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C-Kit蛋白和肿瘤干细胞标志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1月我院经手术切除治疗的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标本90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分化、有无包膜、不同病灶大小、术前不同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本组90例HCC患者肝组织中,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6%和74.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1.1%和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49例术前血清AFP400 ng/ml、28例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Ep-CAM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79.6%和82.1%,显著高于40例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41例血清AFP≤400 ng/ml和62例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52.5%、48.8%和58.1%);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术前血清AFP400 ng/ml、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0%、87.8%和89.3%,也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血清AFP≤400 ng/ml和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60.0%、58.5%和6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Ep-CAM蛋白和C-Ki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前血清AFP水平和是否发生肿瘤血管浸润有关,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microRNAlet-7(let-7a和let-7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HCC患者和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2例健康人,取血清,并取患者手术后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let-7a和let-7b水平。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 显示,HCC患者血清let-7a水平为(0.6±0.4),显著低于健康人[(1.1±0.4),P<0.05],血清let-7b水平为(0.3±0.1),也显著低于健康人[(0.7±0.2),P<0.05];HCC患者癌组织let-7a水平为(0.3±0.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6±0.1),P<0.05],let-7a在HCC组织水平比癌旁组织下调了2.17倍,HCC组织let-7b水平为(0.4±0.2),也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3±0.4),P<0.05],let-7b在HCC组织水平比癌旁组织下调了3.33倍;20例有癌栓形成患者血清let-7a水平为(0.4±0.2),显著低于34例无癌栓形成患者的[(0.8±0.5),P<0.05],血清let-7b为(0.1±0.1),也显著低于无癌栓形成患者的[(0.5±0.1),P<0.05],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血清AFP水平高低、肿瘤大小、不同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及有无肿瘤血管浸润患者血清let-7a和let-7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性别、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细胞分化、TNM分期和有无血管浸润或癌栓形成的HCC患者癌组织let-7a和let-7b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CC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let-7a和let-7b呈异常低水平状态,肿瘤组织let-7a和let-7b水平也远低于癌旁肝组织,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胆管癌组织S100A6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在40例胆管癌患者和40例胆道良性疾病,分别取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组织,检测S100A6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A6水平。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造成胆管癌患者血清S100A6高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40例癌旁组织和肝组织中,S100A6蛋白分别阳性8例(20%)和12例(30%),显著低于肝内胆管癌组织的26例(65%,P<0.05);癌旁组织和肝组织S100A6 mRNA相对水平分别为(0.92±0.33)和(1.12±0.46),显著低于肝内胆管癌组织的【(1.93±0.57),P<0.05】;癌旁组织和肝组织S100A6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0.16)和(0.85±0.46),显著低于肝内胆管癌组织的【(1.63±0.51),P<0.05】;肝内胆管癌患者血清S100A6水平为(2456.85±128.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34.26±116.35)pg/ml(P<0.05);S100A6与CEA、CRP、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细胞分化差是造成肿瘤患者血清S100A6高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S100A6高水平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 3(IFITM3)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43例HCC患者,术中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IFITM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肝内肿瘤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癌组织IFITM3表达的差异。结果 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组织IFITM3表达水平为(1.2386±0.190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0.9496±0.0995,t=8.832,P=0.000);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肝癌组织IFITM3蛋白阳性率为72.1%(31/4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4.0%(6/43,x2=29.647,P=0.000);中分化肝癌组织IFITM3蛋白阳性率为90.9%(10/11),低分化肝癌组织为95.2%(20/21),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的9.1%(1/11)(x2=14.727, P=0.000;x2=23.748,P=0.000);术后复发组癌组织IFITM3蛋白阳性率为81.0%(17/21),未复发组为22.7%(5/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578,P=0.000)。结论 HCC组织IFITM3蛋白呈高表达,且肝癌分化越差,IFITM3表达也越强,并可能与术后肿瘤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组织miRNA-155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诊治的50例HCC患者,取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另取5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miRNA-155水平。结果 正常肝组织miRNA-155水平(1.06±0.1)明显低于HCC癌组织,10例Ⅰ级、15例Ⅱ级、12例Ⅲ级和13例Ⅳ级HCC 组织miRNA-155水平分别为(2.04±0.82)、(3.02±1.20)、(4.20±1.84)和(6.24±2.36);miRNA-155低水平HCC患者生存率(24.00%)明显高于miRNA-155高水平患者(9.24%,P<0.05);在不同分级HCC(14.26月对9.02月)、不同肿瘤大小(15.68 月对10.02月)、肿瘤是否转移(8.20 月对14.46月)、是否静脉侵犯(9.36 月对14.36月)、肿瘤分化程度(15.20月对7.84月)和miRNA-155水平高低(7.86月对16.32月)患者间生存期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肿瘤大小(>5 cm,HR=1.46,P=0.038)、肿瘤转移(是,HR=1.72,P=0.026)、静脉侵犯(是,HR=1.46,P<0.001)、肿瘤分化(高分化,HR=1.33,P=0.012)和miRNA-155(高水平,HR=1.65,P<0.001)均为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癌组织miRNA-15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高水平的miRNA-155为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miRNA-155水平高低可评估HCC患者预后,可考虑将其作为评估HC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衣被蛋白复合体亚基β2(coatomer protein complex subunit beta 2,COPB2)基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113例HCC患者,采取肝癌切除术治疗,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COPB2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OPB2蛋白表达水平。建立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HCC组织和癌旁肝组织COPB2基因mRNA水平分别为1.32±0.40和0.47±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者COPB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5±0.56和0.44±0.12,也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35);本组癌组织COPB2蛋白高表达45例(39.8%),低表达或阴性68例(60.2%);有无HBV感染、术前血清AFP水平、不同肿瘤结节数目、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血管浸润患者癌组织COPB2蛋白表达强度不同(P<0.05);本组113例患者死亡68例(59.8%),生存时间为(1047.0±167.7) d,中位生存时间1046 d;COPB2蛋白高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为(747.3±116.3) d,中位生存时间为610 d,COPB2蛋白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673.7±213.5) d,中位生存时间为1462 d(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AFP水平、血管浸润、肿瘤结节数目和肝癌组织COPB2表达水平是影响 HC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COPB2过表达可能预示不良预后,该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密切相关,COPB2可能成为预警HCC患者不良预后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氧化氢诱导的克隆基因-5(Hic-5)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表达及其对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7月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HCC患者97例,术后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Hic-5和COL1A1 mRNA和蛋白表达。随访3年。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Hic-5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6.5%,P<0.05),其mRNA阳性率为66.0%,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8%,P<0.05);HCC患者癌组织COL1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8%,P<0.05),其mRNA阳性率为78.4%,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9%,P<0.05);TNM Ⅰ~Ⅱ期患者癌组织Hic-5 mRNA阳性率为56.4%,显著低于Ⅲ~Ⅳ期者(78.6%,P<0.05),COL1A1 mRNA阳性率为70.9%,也显著低于Ⅲ~Ⅳ期者(88.1%,P<0.05),存在门静脉癌栓患者癌组织Hic-5 mRNA阳性率为82.5%,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54.4%,P<0.05),COL1A1 mRNA阳性率为90.0%,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70.2%,P<0.05);随访的87例患者生存时间为8.2~3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6.0(14.6,36.0)个月;癌组织Hic-5阳性表达患者3 a生存时间为26.3(16.1,36.0)月,显著短于Hic-5阴性者【36.0(30.6,36.0),P<0.05】,3 a无事件生存时间为21.4(11.7,36.0)月,也显著短于Hic-5阴性者【36.0(24.2,36.0),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Hic-5阳性表达预示术后生存时间缩短,其原因可能与肿瘤分期差或门静脉存在癌栓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管癌组织紧密连结蛋白18(claudin-18)、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和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6例胆管癌和32例正常胆管组织claudin-18、maspin和p53蛋白的表达,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胆管癌组织claudin-18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2.17%和56.52%,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0.0%和0.0%,P<0.01);胆管癌组织maspin阳性率为86.96%,显著低于正常胆管组织(100.0%,P<0.01);胆管癌组织claudin-18、maspin和p5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2.83±0.52、2.45±1.24和1.73±1.26,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0.48±0.75、0.46±0.32和0.0±0.0,P<0.05);胆管癌组织maspin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8.546,P=0.001)。结论 胆管癌组织maspin、claudin-18和p53蛋白表达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和诱捕受体3(DcR3)蛋白表达及小分子核仁宿主基因12(SNHG12)mRN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HCC患者,行肝叶切除术治疗,取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EnVision法检测caspase-3和DcR3蛋白表达,采用RT-qPCR法检测SNHG12 mRNA水平,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caspase-3阳性率为47.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77.9%(P<0.05),而DcR3阳性率为61.8%,SNHG12 mRNA水平为(2.9±0.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33.8%和(1.6±0.5),P<0.05】;1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caspase-3阳性率为33.3%,显著低于50例无淋巴结转移者的62.0%(P<0.05),而DcR3蛋白阳性率为88.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0.0%,SNHG12 mRNA水平为(2.6±0.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5±0.3),P<0.05】,45例肿瘤直径>5 cm癌组织SNHG12 mRNA水平为(2.7±0.4),显著高于23例无淋巴结转移者【(1.4±0.3),P<0.05】;随访结束时,本组68例HCC患者生存30例(44.1%),死亡38例(55.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大、合并肝硬化、存在淋巴结转移、Caspase-3低表达、DcR3高表达和SNHG12高水平是HCC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存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表达的显著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将为肝癌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肝细胞癌 (HC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 4例正常肝组织均呈PTEN蛋白阳性 ;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5 8 8%(2 0 / 34)和 10 0 %(34/ 34)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中分化癌阳性率为 77 8%(14 / 18) ,低分化阳性率为 2 5 %(3/ 12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PTEN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及门脉癌栓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但与HCC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HCC分化愈差 ,PTEN蛋白表达愈弱。PTEN蛋白表达与HCC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中晚期(ⅢB~Ⅳ期)HCC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给予两组患者DC-CIK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行RFA术。采用QLQ-C30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在治疗后,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RR)为70.8%,疾病控制率(DCR)为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3%和72.2%,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2±3.1)m,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0.5±3.3)m,P<0.05】;联合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分别为(240.5±28.7) ng/ml、(100.8±20.4) ng/ml和(210.8±52.4) U/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4±70.1) ng/ml、(129.4±30.7) ng/ml和(320.7±40.9) U/ml,P<0.05】;联合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FA联合DC-CIK治疗中晚期HCC患者近远期疗效较好,并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高尔基蛋白体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AFP和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能。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26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8例和体检健康人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法检测血清AFP-L3,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AFP,采用商用试剂盒检测血清AFU水平。绘制血清GP73、AFP-L3、AFP和AFU诊断PLC的ROC曲线,确定截断点(cut-off-value),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它们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血清GP73水平显著低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L3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U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和肝硬化组,但低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非肝癌人群为对照,血清GP73、AFP-L3、AFP和AFU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4(95%CI:0.485~0.636)、0.724(95%CI:0.555~0.786)、0.745(95%CI:0.654~0.806)和0.571(95%CI:0.385~0.536),血清AFP-L3联合AFP诊断肝癌的截断点分别为8.25%和49.25 ng/ml,其灵敏度(Se)为55.5%,特异度(Sp)为85.0%,正确性(Ac)为80.1%,显著高于血清AFP-L3诊断的55.5%、85.0%和76.4%或AFP诊断的57.1%、82.7%和75.2%(P<0.05);在261例肝癌患者中,血清AFP<9.6 ng/ml者71例(27.2%),其中PG73>106.5 ng/ml者30例(42.3%),提示GP73对AFP阴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201例肝硬化患者中,血清AFP<9.6 ng/ml者98例(48.8%),其中PG73>106.5 ng/ml者52例(53.1%),提示血清GP73水平容易受到肝硬化的影响。结论 应用血清AFP联合AFP-L3检测能够提高诊断肝癌的效能,但它们的灵敏度都还不够高,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生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和动态血清学检测才能做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左肝外切除术(LLLR)与开腹左肝外切除术(OLLR)治疗左外叶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存期。方法 我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左外叶HCC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分别接受OLLR和LLL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和IL-6,常规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a、2 a和3 a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34.94±23.51) 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0.18±30.76) ml,P<0.01],首次进食时间为(2.29±0.51) d,显著短于对照组[(3.80±0.87) d,P<0.01],住院时间为(7.43±2.39) d,显著短于对照组[(11.42±3.08) d,P<0.01];手术后,观察组血清ICAM-1为(8.08±2.13)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3.27±2.60) ng/ml,P<0.01],MMP-13为(113.65±21.92)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1.02±27.85) ng/ml,P<0.01],降钙素原(PCT)为(7.23±0.74)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24±1.53) μg/L,P<0.01],IL-6为(11.49±2.78) pg/L,显著低于对照组[(19.06±3.27) pg/L,P<0.01],IgA为(2.63±0.46) 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9±0.41) g/L,P<0.01],IgM为(1.92±0.33) 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0±0.27) g/L,P<0.01],IgG为(9.72±1.53) g/L,显著高于对照组[(6.40±0.85) g/L,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8%)明显低于对照组(42.5%,P<0.05);两组患者术后1 a、2 a和3 a生存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LLR能明显降低左外叶HCC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而对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CHB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给予观察组PEG-IFNα-2a,疗程均为48 w。检测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变化。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75.9%、29.3%、22.4%和7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7%、19.0%、10.3%和55.2%(P<0.05);观察组血清LN为(148.5±46.0)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62.6±26.7) μg/L,P<0.05】,血清HA为(158.7±67.9)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201.4±55.1) μg/L,P<0.05】,血清Ⅳ-C为(108.3±33.4)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19.2±62.4) μg/L,P<0.05】,血清PⅢP为(145.8±47.2)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155.3±36.7)μg/L,P<0.05】;观察组血清IL-4水平为(1.5±0.6)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9±1.6) pg/ml,P<0.05】,而IL-6水平为(6.9±1.3)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6±0.9) pg/ml,P<0.05】,IL-10水平为(22.6±13.4)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1.4) pg/ml,P<0.05】,IFN-γ水平为(37.2±10.2)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8.3±10.5) pg/ml,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减少发生率为5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1%(P<0.05)。结论 PEG-IFNα-2a治疗CHB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b,能持久有效地抑制HBV复制,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但不良反应较大,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变化及其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后,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HCC患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和选择的健康人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血清miR-335水平。给予HCC患者TACE治疗,并随访2年。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应用血清miR-335水平预测HCC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为(1.18±1.35),显著低于乙型肝炎(1.91±2.11)和肝硬化患者(2.01±0.75),也显著低于正常人【(2.07±1.25),P=0.001】,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335水平与正常人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存在门静脉癌栓的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显著低于38例无癌栓患者(t=4.586,P<0.001),13例死亡患者血清miR-335水平显著低于47例生存患者(t=3.324,P<0.001),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血清AFP水平高低患者,血清miR-33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2年,本组HCC患者死亡13例(21.7%)。以血清miR-335水平小于或等于0.820为截断点,判断患者2年内死亡的敏感性为83.0%,特异度为100.0%。结论 HCC患者血清miR-335水平显著降低,其水平越低,预后越差,该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肝病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诊断HCC组56例,非HCC组26例。罗氏cobas e 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AFP,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IVKA-Ⅱ。全部患者接受MR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各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结果 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为34.5(4.5,594.9) ng/ml和63.5(25.0,2082.0) Mau/ml,显著高于非HCC组【分别为3.4(2.2,11.6) ng/ml和23.0(18.8,28.0) Mau/ml,P<0.01】;血清AFP、PIVKA-Ⅱ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单独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15和0.907;在单项诊断 HCC 时,血清 AFP和PIVKA-Ⅱ的最佳临床诊断截断点分别为14.4ng/ml和40.5 Mau/ml,其诊断 HCC 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4.3%、84.6%、67.4%和62.5%、100.0%、74.4%,Gd-EOB-DTPA增强MRI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9%、88.5%、91.5%,以Gd-EOB-DTPA增强MRI诊断的效能最高;采用联合试验Ⅰ诊断HCC,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61.5%,准确率为86.6%,采用联合试验Ⅱ诊断HCC的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50.0%。联合试验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但降低了灵敏度。结论 应用血清AFP和PIVKA-Ⅱ检测联合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可提高诊断HCC的效能,综合应用三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HCC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和血浆白细胞介素(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4月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普通外科行肝切除手术的HCC患者88例,术后51例接受常规治疗,37例另加乌司他丁治疗7 d。另选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IL-22+的Th22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22水平。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 HCC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为(1.4±0.3) %,显著高于健康人【(0.8±0.1) %,P<0.0001】;HCC患者血浆IL-22水平为(116.9±32.6) pg/ml,亦显著高于健康人【(42.1±18.2) pg/ml,P<0.0001】;在术后3 d,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ALT分别为【219.4(40.1,510.9) IU/L和450.6(56.1,820.7) IU/L,P<0.05】,血清AST分别为【108.8(82.5,439.1) IU/L和257.3(115.3,7265) IU/L,P<0.01】;在术后7 d,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清ALT分别为【72.4(25.6,471.5) IU/L和115.4(35.7,625.2) IU/L,P<0.05】,血清AST分别为【61.4(29.4,351.4) IU/L和90.5(45.5,293.8) IU/L,P<0.05】;术后3 d和术后7 d,乌司他丁治疗组外周血Th22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2±0.4)%和(1.1±0.3)%,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3±0.3)%,P<0.05和(1.3±0.2) %,P<0.05】;血浆IL-22水平分别为(98.1±20.1) pg/ml和(94.1±24.8) pg/ml,亦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 【分别为(109.7±29.8) pg/ml,P<0.05和(110.7±37.1)%,P<0.05】。结论 肝切除术后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可降低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和血浆IL-22水平,对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 1型(SPINK1)水平及与其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HCC患者80例、肝硬化患者40例,选择正常人30例,所有纳入对象在晨起空腹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SPINK1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SPINK1和AFP对HCC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术前血浆SPINK1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血浆SPINK1为(2.4±0.3) μg/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的(2.0±0.2) μg/L或正常人的(1.3±0.1) μg/L,肝硬化患者血浆SPINK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HCC患者血浆AFP水平为(125.7±14.5) μg/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的(35.4±4.2)μg/L或正常人的【(3.6±0.5)μg/L,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1.70 μg/L为截断点,血浆SPINK1水平诊断HCC的灵敏度为77.2%,特异度为67.6%,而以最佳截断点为124.8μg/L,血浆AFP 水平则分别为63.4%和62.5%;42例术前血浆SPINK1水平>1.7 μg/L的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为(12.2±1.3) m,无瘤生存期(DFS)为(11.2±1.2) m,显著短于38例血浆SPINK1<1.7 μg/L组的(20.5±2.1) m和(15.7±1.9) m,而复发率为38.1%,显著高于术前血浆SPINK1<1.7 μg/L患者的18.4%(x2=5.18,P<0.05)。结论 HCC患者血浆SPINK1呈高水平状态,SPINK1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较AFP高,且SPINK1与HC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HCC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给予ETV或ETV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观察12 m月。采用 PCR法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常规行血生化和Fibroscan检查。结果 在治疗12 m末,观察组血清TBIL为(19.7±13.4) μmol/L,ALT水平为(28.3±9.4) 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13.8) μmol/L和(53.6±10.2) U/L,P<0.05],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7.2±5.6) g/L,PTA为(91.1±11.2) %,显著高于对照组[(34.7±6.1) g/L和(81.4±10.5) %,P<0.05];观察组CTP评分为(6.3±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1±1.4),P<0.05],肝脏硬度检测(LSM)为(16.5±12.2) kPa,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14.4) kPa,P<0.05];观察组血清HA水平为(89.2±43.1) μg/L,PⅢP为(119.7±60.8) μg/L,LN为(98.7±30.2) μg/L,CⅣ为(102.6±29.7) μ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4.3±58.2) μg/L、(254.5±74.7) μg/L、(140.8±39.7) μg/L、(165.7±41.2) μg/L,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为97.5%(39/40),与对照组的94.4%(34/36)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载量为(3.2±0.3)log10 copies/ml,与对照组的(3.5±0.4)log10 copies/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和肝细胞癌发生率分别为17.5%、5.0%、10.0%和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7%、13.8%、16.7%和11.1% (P<0.05);在观察的12 m内,观察组无死亡病例,而对照组死亡3例(8.3%)。结论 应用ETV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