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鼻腔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129例患者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统计术后发生鼻腔并发症患者,对其进行分析及处置。结果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发生鼻腔并发症者26例(20.1%),包括鼻出血6例(4.8%)、脑脊液鼻漏9例(6.9%)、蝶窦炎3例(2.3%)、萎缩性鼻炎2例(1.6%)、嗅觉障碍2例(1.6%)、鼻中隔穿孔1例(0.8%)、鼻腔粘连3例(2.3%)等。经鼻内镜下定期术腔清理、鼻用激素、鼻腔冲洗等治疗后疗效满意。结论 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鼻腔并发症患者应及时予以处置,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急性垂体卒中的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2月51例经病理证实为急性垂体卒中的病例资料,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其中男28例,女23例,中位数年龄47岁,病程为4小时~7天。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觉功能障碍、垂体功能紊乱等。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部CT、MRI及内分泌学检查,围手术期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记录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中肿瘤全切42例,次全切除9例,肿瘤全切率为82.3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术后随访1~14年,47例伴有头痛症状的患者术后头痛均消失或明显减轻;38例伴有视力下降的患者中,34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已失明的4例患者中,3例术后恢复到眼前指动,1例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伴发视野缺损及眼肌麻痹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28例伴有内分泌症状的患者中,22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症状改善不明显的6例术后复查MRI显示肿瘤有部分残留,予伽玛刀治疗,效果良好;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急性垂体卒中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脑垂体瘤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脑垂体瘤手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鼻内镜单鼻孔蝶窦口入路手术治疗11例脑垂体瘤患者,其中生长激素瘤2例,泌乳素瘤2例,无功能腺瘤7例。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泌乳异常2例,肢端肥大症2例,不同程度视力异常6例。结果11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脑垂体瘤,随访2年无复发,所有患者头痛症状消失,视力异常与泌乳异常恢复,肢端肥大症状无变化。术后1例患者出现短暂多尿现象,1例患者出现短暂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鼻内镜脑垂体瘤手术优点为微创、无面部切口、视野清晰、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恢复快;不足之处在于单手操作,内镜容易被血液污染,出血较多时手术操作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13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鼻内镜技术用于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3例垂体大腺瘤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术式。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69.2%),大部切除3例(23.1%),手术失败1例(7.7%)。术后1周内视力、视野明显改善10例(76.9%),其中7例接近或完全恢复正常。除2例短暂脑脊液漏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鼻内镜用于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应注意避免术中出血、解剖变异、鞍旁组织向鞍内膨出、复发性垂体大腺瘤及术后不适当的瘤腔处理对鼻内镜手术操作及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总结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归纳蝶窦病变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策略.方法 62例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中,蝶窦真菌11例(17.7%),蝶窦囊肿34例(54.8%),单纯蝶窦炎10例(16.1%),蝶窦脑膜脑膨出7例(11.3%).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鼻窦CT检查,部分患者补充鼻窦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扩大手术入路切除侵犯鞍外的鞍区肿瘤的临床经验,并对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方法选择侵犯鞍外的鞍区肿瘤13例,在鼻内镜下经鼻腔切除鼻中隔后端,进入蝶窦,再磨去鞍底及周围骨质,进入鞍区及鞍外,行肿瘤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3例患者中垂体腺瘤8例,颅咽管瘤4例,脑膜瘤1例;8例肿瘤完全切除(61.5%),4例部分切除(30.7%),1例死亡。术后发生的主要并发症有尿崩症、脑脊液鼻漏、脑膜炎、下丘脑衰竭等。结论侵犯鞍外的鞍区肿瘤可以经鼻内镜下手术切除,但具有一定风险,需要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42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20~78岁,平均49岁。42例患者中包括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15例(14例T4bN0M0,1例T4bN1M0)、嗅神经母细胞瘤27例(均为Kadish C期)。前颅底切除后采用大腿阔筋膜和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重建。患者术后第1天行头颅CT平扫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颅内积气和脑水肿,同时行鼻窦增强MR检查判定肿瘤切除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总体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52 min。术后增强MR明确显示:36例(85.7%)肿瘤全切;2例(4.8%)因侵犯眶内容物且患者强烈要求保留眼球行次全切;1例(2.4%)患者因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而终止手术;1例(2.4%)患者术后MR显示肿瘤残留再次手术切除;2例(4.8%)患者可疑眼眶内侧残留。术后随访2~52个月,平均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失访2例。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5%、76.9%、64.5%;鼻腔鼻窦鳞癌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86.2%、57.4%;嗅神经母细胞瘤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75.3%、67.8%。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残留(P=0.001)和复发(P<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可行,预后较好。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单侧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附17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经鼻腔一蝶窦垂体腺瘤显微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鼻内镜辅助下单侧蝶窦人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17例。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2例,症状得到改善,术后无脑脊液鼻漏、鼻中隔穿孔及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鼻内镜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在经鼻腔一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微创手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切除鞍上肿瘤、鞍内向鞍上或向前颅底扩展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1月~2015年7月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切除鞍上肿瘤、鞍内向鞍上或前颅底扩展肿瘤17例;其中颅咽管瘤6例、向鞍上或前颅底扩展垂体瘤9例、垂体柄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14例(14/17,82.4%)全切除,2例颅咽管瘤近全切除,1例颅咽管瘤次全切除后接受伽马刀治疗。15例术前视力下降,14例(14/15,93.3%)术后视力改善;1例(6.7%)术后视力障碍加重,2周后恢复至术前水平。11例术前皮质醇正常,2例(2/11,18.2%)术后出现一过性降低。2例生长激素增高,术后正常。1例(1/17,5.9%)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二次手术修补。随访3~24个月,MRI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患者。结论内镜经扩大鼻蝶入路从腹侧显露和切除鞍上肿瘤,视野清晰、无脑牵拉损伤,能更好地保护神经功能,是切除鞍上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鼻内镜下摘除蝶鞍占位性病变(附7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蝶鞍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并探索性提出经鼻-经鼻中隔-经筛-经蝶入路摘除蝶鞍巨大肿块,方法:蝶鞍占位性病变病人共7例:垂体微腺瘤5例、巨大垂体腺瘤1例、鞍区炎性坏死性肉芽肿1例。6例采用经鼻-蝶入路;1例采用经鼻-鼻中隔-筛-蝶入路。结果:术前症状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除1例前有一眼失明者外),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6例蝶鞍占位获得全切;1例获得次全切,结论:经鼻内镜下摘除蝶鞍占位性病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内镜下经鼻-鼻中隔-筛-蝶入路为蝶鞍巨大肿块的切除提供了一条较佳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和冷冻在经鼻垂体瘤摘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经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适应证。方法开展了24例经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手术。24例垂体腺瘤患者中20例为经鼻蝶窦进路,4例为经鼻中隔蝶窦进路。结果20例经鼻蝶窦进路瘤组织得到了完全切除,手术所需时间较经鼻中隔蝶窦进路显微外科手术明显缩短。4例经鼻中隔蝶窦进路中3例瘤组织完全切除,1例非分泌性腺瘤(Ⅴ期)患者因瘤组织侵犯鞍旁及海绵窦,仅行大部分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头痛、视力障碍和闭经泌乳等症状均有改善。16例次术前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异常(23.0~125.0μg/L,平均64.9±43.7μg/L)的患者,术后血清PRL水平恢复正常。9例次术前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异常(50.0~72.0μg/L,平均62.1±11.4μg/L)的患者,术后血清GH水平低于5.0μg/L。上述患者术后随访2~72个月(平均18±21个月)无复发。术后均未见颅内出血、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脑膜炎及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结论经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个简便、安全、有价值的外科技术,只要正确地掌握好此类手术的适应证,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蝶窦进路岩尖部胆脂瘤囊内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经鼻内镜蝶窦进路切除鞍旁、岩尖部胆脂瘤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全筛窦、蝶窦开放,于蝶窦外侧壁、颈内动脉前方磨开颅底骨板进入岩尖部,切开并扩大胆脂瘤囊壁后,采用吸引、刮除和冲洗的方法将胆脂瘤进行囊内清除.结果 3例岩尖胆脂瘤经囊内切除手术,均一次清除干净,手术前伴有头痛和眶尖综合征的2例患者于术后当天即有症状改善,术后1~4周症状完全恢复,全部患者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7年,全部患者症状未再发,影像学检查胆脂瘤无复发.结论 靠近鞍旁区域的岩尖胆脂瘤可以采用经鼻内镜蝶窦进路行囊内切除手术,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术后并发鼻窦炎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187例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鼻窦炎的情况。结果:18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鼻窦炎12例(6.4%),其中蝶窦炎9例(4.8%),筛窦炎2例(1.1%),上颌窦炎1例(0.5%)。10例经门诊非手术治疗治愈;2例保守治疗无效,再次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后治愈。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可以迅捷到达蝶鞍区,安全有效地切除垂体腺瘤;及时确诊鼻窦炎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明显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鞍结节脑膜瘤并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切除的37例患者。结果 37例患者,肿瘤全切31例(83.8%),次全切除6例(16.2%),围术期死亡1例(2.7%),术后共11例(29.7%)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13.5%)发生单纯脑脊液鼻漏,2例(5.4%)出现脑脊液鼻漏并发颅内感染,2例(5.4%)出现尿崩症,2例(5.4%)出现垂体功能低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72个月无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有效、可靠,术中强调显微外科操作、保护肿瘤周围结构、术后防治并发症,对提高患者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真菌球型蝶窦炎早期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和漏诊。随着CT及鼻内镜的开展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7月对8例真菌球型蝶窦炎患者行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经鼻垂体瘤手术技术的改进,总结1984~1995年经鼻中隔蝶窦垂体瘤摘除术60例。介绍近一年联合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在0°和30°窥镜直视下,采取鼻小柱“V”形切口,经鼻中隔蝶窦进路行垂体瘤手术16例。51例术中辅助液氮冷冻治疗,每次1分钟,冻融2次,以破坏残存瘤组织。感到有以下优点:①术野宽敞,照明清晰;②图像放大,电视监视;③窥镜视角广,变换方位自如,操作、止血方便;④未见因冷冻而致出血、视神经损伤和永久性尿崩症等并发症。认为鼻内窥镜和冷冻技术可以有选择地用于经鼻垂体瘤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扩大的经鼻腔蝶窦人路的内镜解剖学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为扩大的经鼻腔蝶窦手术适应证及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4具(8侧)已经染料动脉灌注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腔蝶窦手术入路,同时测量海绵窦旁重要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根据蝶窦后壁的骨性结构特征将蝶窦腔分为1个中间腔、2个旁中间腔及2个外侧腔。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示鞍底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等结构;打开蝶骨平台可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鞍隔及视丘下部等解剖结构。临床初步用于治疗1例巨大侵入海绵窦的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内镜扩大经鼻腔蝶窦手术入路可清晰显露蝶鞍周围的解剖结构,适用于鞍旁、鞍上病变的手术治疗,但应熟练掌握内镜鞍周解剖学及熟练的经鼻腔蝶窦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种立体解剖学方法,研究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中重要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为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提供立体解剖学参考.方法 ①改进MicronTracker双日视觉导航仪,并检验其测量角度与距离的准确性.②依次暴露10具(20侧)去脑颅底湿标本蝶鞍区重要结构,以S点(同侧鼻棘侧缘点)和M点(上颌线中点)为基准点,鼻底平面和正中矢状面为基准平面,应用MicronTracker双目视觉导航仪测量基准点到各解剖标志连线的俯仰角、方向角和距离,并行统计学处理.③利用3D-max和AutoCAD-2008软件建立蝶鞍区解剖结构的立体模型.结果 ①改进的MicronTracker双目视觉导航仪与游标卡尺及角度转台之间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②测量得到了蝶窦口、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球形鞍底、蝶窦后壁、斜坡中部顶点及外侧顶点等重要结构或标志的定位数据.③应用3D-max 9.0和AutoCAD-2008软件建立蝶鞍区解剖结构的立体模型.结论 应用改进MicronTracker双目视觉导航仪可得到蝶鞍区重要解剖结构定位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经鼻内镜蝶鞍区手术解剖结构的立体构象.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与手术显微镜配合经鼻-蝶窦行垂体瘤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和显微外科技术结合应用于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瘤手术的价值。方法在全麻下先经一侧鼻孔在内镜下寻找蝶窦开口,在内镜下完全打开双侧蝶窦前壁。蝶嵴上下留一部分残迹,作为中线定位的标志。然后在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结果36例中30例肿瘤全部切除,6例近全切。术后视野缺损、偏盲、视力减退、泌乳、闭经及头痛等症状均有改善。术后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与显微镜结合应用于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在内镜引导下具有定位准确,双目显微镜下允许双手操作,可克服各自的缺点,取长补短,并有良好的术野,术后并发症少,符合微创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