床变态反应学科中属常见病、多发病。许多研究证实,细胞因子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一8(IL-8)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IL-4和IL-8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水平,以对细胞因子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变应性鼻炎组:25例,均符合1991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中的诊断标准。男15例,女10例;年龄(35.2±612)岁。鼻炎史1~30年不等,有家族过敏史考18例,个人过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评价艾蒿变应原制剂治疗艾蒿花粉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10年里接受艾蒿花粉变应原免疫治疗(SIT)的艾蒿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比较SIT治疗3年后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持续时间,治疗药物,皮肤点刺、艾蒿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总体自评和不良反应。结果196例SIT治疗三年后,皮肤点刺试验的反应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特异性IgE水平显著降低。鼻炎症状总评分、药物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Z=-7.524;P<0.001,Z=-6.012),89%总体自评为病情改善。9例患者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其中Ⅱ类7例次(泛发的荨麻疹)Ⅲ类2例次(泛发的荨麻疹合并血管性水肿)。所有患者总体自评均为明显改善,无致死性不良反应。结论使用艾蒿花粉变应原制剂可有效、安全地治疗艾蒿花粉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对肺通气功能的改变及哮喘控制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住院的阿司匹林三联征患者36例(AIT组),收集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和一般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各35例(鼻炎合并哮喘组和哮喘组)。比较三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哮喘控制测试(ACT)、哮喘控制问卷(ACQ)。结果 AIT组FVC、FEV1、FEV1%FVC、PEF均低于哮喘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组与鼻炎合并哮喘组比较,FVC、FEV1、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T组ACT评分为14.2±4.5,ACQ评分为2.7±1.5,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鼻炎合并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T患者有较严重的气道炎症和较高的气道反应性,其肺功能明显下降且对哮喘控制不佳。FEV1%FVC是一个有效、灵敏的观察指标用来检测和评价A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