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的特征和差异,并且探讨近10年两者比例的变化趋势。方法 5486例鼻高反应症状患者分为变应性鼻炎组和非变应性鼻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地区近10年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均以男性患者为主,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小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变应鼻炎男性患者发病年龄低于女性患者,而非变应性鼻炎发病年龄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比例逐渐下降而非变应性鼻炎比例逐渐增加。本地区变应性鼻炎在夏季高发,而非变应性鼻炎则高发于冬季。结论 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等临床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近10年两者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局部变应性鼻炎(LAR)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变应性鼻炎(AR)表型,为非特应性患者中出现的鼻腔局部I型变态反应.患者有鼻痒、喷嚏、流涕、鼻堵等症状及鼻腔局部特异性IgE(sIgE)和(或)鼻腔变应原激发试验(NPT)阳性,可向AR转化并合并哮喘、结膜炎.虽皮肤点刺实验(SPT)及血清sIgE无阳性结果,但该类患者对变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腔局部给予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小鼠变应性鼻炎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4只6~8周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IL-22组。以卵白蛋白(ovalbumin/OVA)为致敏原,氢氧化铝凝胶为佐剂制备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于激发前给予小鼠鼻腔局部滴注重组小鼠IL-22。观察小鼠变应性鼻炎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三组小鼠鼻黏膜局部嗜酸性粒细胞侵袭情况、外周血清中OVA-特异性IgE(OVA-sIgE)浓度及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小鼠IL-22干预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症状较模型组缓解,鼻腔黏膜局部嗜酸性粒细胞侵袭减少, OVA-sIgE浓度降低,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5浓度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型细胞因子IFN-γ浓度在IL-22治疗组和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局部给予重组小鼠IL-22可以抑制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免疫反应,它有望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患者一氧化氮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分别与慢性鼻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鼻分泌物中NO水平进行比较。方法 测定了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40例慢性鼻炎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鼻分泌物NO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NO合成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鼻炎患者高。结论 NO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对其机理的研究有利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在预防和治疗变应性炎症中,糖皮质激素目前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一线药物,随着对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糖皮质激素疗效的肯定,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变应性鼻炎和哮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现就近几年关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呼吸内科应用吸人皮质类固醇(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治疗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安全性及ICS的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D3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苏木精 伊红染色对 3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 (变应性鼻炎组 )和 2 6例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 (对照组 )标本中CD30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CD30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组织中存在着Th2细胞主导的黏膜反应 ,通过研究CD30的表达水平可了解变应性鼻炎中Th2反应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鼻炎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89例分鼻炎冲剂治疗组和辛芩冲剂治疗组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疗效,观察鼻炎冲剂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鼻炎冲剂治疗组和辛芩冲剂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8%和53%。疗效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鼻炎冲剂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粘膜的影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鼻喷嚏反射,鼻部抓痒症状,并观察各线鼻粘膜组织学改变。结果 鼻炎冲剂治疗组症状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鼻粘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其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4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16例。给予中药黄防冲剂治疗。治疗结果:显效3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提示黄防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而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鼻炎分季节性和常年性,季节性鼻炎可在季节发作前行预防性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而常年性因多对螨、室尘、皮毛等多种致敏物质过敏,可随时发作难以避免,治疗也较棘手,患者需长期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组织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来缓解症状。我科2004年3月~2005年7月,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加2%利多卡因行蝶腭神经节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病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免疫学和遗传学的进展,近年来对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侧重介绍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鼻窦炎及变应性喉炎的新理论、新疗法。1变应性鼻炎 随着工业化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1]。1989年,Strachan[2]提出了变态  相似文献   

11.
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简称变应性鼻炎,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PA)即"过敏性鼻炎"和花粉症即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两种。其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长,已成为影响人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关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药物治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讨论变应性鼻炎的局部、全身用药、中医中药、免疫治疗及鼻腔冲洗治疗等,以期为变应性鼻炎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免疫刺激序列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EOTAX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鼠变应性鼻炎制模基础致敏阶段,给予CpG DNA(CPG1826)腹腔注射对其鼻黏膜EOTAXIN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在大鼠变应性鼻炎基础致敏阶段,腹腔注射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佐剂的同时,给予CpG DNA腹腔注射,观察其对模型形成的影响。观测指标包括症状得分、鼻黏膜局部嗜酸粒细胞表达以及鼻黏膜局部EOTAXIN表达情况。结果:CpG DNA应用后,变应性鼻炎模型症状减轻,鼻黏膜局部及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减少,鼻黏膜中EOTAXIN表达降低。结论:CpG DNA在基础致敏阶段应用对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形成具有显著的干扰作用,其对鼻黏膜EOTAXIN表达的抑制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变应性鼻炎小鼠与正常小鼠、抗IL-17抗体治疗后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的行为学、组织病理学,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数量以及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评价Th17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卵清蛋白致敏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建立BALB/c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予IL-17抗体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对照.采集外周血ELISA法测IL-17、IL-4和IFN-γ.并取黏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RT-PCR法测孤儿核受体(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卵清蛋白造模成功,治疗后症状及炎症病理缓解.模型组IL-17、IL-4及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IFN-γ降低;治疗后前三者降低而后者升高(P<0.05).结论:Th17细胞与Th2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大量表达,说明两者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本实验从IL-17抗体局部治疗有效方面提出治疗依据,通过调控Th17细胞可能成为有效阻止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变应性鼻炎和环境卫生假说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疾病。遗传学的研究证实 ,人类基因组多个位点上 (如5 q31 33、1 1q1 3等 )的基因多态性是变应性鼻炎重要的易感因素 ,相关的编码基因如IL 4、IL 5、FcεRIβ亚基等已被证实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生过程。但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 ,近半个世纪以来变应性鼻炎及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的发病率将近增加了 30 0 % ,而相应人类基因突变的比率并未发现有大幅度的上升 ,因此 ,单纯的遗传易感性并不足以解释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迅速增加的原因。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深入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环境对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者24例,在鼻中隔矫正术的同时行筛前神经末梢部分刮除及划痕,使局部形成瘢痕。结果:随访1~3年,全部病例鼻通气正常,变应性鼻炎症状消失,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结论:筛前神经瘢痕疗法结合鼻中隔矫正治疗变应性鼻炎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P物质受体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大鼠鼻黏膜P物质受体 (SPR)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选健康Wistar大鼠 2 0只 ,雌雄不限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0只。实验组用卵清蛋白行腹腔注射基础致敏 ,继之鼻局部激发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以 β 肌动蛋白 (β actin)作内标准 ,利用反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RT PCR) ,对变应性鼻炎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鼻黏膜SP RmRNA进行了定量研究。同时利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对其行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鼻黏膜中均有SP RmRNA表达 ,但实验组大鼠中SPR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变应性鼻炎鼻黏膜SP RmRNA表达量增多 ,提示SP RmRNA表达上调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一种疾病的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进一步论证二者是一种疾病的概念。方法在3210例哮喘患者进行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调查,其中1960例患者中进行变应原皮内试验,1250例患者进行点刺试验。结果哮喘患者中伴有变应性鼻炎者2684例(83.61%),2402例先发生或同时发生变应性鼻炎(74.83%)。大部分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发病后的1~10年内发生哮喘。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最常见的变应原。结论调查结论支持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一种疾病的观点,其诊断和防治也应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神经肽与肥大细胞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辣椒素治疗实验性变应性鼻炎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变应性鼻炎中神经肽与肥大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自然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和辣椒素治疗组,每组各10只。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免疫,继之鼻腔局部免疫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并进行辣椒素治疗2周,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取各组动物的鼻黏膜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并比较肥大细胞在各组之间的差异,观察P物质(SP)在鼻黏膜中分布密度的差异。结果:变应性鼻炎组肥大细胞计数大于自然对照组(P<0.01)。辣椒素治疗组肥大细胞少见,低于变应性鼻炎组(P<0.01);SP的表达低于变应性鼻炎组(P<0.01),但与自然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中SP的表达与肥大细胞浸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8252,P<0.05)。结论: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模型可有效减少肥大细胞的浸润,使SP表达减少,各种过敏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粘蛋白MUC5AC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AS染色和免疫组化SABE法检测了2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中粘蛋白MUC5AC的表达。结果:23例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中PAS染色均为阳性,粘蛋白MUC5AC染色阳性率为85.2%,主要表达在粘膜下腺体上皮的杯状细胞中。结论:粘蛋白MUC5AC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过度分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