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防治。方法将32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156例和慢性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170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以及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2组性别、吸烟史、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P 0.05)。2组血脂正常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早期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干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报告,将不稳定性斑块患者86例纳入观察组,稳定性斑块患者64例纳入对照组,抽取2组患者外周血检测血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8.760、20.530、29.860、33.720,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间具有弱相关性(r=0.21,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是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是出现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脑梗死的发生与斑块的稳定性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控制上述高危因素是防治脑梗死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相关临床特征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ISR)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ISR发生情况分为ISR组(n=15)和非ISR组(n=83)。收集两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既往史、冠状脉狭窄支数、病变长度、病变支架长度、侵犯血管类型、收缩压和相关实验室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再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既往史、冠状脉狭窄支数、病变长度、侵犯血管类型占比及HDL-C、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K-MB、IL-6、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有糖尿病病史占比、病变支架长度及血清hs-CRP、cTnI、HCY水平均高于非IS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病变支架长度及血清cTnI、hs-CRP、HCY均能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发生,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01、0.812、0.764,预测价值较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病史、病变支架长度≥32.825 mm、cTnI≥9.295μg/L、hs-CRP≥39.400 g/L、HCY≥11.650μmol/L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发生受糖尿病病史、病变支架长度及血清cTnI、hs-CRP、HCY水平影响,并对PCI术后ISR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均在24h内)患者为观察组(不稳定斑块组48例,稳定斑块组39例,无斑块组23例),110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筛选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最佳检验指标,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接受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实验组),选取健康人群100名为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常规检验方法和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同步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肾功能正常组和早期肾损伤患者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时测定4项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为92.00%,远远高于单项检测指标的81.00%。结论同时测定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中筛选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验方法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性别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的关联性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抽选同期我院收治非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酸、低密度脂蛋白等相关检查,对比两组指标差异,分析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指标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酸、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男性和女性的相应检查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男性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女性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吸烟史则为男性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尿酸过高成为女性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临床意义。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48 h内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冠心病诊断及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试验组,根据疾病类型分为SAP组31例,AMI组38例,UAP组29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并分析各组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及相关性。结果:SAP组、AMI组、UAP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AMI组,同型半胱氨酸低于AMI组、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U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SAP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无相关性(P0.05);AMI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增高,两者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在预测冠心病患病风险及临床诊断与分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设为研究组;以同样方法选取同期20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2组均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组确诊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检时,且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后(P 0. 05);研究组中,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9. 00%,显著高于各项单独检测阳性率49. 50%、65. 00%、57. 00%、67. 50%(P 0. 05)。结论临床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指标水平,有利于提升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阳性率,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97-4198
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作用。以2014年4月~2017年3月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A组)、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观察B组)以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测定三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统计不同检测方法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阳性率。观察A组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其余两组,观察B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的阳性率较单项检测结果明显更高(P<0.05)。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可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治疗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275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院内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休克、院内再次血运重建、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分为MACE组(35例)和非MACE组(24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NLR、GRACE评分及二者联合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年龄、GRACE评分、CRUSADE评分及NLR均高于非MACE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MACE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GRACE评分、NLR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提示,GRACE评分、NLR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有一定预测能力,但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更大,可更好地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是否发生院内MACE。结论 GRACE评分、NLR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1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仪按常规支架植入术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再依据临床类型分别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个亚组;分别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前、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留取外周血,检测血清hsCRP值。结果①对照组PCI后12小时始各点hsCRP值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48小时达到高峰(17.16±18.93)mg/L(P〈0.05);72小时开始下降(13.39±14.36)mg/L(P〈0.05);②实验组PCI后12小时始hsCRP值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12小时即达到高峰(7.21±11.01)mg/L(P〈O.01),24小时开始下降(5.62±10.37)mg/L(P〈0.01);③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各相应时点比较,实验组术后hsCRP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依据不同临床类型分组,实验各亚组术后hsCRP水平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各亚组(P〈0.05)。结论支架术后即刻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可有效抑制hsCRP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ACI患者102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42例和重度组26例.检测患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I)扰动系数...  相似文献   

14.
王福华  郭靖涛  周江  代燕燕 《临床荟萃》2014,29(11):1217-1221
目的:联合检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旨在探讨急诊 PCI 术前后血清 VEGF 及 hs-CRP 水平变化与急诊 PCI 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急诊 PCI 的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血清中 VEGF、hs-CRP水平,根据6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急诊 PCI 术后3天和术后7天血清 VEGF及 hs-CRP 变化水平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急诊 PCI 术前血清 VEGF 水平高于术后3天和7天水平(P <0.01);急诊 PCI 术前血清 hs-CRP 水平低于术后3天水平,而高于术后7天水平(P <0.01)。再狭窄组急诊 PCI 术前血清 VEGF 水平显著低于无再狭窄组(P <0.05);术后3天血清 VEGF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7天血清 VEGF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无再狭窄组(P <0.05)。再狭窄组急诊 PCI 术前血清 hs-CPR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RP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7天血清 hs-CPR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PR 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 <0.05)。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幅度与急诊 PCI术后支架再狭窄呈负相关(r s =-0.411,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PR 升高幅度与急诊 PCI 术后支架再狭窄呈正相关(r s =0.414,P <0.05)。结论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及 hs-CRP 变化水平与急诊 PCI 术后再狭窄高度相关,联合检测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的幅度及术后3天血清 hs-CRP 升高的幅度,或可成为预测急诊PCI 术后再狭窄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lb)/肌酐(C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及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7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55例)及PDR组(28例),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85例,根据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TIMIO~2级)及TIMI3级组,记录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40%;应激性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3mg/L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复流现象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无复流现象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对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单服用利培酮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并与6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药物在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分析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分析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分析对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结论: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能够引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195例,于术前、术后24h测定血清Hs-CRP水平,计算术后与术前Hs-CRP水平之差(ΔCRP)。根据ΔCRP≤3mg/L和〉3mg/L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并行ΔCRP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高密度脂蛋白、支架个数、支架长度、支架重叠、靶病变类型B2/C、多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9~7.747,χ2=12.333~65.090,P〈0.05、0.01)。ACC/AHA病变分型B2/C、支架长度、支架数目、支架重叠和多支病变是引起ΔCRP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ACC/AHA病变分型B2/C、支架长度、支架数目、支架重叠和多支病变是引起PCI术后Hs-CR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0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6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为介入组,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所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即刻、术后6、12、24、72h及7d hs-CRP水平,同时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I组介入治疗后AMI患者血浆hs-CRP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在术后72h上升至高峰值,并于7d后恢复至术后12h水平,术后6、12、24、72h及7d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72h高峰值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冠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短期hs—CRP水平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可作为PCI治疗AMI疗效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STEMI患者321例,根据Cys C水平四分位数分为C1组(≤0.65 mg/L)、C2组(0.65~1.04 mg/L)、C3组(>1.04 mg/L),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分析Cys C水平与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及化验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病变组(≤80分)及重度病变组(>80分),分析Cys C及STEMI危险因素指标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风险比及预测价值。结果C3组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1),Cys C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256;0.353,P<0.01),此外,Cys C对重度STEMI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与肌钙蛋白相当。结论Cys C对STEMI患者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